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星夢
(2011-05-02 19:24:10)
下一個
馬克吐溫最著名的小說《哈克貝裏•芬曆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起筆於1876年,完成於1885年。作者親曆了解放黑奴的美國南北戰爭和此後數十年間的種族紛爭,加上自己童年在南方蓄奴州的各種回憶和思考,用創新的第一人稱寫法,生動地記錄下一段原汁原味的美國曆史。此書在美國文學史上地位崇高,對後世的眾多作家有著啟發性的影響。有這樣的說法:此後的美國文學多多少少都有該書的影子,而馬克吐溫因此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
一部以一個十四歲孩子為主角,並以他自己的話說出來的小說,為什麽會如此重要?
因為這個孩子在隨河而下的過程中發展出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悲天憐人的情懷,和為了人和人之間的平等所作出的最大努力。這正是我們所熟知的美國精神的重要組成。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比如幽默,比如口語化,比如風土人情。。。
美國精神的組成有多方多麵,也有各種各樣的文學描述,可是被後世反複強調的,恰恰就是獨立和平等。
哦,原來是這樣來的啊。
順河而下的航程,就是一個成長的曆程。沒有什麽是一開始就擁有的,成長是一個痛苦而且掙紮的過程,對和錯,平等還是對立,善與惡,一切來自親曆,答案源於內心。
長河流淌, 一船星夢。
甭注視了,又不是不知道我寫的慢。。。點滴情濃哈:)
說的是啊。所以塞涅卡(古羅馬皇帝尼祿的家庭教師)在“論交往” 中說過這麽幾段話:
“我回家時的道德品質,一定不會同我出門時完全一樣,內心中已經達到平靜的東西,有些又變得漂浮不定起來,某些早被驅逐的思想,又重新出現在腦海之中。。。”
“所以我們需要鍾情於某些好人,時刻不讓他們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這樣我們就如同在他們的注視下生活,如同在他們的目光下做一切事情。。。”
我就在你的目光下生活好了。但你那個原野上的夢好像沒作完哈。
哈哈,那老爸是可憐,隻是他也不是善類。有其父必有其子哈,偷雞摸狗的事兒真沒少幹。別的沒啥感覺,隻是在漂流過程中那種發自內心的真正改變,我覺得是很了不起的。我很喜歡那一份成長。人總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好還是變壞也是一個過程,不隻是結果。我看到好些例子,年輕和年老好象變了個人。尤其是在國內,受大環境的影響太多。倒不如這小孩,在流放中學懂了獨立自尊,忠於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