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能不聽】鋼琴:光芒四射動人心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小品10首連播

(2009-03-12 17:43:27) 下一個


【不能不聽】鋼琴:光芒四射動人心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小品10首連播




1. Rachmaninoff -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2. Sinding辛丁-春之聲(選自《樂曲六首》-The Rustle of Spring
 
 


3. Satie-薩替第一號吉姆培迪諾Gymnopedie No 1
 
 


4. shubert 舒伯特:音樂的瞬間

 



5. Mendellsohn -門德爾鬆 二重唱 選自《無詞歌》 Song without Words for piano No. 18 in A flat majorMendellsohn-Song


 



6. Mendllson -門德爾鬆:乘著歌聲的翅膀


 



7. 勃拉姆斯Brahms-G小調敘事曲(選自《六首鋼琴小品》Ballade for piano in G minor, Op. 118-3

 



8. Brahms-勃拉姆斯-A小調間奏曲 Intermezzo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76-7

 



9. Brahms- 勃拉姆斯降A大調圓舞曲Waltz No. 15 in A flat.
 


10. Rachmaninov- Russian Rhapsody 拉赫曼尼諾夫 俄羅斯狂想曲Russian Rhapsody


 



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瑪尼諾夫所有的音樂都被世界遺忘了,最後剩下的也會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鋼琴協奏曲》、《交響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OP. 43寫於1934年,此時世界樂壇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調性體係、曲式、節奏等慣用的音樂法則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紛呈的“新音樂”,無調性音樂、表現主義、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列等等相繼出現,“求異響於新聲”是歐美音樂的時代潮流,而拉赫瑪尼諾夫不為所動,仍然在十九世紀的風格和形式裏尋求個性的表現。《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取材於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隨想曲的音樂主題,寫成單樂章的鋼琴與樂隊曲,技巧複雜精深、氣勢輝煌,成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炫技一派的絕響。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輝煌的技巧表現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然而作品裏最令人難忘的卻不是眼花繚亂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個變奏,整部狂想曲到這裏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純樸抒情的曲調,這個旋律開朗優美,動人心魄,其中當然也隱含著永不褪色的“俄羅斯憂鬱”,這個旋律先在鋼琴上唱出,質樸而平和,然後讓位給弦樂,熱情在逐步增長,隨後發展成浪漫激情的頌歌。這段音樂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尤其富於浪漫氣息,它雖然隻是一個音樂片段,不是一個樂章,也被抽出來編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見到這段音樂的芭蕾小品。拉赫瑪尼諾夫當初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時有意表現帕格尼尼傳說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蒼白、狂熱、鬼魅般的軀殼包裹著熱情的靈魂,被藝術之神喚醒時,便光芒四射地瘋狂演奏,輝煌的音樂照亮整個大廳。拉赫瑪尼諾夫甚至在寫這部狂想曲的同時就在考慮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劇情構思,編舞導演當然又是芭蕾大師福金。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表現的是一位狂熱的浪漫派藝術大師的藝術個性,也是拉赫瑪尼諾夫自己的寫照,他消瘦清臒,表情憂鬱,舉止矜持,不苟言笑,登台演出則激情進發,高貴而尊嚴,這是他的性格特點,也是他的藝術個性。他尊崇古典浪漫傳統,厭惡庸俗的藝術趣味,他青年時代寫的升C小調前奏曲名揚海外,移居美國後隻要一有演出,觀眾便一定要求加演這首前奏曲,使他對自己的這首傑作產生了懷疑,他認為這首前奏曲裏一定有某種東西迎合了庸俗的趣味,於是他開始憎惡自己的這首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1917年移居美國,按照民族主義的理論,他應該就此失去了靈感,寫不出什麽東西了。他創作的新作品的確不多,但這不能印證這種斷言,因為拉赫瑪尼諾夫把主要精力用於演出,作品自然就少了。他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時已六十有奇,這不是創作的最佳年齡,但他的熱情並沒有減退,仍然寫出了堪稱經典的傑作。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也是1980年美國拍攝的電影《時光倒流70年》的主題曲。

辛丁《春之聲》(Rustle of Spring)

【挪威作曲家辛丁】 

1856年生於挪威孔斯貝格;1941年卒於奧斯陸。挪威作曲家、鋼琴家。1880-82年在萊比錫、柏林、德累斯頓、慕尼黑學習。他除了1921-22年有一段時間在紐約伊斯曼音樂學校任教外,從1882年起一直住在奧斯陸。1915年起,享受挪威政府的藝術家終身俸金。作品有:歌劇,交響曲4首,小提琴協奏曲3首,鋼琴協奏曲、鋼琴五重奏,弦樂四重奏,歌曲200多首,許多鋼琴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春之聲》(Rustle of Spring),這是Op.32《樂曲六首》中的一首。 

薩替第一號吉姆培迪諾 SatieGymnopedie No.1 

20世紀法國作曲家薩替擅長不按牌理的音樂表現方式,則是與前述具有規則性的巴洛克音樂截然不同。薩替的音樂特色既非情緒性,也不帶有戲劇性。通俗又奇異,看不出是認真或是開玩笑。音樂太短又太怪、作曲手法簡單、喜好一再反複等。 

他可以將一首原本隻需五十秒彈完的曲子,卻將樂句中卅六個和音重複八百四十次,演奏完畢大約費時十二小時。或許這算是一種“內斂式的瘋狂”表現手法。 

嚴格來說,一再重複的句法可能帶給人才思貧乏,或甚過度咕噥而產生焦慮之感。而薩替的音樂特質即在於此,不但不令人感到焦慮,而且非常自然具有魅力。 

薩替的代表作《第一號吉姆培迪諾》之所以廣受大眾喜愛也是基於同樣道理。曲子雖然短小,內斂而緩慢前進著的旋律仿若春蠶吐絲般的,在看似不起眼的音符進程中完成偉大的藝術表現。 

每一旋律音緩慢而持續地帶領出長長的氣息,主題的反複強調寧靜安逸。 

舒伯特《f小調音樂瞬間》Schubert Moment Musical (Moments Musicaux) D-780 No. 3 Op.94-3 in f minor 

f小調音樂瞬間》, 此曲據說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歸來後所創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樂瞬間》六首樂曲中的第三首。“音樂瞬間”是舒伯特創造的與即興曲類似的一種鋼琴小品體裁。 

關於這首曲子,有這樣一段傳說: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樂譜,彈奏之後,對其讚歎不已。隨後他才知道這其實正是這位朋友記下的他本人即興彈奏過的作品。通過這個故事,可以說明舒伯特有著很高的即興創作能力。這是一首天真純潔、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帶有輕快活潑的民間舞曲風格。 

雖然總共隻有54小節,音樂形象比較單一,但是舒伯特將之處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稱得上是玲瓏剔透、精致小巧。整首樂曲保持著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為舒伯特鋼琴曲中最負盛名的一首。在二小節輕快節奏奏出後,音樂奏出了一個純樸、可愛的旋律。樂曲的中間部分轉到降A大調上,並在色彩明朗的F大調中結尾。 

門德爾鬆,乘著歌聲的翅膀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乘著歌聲的翅膀》,藝術歌曲,創作於1834年。當時門德爾鬆在杜塞爾多夫擔任指揮,完成了他作品第36號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他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首歌的歌詞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詩。全曲以清暢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構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圖景——乘著歌聲的翅膀,跟親愛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開滿紅花、玉蓮、玫瑰、紫羅蘭的寧靜月夜,聽著遠處聖河發出的潺潺濤聲,在椰林中飽享愛的歡悅、憧憬幸福的夢…… 曲中不時出現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動地渲染了這美麗動人的情景。

乘著歌聲的翅膀 

詞:海涅;曲:門德爾鬆(Op. 34, No. 2) 

乘著這歌聲的翅膀
親愛的隨我前往
去到那恒河的岸邊
最美麗的地方

那花園裏開滿了紅花
月亮在放射光輝
玉蓮花在那兒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 

紫羅蘭微笑地耳語
仰望著明亮星星
玫瑰花悄悄地講著
她芬芳的心情 

那溫柔而可愛的羚羊
跳過來細心傾聽
遠處那聖河的波濤
發出了喧嘯聲 

我要和你雙雙降落
在那邊椰子林中
享受著愛情和安靜
做甜美幸福的夢 

附原文: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Herzliebchen, trag ich dich fort,
Fort nach den Fluren des Ganges,
Dort weiß ich den schönsten Ort. 

Dort liegt ein rotblühender Garten
Im stillen Mondenschein,
Die Lotosblumen erwarten
Ihr trautes Schwesterlein. 

Die Veilchen kichern und kosen,
Und schaun nach den Sternen empor,
Heimlich erzählen die Rosen
Sich duftende Märchen ins Ohr. 

Es hüpfen herbei und lauschen
Die frommen, klugen Gazelln,
Und in der Ferne rauschen
Des heilgen Stromes Welln. 

Dort wollen wir niedersinken
Unter dem Pamenbaum,
Und Liebe und Ruhe trinken,
Und träumen seligen Traum. 

勃拉姆斯(1833-1897)的圓舞曲 

勃拉姆斯(1833-1897)的圓舞曲,和貝多芬的圓舞曲一樣,是從古老的德國農民舞曲那裏吸取靈感的,要用直接了當的方式彈奏,情緒單純 、坦率、真誠、小心避免任何微妙或精致的表情,把這種效果留給象肖邦的圓舞曲那樣的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zhou5 回複 悄悄話 can I have some of your music albums? Would you mind posting it somewhere?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Sorry, this is not for downloading. It is for listening and reading only.
愛犬先生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在哪裏可以下載你的這些音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