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一塊紅布
蒙住了我的眼
我的耳
卻蒙不住沙沙沙
我的皮膚
剝落的聲音
-------------------------------------------------------------------------------------------
牧浪的這首詩表麵上看上去平平淡淡,卻有曆史深度,讓人想到了那個紅色歲月,以及經曆過那段歲月的人失明失聰的體驗。這首詩用的是典型的象征暗喻手法,這裏的“我”是曆史的象征。“我的皮膚/剝落的聲音”,盡顯蒼桑,那是曆史傷疤的剝落! 詩中沒有痛字,但讀到這裏,讓人有了楚楚痛感。
回頭再看看“懸案”,牧浪顯然是從政治角度來破案的。秋風、成群的落葉象征紅色風暴,美麗的葉片象征冠冕堂皇的謊言,曆史的血風幹了,人們已經把當年的恐怖忘得幹幹淨淨。這個推理看來也挺合理的,雖然我“作案”時還沒這麽“老謀深算”。
牧浪這個“破案者”看來真是個經驗豐富,目光深遠的老偵探,得要拜個師傅先,重金聘為顧問!
-------------------------------------------------------------------------------------------
《佳人無恙》by 安靜
斜陽的餘韻
被楓林剪成一枚枚音符
流金泛彩 鍾靈毓秀
我幾乎迷失在
這快樂的秋之琴裏
卻給驀然傾倒的她 驚醒
步著沙沙的和弦
轉身 紅蓑紫陌上
多了一位淺睡佳人
雙眸輕動 欲張還合
她在等什麽
一縷風的撩撥 一串雨的纏綿
還是 一聲鳥歌 一朵雲翩
又或者 是一個知心人的到來
再轉身 挽著冉冉的水月
我悄然而去
留一方溫柔寧靜的夜
給她
-------------------------------------------------------------------------------------------
安靜這首詩非常優美,斜陽餘韻一下子就把人帶入了恬靜柔美的境界。在作者的筆下,美麗的秋色、遍地紅葉猶如“淺睡佳人”。“佳人”淺睡,遊人卻被“驚醒”,伏筆之下,讓人想像得出佳人的美麗。這首詩用了擬人的手法,紅腮諸唇的秋色楚楚動人、雙眸微合的表情栩栩如生。
在安靜的理解中,“懸案”裏的 “我”就是傾倒在地的秋天。這確實是我作案的本意之一(其它還有待破案)。“懸案”裏用了現代詩比較常用的換位手法,即把人和景對調了一下,為的是更好地體現立普斯的“移情”美學原則。安靜把這種換位還原了回來,算是個不錯的偵探。不過,這個偵探太善良,見不得血、膚什麽的,無法派到凶案現場,所以,還是留在家裏做參謀或指揮什麽的更好。你看她又提出了一連串的偵破方向:“她在等什麽?”撩撥、纏綿、鳥歌、雲翩、知心人?足夠詩人們在秋風秋光裏漫天遐想了。
很喜歡安靜詩中的結語,不客氣地留給自己了!感謝妹妹的安慰,在我困難的時候,這方溫柔寧靜的夜讓我很感動。另外透露一點隱私,你最後一段裏有我家小女的名字,看你能不能偵破?
-------------------------------------------------------------------------------------------
《懸案之所答》by zhaozi Jun
誰說沒人 call 911
就在你躺倒的一霎那
一個狗狗剛好在那兒溜達
它立刻call了警察
於是樹葉就被追殺
隻可惜呀
就差一步就追上了
突然樹葉都飛起來了
而且還變成了白色的鵝毛
鵝毛又變成了雪花
在天上飄呀,飄呀
你突然收到了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就咯咯地笑醒了
發現自己正躺在地上
一隻毛茸茸的小狗
正衝你叫呢
天上滿是彩霞。。。。。。
-------------------------------------------------------------------------------------------
紫君這首詩幽默可愛,體現了她的一貫風格,生活化、童謠化。由小狗狗溜達而破案的事例在現實中確實非常常見,引入這個素材,可愛之中讓人嚴肅。正想認真配合警察破案,突然筆鋒一轉,變成了鵝毛、雪花、大學入學通知書,原來是秋天的夢想!詩句雖然口語化,但不乏想象。讀來讓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明朗和快樂。詩歌中用到了“滾動聯想”的方法:從葉飛想到鵝毛飛,由鵝毛飛想到雪花,由雪花想到遠方飄來的信……。這是現代詩寫作中常用的手法。
紫君對“懸案”的理解,是從躺在秋葉裏的“我”出發的。這也確實是我“作案”的布局之一。被美麗的葉子“謀殺”倒地,那隻能是對景色的極度迷醉!為什麽沒人報警?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凶殺”。“我”迷醉地躺在一片紅葉之中,猶如沉浸夢中,而身旁遊人如織,沒人報警說明大家都是和平從容地走在血色爛漫之中,這裏的“追殺”並無“殺”氣。紫君也是個不錯的偵探。不過,看她和小狗狗之間的親熱勁,我覺得她更勝任做一個優秀的馴警犬的警察。
-------------------------------------------------------------------------------------------
“懸案”詩帖出來以前,我給一位國內的朋友看過,她以為我在針砭時弊,說現在老人倒地沒人敢扶,沒人敢報警。這個解也很有趣。
衷心感謝上述作者參與破案!“懸案”裏還有一些“迷”尚未破解,期待有更多的福爾摩斯幫助破案。
詩的凝練、跳躍、抽象、朦朧、暗喻、象征、意象、反襯等藝術特點決定了詩不能象散文、小說那樣直觀表達,尤其是現代詩,更注重觀物和語言的變形,注重想象空間的留白。一首雙關或多觀的詩可以有多重理解,取決於讀者的經曆、性格、修養、感悟力、以及對觀物的生理反應等。就像寫詩是很個性的一樣,讀詩也會是很主觀的。我以上的淺析也和“破案者”一樣,隻是個人的理解,未必是作者原意。但相信作者能看到讀者不同的理解也會饒有趣味的。我前段時間帖過一首《廢墟印象》,寫作由起是因為我們這個城市今年經曆了一場特大龍卷風,所見之處觸目驚心,非常震撼。我本來就是想把這種震撼感覺寫一下的,用了張牙裂口的意象。初稿以後,發現對現實也有很強的象征,就雙關寫了。結果,讀者多半是從現實批判的角度去想了,而不是從龍卷風的場景去想。這不奇怪,因為沒人知道你真經曆了一場龍卷風。讀者一般都是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詩歌的。
由此,我想到,一個成熟的作者應當以平靜寬容的心態來看待詩評。九月同題的集子,我們將首次嚐試附點評,以求新意。點評會有糖有磚,但絕對都是就詩論詩。因為點評隻代表點評者個人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會有片麵之處,希望大家有所思想準備,少喝些水,多留出些海量。我們假定所有的參加者都已經默認容許被評,如果有哪位朋友不願意自己的詩被評,請提前申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