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帝國的追憶-悵惋汪兆銘(轉貼)
(2010-08-03 21:31:03)
下一個
十年前,穆斯林在世界和美國開始盛行,穆斯林的上層人士在世界範圍內通過原旨主義對穆斯林開始整合。針對穆斯林的擴張,美國開始從多種角度進行扼殺。由於美國憲法對宗教自由的保護,使他們無法在國內進行公開的壓製,所以通過911,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等針對原旨主義的反恐主義戰爭,在美國國內製造了對穆斯林空前的誤解和壓製,終於將波瀾壯闊的穆斯林運動扼殺在搖籃中。他們的上層在為戰爭辯解時常常信誓旦旦的聲稱,如果不這樣,原旨主義會攻擊到美國國內就是這個道理。
六十五年前,美國曾成功的將另一個空前強大的對手扼殺於搖籃中。
緒論
中國人對於清朝,多半沒有什麽好印象。它是末代王朝,中國上千年封建專製的帳,似乎都要記到它頭上。它不但為後人提供了舊製度最直觀的、令人記憶猶新的反麵教材,割地賠款,鎮壓變法,軍閥混戰,列強欺侮壓迫中國,貧窮、落後、愚昧,一次次阻擾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致使具有悠久文化傳統和崇高國際威望的中國,淪為任列強宰割的「東亞病夫」。
其實清朝丟失的這些領土、屬土,絕大部分原本就不是中國的。尤其是黑龍江以北的全部、烏蘇裏江以東的大部分土地,是清朝入關帶給中國的禮物。當然還不止這些,還包括它已經征服的蒙古,及後來征服的西藏、新疆、朝鮮。這就使得中國的版圖,遠遠超過曆史上除元代以外的任何一個朝代。我們坐下來,將有清一代領土、屬土的「收支」情況作一番結算,就會發現,它給咱們中國掙來的土地,比給咱們中國丟失的土地要多得多。如果我們推翻清王朝隻是為了「驅除韃虜」、為了「光複中華」,為了「複明」,那中國版圖就不會囊括新疆、西藏及東北的大半,中國的麵積就隻有不到現在的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絕不可能在俄羅斯、加拿大之後位居世界第三。
如前所述,清朝的結局是一個基本完整的中國。不象漢末那樣,分裂成魏、蜀、吳三國;也不象殘唐那樣,由藩鎮之亂演成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中華民族躍升世界最大族群。清朝給中國人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遺產,是遼闊的領土,與多民族共處共存的局麵。也就是所謂「大中國」。這筆遺產當然不是白得的,各個民族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都有過被征服、當上亡國奴的慘痛經曆。滿族是征服者,它自己卻被漢文化最後所征服,滿漢不分了。漢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付出的代價也最為慘重。
設想
如果日本統一了中國和亞洲,那麽統一後國家就是大東亞帝國,這個國家的版圖將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蒙古,台灣,釣魚島,衝繩群島,菲律賓,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等。將是一個超越元朝, 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最強大的國家。現在看這將是何等強大的國家,遠遠強大過美國,蘇聯。這當然也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最不想看到的。
日本侵華計劃的主要設計者石原莞爾,在他著名的《石原構想》中,提出日本從占領滿州起步,進而征服全中國、印度、東南亞乃至澳洲,奪取石油、橡膠等自然資源,最終戰勝英美等西方各國,達到主宰全世界的「宏偉目標」。他計劃,一旦日本受到西方的幹涉和威脅,即行遷都至滿州,也就是被占領後的中國本土。如果日本的計劃得以實現,這個外來政權也將和清朝一樣,成為中國政府;中國的正式國名,也可能就叫「大東亞帝國」,就象大清帝國一樣。繼續推論,日美間的太平洋戰爭,也將更名為「中美戰爭」。這場戰爭的失敗,將同甲午海戰一樣成為中國人永遠銘記的「國恥」。如果僥幸取勝,那也隻能更加證明,中國加入日本或日本加入中國的「正確性」。
中結
汪兆銘在獄中和恭親王深談時就討論過日本的作用,當時孫文,黃興,汪兆銘,蔣介石都以日本為榜樣,謀求中日之間的某種統一方式。這種統一開始在滿洲開始了。
當初日韓統一運動剛剛開始,穩健派伊藤博文不同意,所以激進派屬意一韓裔人士在中國的土地刺殺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死後,日韓立即宣告統一。
為了製衡蘇聯,美國對日本一直是縱容的。大東亞共榮圈在當時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話題,後來這個概念漸漸的被其它的亞裔人士采納,印度,菲律賓,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西亞,南亞的國家也在尋求獨立的道路中找到了日本。這樣美國漸漸的不安了,這個亞洲大國將是比之蘇俄更加可怕的。所以在1944年前後,日美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蘇美這兩個意識形態的敵人走到一起來了。蘇聯和英國的敵人-德國,與美國在太平洋的敵人-日本,又就是同一個軸心的,三強為了共同的敵人義無反顧的走到一起,從此,美國頗有遠見的開始提攜中國來製衡日本。希特勒對這樣的結果極其不滿,口口聲聲的說日本連累了德國。
日本為了保住與美國的關係,寧可斷絕與德國的關係,這個消息被佐爾格傳遞給莫斯科,斯大林馬上進一步向美國獻媚。日本很快知道不可能挽救與美國的關係,於是在第一時間偷襲珍珠港,盡管很快的正如他們預見的占領了菲律賓,緬甸,印度等地。然而隨著他們盟友德國的失敗,大亞洲共榮圈的計劃慢慢的消失在太平洋的波濤中。 日本最後的投降是在蘇聯出兵後,遷都至滿州的計劃破產後作出的,並非世人所說的原子彈。
尾聲
穆斯林內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爭端是美國製衡穆斯林的有力武器,同樣東亞民族之間的分歧也將會是美國征服亞洲的強大武器。二十多年前,在底特律一個華人被誤認日本人被幾個白人高呼著種族歧視的口號用棒球棍毒打致死,凶手至今逍遙法外。看看最近美國對豐田的全民一致的莫須有的瘋狂打擊,對舔了他們的屁股這麽多年的盟友企業尚如此,何況崛起的中國。
汪兆銘在東京的病房感慨萬分,曆史的垃圾往往堆在失敗者的墓地。政治鬥爭從來就是活著的卑鄙者為死去的高尚者立碑掃墓。生死榮辱早就被他丟在滿清的牢房中,在他的同誌蔣介石毅然的炸掉他在雨花台的墓後,天下迅速滑向共產黨的一邊。他肯定可以預見到了這一點,在權力的高峰遠望過的他也會預見到大東亞合一的將來,這也是他義無反顧的主持和平運動的原因。
清軍大舉南下,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江北進行抵抗。清攝政王多爾袞修國書一封勸降。大意為:闖賊李自成起兵犯上,中國臣民卻無能為力。隻有吳三桂在東陲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為你們驅除反賊。這國土是從闖賊手裏得來,而非得自於明朝。我國費了這麽大力氣代你們報仇,你們將如何感恩圖報?居然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我們豈能就此罷兵?你們那一小塊地方,打得過我們嗎?史可法回覆了多爾袞一封信,援引曆史上契丹和宋、回紇助唐,隻要錢不要土地的故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對方放過一馬,允許雙方就地劃疆而治。他發誓將來永遠鞏固與大清帝國的邦交,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從此兩國誓通盟好,傳之無窮,不亦休乎」!如果說,大清帝國侵略中國,是「曆史超越漢族正統論所作出的正確選擇」,那麽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豈不是一種更為「正確的選擇」嗎?本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正義感的抗清名將史可法,竟然站錯了立場,站在「曆史錯誤選擇」一邊。
日、清都由單一民族立國,但是就文化而言,日本的民族習俗較之清帝國更接近中國。如服飾、飲食,日本比滿清更與中國相像。日本的和服,就是仿照中國的唐服改製的。在工業化以前,日本重農耕,而滿清則是遊牧民族。日語和漢語一樣,都是單音節,並且都使用漢字。日本從未有過「和漢不能通婚」的規定。事實上,當時中國的涉外婚姻最多的就是中日聯姻,許多著名中國人士娶日本女人為妻,如作家郭沫若、周作人,藝術家李叔同,前清皇弟溥傑等,還有一些著名中國人士則乾脆有日本血統,如文學家蘇曼殊。這種跨國婚姻是如此之多,乃至大量見諸小說、電影、電視劇為人們所熟視,即連描寫侵華日軍罪行的電影《南京,一九三七》,也以一對中日夫婦作為男女主角。總之,日本受中國影響至深至久,是不爭的事實。
多年後,大東亞的國民看今天,將是個戰國分裂的時期,也會不解中日之間究竟會為什麽打的死去活來。汪精衛,張愛玲,胡蘭鋒這些硬石,被人們擺在路口當作踏腳的基石,暴風雨後,人們會在破落的家園裏再次發現他們,從新放在門口成為新家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