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理還亂 海外華人回國養老難於上青天?(組圖)
前幾天與國內的一位朋友通話,他問我,“老了是否準備回來?要回來,現在可是買房的好時候。”我當時有點語塞。他又勸我說,“葉落歸根啊,年輕時在外拚,老了還是回來好,這裏有這麽多朋友可以一起玩,在那兒呆著有什麽意思?總不能就這樣永遠不回來了吧?”我說:“我當然想回去呀,隻是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當初出來不容易,現在回去好像更難了。”
說起來,我還不算老,連50還不到,怎麽算老?當年鄧小平等老一輩複出時都過了古稀之年了,還不照樣帶領中國大搞改革開放?我到美國雖然混了快20年了,但真正騰飛起來,實現美國夢卻年頭有限,怎麽就要想退休的事了?我心裏受到的衝擊不小。
不過,同學的一番話卻讓我思考起一個問題:想在哪兒養老?能在哪兒養老?
當初出國時,我們很多人都是隨著潮流漂,跟著感覺走,沒想過要永遠呆在美國。剛來的時候,想的是如何混出個人樣來,日後衣錦還鄉,為小我,也為大我。後來一步一步走過來,真可為一把辛酸淚,一肚荒唐言。現在談回國,對很多人來說真是談虎色變啊。
我們這代人,由於從小在中國長大,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太深,又經曆了不少運動,對中國的感情很特殊,很難割舍。想到在這裏生兒育女,兒女們將永遠在國外繁衍,自己也要永遠拋棄故土,心裏有說不出的惆悵。落葉不能歸根讓我們除了心痛還是心痛。
所以,我感覺第一代移民想回去的應是多數。對與那些非專業人事來說,當初出國無非是想多掙錢養家。這麽多年的漂泊,人也老了、累了,加上語言上一直不那麽得心應手,回國養老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選項,更何況現在國內的生活質量不比國外差?
專業人事相對好一些,至少語言上障礙較小,而且他們大多更欣賞美國的生活方式。另外,他們一般都是大學和大公司的雇員,這麽多年下來也積攢一些退休金,生活上困難相對小一些。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和我一樣,思鄉心切,眷戀那片曾經有過愛、有過恨的土地。
然而,事情可能比我們能相像的要複雜的多。這裏要分幾種情況來分析。
首先,你在中國有沒有家產?在國外有沒有牽掛?你是與中國的聯係緊密,還是與所在國?如果你在中國沒有家產,那麽你在回國前必然要買房。對我們這些買車買房都要貸款的人來說,一下拿出上百萬人民幣也不是一件易事,尤其碰上經濟危機,房價狂跌,人民幣升值。
第二,你有沒有決心全身而退,徹底離開所在國回國定居?如果沒有,你將需要在兩邊都置家,兩頭跑,花銷會更大。如果你真能舍棄所在國的一切,那麽你能否忍受朝朝暮暮對孩子們的牽掛,是否為不能經常與自己的下一代團聚而傷感?
第三,你是否能適應國內的生活環境?我這裏主要講的是物質方麵。我們知道,國內的生活水平已經相當高了,也很方便。隻是中國人口擁擠,環境汙染比國外嚴重也是事實,我們是否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十年、二十年,我們準備好了嗎?
第四,你的身體是否健康?是否要經常和醫院打交道?你是否習慣中國的醫療機構?是否相信中國醫生的醫療水平,怕不怕被誤診誤治?從心理感覺來講,我認為美國醫療水平更高、設備更先進。當你有病時,尤其是急病、重病時,在美國更有可能得到應有的診治。
第五,中國是否歡迎你回去?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說自己想回去,中國就一定照單全收。20年前,海外華人是個寶,哈時回去,隻要有錢,想呆哪兒就呆哪兒。那時,不光有錢的考慮,還有統戰的因素。現在看來,這兩個因素似乎都不存在了,或者說至少是大大地失去原來的分量。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也相繼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來約束海外華人回國買房,更有一係列的措施防止外來人員瓜分本不屬於他們的資源。不管你是華僑還是外籍華人,這麽多年來,你沒有在中國工作,也沒有納稅,中國沒有義務為你提供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對華僑來說,他們至少還是中國公民,而對外籍華人來講,除了中國血源,其它關係都不存在了,好象更沒有理由再享受中國現代化的成果,中國政府可以很冠冕堂皇地拒絕你的養老要求。據說,現在隻要你在國外有直係親屬,國家不再為國外有長期居留權的人提供任何福利。
再者說,你如果是綠卡,還要來回跑,否則,你在國外的身份和福利也會出現問題。如果你是外國籍,要麽辦中國綠卡,要麽放棄外國籍還原成中國人,兩樣都不容易。真要是放棄外國籍,恐怕連外國的福利也要一並放棄。你自己吃虧,中國人民也跟著吃虧。
所以說,海外華人當初出國的路很漫長,現在回國的路也照樣,也許更加漫長。回國養老難,難於上青天!
北京市朝陽區安慧裏三區華僑公寓小區
亞運村安慧橋華僑公寓(匯園公寓)
出不入兮往不返,天堂美兮路遙遠。衣不錦兮鄉莫還,兒落魄兮母變臉。青山處處兮是墓園,祖國今天兮非昨天。無盡思念兮,化輕煙,骨灰撒異國兮,沃荒原
Ding!!!!!!!!!!!!!!!!!!
Mr. RIGHT
中國,美國的未來都是未知數.
同諸位一樣改革開放後從大陸出來.
我電腦隻能打繁體字。
I agree.退休後是burn money,當然要選burn rate低的地方,我去過三亞,很喜歡.東西超級便宜,生活也方便.
取於社會,用於社會,你的成就是取之於這個社會,那麽就好好地在此享受吧,東想西想,就會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二岸袁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Medcare, 在大陸是不Cover, 但我聽說在HK is OK ??
我建議剛退休在老之前,兩頭跑跑,再老了還經受的住那長途跋涉?兒女孝順離兒女近點,反之隻要保持獨立那裏都可以。
海南可太便宜了,哪裏的房子可不可以告知? 安全好嗎?好像聽說海南很亂的。
3、50萬確實可以買房。我的親戚朋友4月份剛花3、40萬在海南海口、瓊海各買一兩居室,不靠海,窗子挺大的。我買的房也在海南,但在海邊上,相對要貴些。
我在海南買房也是受美國人啟發。前麵有人說住在紐約、洛杉磯和國內一樣。其實不一樣,生活費比中國高多了。當地美國人退休後很多人都移居到佛州,圖的是暖和、稅低和生活費低。我想與其移居佛州,還不如移回中國海南。
海南也分地方,我買房的地方是我在中國找到的和美國最相像的地方。一樣的空氣陽光沙灘大海,一樣的地廣人稀。唯一和美國不同的是那裏沒有野生動物和莽原。這就是我為什麽每年秋天要來美國三個月的原因。權當度假。赫赫。
如有興趣將來去海南養老者,請小紙條和我聯係。讓我們海外華人“紮堆兒”在海南。哈哈!
說得好。
人類都是逐水草而居的,心安處就是家,實在不明白什麽叫做葉落歸根。
出來了想回去就難了。因為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了,小孩讓他去做中國人,每天讀12小時無用的書?故鄉隻能回去看一下而已,常住會不習慣了。落葉歸根是錯誤的思想。時代不同了,你想回去看看24小時內就到了。打個電話比中國還便宜。還有多少國人想出來啊。
現在買房的確難多了。是啊,當初有錢早買了。
至於房價,地點和大小差異很大。
unix:
家是什麽?有親人就是家。地球就是我們的家。無所謂具體在哪裏歸根。
==
都能這麽想就好了。
伯尼:
出不入兮往不返,天堂美兮路遙遠。衣不錦兮鄉莫還,兒落魄兮母變臉。青山處處兮是墓園,祖國今天兮非昨天。無盡思念兮,化輕煙,骨灰撒異國兮,沃荒原。
==
好象有些悲壯和無賴。被你深深的打動。
shanghailijinhai:
前無出路,後無歸途------中國新醫改方案讓海外華人進退兩難
==
謝謝你提供的信息。
醉裏看劍:
老祖宗葉落歸根的迷思。。。筆者長駐國內,我的打算到是日後退休回美養老。。。這裏是上帝留給有福人的一片好山好水清靜純良之土。
==
老祖宗葉落歸根的迷思,確實如此。
難得見到這麽獨到的見解。看來你是老華僑了。
不比那麽多愁善感. 現在不比古代, 想家的時候, 十來個小時就飛過去了. 偶爾回去一次, 看看國內的事或見見朋友還有些新鮮感. 成天呆國內就很乏味了.
==
退休了呆在美國也很乏味呀。
Jinjing:
I think New York,San francisco and Los angeles are best three cities for Chinese.Go there better than go back.
==
這些地方有很多華人,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還有人說3,50萬可以買房。這是買在哪個地方啊?那房子有沒有窗戶啊?上海中上地段的平平常常的小房子也要2,3百萬吧。小城市便宜一點,也不會那麽便宜吧?
http://sns.17xie.com/space.php?uid=794516&do=thread&id=15420
中國國務院4月6日公布的新醫改方案,引起海外華人的廣泛關注,海外媒體也紛紛予以跟蹤報道。海外華人在高興之餘,也陷入了一種的恐慌之中。新醫改方案不僅直接涉及他們的切身利益,還意味著一部分海外華人必須馬上做出決斷:是留在國外還是馬上回國。
這一切,源於新改方案中一項規定:拿到外國長期居留的,就不能再享受中國國內的養老醫療保險。這句話從字麵上很容易理解出兩個含義:一是凡是拿到長期居留的海外華人,將來回國將不再享受養老醫療費用待遇,也就意味著無緣於國家的醫療福利,二是對符合這一規定的海外華人來說,將意味著過去已繳納的保費打了水漂。
加入外國國籍的華人,自然和本規定無關或很小。這一規定影響的主要是兩類人,一是已經獲得長期居留的人,二是即將獲得長期居留的人。三是至今沒有居留的人。這三者恰恰是海外華人的新生力量。
中國改革開發之前出國人員相對較少,開放初期經曆了一段加速發展階段。2000年以後才是出國高峰期。這期間很多中國公民通過勞務輸出、留學,以及旅遊滯留等形式走出國門。相當一部分人來自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很多人還是下崗失業人員,多數又是40和50找不到工作的下崗職工群體。他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才搭上了出國的末班車,直接緩解和減輕國內就業壓力。
在國外,他們中的一部分比較幸運地通過大赦等途徑獲得了正式的居留。目前歐洲國家一般縮短了獲得長期居留居住的年限限製,由6年時間縮短為5年。獲得了永久居留的海外華人當屬出國公民中的幸運兒。正因為這批人混得還算不錯,所以每次回國都會認真處理個人有關保險問題。而新的醫改方案一出台,他們突然發現自己交的那些錢白交了。盡管他們在歐洲已經獲得各種保險待遇,但國內的保險是出國前就辦理的,本來一直順理成章地延續著,沒想到一紙公文就化為烏有。
如果說這一規定對已經獲得長期居留的人來說不過是損失了一點錢,影響不算太大。但對於即將獲得居留和一直沒有居留的海外華人來說,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接受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記者采訪的一位來自沈陽的先生,目前正在申請長期居留,不久就可以拿到。對他來說,就是長居到手,國內的養老醫療保險不翼而飛。在要長期居留還是要國內的保險兩個問題之間,他感到自己很難做出選擇。雖然總有一天要回國,但現在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怎麽能舍得走。即使現在回國,又能幹什麽呢!
每一個中年出國的人,都有著將來回國養老的打算,畢竟故土難離。如果要長期居留的話,就等於回不去了。難道現在能放棄很難得到的長居而回國不成?這位先生希望國內有關部門能夠設身處地為海外華人的想一想,製定有關規定能夠兼顧一下他們的利益。
當一部分人是持有三四年居留的人,他們就麵臨兩難的選擇。不回去麵臨同樣的保險損失,回去卻又擔心就業問題。他們這樣的年紀回去是很難找到工作的。也許最終還得咬咬牙,就隻好選擇回去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被迫回去而不是心甘情願。
在保留海外華人雙重國籍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新的醫改方案的這項規定確實讓海外華人感到很傷心。醫療保險是一項以國家補貼為主的公民福利待遇,主要是針對本國公民和納稅人,所以,不一定具有本國國籍的人才可以擁有。外來移民在發達國家都可以享受這一待遇,為什麽在沒有放棄國籍的情況下,這一待遇反而在自己的國家要被取消了。相當一部分海外華人,即使不回國養老也會把賺的錢寄回到國內,給國家帶來的稅收並不比國內的同胞少,甚至要多出10倍。目前發達國家的國籍匯款業務中,海外華人的匯款占有相當的比例。
中國不算這個大帳而隻算補貼給個人的小賬,是不是太小氣了。難道擔心將來會出現中國是全球首富,公民拿著自己國家的養老保險和福利,去不發達國家養老嗎,太高瞻遠矚了吧!
另外,獲得外國居留權和加入國籍是兩碼事,人還是中國人!無論是想往外推還是往家裏逼,都隻能讓海外華人寒心,與要辦的事情沒有任何促進作用!
海外華人就是這樣一個夾縫生存的特殊群體。你別看平時又是僑聯又是統戰關心你支持你,你的實際利益和困難並沒有得到關注。你不小心加入了外籍,回國你就得簽證,被人當成是老外。在機場也接受和老外一樣檢查和申報待遇,連填個表格都必須用外語。不過,不動員全國人民為奧運捐款,海外華人要捐照單全收蓋了水立方。那時候沒有人告訴你,凡加入外籍和獲得長居的不可以捐款!一句話,為祖國做貢獻永遠敞開大門,想化國家的錢絕對沒門!
親愛的海外僑領們,你們除了動員僑胞們為祖國捐款、要僑胞們去機場歡迎祖國的領導們、應邀去北京授獎吃喝外,你們還能幫我們海外華人呼籲嗎?
我們之所以當初出來不容易是因為我們老祖宗葉落歸根的迷思所致。
如果當出華人有足夠進取心的話,400﹣500年前美洲大陸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了,而不比現在13億人口擠在那片養育了5000年的沉重的土地上。難道我們不應為我們的子孫開拓更廣闊,63613;更多元,更有潛力的生存空間嗎?
筆者長駐國內,我的打算到是日後退休回美養老。
這裏是上帝留給有福人的一片好山好水清靜純良之土。
加上完繕穩定的社會政治製度, 成熟,良好,正常的人文環境,發達,理性,科學的教育製度, 等等。人都會被自身的文化背景,習俗所左右,但明眼人不會太難分出中美兩地生活的異同和優劣。
當然,個人好惡是個人的事。
【有些事情可能要取決於中國政府的態度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進程。如果真能夠實行“全球化”,中國政府也鼓勵華僑或外籍華人“葉落歸根”,可以在不同的省市建設“老海歸”特區並有相應的醫院等服務設施,經與外國政府商量後接受海外醫保,讓老海歸們紮堆,那怕在遠郊也好,這樣的鄰居們既有共同語言,大家也可以很容易地走訪其他老朋友。歸國老人們並不是負擔,相反多數為有海外退休金和社保的消費者,需要買房和消費,可以提供工作機會。當然,這目前隻是本人的幻想,原有房地產開發商有類似的想法。】
很喜歡你的幻想,太吸引人了,很有新意。我覺得一個強大的中國應當有能力和氣度來做成這件事。希望有心人能促進政府辦這件事,也了卻我們一樁心事。當然,前提是中國要強大,富裕。
【這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一句話!
隻要做,就不難!
我朋友的事例也有. 】
以前不難,現在難了,以後可能更難。
anniesky :
【我覺著北美挺好,地廣人稀,月明星朗。
感謝上蒼,地球上還有這麽一塊地方可以容納我們生存。
光說國內的汙染,擁擠的人口,交通狀況,人的心態,我哪裏也不去,就在這裏, 挺好!! 】
有一個下定決心了。我你高興。
dawn296: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你成為美國公民的時候, 你就回不去了 】
現在看來,可能是這樣的。
街西狗 :
【隻要是大學畢業以後出來的人,就很難真正融入西方社會和文化。我在美國一直有飄的感覺。心裏不踏實。越老越想念中國。】
我也有同感。
【我剛在中國買了房,準備將來告老還鄉,用美國掙的錢,在中國養老。一南一北兩個房子學候鳥飛。美國的房子到時賣了,錢一部分帶回中國,另一部分買一個大篷車扔在孩子的後院裏。每年秋天回美國開出去玩三個月。當然如果孩子需要我,我就住在她家給她看孩子。暑假帶回中國學中文,秋天開學再把他們帶回美國。】
哇!真羨慕你。你一切都計劃好了?現在問題是中國政策在變,對我們不大有利。10 年後真不知道會怎樣了。
實際一點:
【我計算過,回國首先你是要退休了,因為工作是不可能了,過了三十五歲打餐館都沒人要,但要想房子和車接近這裏的水平,在加養老的費用,你至少要有一千萬人民幣在考慮; 】
當然是退休了。隻是國內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到時候不知道夠不夠。
一生有求:
【以前國內的同學和朋友也分開快20年了, 就是回去和他們在一起也沒多少共同語言了。 如果是親戚朋友, 其實大家的關係也不是那麽親, 如果為了這個回國, 也不是很值得 】
確實有這個問題。這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一個連老幹部都沒人照顧的地方,會照顧你一外來戶嗎?現在你還能動彈,想到的都不是老了怎麽樣。我父母年邁,真是受盡了折磨。看到他們,我想我知道我老了應該住在哪裏。】
很高興您已經度過了這一關,不用像我這樣左右為難了。我家的老人好像比你家的幸運一些。每個人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
sinke:
【401k 掉了一半
IRA 掉了一半
Inflation 就要來了
還沒老工作就找不到了. 越來越多的工作都OUTCOURCED TO 中國.
SOCIAL SECRUTY 越來越少.
FED 和 加州 動著腦經來加稅. 】
希望這隻是暫時的。
saerwen :
【中國隻能去玩玩吧, 真要住那還真受不! 空氣太髒城市太亂人民素質普遍還是太差! 】
這也是我所擔心的一點,能不能習慣是個問題。
Wiserman:
【隻有"半吊子"(有屋子,又有一點錢),最受苦. 】
還是中產階級的苦啊,不富不窮。
【不全對! 我見到的幾位都受到照顧,但是,我也相信,也有沒照顧到的.
叫他們改進啊! 這是改進的機會! 】
根據我的體會,老人在國內看病吃藥生活還是可以的,比美國的一般人要好。
work254 :
【我都五十多了在美依然是一個無產階級....咱辦呀!!!!!!!!! 】
真是“無產階級”在美國可能不壞。我也希望中國能給無產階級提供更多方便。
Wiserman:
同意【退休後的房屋,小一點才好!】但地點沒辦法動,本來是北京上海來的,就不大會到成都去,既然回去就要能找到家鄉的感覺才行。
【美國的誤診會比中國少嗎? 不見得!】我覺得美國人少些,醫生每天看的病人少很多,管理又很嚴,還怕被告,所以相對好些。
【到處都有,小心為妙. 】在理。
現在在美國兩種人都好:
1) 很有錢,
2) 沒有錢,政府的各樣補助.(把多餘的錢放在枕頭下,藏起來)
===
隻有"半吊子"(有屋子,又有一點錢),最受苦.
引:"...請問,一個連老幹部都沒人照顧的地方,"
===
不全對! 我見到的幾位都受到照顧,但是,我也相信,也有沒照顧到的.
叫他們改進啊!
這是改進的機會!
引:"空氣太髒城市太亂人民素質普遍還是太差!"
===
你每次回去,有沒有幫他們改進一點? 告訴那裏的親友們注意環抱?
===
國內大部分的屋子,隻需要三十萬到五十萬RMB就夠了,何必比闊,買大屋?何必到北京和上海擠呢?
退休後的房屋,小一點才好!
我的幾個朋友他們當時買的屋子隻有二十多萬RMB,就是退休的.
有兩位回去投資的,特別蓋了個五百萬的和三百萬的,不必了!
他們在美國都有大生意,就交給兒子管了,老兩口,就這麽帶錢回國創業去了,他們很小心,一直都賺錢.
2)"是否相信中國醫生的醫療水平,怕不怕被誤診誤治?"
美國的誤診會比中國少嗎? 不見得!
到處都有,小心為妙.
看看你們的父母生活質量,你相信有了錢,何況才幾個錢,就能活的比他們強麽?那根本是一個沒有老人活路的地方。
401k 掉了一半
IRA 掉了一半
Inflation 就要來了
還沒老工作就找不到了. 越來越多的工作都OUTCOURCED TO 中國.
SOCIAL SECRUTY 越來越少.
FED 和 加州 動著腦經來加稅.
===
這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一句話!
隻要做,就不難!
我朋友的事例也有.
感謝上蒼,地球上還有這麽一塊地方可以容納我們生存。
光說國內的汙染,擁擠的人口,交通狀況,人的心態,我哪裏也不去,就在這裏, 挺好!!
在美國,窮人沒錢有福利,富人不在乎花錢。唯獨中產階級兩頭不靠最難受。而中國留學進修出來的人大都屬於中產階級階層。回國養老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剛在中國買了房,準備將來告老還鄉,用美國掙的錢,在中國養老。一南一北兩個房子學候鳥飛。美國的房子到時賣了,錢一部分帶回中國,另一部分買一個大篷車扔在孩子的後院裏。每年秋天回美國開出去玩三個月。
當然如果孩子需要我,我就住在她家給她看孩子。暑假帶回中國學中文,秋天開學再把他們帶回美國。
我不認為美國的醫療條件比中國好。看身邊多少老外都因誤診誤醫而早夭。在中國隻要醫院有認識人,還是能讓好醫生親自做手術。不像在美國,一麻過去你就不知道誰在做了。家壇蚊子的小兒子一個魚刺差點要了命,還幸虧她懂醫,一直質疑和建議,不然的話後果難料。我女兒小時候在中國,同樣是魚刺卡在相同的位置,喉嚨裏噴點麻藥就取出來了。
隻是醫療費用是個需要考慮的大問題。我將來隻有在負擔不起的情況下才考慮回美國治病。
"You are too young, so that your article can only cover what you possibly know although you tried to cover all."的確如此,誰也沒法預見將來10年、20年的事。也許那個時候,中國強大到可以容納所有的海外華人,誰想回都能回,國家所有的醫療等生活費用全免,那該多好啊!:))
或者,God forbid,中國又陷入混亂,請我們回去也不回去了。
我忘了人文資源的比較,對以中文文化為根的人,這裏是文化荒漠,恐怕常回家看看才是上策。
一年回去個把月還行,幾個月就有問題了。人老了就不像年輕的時候。你要考慮的事,遇到的事會多一些,尤其如果有慢性病的人,更不是能隨心所欲的。
歐洲人和我們好像不一樣,也許是心態問題。
你的思維角度很特別,我很欣賞。是啊,我們以前納稅了,不能一筆勾銷。美國的自然資源的確最豐富。但我老覺得這兒不是我的。你看,我平時還是喜歡寫中文的。
但是,從人均占有自然資源量來說,從美國退休回去養老,要和差不多15-25人共享一份在美國可能擁有的自然資源,如空氣,陽光(房間窗口光照量。。。。),水,農產品,空間(住房,交通,公共設施,垃圾場。。。。), 於公於私都不一定是上策。
其實, 條件允許的話, 兩頭住,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中國, 我們有家人, 朋友及同學. 一年回去住幾個月,會友, 喝茶, 吃喝玩樂, 會很開心的. 常住的話, 一定會心煩的.
不會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