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卡廷

(2008-03-21 07:30:24) 下一個
俄國人咋回事,是布爾什維克改造了俄國人?
俄國最近還站出來挺了中國一下,要是西藏在黑龍江的話,恐怕就不僅僅挺一下了吧。
民間有針對日本的保釣,咋就沒有一個對俄的民間組織。嫌芝麻大西瓜小,還是另有原因。


關於卡廷,關於真相。


關於卡廷,我曾經在十幾年前的報紙上看到過一些報道。


二戰初期,德軍閃擊波蘭,孱弱的波蘭軍隊雖然英勇抵抗,甚至還不乏騎兵拿著長矛去衝擊德國坦克的場麵,畢竟還是打輸了,畢竟他們麵對的是一支當時全世界戰鬥力最­強的侵略軍。


輸了也就輸了吧,歐洲人強調騎士風度,隻要你盡力了,即使做俘虜也沒人說你什麽。德國人的戰俘營據說待遇還不差,當然,如果你不幸是猶太人,那還是要送到奧斯維­辛去的。


可是,做了蘇聯人的俘虜,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兩萬多波蘭軍官,被拉到一個叫卡廷的地方,進了一片戒備森嚴的樹林,每人腦後一槍。然後就是推土機,萬人坑。


即使德國戰俘、日本戰俘落到他們手中也沒這麽慘的,雖然死亡率很高,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在在戰後活著回國了。隻有波蘭戰俘,全部這樣“處理”了。德國戰俘遇到的是­虐待,波蘭戰俘遇到的是屠殺。


且慢,波蘭軍人怎麽做了蘇聯人的俘虜了?我初次聽說卡廷事件的時候還疑惑了一陣。當時的參考消息語焉不詳,隻是說“蘇軍進入波蘭東部”。那時候我們沒有接觸到互­聯網,問誰去?隻好一廂情願的猜測,大概是蘇聯打算在與德國開戰之前有個緩衝區,或者,即使開戰,在別人的國土上打總比自己被侵略要好吧。反正我不會想像成是什­麽“抗德援波”,蘇德兩國翻臉,那還是幾年後的事情,此時他們還有互不侵犯條約呢。


近日看了波蘭電影《卡廷慘案》才知道,上帝啊,原來是這麽回事。


電影的第一個場麵,一群波蘭難民,拖家帶口的向東逃難,躲避德軍。過一座橋的時候,迎麵碰上了另一群難民,逃難的方向恰好相反,雙方互通情況後才知道,蘇軍也打­進波蘭來了。


戰前,納粹德國虎視眈眈,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波蘭早已與英法列強簽訂盟約,德國入侵波蘭就等同於向英法宣戰,二戰就此拉開帷幕,這也是每個讀過中學的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波蘭人沒有想到蘇軍也來了。電影裏的難民們也沒想到,因為波蘭也跟蘇聯簽訂了協議,雙方算是盟國。


他們更沒想到的是,蘇聯早在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就有秘密協定,那時候開始,波蘭的命運就已經被兩個鄰國決定了。所以蘇德兩軍才能配合得這麽默契,幾乎­是同時動手,連你該占領哪些地區我該統治多少人口都約定了。


波蘭人沒有想到這些,在他們眼裏,蘇聯還是盟國。因此,東部邊境的波蘭軍人看見潮水般湧來的蘇聯大兵時,不知所措,就這樣做了俘虜。沒有抵抗,也不可能抵抗,主­力都在西部防備德軍,這裏是後方。後方是軍隊的指揮中心,所以大批軍官包括波軍司令都進了蘇軍的戰俘營。東部沒有戰役發生,難怪後來說蘇軍是“進入”波蘭,就像­現在的日本教科書說918是“進入”沈陽。


一個國家,就這樣完了。不僅是被入侵,而且還是被瓜分,又一次被瓜分了。曆史老師告訴我們,波蘭是個很悲慘的民族,曆史上曾經三次被瓜分。這回又是瓜分,第四次­,不過曆史老師卻不告訴我們。


波蘭人對此耿耿於懷。電影裏就出現了這樣肮髒的一幕:蘇聯軍官和納粹軍官坐在了一起,握手,寒暄,敬煙,然後一個個波蘭人走過來,讓他們決定應該在德占區居住呢­,還是在蘇占區生活,如有分歧也可以友好協商解決。兩國兩軍當年這種戰友般的溫情畫麵,可不是波蘭導演的創作,我看過相關的曆史照片,勾肩搭背的比電影裏還肉麻­。


曆史老師也沒告訴我們這一幕,我們以前隻知道他們是死敵。


再說卡廷吧。蘇聯戰俘營裏有兩萬名軍人,都是軍官,但不一定是職業軍人。當時波蘭政府在戰爭陰霾下頒布了動員令,大批學者、藝術家、醫生都穿上軍裝走進了軍營。­他們是波蘭的一整代精英。波軍司令在戰俘營裏命令部下服從管理,“要活下去!波蘭的明天需要你們!”。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和平建設不能沒有這些人。


蘇聯人也明白這些人的重要性,但他們采取的行動卻是在每個軍官的腦後開一槍。因為這些滿腦子資產階級思想的人今後不好管理。幹脆就把他們滅了吧,治理一個小小的­波蘭有什麽難的,蘇聯有的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幹部。


德國後來翻臉進攻蘇聯,波蘭的蘇占區當然也被德國人占領了。德國人在卡廷森林發現了萬人坑,殺人如麻的納粹們也吃了一驚,沒想到對麵的哥們居然比咱還心狠手辣。­兩萬條人命,不是小事,再說這時候也犯不著為蘇聯人遮醜,於是納粹趕緊向世界公布這一事件,並且請了法醫來證明死亡時間,請了牧師來祈禱,當然也少不了各國的記­者。


可憐的軍官家屬們,這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親人已經在卡廷森林長眠了。


德國人挖出了萬人坑並公布此事,蘇聯人嗤之以鼻,納粹說的話,你們也相信?倒也是啊,納粹的宣傳機器向來名聲不好,敢把謊言說一千遍,硬生生說成真理,就是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先生的傑作。這讓我想起歌手羅大佑的話,一個人如果慣於撒謊了,那他偶爾說幾句真話也沒人相信。可憐的納粹,這會兒比竇娥還冤呢。


幾年後納粹德國戰敗,這個黑鍋也就一直背著了。直到蘇聯解體,當年的秘密檔案曝光,新生的俄羅斯政府以巨大的勇氣把檔案交給波蘭政府,至此,卡廷森林上空縈繞了­半世紀的兩萬個冤魂才得以平靜。


但這不光是兩萬冤魂的事。他們還有遺孀,還有父母兒女,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有疑惑,也有人知道真相,但是“卡廷”這個詞在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禁忌,不能說。甚­至為死者立一塊標明真實死亡時間的墓碑,也不能幸免。蘇聯人明白這事非同小可,戰後還煞有介事的再挖掘一次萬人坑,又來一幫法醫牧師記者什麽的。


曆史是不能假設的,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想假設一下:如果二戰結束後波蘭是在美軍占領之下,會怎樣呢?萬人坑一定還會被重新挖掘出來,再來一番科學的細致的鑒定,最­後認定是死於1940年蘇聯占領期間……


那又如何?事實真相也隻能在西方世界公布,而這邊,一道“鐵幕”會把真相遮掩得很嚴實,帝國主義的宣傳,你也相信?劊子手在自己的祖國還是活得好好的。我們的曆­史老師還是不會告訴我們這件事,當然他們自己也不會知道。


謊言說過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真相隱瞞一千年又會怎樣呢?


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真相呢?


波蘭軍官在卡廷森林裏的最後時刻,隻能讓導演去想像了。當他們意識到死亡就在眼前時,這些上帝的信徒看不到牧師,隻有自己禱告……


“我們在天上的父……”槍響;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槍響;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槍響;


“饒恕我們的罪,如同我們饒恕他們的罪……”槍響;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