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聽】小提琴: 漫步古今抒情精品-哀怨迷茫痛苦悲歎愉悅沉思一籮筐
恩裏克•托賽裏(Enrico Toselli,1883-1926),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1883年3月13日出生於佛羅倫薩。早期一直從事鋼琴演奏,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包括歐洲和北美。回到佛羅倫薩後開始教學和作曲,並一直持續鋼琴演出,1926年1月15日逝世,年僅43歲.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輕歌劇、管弦樂曲、室內樂曲和歌曲。
代表作《歎息小夜曲》不但是廣泛流傳的歌曲,且被改編為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
托賽裏1907年與路易絲•安托瓦妮特•瑪麗(Luise Antoinette Marie)結婚。瑪麗原是薩克森的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托斯卡納(Tuscany)公爵夫人,不久又被認為是背棄了丈夫而離異。托賽裏與她的這段婚姻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反使他置身於公眾的目光之下,兩人最終於1912年離婚。
此曲為托賽利最知名的作品小夜曲《悔恨》(Serenata, Rimpianto),也稱為《悲歎小夜曲》或《托賽裏小夜曲》,傳說即是因他不幸的愛情而作。這原是為西爾韋斯特裏(Alfredo Silvestri)的一首詩譜寫的.旋律緩慢輕柔,流露出深深的哀傷。
原詩的大意是:
快樂的幻影像金色的夢,占據我的心靈,
難忘往日的款款深情。
我依然看見你那迷人的眼睛,
依然聽見你那令人忘憂解愁的笑聲。
可是一切都已成夢,我的愛永遠不再歸來!
可知青春年華逝去不複返,沒有你的愛,我怎能延續此生!
莫再逗留,歲月不停,你好比是我的靈魂,失去你就是失掉我的心。
啊!你是我的天上明星,歸來吧,照耀我前程。
這是支《失戀小夜曲》,悲傷的歌詞,哀怨的旋律,令人動容。失戀的痛苦隻有當事人最深切:藍天不藍,陽光不亮,食不甘味,臥不能寐!愛人啊,你可知我心在淌血……
這支《小夜曲》自問世以來,在人間已打動了無數癡情男女的心!並將會永遠!
這曲調原是意大利作曲家托塞裏最著名的聲樂曲,是一首哀歎失戀的優美歌曲,現被改編為小提琴曲,緩慢、輕柔的旋律中流露著一絲淡淡的苦惱之情……
【欣賞指南】
托賽利小夜曲第6號有人稱其為“歎息小夜曲”,作曲家24歲時與奧地利薩克森公主結婚,這位公主酷愛音樂且有一定的文學和藝術修養,生活美滿,曾與他合寫過一部歌劇,但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們就離婚了。作曲家十分痛苦,時常回憶起與公主的那段美好姻緣,便寫了一本回憶錄,當時的意大利社會非常浮躁,此書成了暢銷書。隨後他寫了這首小夜曲,表達了對那段愛情的哀歎。原為聲樂曲,後改編為小提琴曲。
該曲為音樂出現之前,一段夜鶯在樹枝頭歡快的鳴叫,頗為傳神悅耳,加上鋼琴如水的伴奏,讓人感到置身於森林的木屋中,接著小提琴琴音緩緩響起,旋律是異常的優美,風格抒情浪漫,配合著音樂背景中若隱若現裏的水聲,仿佛在林間小溪,在賞析嬋娟,在聆聽鳥兒歌唱,在琴聲中體驗愉娛,美,悄然而來,盡在不言中,緩慢、輕柔的旋律中流露著一絲淡淡的苦惱之情……
歌詞大意為:“快樂的幻影像金色的夢,占據我的心靈,難忘往日的款款深情。我依然看見你那迷人的眼睛,依然聽見你那令人忘憂解愁的笑聲。可是一切都已成夢,我的愛永遠不再歸來! 可知青春年華逝去不複返,沒有你的愛,我怎能延續此生! 莫再逗留,歲月不停,你好比是我的靈魂,失去你就是失掉我的心。啊! 你是我的天上明星,歸來吧,照耀我前程。”
我比較喜歡下麵的這個譯文版本,當初聽中文歌曲都是這個版本。
托賽裏《小夜曲》托賽裏 作曲 尚家驤 譯配
往日的愛情
已經永遠消失
幸福的回憶
象夢一樣留在我心裏
她的笑容和美麗的眼睛
帶給我幸福
並照亮我青春的生命
可是幸福不長久
快樂變成憂愁
那甜密的愛情從此就永遠離開我
在我心裏隻留下痛苦
我獨自悲傷歎息
時光白白度過
心中悲傷的歎息
可是幸福的光芒
不再照亮我
啊,不再照亮我的生命
我的生命!
馬丁尼Giovanni Martini Piacer D’ amor(愛的喜悅)
此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意大利藝術歌曲,描寫了戀人移情別戀之後,主人公的寂寞、痛苦和悲傷。旋律舒緩、悠揚,略帶哀怨,很恰當地表達了失戀者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
馬斯奈Jules Massenet《沉思曲》
Méditation, violin & orchestra version and various arrangements (from opera "Thäis")
馬斯奈《沉思》,原曲為馬斯奈的歌劇《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所奏的間奏曲,故又稱為“泰伊思冥想曲”,這首曲子的主人公們的愛情所感動.故事因載伊斯的美麗和神父之間人性與宗教間的相互糾葛向人們展示了愛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單獨演奏,成為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馬斯奈的代表作品。
歌劇《泰伊思》作於1894年,劇情為一個宗教故事,發生在公元四世紀的埃及。亞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於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終於擺脫了花天酒地、縱情享樂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裏獲得了寧靜,同時也徹底失去了人間的歡樂,最終她帶著一種複雜的心情離開了人世。
這段間奏曲表現了泰伊思厭倦世俗,而產生通過信仰宗教來求得解脫時的心態。這一優美的旋律,除用做間奏外,在劇中也經常出現,以提高劇中氣氛。
樂曲結構簡單,為虔誠的行板,D大調,4/4拍子。乘著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題,這一主題在原歌劇中出現多次;在中間部,旋律的展開與變型極富有熱情,經過更快而激動的變化之後,再度出現最初的旋律。結尾是以G弦逐漸減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響慢慢消失而結束。全曲始終流露著一種虔誠的宗教色彩。
馬斯奈(Massenet,1842-1912)法國作曲家。他的創作達到了最輝煌和最有成果的時期,寫出了包括長期流行不衰的《曼儂》(1884年)和《維特》(1886年)在內的幾十部歌劇。
克萊斯勒《愛之悲》
知名度相輔相成的姊妹篇《愛之悲》和《愛之喜》是克萊斯勒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小品之一,都是依據維也納地區古民謠風格而寫成的圓舞曲,為A小調,3/4拍子,兩首曲子具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演奏時間都在三分多鍾,但又各具特色,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接連起來欣賞則意境更佳、風味更濃。
《愛之悲》的主旋律淒清哀傷,之後便是這一主旋律的變奏形式,中段旋律的色彩較為明麗,仿佛在憂傷之中摻加著對幸福和歡快的憧憬,然後經過變奏,再回到清麗哀婉的主旋律上來。而《愛之喜》的主旋律則輕快激揚,緊接著的主旋律變奏形式的曲調舒緩而甜美,又帶點不確定的期許,還有那麽一絲絲不易察覺的煩惱及傷感。
《愛之悲》和《愛之喜》而這兩首曲子早已被其他樂器和音樂家所青睞過,曾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及其他器樂曲,如豎琴、長笛、小號,再如弦樂合奏等。
約翰.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導演的一部曠世傑作,這部影片的配樂是近年來少見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音樂之一,作曲者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與斯皮爾伯格多次合作,深切體會這一位在身體中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在創作此片時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采用了小提琴獨奏的方式突出主題,將殘酷戰爭陰影下猶太人淒涼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配樂中的兩個主題旋律的小提琴獨奏,編曲平實而情緒深刻。約翰.威廉姆斯在他擔任多年指揮職務的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茲霍克• 帕爾曼(Itzhak Perlman)和豎笛好手吉洛拉• 費德曼(Giora Feidman)助陣,他們的演出溫和細膩,哀而不傷,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曆史錯誤的沉思,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溫淳氣質。威廉姆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曆史獨白。
Dame Kiri Te Kanawa sings "Vocalise" – Rachmaninoff
Giovanni Ballisla Marlini
中國小提琴曲打動我的是《梁祝》。《二泉映月》的二胡曲讓我恨不得從飛機上跳下去去會會那位演奏家!
聆聽了一二三,喜歡二和三。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