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37)
2006 (149)
2008 (38)
北京行:雨裏潭柘
未去北京,就知道那兒灰塵大。之前甚至還下過土,看到網上那些傳播的照片,隻覺天昏地暗的感覺。
然而這次前往,卻有雨結伴,雨水還不小,不但洗淨塵埃,更憑添些許韻致。應該算是此行的一大意外。
那幾日的北京,有種溫柔,有種清新,有種驚喜,在心底彌漫。
和朋友吃飯的那晚,我倆坐在二樓沿街的窗前,看著窗外大雨瓢潑。品著酸梅汁,我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舒暢。朋友看我歪著腦袋,一派心滿意足的樣子,連說奇怪。
問她何有此言?
她說,你看,你一來就把雨給帶來了。從2月份開始,北京還沒有這麽下過雨呐。
暗喜,這話可不是你頭一個說我。
白天,和S同遊潭柘寺時,他已經為此好好地佩服過我一回了。和他從西貝蓧麵村吃完午飯,一出門坐上車,牛毛細雨便紛紛揚揚起來。
而等到他將車沿著盤山路往潭柘寺開的時候,山裏的大霧已經濃到看不到眼前10米的地步。跟在大卡車後麵一路龜行,好不容易蹭到寺前。
大雨開始傾盆而下。
雖然雨大得像倒下來一樣,可我非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心裏暗謝老天的善解人意。老友S淋得一身濕透也沒有從後備箱裏翻出雨傘,索性在寺廟門口的小攤上買回兩把來。他的決意奉陪,讓我得以徹底地領略了雨中潭柘的清幽和雅淨。
遊潭柘寺是我一個由來已久的心願。
此番雨中遊曆,更是讓我大喜過望。
準備下車步入雨簾之前,接到另外一個朋友的電話,他毫不掩飾地說,你怎麽這會兒想起來跑那兒去?應該秋天去才美呢。
而我看著外麵籠罩滿天地的雨幕,和滿山覆蓋的煙雲迷蒙,卻已無語。這樣的天地,用一個美字已是無法形容。秋天的潭柘寺賞的是紅楓,看的是黃葉,而此刻,是感受清淨,品味出塵。
景致不同,其韻致的體味也各有不同。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古人有雲,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而依我之見,還可加一句,雨中觀寺,都有一番情境。
山水遊曆,從來無法過求其妙。人與山水自有其緣。
於是,欣欣然撐著一傘雨絲,步入山水中。沿著青石板的小路緩緩往上步行。雨水如山泉一般從腳底汩汩往下流。雨聲,淙淙水聲,好一派天籟之音。
因為大雨如注,寺裏幾乎無人。
正合吾意。
霧氣迷漫裏,盡情領略清靜,細品山色空朦。
於是,雨聲中,見湘妃竹搖曳,娑羅樹靜立,蓮花燭輕燃;伴遠山白氣氤氳。
拿著相機試圖記錄下些許清麗的畫麵,然而終究有點徒然。相機糟糕,拍的人水平又差,現在隻能看著這些沒有景深的相片無奈。
然而,轉念想想又有點釋然。眼裏的風景,是我心裏的景致。留下,留不下,卻已不重要。
有言、無言,和S一路上至寺廟最高處。衣裙盡濕,腳下的麻鞋更讓我穿成了雨鞋。然而,近觀遠眺處,綠意夭夭,淡靄幽幽,人間仙境。
下得山來,幸好城中繼續大雨傾盆。洗盡泥漿汙濁。否則好不容易熏陶得到的一點清幽之氣定會被滾滾灰塵罩得灰頭土臉。
晚上和朋友吃飯時,自然還無限回味。
因此,說我把雨水帶來,我樂得承擔。
我也是覺得運氣好呢。可遇不可求,嗬嗬。不過因為隻顧觀雨賞景,寺裏有些什麽都沒有細看。現在想想似乎還應該再去一次,:)
豪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嘻嘻。
P4老弟,咱又在這裏見麵了,看來咱倆是緣分不淺。
我的感受是:大雪掩蓋了世間一切不淨,
大雨衝刷了人間一切汙垢。
如此,衝刷比掩蓋來得痛快。
鉛華洗淨的美,直擊人心。
幹淨、清爽的天地裏,濁氣無從附著,雜念無處寄托,惟有輕、靈、清、淨.....
有味道!也美得象一幅畫!
想到了楊采妮、吳奇隆演的《粱祝》裏的最後片斷,想到了烏魯木齊的大雪紛飛中掩蓋了世間一切不淨!.......
可是那把傘可曾還給了來要傘的許仙?許漢文!哈哈
我思念北方的豪雨,盛夏的時候,坐在窗前看大雨傾盆而下,任何煩惱憂愁都會被衝刷而去;雨後的陰涼和清爽也讓人懷念,赤腳站在院子裏的石板上,立刻有了地氣之感.....
不得不止筆,今天上午有會。
期待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