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笑晚: "我的事業是父親"‏

(2010-01-13 07:21:11) 下一個
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瑞安人。家庭教育專家。初中畢業後隨父學醫,並通過自學考入杭州大學數學係,後因政治原因被迫回鄉從醫。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裏,他以自己的遠見卓識精心培養六個兒女走讀書成才之路,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他也因此被譽為人才“魔術師”。


  溫州出了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父親,在整個中國大陸,乃至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在新加坡都引起了轟動。鳳凰衛視中文台著名主持人陳魯豫說:“我要有孩子,也請老蔡幫我帶!全國的父母都應該看老蔡的書!”這位父親用自己一生的教育實踐打造了全部六個子女的精英之路。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36歲即成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還擔任美國國家基金會的論文審查工作,2008年榮獲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考普斯總統獎”;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時考上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主辦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華爾街基金管理經理,現在美國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稱的美國高盛公司出任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在國內開辦實業;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畢業,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正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


  六女蔡天西,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她指導的博士生比她大12歲。

【人生經曆】
  將子女一個個送上精英之路,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是蔡笑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蔡笑晚從小熱愛讀書,考上重點高中後,由於這隻1957年“反右”,而他的父親曾擔任國民黨的法醫。政審不合格,他被學校除名了。年輕的蔡笑晚用一年的時間把高中的課程全部修完,並參加了高考。然而“家庭出身”好似一道銅牆鐵壁,再一次阻斷了他的求學路。


  於是,他進小學當了一名教師,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評上先進青年。在學校的推薦下,蔡笑晚終於憑借三門科目滿分的成績被杭州大學物理係錄取,圓了自己的讀書夢。


  1962年,父親去世了,讓蔡家陷入了困境。作為長子的蔡笑晚不得不從杭大退學,承擔養家糊口的重擔。


  不久,“文革”襲來,動蕩的時代讓蔡笑晚感到前途渺茫。得知妻子懷孕後,“所生幾個孩子,把他們培養成才”的念頭占據了他的腦海,“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追求延續到下一代身上,轉化為下一代的發展優勢。”


  蔡笑晚最為父親的事業就這樣拉開了序幕。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笑晚”,寓意不能在青春年少開懷大笑,就要讓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從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之間,蔡笑晚和妻子共生5子1女。

【著書設獎】
  2007年上半年,蔡笑晚撰寫的《我的事業是“父親”》一書在全國發行,將自己教育子女的經驗心得與更多的人分享。該書上市後,受到讀者的追捧,成為當年的暢銷書,反複加印,銷量達到17萬冊。蔡笑晚也受邀到各地舉辦講座。


  06年設立“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 07年8月3日,“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第一次發放,總金額為5萬元,獎勵瑞安市上年度考入名牌大學的優秀高考生2名,獎金為各1萬元;其餘部分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2007年在中國家教類圖書市場引發熱點關注的暢銷書《我的事業是父親》在創造了17萬銷售佳績後,2009年第二部《我的事業是父親2蔡笑晚教育家書》新近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發行,水準鎖定《傅雷家書》。


  此次推出的第二部《蔡笑晚教育家書》是蔡笑晚先生與子女們三十餘年間往來書信的精選集,共收錄266封決定其子女成功的典型家書,清晰勾勒了蔡先生傾注在子女教育上的一點一滴的細節,集中反映了蔡笑晚用其一生專注於教育子女上的創新思維和超前理念,可操作、可參照、可借鑒。本書與蔡笑晚先生的成名作《我的事業是父親》一脈相承,是蔡笑晚教育精華最直接、最本源的呈現,它能幫助讀者按圖索驥、全麵理解蔡笑晚神奇家教的精髓。


  本書又是一部凝聚著醇厚父愛親情的家書。正像《傅雷家書》中傅雷給傅聰的信裏所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蔡笑晚與孩子們書信往來,不是噓寒問暖的嘮叨,不是長篇累牘的閑談,而是一種“箏線藝術” :它培養子女進入奧妙無窮的知識殿堂的科學精神,它陶冶子女做人做事的質樸藝術,它熏陶子女培養氣概、開拓胸襟的高尚情懷。家書中所洋溢著的蔡笑晚學貫中西、融通文理的淵博學識與人格魅力,也成為子女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榜樣力量。


  在這部新書裏,還浸透了蔡笑晚先生創新式快樂教育的內涵,集中體現了蔡笑晚先生所一貫堅持的早教、立誌和自學的原則,也全景式地再現了蔡笑晚緊緊抓住了全部六個孩子從零歲到人生各個階段的成才關鍵、精心設計了適合孩子們各自特性的成才方案,以及他用一生教育實踐將全部六個孩子都送入世界或國內名校、所打造的六個子女精英之路的詳實曆程。

【教育原則】
  蔡笑晚教育子女堅持早教、立誌和自學的原則,緊抓孩子從零歲到人生各個階段的成才關鍵。他認為人人滿意的教育觀念最危險,隻能培養出四平八穩的平凡孩子。這位教育理念樸素而異樣的父親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在他看來,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務中都應永遠排在第一位!那些隻在周末晚上親一下孩子額頭的父親是失職,更是失敗。蔡笑晚在本書中體現的把“父親”當做一生事業去追求的精神為天下父母教育子女帶來了動力和方法。蔡笑晚的教子理念帶給我們全新的思維方式,也幫助父母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生活和未來。


  蔡笑晚先生提倡創新式的快樂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們顯示出高水平的競爭優勢。蔡笑晚的六個子女都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為行業翹楚,為社會貢獻才智……其中大兒子蔡天文,36歲時就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就在2008年8月份榮獲了美國統計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考普斯總統獎”;二兒子蔡天武,目前在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稱的美國高盛公司出任副總裁;小女兒蔡天西,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孩子們在社會上的出類拔萃有力地佐證了蔡笑晚家教理念的神奇魅力,也印證了蔡笑晚所說的一句名言:人人滿意的教育觀念最危險,隻能培養出四平八穩的平凡孩子。




蔡笑晚: 我的事業是父親

http://www.hangzhou.com.cn/20070601/ca1319763.htm



6個子女中,5個成為博士、1個成為碩士

當人們把3歲內的幼童看成是可愛的玩具時,他卻已經開始了早期教育;

當發現孩子智力不俗,家長滿足於讓孩子參加各種比賽以獲得優勝時,他卻在策劃如何利用優勢,爭取時間進行適當的超前學習;

當人們發現孩子很優秀,到處宣揚以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時,他卻盡量讓孩子不露鋒芒,保持平靜正常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環境;


當人們把考上大學作為孩子最後勝利而鬆一口氣時,他卻告訴孩子,大學是求學的真正開始,以前的努力都是為現在的學習打基礎……


他就是“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的蔡笑晚。上月,他應邀在杭州大成實驗學校為400多位家長做了一場講座。當時,由於時間所限,蔡笑晚隻是提綱契領地講了一些觀念。講座結束後,許多家長提出,要是能夠以實例具體說明,那就更好了。


孩子的成長之路該怎麽走?拉著他跑,推著他走,還是有技巧地引導他?在這個六月,中高考之後,如何幫扶孩子正確地走好人生的關鍵幾步,是家長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們特地選取了蔡笑晚在子女教育中的一些具體實例,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參考。


蔡笑晚一家在浙江瑞安市赫赫有名,6個子女中,5個成為博士、1個成為碩士: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畢業,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現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


就如何將子女們一個個送上成才之路,蔡笑晚有很多獨門秘笈,他犧牲了一般家長不願犧牲或不敢犧牲的東西,嚐試了一些家長沒有想到或不敢想的事。在這裏,我們最想介紹給各位家長的,是在孩子成長中的各個關鍵時期,這位“超級父親”是如何做的?且看看這位“人才魔術師”戲法背後的玄機。




0-3歲的早期教育, 要家長來把握


蔡笑晚在孩子三歲以前實施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數字教育,這與很多人主張的語言教育有所不同。兒子還在繈褓中的時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畫一下,嘴裏念“一”,或是拍著他的小手有節奏地數數。老大天文8個多月時,就能按順序念出1至5,1歲多就能認識1至10的阿拉伯數字,然後是中文數字和大寫數字。


一般的家長隻從1教到10,但蔡笑晚卻一直教他們念到千位數,讓他們對大數字也有概念。然後,再教加減乘除法,因為有了大數字的基礎,多位數的運算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級學生最多就是進行兩位數的運算,但他的孩子在上學之前就會算四位數的加法了。


也許正是幼年階段開始的數學訓練,給老大天文種下了強大的數學因子,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蔡笑晚說,他覺得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麽疾病,都不會相差很大,關鍵就看早期教育的開發。




三歲開始, 就要進行立誌教育


孩子們一過三歲,蔡笑晚的育才策略裏又增加了一項立誌教育。他堅信“從小立大誌的孩子,不會滿足於現狀,取得成績後,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


蔡笑晚全家人曾租住在農村一間百年老屋裏,樓下是店堂,樓上是一家八口的臥室兼書房。蔡笑晚就在牆壁上貼滿了愛因斯坦、居裏夫人、牛頓等科學家的畫像,一有空兒就給孩子們講這些科學家的故事。每天清晨,他打開廣播,調到播放英語和日語節目的頻道。孩子們每天聽,漸漸對外語產生了興趣。等到夜幕降臨後,全家人圍坐在燈下看書。在蔡笑晚一手營造的學習氛圍熏陶下,小女兒四歲時就告訴爸爸她要當中國的居裏夫人。


蔡笑晚常鼓勵孩子長大以後幹大事業,他覺得這特別重要。他還經常教他們背誦《荷馬史詩》中的一段:“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質,你須抖擻精神,留個芳名在青史”。還把這段話寫進了家訓裏。


蔡笑晚相信旅遊可以在孩子心靈的圖紙上描繪出永遠不褪色的美麗圖騰。上世紀70年代,蔡笑晚就帶著孩子們展開了自己的旅行立誌計劃。他曾利用暑假的一個月時間帶孩子們遊覽了東北三省、天津、北京等地。用最節省的方法,能走則走。孩子們那時也就十歲左右,兩個孩子抬一個包。每到一個景點,他就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的曆史故事,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想象。


令全家人都難忘的是山海關和北戴河之行。孩子們早就背過毛澤東的詩詞《北戴河》,隻是一直沒有身臨其境。到達北戴河時,恰巧下起了傾盆大雨,他們親身領略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景色,體會更深刻了。


“通過旅遊,孩子們看到外麵的世界這麽大這麽美好,中國的曆史這麽悠久,在他們心裏從小就有了對偉大和高尚的追求,這是當時一般的孩子無法領略的。”




小學畢業後,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在蔡笑晚看來,通過早期教育和立誌教育奠定了人生的發展基礎,之後就是采取什麽方法讓孩子們走上成才之路,這個方法就是培養自學能力。


“我覺得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他的能力和才華絕不僅僅是老師能夠教給的,必須通過自學才能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於是,從孩子們小學畢業後,蔡笑晚便開始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但這種培養並不是盲目的,第一是看以前的基礎是不是紮實,第二要看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第三要看孩子對目標有沒有強烈的追求欲望。


蔡笑晚的培養是循序漸進地,在生活中讓孩子獨立解決各種問題,在學習上讓孩子自己鑽研不懂的地方,而且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


蔡笑晚認為既然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追求,對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不能放鬆。他一直鑽研相對論,把相對論的重要經典一一讀遍,還撰寫了大量論文,與錢學森通過信。父親的讀書、自學習慣,為孩子們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在他的指導下,六個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老大天文為報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時間學完高中的全部課程;老二天武花四個月學完高中三個學期的課程,一舉考入少年班;老五和老六小學畢業後僅用一個暑假自學完初一的內容,直接升入初二就讀。




中學後尊重孩子的選擇, 絕不強求


小女兒天西考上了瑞安最好的中學後,在假期裏就自學完初一的課程,然後向父親提出來不想上初一了。蔡笑晚就找到學校商量讓她直接讀初二,但學校不同意。蔡笑晚征求女兒的意見,她說先試讀一天。上了一天初一的課,天西回家說不想念了,內容她都懂,沒有意思。蔡笑晚就給她轉學到另一所學校直接念了初二。因為跳級的問題,蔡笑晚和很多學校發生過矛盾,這個學校不同意就換另一個。從小學到博士,大兒子共讀過11所學校。


四兒子天潤初中畢業的時候,給蔡笑晚寫了兩封決心書,說今生不讀書了,要成為一代武術大師。一般家長會勃然大怒,甚至父子反目。但蔡笑晚照樣還是尊重了天潤的選擇。


天潤的老師和同學得知他要去習武,都吃驚不已。蔡笑晚雖然也很驚訝,但通過談話,發現天潤的決心很大。蔡笑晚考慮到此時勉強讓天潤讀書,反而對他的發展不利,幹脆讓他去學武。於是一口答應了天潤的要求,說:“書香門第出個武生也不是壞事。兒子,做自己想做的,做有個性的你。”蔡笑晚和武校的老師通了信,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後,鄭重其事地為四子擺酒送行。為了鍛煉天潤的意誌和毅力,他平靜地提醒兒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留心體察社會。倔強的天潤當場寫下保證書:今生絕不後悔。


1986年9月的一個清晨,少年天潤鄭重地向父母道別,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正宗武術。天潤在中國少林武術學校學了一年。通過接觸社會各界,他對自己的選擇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終於有一天,他醒悟了:知識就是力量,武術雖有用,但在未來的知識經濟社會裏,還是先掌握知識要緊。於是天潤說想馬上回家,蔡笑晚沒有同意,說:“想去就去,想回就回,這是對自己的事情不負責任,將來還會遇到問題。既然去了就必須堅持。”最後讓天潤堅持了一個學期,才允許他打點行裝回到家鄉,插入高三就讀。走過獨特曲線的天潤一年後脫穎而出。




大學時選擇專業, 為女兒做好參謀


蔡天西中科大少年班學了一年半基礎之後,學校開始分專業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專業。當時天西畢竟才15歲,在重大決策上心裏沒有底。她告訴父親,可選擇的專業有三個:數學、物理、計算機軟件,但她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學物理。


當時比較流行的看法認為計算機軟件是比較熱門的學科,畢業之後的出路比較好,而且也比較適合女孩子。蔡笑晚根據天西的特長考慮選數學,但考慮到偏應用方麵又該選軟件。最後給天西一個折中的建議:因為強的數學功底對於高級的軟件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計算機對於從事數學研究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最後決定選數學,另外自己再進修計算機。這樣今後出國深造時,不管學數學或是學計算機都是最有利的選擇。


專業選擇好之後,天西在科大的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進展相當順利,因此學業上很快顯示了優勢。根據天西後來的發展表明,當時的選擇是明智的,如果盲目從眾的話,就不可能達到後來的高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