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能不聽】舒伯特精華:初戀小夜曲-搖籃曲-聖母頌等6首

(2009-03-05 18:20:46) 下一個


【不能不聽】舒伯特精華:初戀小夜曲-搖籃曲-聖母頌等6首



舒伯特《小夜曲》--小提琴曲 古典版




舒伯特《小夜曲》--小提琴曲 現代版




舒伯特 《聖母頌》-- 小提琴曲




舒伯特 《聖母頌》-- 歌劇版(女聲)




舒伯特 《聖母頌》-- 小提琴曲




舒伯特 《搖籃曲》





舒伯特 《圓舞曲》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我了解舒伯特是從聽他的《小夜曲》開始的。這首小夜曲從歌曲、提琴曲到室內樂應有盡有。如果有人問我:“小夜曲裏哪一首流傳最廣?”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舒伯特小夜曲。”的確,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名曲。在國內外名曲唱片或名曲錄音磁帶裏,很少沒有它的。這是舒伯特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
 

年輕男女大都喜歡這首小夜曲,一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容易演唱,二是因為它所描述的意境浪漫,三是它抒發的感情真摯而熱烈。我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一首歌曲。有一次我從一位室友那裏聽到幾位名家用中文演唱的外國歌曲,其中就有這首小夜曲。我趕緊記下中文歌詞,然後反複練習演唱。在那剛剛開放的年代,我被歌中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愛的表白所感染和震動:“我的歌聲穿過黑夜輕輕飄向你……” “親愛的請聽我,快快投入我的懷抱,帶來幸福愛情。”我說這首小夜曲是“初戀小夜曲”一點不假,本人在戀人前唱過許多遍呢。你唱過嗎? 

1.《小夜曲》 

舒伯特於1828年他逝世前數月完成這首小夜曲。原為作者聲樂套曲《天鵝之歌》的第四首。《天鵝之歌》聲樂套曲裏,有舒伯特用德國詩人海涅、賽德爾、雷爾斯塔布的詩譜成的十四首歌。《天鵝之歌》這個書名,是引用天鵝在臨死之前,必唱動聽的歌這個民間傳說,來比喻這是作曲家舒伯特死前的絕筆。所以,用它作為書名是很有意味的。這十四首歌彼此之間並沒有聯係,小夜曲是其中的第四首,它是舒伯特於1828年用雷爾斯塔布的詩譜成的。《小夜曲》是作者根據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所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這首《小夜曲》由於旋律優美、動聽,也被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廣受人們喜愛。 

歌曲為D小調,3/4拍。開始,有四小節引子。不難聽出,這裏模仿了吉他伴奏的特點,情緒十分幽靜,它給人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麵:在月亮升起的時刻,一個小夥子正抱著吉他在心愛的姑娘窗下彈奏,隨後,他唱出了感情真摯、表達愛慕心情的歌。 

歌曲有兩段歌詞和一段疊歌,吉他伴奏音型作為襯景持續不斷。在第一段詞裏,他對四周幽靜的環境作了細致的描繪。它們是詩,也是畫;後半段,轉到D大調上,情緒顯得十分激動,並推出歌曲的第一次高潮。

經過和前奏一樣的間奏,給人感覺這是求愛者在側耳傾聽,可是,還聽不到姑娘的回答,於是,他又繼續唱:“你可聽見夜鶯歌唱?它在向你懇請,它要用那甜蜜的歌聲,訴說我的愛情。” 

這時候,求愛者在感情上更加激動。由於還聽不到回答,他感到痛苦,但仍然期望著。樂曲轉到D大調,他以更熱情的歌聲表達熾熱的情感,形成樂曲的第二次高潮。然後,有兩小節間奏,求愛者仍癡情地等待著。雖然他那“帶來幸福愛情”的歌聲,已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 

有人把舒伯特《小夜曲》稱之為《初戀小夜曲》或者《約會小夜曲》,此曲在近200年裏,不知已癡迷了多少人間情種,演唱感動了多少代歌唱家的心靈! 初戀的甜蜜,期待的約會,你會終生不忘…… 

舒伯特《小夜曲》 

選自《天鵝之歌》雷爾斯塔甫 作詞 舒伯特 作曲 鄧映易 譯配 

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飛去。
在這幽靜的小樹林裏,愛人,我等待你!
皎潔月光照耀大地,樹梢在耳語,樹梢在耳語。
沒有人來打擾我們,親愛的,別顧慮,親愛的,別顧慮! 

你可聽見夜鶯歌唱?它在向你懇請,
它要用那甜蜜歌聲,訴說我的愛情。
它能懂得我的期望,愛的苦衷,愛的苦衷。
用那銀鈴般的聲音,感動溫柔的心,感動溫柔的心。 

歌聲也會使你感動,來吧,親愛的!
願你傾聽我的歌聲,帶來幸福愛情,
帶來幸福愛情,幸福愛情! 

朱崇懋先生演唱的譯本: 

我的歌聲穿過黑夜
輕輕飄向你
一切都是寂靜安寧
親愛的快來這裏
看那月光多麽皎潔
樹林低聲耳語
樹林低聲耳語
沒有人來打擾我們
親愛的別畏懼
親愛的別畏懼 

你可聽見窗外響起夜鶯的歌聲
她用銀鈴般的聲音替我向你訴情
她能懂得我的心情
愛情的酸辛
愛情的酸辛
她用銀鈴般的聲音打動每顆心
打動每顆心 

但願你的心也激動
親愛的請聽我
快快投入我的懷抱
帶來幸福愛情
幸福愛情
幸福愛情 

2.《聖母頌》

舒伯特的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感情上的起伏。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特別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最後,全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3.《搖籃曲》 

從它寫出來那天起,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國的母親們和歌唱家們傳唱著。如舒伯特創作這首動人的歌曲時,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那時的舒伯特生活很貧苦。有一天晚上,他沒有吃飯,餓著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見一個熟人,借點錢好充饑。但好久也沒有碰到熟人。這時他走到一家豪華的酒店門前,他走了進去,在一張桌子前坐下,他忽然發現飯桌上有一張舊報紙,舒伯特就拿起翻看著。他見上麵有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這首樸素、動人的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靈,他眼前出現了慈愛的母親的形象。是呀,在那寧靜的夜晚,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麽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製不住自己,於是,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拿出一支鉛筆,一麵哼唱著,一麵急速地譜寫著。 

舒伯特寫好後,把歌曲交給了飯店的老板,老板雖然不懂音樂,但覺得這首曲子那麽好聽,那麽優美,便給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燒牛肉。 

舒伯特在貧困中,以美好的心靈為母親和孩子們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這首《搖籃曲》很快在世界各地傳唱開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卻在貧困中死去了…… 

搖籃曲不僅僅是音樂方麵的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而且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手段。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在母親的懷抱中聽母親哼唱著搖籃曲長大。母親通過搖籃曲,把人生的哲理,未來的希望以及母親的愛,深深地埋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裏。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種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靈中開花、結果,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 

4.《鱒魚五重奏》 

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在他的作品總目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和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最為著名。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經常被稱為《鱒魚五重奏》)作於1819年,當時舒伯特22歲。這部五重奏共分五個樂章,其中第四樂章采用了他自己兩年前創作的藝術歌曲《鱒魚》的旋律。藝術歌曲《鱒魚》原本就傳唱甚廣,其旋律用在五重奏裏,更增加了這部室內樂傑作的知名度。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鱒魚》。他在以後創作的《A大調鋼琴五重奏》的第四樂章即是根據歌曲《鱒魚》寫成的變奏曲,故又被稱為《鱒魚五重奏》。 

這部為鋼琴與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個樂章,以第四樂章最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動描繪了清澈小溪中快活遊動的鱒魚的可愛形象;而後,鱒魚被獵人捕獲,作者深為不滿。作者用分節歌的敘事方式表達了他對鱒魚的命運無限同情與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詞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偽與邪惡所害。這裏我也帖了鱒魚五重奏的第四樂章。 

藝術歌曲《鱒魚》寫於1817年,歌詞采用的是德國詩人、音樂家和政治家舒巴特的詩作,舒伯特有數首藝術歌曲的歌詞均來自舒巴特的詩。《鱒魚》原詩大意為:明亮的小河裏,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遊來遊去,我站在河岸靜靜地望著,在清清的河水裏,它遊得多歡暢!有一個漁夫拿著釣竿,站在河岸旁,冷酷地看著它,想把魚兒釣上。我暗中期望,隻要河水清亮,他別想把魚兒釣上。沒想到那個賊,竟把河水弄渾,我還來不及想,他已提起釣竿,把鱒魚釣上。我滿懷著激憤的心情,看鱒魚受欺騙。 

《鱒魚五重奏》旋律優美,節奏活潑,洋溢著著愉快情緒。全曲共有五個樂章,演奏時間約40分鍾,屬於篇幅較長的室內樂作品,各個樂章間形成快慢間隔搭配的格局,像是一組嬉遊曲(divertimento)性質的套曲。 

第一樂章為活潑的快板,音樂明快清澈,樂思優美浪漫。 

第二樂章是行板,輕柔寧靜,中提琴以韻味獨特的音色奏出抒情旋律。 

第三樂章為急板,諧謔曲,精神飽滿,情感開朗。 

第四樂章為小行板,由“鱒魚主題”及其變奏組成。主題首先由弦樂器奏出,鋼琴以流暢明快的分解和弦提供襯托,清純的樂思惟妙惟肖地描繪出河水歡暢流淌的情景。這是《鱒魚五重奏》中最膾炙人口樂章,也是古典室內樂文獻中的名篇。 

第五樂章為適度的快板,是充滿活力的終曲。 

《鱒魚五重奏》是舒伯特創作生涯早期的成功之作,這一時期他經常與藝術家朋友們共同探討藝術問題,創作風格自由,幾乎是隨心所欲地選擇創作題材。他的六百餘首藝術歌曲中的大部分歌詞取自德國啟蒙運動和浪漫派詩人的詩,這促使他逐漸確立起自己的浪漫主義音樂風格並達到成熟境界。 

5. D小調 第14弦樂四重奏 (死神與少女)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D.810 

舒伯特的音樂常常給人以優美委婉的感覺,即便是有劍拔弩張的衝突,也最多如同一場夏日的驟雨,而決不會是狂風大作的暴風雨之類。《死神與少女》開篇主題的那兩個緊繃有力的長音便是如此,讓我覺得如同一場節奏緊張的輕悲劇的開幕,戲劇性的敘述引人入勝,卻也不會過於沉溺。在第一樂章中,這個強健且略帶緊張的主題不斷的被展開鋪陳,始終充滿著活力,其中夾雜著幾許輕柔哀傷的歌唱性的旋律,但也隻是淡彩幾筆。因此,盡管這首作品的標題有情緒上的指引,但整個生機勃勃的第一樂章似乎沒有明朗的悲傷情緒。 

不過在第二樂章中,那幾個輕柔哀傷的主題有所展開,但抒情的慢板並未加重它的色彩,小提琴以及後麵大提琴獨唱式的獨奏部分更像是首優美寧靜的小夜曲。 

緊跟其後的第三樂章響亮有力的齊奏部分則又拉回到最初的不安與緊張之中,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耀眼的第四樂章作鋪墊。 

第四樂章全新的主題讓人為之一振。緊促整齊且節奏鮮明的齊奏就像是飛快的行進,抑或是激昂的舞曲,急不可待的一路飛奔而去。整個樂章就在風格淩厲且充滿激情的旋律中結束。

《死神與少女》賞析 

宛如一部小型的音樂戲劇:在鋼琴前奏中,死神踏著沉寂的腳步走向少女。低沉的音區和陰暗的和聲,是死神的寫照。麵對死神步步逼近的威脅,少女發出了驚叫:伴奏奏著急促的節奏,體現了少女內心的驚慌、恐懼。在她唱到“我還年輕”的時候,旋律中出現兩個小二度的進行,表現了少女對死的厭惡、對生的祈求。可是,她的抗拒是微弱的。冷酷的死神接著以喪鍾般同音反複的音調,唱出了誘惑她長眠的歌聲,特別是最後走向低八度的主音結束,更充分體現出死神的殘忍、陰險。無辜的少女不得不向死神屈服。這是一篇對死的抗議書,也反映出在舒伯特所處的時代,軟弱的市民階層盡管力圖抗拒,也無法擺脫那強大的封建黑暗勢力。因此,這也是一出特定時代的悲劇,仿佛是舒伯特本人一曲自傳式的悲歌。 

這首四重奏,D小調,D816,因第二樂章主題旋律與舒伯特1817年創作的歌曲《死神與少女》類似而具標題。作於1824-1826年,182621日在維也納約瑟夫.巴爾特家中首演。共4個樂章:

第一樂章 

1.快板,D小調,奏鳴曲式。先是第一主題群的呈示,第一主題群有AB兩個主題,兩個主題中都有A的主導動機。然後第二主題群呈示,第二主題形成高潮,小結尾以第二主題斷續表現而成。發展部以第二主題及A動機組成,第二主題以卡農方式展開處理。再現部以第二主題中的前半部旋律始,第一主題二度再現,第二主題轉為D大調,然後以第一主題部的兩個主題構成尾奏。

第二樂章

2.流暢的行板,G小調,由《死神與少女》的主題、6段變奏及尾奏組成。第一變奏中,第一小提琴轉為分散音,第二小提琴的旋律宛如主旋律。第二主題以下,都以相當自由的創意作成,尾奏主題由各樂器分開演奏,孕育出夢幻情趣。 

第三樂章

3.諧謔曲,很快的快板,D小調。諧謔曲主部突出了切分音效果,中段則保持一種美妙的流暢。 

第四樂章

4.急板,D小調,回旋曲式,其主題類似於貝多芬的《克萊采奏鳴曲》。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簡介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於1797131日出生在維也納貧困的小學校長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一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並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維也納古典樂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為該樂隊創作了《第一交響曲》。1813年因變聲離開神學院,舒伯特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到父親所在的學校裏擔任助理教師,同時繼續創作。 

18141019日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麗卿》譜曲,舒伯特的這第一部歌曲傑作,打開了他創作靈感的閘門。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寫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寫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還創作了1部交響曲,2部彌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辭去教師的職務,專心從事作曲。由於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較貧困,在他的一些作品裏也常常反映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盡管這樣,他還是滿懷熱情地創作了大量的歌頌民族解放鬥爭的優秀作品。長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18281119日,年僅三十一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溘然長逝,他被人們崇敬地安葬在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創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輝,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舒伯特的風格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舒柏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而在“即興曲”和“音樂瞬間”中,舒柏特使鋼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風格。它們的隨想性、自發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的要素。 

舒柏特最廣為流傳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這些歌曲都是從詩的內心情感中直接產生出來的,沒有人能勝過他那洋溢的才華和清新的情感。鋼琴伴奏也產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兩個小節描繪出潺潺小溪,街頭藝人破舊的手搖風琴,或是“天堂門前”的雲雀。談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對《C大調交響曲》的評論:“這種音樂把我們引入一種境地,使我們忘卻了以前曾有過的東西。”

聖母頌Op. 52-6, D839 Are Maria Pavarotti - Ave Maria – Schubert



Franz Schubert - Ave Maria For Violin




Menuhin - Schubert Ave Maria



C大調 流浪者幻想曲

Fantasy in C “Wanderefatasie” D.760

Lang Lang: Schubert "Wanderer-Fantasie"(Part 1)




Lang Lang: Schubert "Wanderer-Fantasie"(Part 2)



Heifetz plays Ave Maria




Schubert-Heifetz - Ave Maria




Ave Maria




Schubert - Ave Maria (Opera)



F. Schubert – Serenade




Schubert - Death and the Maiden (part 1)



Schubert - Death and the Maiden (part 2)





Schubert - Death and the Maiden (part 3)





Schubert - Death and the Maiden (part 4)





Schubert - Death and the Maiden (part 5)





Schubert - String Quintet in C Major (part 6 )





Franz Schubert: Trout quintet - 4. theme and variation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北雁南歸 回複 悄悄話 高水準的博客!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傳播真善美的信息渠道!今天又找到一座豐富的礦藏,多謝您,辛苦了。
霧水 回複 悄悄話 陶醉......
無數次的反複聽......
謝謝......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asseur的評論:
謝謝光臨。我這些帖子都發在文學城音樂快遞了,去那裏你會發現很多你喜歡的東西。
chasseur 回複 悄悄話 好久未聽了,音樂還是那麽美妙,心靈又得到了舒解,可惜我們無法每時每刻都沉醉在這種優美的意境裏。

感覺舒伯特小夜曲還是古典的好聽,謝謝博主,我怎麽今天才發現這個音樂沙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