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諸葛亮的東吳情節

(2011-08-29 07:56:22) 下一個

諸葛亮出師表的前提是江東的獨立,然後是與江東聯合,進攻曹魏。至於滅掉曹魏後,蜀漢和東吳的關係,沒有交待。

 

從前一直認為魯肅是個典型的書呆子,窩囊廢,借荊州給劉備是莫不開麵子,也為孫權拜他為大都督感到不解,後來看到荊州的地圖後,才知道劉備當時占據荊州的南邊和荊南更南邊的士蠖的領地,而東吳占據荊州北部麵對曹魏的荊北地區。魯肅借給劉備的地塊正是荊北這塊麵對曹魏,背靠東吳的燙手的山芋,而劉備放棄的士蠖的領地正是孫權在後麵得以偷襲關羽的後方。所以魯肅把對抗曹操的苦差事交給關羽,自己名正言順的收領了關羽後麵大量的領土。然後坐等機會再收回荊州,這步棋走得極其漂亮,後來呂蒙隻是順水推舟而已。

 

如果劉備守住自己的荊南和士蠖的領地,讓東吳和曹魏在荊北廝殺,在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可以順利的奪取荊北的的地盤,根本用不著借。魯肅的這步棋當然瞞不住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和他是同謀,劉備冒著天大的危險跑到東吳當人質女婿,借了荊北。後來孫權之所以放他回來,也是因為知道這是一部大棋,荊北早晚會失而複得,而且連帶著荊南和士蠖的大片領地,劉備忙活的好幾年,到了丟掉關羽,張飛和荊南,荊北連同士蠖的領地後才知道上了魯肅和諸葛亮的當,知道了“水”的厲害,出師表隻是個傳說,他不僅失去了借來的荊北地區,還失去了原來屬於自己的荊南地區和士蠖的領地,所以他的夷陵之役其實是要奪回本來屬於他的荊南和士蠖的領地。然而這時他名不正,言不順,而諸葛亮也假作不知,還厚著臉皮怪罪關羽。劉備在白帝城托孤其實是撕破臉皮,戳破諸葛亮的小算盤將了他最後一局。諸葛亮掌握西蜀的大權後,第一件是就是迫不及待的與東吳交好,然後就開始於東吳配合開始對曹魏的行動,後來每次出祁山都是配合東吳的行動。當時諸葛亮在東吳的侄子諸葛恪,在曹魏的堂弟諸葛誕都開始展露鋒芒,

 

政治是很現實的,孔子賣弄的大而空的忠義,但在現實裏沒有人理睬,處處碰壁,羅貫中用忠義來美化劉備和諸葛亮如魚得水,但是卻無法掩蓋事實,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家,不是道德先生,他不會單憑著三顧茅廬就義無反顧的完全站到劉備的一邊,天下沒有那麽便宜的事兒,贏得人心,尤其是書呆子們的心,不是做秀就可以的,諸葛亮更喜歡在亂世中逞雄,這就是出師表的起點,沒有亂子,他就隻能在家務農,他之所以沒有到東吳投奔哥哥,就是因為東吳人才太多,孫權不好控製,權衡以後,劉備是最容易控製和胡弄的,也是他實現樂毅那樣功名的最好平台。

 

三顧茅廬,他又不是個害羞的大姑娘,有人這樣吊你的胃口,就要小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