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青磚祖屋

(2009-10-01 15:07:31) 下一個

去年回國, 因台風故,沒能看成家鄉的祖屋.

說是家鄉,其實是我媽媽的故鄉. 那間祖屋, 連我媽媽那一代都沒有去住過, 我們更是一無所知. 在經曆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後, 這間青磚古樓實在太殘舊了, 這才引起了關注. 母親那一脈的人說, 她們都太老了, 就交給我處理吧, 不要等塌了傷到鄰人就麻煩了.

好多年前, 妹妹不知從哪裏聽到我外婆家的輝煌家史, 竟特意跑回家鄉翻閱縣誌, 之後在電話裏跟我激動地說了半天, 說原來老媽的外公那一輩, 在民初某段時期, 出洋澳洲打工, 後回鄉, 發展為城中巨富, 外婆的嫁妝居然有幾條街,可惜都被外公輸光了, 還害她守寡辛勞帶大三個孩子,不過也因禍得福, 外婆沒被劃分為富農.....我有一句沒一句地聽著, 心想連外婆都不願講的陳年舊事, 還提它幹嘛; 前輩的雲煙往事, 輝煌沒落, 與己又有何幹?

直到兩年前, 妹妹給我發回來一組有關祖屋的圖片. 就一眼, 那堵高大落漠的青牆的輪廓, 一下子, 就牽動了我的心.

還有那些青磚, 每一塊, 好象都在默默地跟我訴說著曆史. 沉澱了百年的故事, 國事家事, 留洋回歸......

輪到我, 竟是要給這幾代留下來的故事找一個結局. 也是緣分吧.

於是委托一位海歸建築師朋友, 趁他回粵探親的時機, 請他去祖屋轉一圈, 出出主意.

他首先對屋子的結構很感興趣, 說這是早就消失了的"徽式建築", 曾經盛行, 可是早就不適合現代居住了.

我有些奇怪, 心想先祖們幹嘛不采用嶺南特色的建築, 卻用"徽式"的呢? 遂上網查看: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宅居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麵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麵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采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間." ......

我有些明白了. 前輩們是經商的, 信息靈通, 走南闖北, 看得多知得多, 當然也可以在南粵家鄉, 建成一幢"徽式"的祖屋.

建築師朋友在烈日下把屋子裏裏外外丈量了一遍, 又谘詢過當地同行的意見, 之後不無遺憾地跟我說, 房子已是太舊, 屋頂都沒了, 要重修回原樣, 技術難度太大, 花的錢會很多. 更重要的是不會適合現代的居住.

更大的問題在於外部大環境, 比較亂, 外來人口多. 現在還沒有地產商成片開發, 但已看到跡象了. 一旦政府決定要征地, 不管你的房子建得多美花了多少錢, 都是按每平方地價征用. 他不想我花了大錢, 到時血本無歸.

那該怎麽辦? 難道真的象他的同行建議的, 推倒了清空了等政府來征地?

那, 如果多少年都不征地呢?

又有朋友建議, 那就用盡量少的費用, 推倒後蓋一間新的, 裏麵開盡量多的房, 租給外來的民工, 按房收租.

建築師朋友卻覺得那樣做, 有傷這間徽式建築的自尊.

他說, 最好用原來的青磚做外牆, 建一間樸素小巧的三層小樓. 雖不再張揚豪華, 卻還有著祖屋的尊嚴. 如果這個費用還是太大, 那就幹脆把牆都推了, 建一座小花園, 把青磚做成圖案, 鋪到地上.

嗬嗬嗬, 我聽得笑了. 真的呢, 要不就有尊嚴地站起, 要不就全身奉獻, 有益街坊.

又一年過去了, 月缺了又圓. 我又想起了家鄉. 和那間不知該如何處置的青磚祖屋. 它的結局, 究竟會是怎麽樣的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