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關羽的歸宿

(2013-02-09 10:44:29) 下一個

桃園三人中要數關羽的見識最廣,年紀也最大。經受了風風雨雨,被官府追殺,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國難民困,關羽被逼的去思考,去逃避,平時閑著沒事的時候,劉備愛編鞋,張飛愛喝酒,關羽則喜歡讀書。後來的關鍵的時候都是關羽挺身而出,收拾殘局。被逼無奈的時候,他會曲折,會投降。荊州之敗,他也向孫權投降,可是孫權還是殺了他。為什麽?後人沒有辦法了解孫權的苦衷,曹操幾十萬大軍進軍荊州,擊敗關羽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孫權,如果孫權收留關羽,那麽正好給了曹操進攻孫權的口實,當時呂蒙重病,荊州非常不穩定,如果曹操乘虛而入,好不容易得的荊州就會落入曹操的手中,孫權殺關羽,向曹操表示不會聯合劉備,這樣曹操放心,當然就會順意罷兵。

 

關羽好色,和平時代,殺人不是錢就是色,關羽不好錢,那麽,年輕的關羽多半是為了女人殺人。後來在曹操那裏時,他破了膽向曹操要秦宜錄的媳婦兒,反而讓曹操搶走了。大凡好色的人有三個層次:下麵的瞬間衝動的性愛,中間的是終日廝守的心愛,上麵是比較長久的,把女人當做個活人,當做知心朋友的仁愛。關羽平時十分注重儀表,煞費苦心的修飾了那掛很難包養的長須,就是為了在別人麵前討個好印象,他的心裏多半有個舊相好,男人嘛,心裏沒有個美眉活著有啥意思。每次劉備敗逃,張飛沒命的砍殺,隻有關羽掛念著那些女人,保護家眷,把漂亮的嫂嫂,安置在內院,自己在外宅自摸自胡。

 

愛讀春秋的人都比較仁義,周朝八百年由春秋演變到戰國是個悲劇。春秋是中國人通過文化軟磨合的過程,如果和平演變成統一的國家將是造福萬代的福分,然而裂變成戰爭和暴力的硬統一就是中國的悲劇,為了維穩秦始皇不得不焚書坑儒,造成了對八百年和平文化的莫大摧殘。儒家起源的齊國在戰國的殺人遊戲中脫身而出,毅然以和平的方式與強秦統一,保留了儒教,可謂不幸中的萬幸。春秋時代出現了很多在中國曆史,甚至是世界曆史上響當當的思想家,但是到了戰國時代得意的卻是蘇秦,張儀這樣的猥瑣小人,可見亂世對國家和人才的摧殘。關羽痛恨在戰國時的那些作踐學識,蠱惑人心,用國家和平民性命做交易,得私利的不仁知識分子,以至於對諸葛亮和他的隆中對也耿耿於懷。

 

那麽關羽充小輩跟劉備圖個啥?劉備是杆好旗,六根不淨的人就像桌上的肉,錢哪,女人哪,名聲,奉承都能讓他們很快的腐爛,劉備重義愛才,輕色輕財,目光長遠,沒有其他太子黨那麽輕浮,所以跟著是個長遠的打算。好色的人都瞧不起其他好色的人,所以江,薄,王之間就是這樣互相瞧不起和內鬥起來的。關羽好色,張飛好酒,劉備好權,所以三下不僅相安無事,還惺惺相惜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