扮豬吃老虎

吃飽了撐的,到網上來消化一下
正文

大道如青天

(2004-10-31 01:29:47) 下一個
 

  中國古人對天充滿了熱情和崇拜之情,天是他們的父母,他們是天所養育的子民。這種感情到了哲人手中,便抽象出“天道”的觀念。

  天道是天的原則、規律,是對人的絕對命令,決不可違背。因此,古往今來,多少大思想家窮盡畢生心血來破譯天道的密碼,他們的成果最終也成了需要人來破譯的密碼。

  老子是其中的一位。他發現世界是有,天道是無,而有生於無,無中生有。進而,他把無拓展為無為、柔弱之道,試圖以此逃避人世的苦難。但他執著於、最終歸於虛無,或流變成法家的刻薄少恩、重刑酷殺。

  莊子則不然。他也不反對有生於無,無比有的層次要高。但他反對對天指手劃腳,胡說八道,他要人敬畏天道,要人觀照天地之美,體悟天地之心,不執於有,不執於無,而要“無無”。

  “無無”是即有即無,即無即有,也就是自然。什麽是自然?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言說……

  二十世紀的人類已經把神秘的天字看得很透了。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九星拱日的太陽係中,太陽係是銀河之一粟,銀河係在有限無邊的宇宙中也很微不足道。

  蒼茫的天空不過是環抱地球的大氣層,迷人的蔚藍色不過是太陽在大氣中的折射光,連太陽也不過是一個熾熱的大火球,依靠氫核聚變散發出無窮無盡的生命之光。

  最偉大的也許是征服月球。當宇航員沉重的雙腳踏上那片神往已久的土地,卻發現那裏竟是一片不毛之地,沒有水,沒有空氣,沒有廣寒宮。“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的動人神話,一下子失去了美麗的主人公。

  現代科技槍斃了我們對宇宙的玄想,現代哲學消解了形而上學的沉思,使我們很難理解中國古人對天的哲學思考。但事實上這些思考是非常偉大的。

  人生於世,頂天立地。所以古人造字的時候,把“天”寫作‘天’你看,這不就是人頭頂蒼天的樣子嗎?漢代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天,顛也。至高無上。”“顛”就是頭頂,我們現在還把頭蓋骨叫“天靈蓋”,把額上兩眉間的地方稱為“天庭”。“天庭飽滿”可是“吉人天相”啊!

  天有日月,有風雨,因此大地之上才有壯麗的山川,豐富多彩的花木蟲魚。有了人賴以生存的資源,人類才可能繁衍生息,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明。所以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獻匯編《尚書》中說:“惟天地(是)萬物父母,惟人(是)萬物靈長。”

  在農耕社會中,人們不得不靠天吃飯,不得不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耕作,時刻提防著天災人禍。終年辛勞,所得卻不多。因此人們便祈禱上蒼,賜福生民,並把勞動所得都視為上天所賜,對天地充滿了無限敬意。

  《尚書》中還說:“天佑之民,作之君,作之師。”天不但賜五穀農桑於民,還賜給他們君王和老師。老師也就是君王,君王就是天子。“君,天也,天可逃乎?”(《左傳·宣公四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在天地間,天是最高的權威;在人間,君王是代表天意治理百姓的最高權威。盡管後者往往名不符實,往往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獨夫”、“暴君”

  在此基礎上,古人進一步認為天有大德,即生育萬物,生生不已,無為而無不為。這一點無論儒道兩家都是讚同的。並且認為在這“無為而無不為”中,一定有天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道是古人對天的最深刻的哲學思考。體認了天道,人類才能按照至高無上的天道行事,自覺地把人道與天道統一起來,致力追求幸福生活。

  所以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第二就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羞愧)於人”。所以莊子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大宗師》)

  因此,中國人的天,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天空,而且是被賦予了精神、氣質和人格的人化了的天,是寄托了中國古人生生不息的意誌和內聖外王的理想的天。

  有人從青碧一色的萬裏長空中體味出了人生的真諦;有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有人感念“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在上為星辰,在下為河嶽”(文天祥:《正氣歌》);有人叩天而問,千裏招魂:“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天問》。遂古,遠古。)

  大化流行,天道無為。但古人對天道的理解卻有不同。在莊子看來,各家各派都是“聞其(道)風而悅之”者,道術分裂於天下。

  儒家發揚了天“無不為”和“剛健有為”的一麵,要求君子像天一樣“自強不息”。這種“有為”是推行仁義之道,於己則求仁得仁,朝(早晨)聞道,夕死可矣,於天下則講求仁政。天地澤被萬物,怎麽能說不是仁義呢?

  那時天下滔滔,禮崩樂壞,濁浪滾滾,戰亂頻仍。像孔子那樣的聖人拍案而起,麵對物欲橫流而喪失本心的世人,爭奪權柄以攫取實利的諸侯,倡導邪說而混滅良知的辯士,鳴鼓而攻之。雖然世人不讚同他,不寬容他,但他不忍離人群自享天道,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不忍天下陷溺,冷眼旁觀,嬉笑怒罵而不援之以手;不忍放浪形骸於滔滔亂世,終老山林,與鳥獸同群而獨善其身;不忍天下大亂,殺人盈野,生靈塗炭而獨清於世;不忍政治失序,綱紀淪喪,名實相悖,道德棄野,於是東奔西走,遊說天下,聚徒講學,廣播天道,力圖挽狂瀾於既倒,雖九死其猶未悔。

  孟子上承孔子,下啟諸儒,一顆千古不磨之心構築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綿綿不絕的內在精神支柱,維係了中華文明的生存繁榮。這種精神的確偉大,這種態度的確可敬。

  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說,人生於世,不過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把個人的生命付諸身外的事業,根本不知道會帶來什麽結果,也許九死一生的奮鬥換來的不過是一紙虛名,留下的不過是一付朽骨和依舊混亂的世界,真的那麽值得嗎?殺生取義,真就那麽可貴嗎?仁義之道,真的就是天道嗎?有沒有一個在亂世中保全生命同時也能使天下太平的道術呢?進一步說,有沒有個人生命完全逍遙的道術呢?

  這是道家所要思考的問題。

  同樣是麵對天地之化育,如果說儒家是讚(助)天地之化育,那麽道家是任天地之化育。

  同樣是個人與天下的關係問題,如果說儒家是無論窮達都兼濟天下,那麽道家是無論窮達都兼忘天下,獨善其身。

  同樣是道家學派中的兩位宗師,如果說老子是在知其雄守其雌的同時,也在講授“君王南麵之術”的思想家,那麽莊子則著重個人生命的張揚和逍遙。

  不過,總的來說,中國古人的基本思想還是相通的,他們的基本態度都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則萬世太平,不合則天下大亂。

  但天人合一是本然(原本如此),是應然(應當如此),卻不是實然(現實如此)。在現實中,儒家認為一般人放失其純然的本心,良知不行,因而道德淪喪,社會失範;道家則認為世人以人報道,以人“遁天”(逃避天命),以知擾天,喪失了寧靜純樸的本性。因此,在現實層麵上,天人是相分的。這不難理解,假如天人真的合一了,又何必講求它呢?

  我們將在後麵講到,對天道的理解的不同,表現在如何實現天人合一上的分歧更大,這種分歧,或許是更重要的。

  中國人的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精神之天,二者結合得是那麽緊密,那麽融洽,如水乳,如血肉,壯麗中有優美,沉鬱中有靈動,剛健中有柔和,穩重中有瀟灑。如果說中國人有宗教,那也是山水化了的宗教;如果說中國人沒有宗教,那天下美景卻是理念化了的風物。中國人沒有西方人超自然存在的上帝,卻有跟上帝一樣全知全能、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完全自然的天。在西方,上帝的神性是淩駕於人性之上的,因為人有原罪,注定了要懺悔,要贖罪。但對中國人來說,天之神性即是人性,人之天性即是神性,天人原本合一,隻是在現世中被一分為二。所以至人的境界也是天人合一,但用不著當上帝的選民,死後升入天國。

  即世間出世間。人間也有天國。

  天,中國古人對你那麽癡情,那麽神往,你究竟蘊含著什麽樣的真理,積蓄著什麽樣的魔力呢?

  天不言。

  無語問蒼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piggymm 回複 悄悄話 你似乎也沒有看開什麽.......
莊比老更積極.但是我還是喜歡老.
小蠍子 回複 悄悄話 小白你的那張開門照笑得太色啦~~~ 會嚇著進來的美女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