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後奧運時代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兩江一海”掀大潮

(2008-10-19 19:43:15) 下一個

後奧運時代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兩江一海”掀大潮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十月國慶期間回國轉了華東地區多個城鎮,感受頗深的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一片繁榮,充滿了活力。很多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搞建設,蓄勢待發,一點也看不出受到美國經濟危機和金融風暴的影響。 

從報紙電視新聞裏常聽到關於“長三角”的論述,覺得頗有新意。聯係到2年後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看看17屆三中會關於農村改革的新構想,再讀讀前兩天國家發改委委員會副主任杜鷹關於“長三角”發展藍圖的解析,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未來10年、20年仍將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 

我對於某些所謂經濟學家,在歐美金融危機之際,危言聳聽,唱衰中國是不以為然的。中國的情況與歐美及亞洲等新興國家均不同,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和自然資源,回旋餘地大。美國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土壤,而中國沒有。中國人長久以來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而不像美國人家家債台高築。連像我這樣的華人中產階級的上層也因買房買車,欠下數十萬,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而我在國內的同學們很多擁有兩套以上房產,隻有存款,絕無欠賬。 

雖然中國的不少城市已初步現代化,但廣大的鄉鎮仍有無窮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3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由農村起步的改革,開啟了30年的經濟騰飛。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農村改革的新起點。相信在未來10年內,中國必然大踏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包括土地製度、戶籍製度等等問題。可以預期,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將出現一個良性循環,從而逐步實現農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理想境界。 

30年前的農村改革由“泛長三角”的安徽省開始,30年後的再改革會不會也由此出發呢?從目前國家對“長三角”戰略地位的重視程度,我猜測這個可能性很大。退一步講,新一輪農村改革應當從“長三角”發力,從而帶動這個地區乃至全國的都市化建設。 



中國的三大經濟圈

中國有三大經濟圈,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又稱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又稱長三角)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著力於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包括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2003年,經貿關係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提出來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共同展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國沿海開放區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我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城市群之一,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原來以農業為主的珠三角城市化加速形成。“泛珠三角”麵積200.6萬平方公裏,戶籍總人口45698萬,GDP總值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省區麵積占全國的20.9%,人口占全國的34.8%GDP總值占全國的33.3%。即使不將香港和澳門計算在內,該城市群仍舊吸納了全國近1/6的外資。該城市群突出特點是人均指標排名較高,其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儲蓄餘額、人均第三產業增加值等排名均居於所有城市群之首。對外貿易規模與效益僅次於長三角城市群,體現出強勁的經濟開發競爭力。 

奧運時代側重於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指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西北、華北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已經形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為環渤海地區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其經濟總量相當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 45.3%,比珠三角經濟圈低 10%。經濟學家們從統計數字的對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時也看到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擁有的巨大發展空間和廣闊合作潛力。 

下一個重心將會圍繞上海世界博覽會,大力發展長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鎮江,東到海邊,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 所以稱為“兩江一海”。麵積約為九萬九千六百平方公裏,人口約7500萬,是一片坦蕩的大平原。這裏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潮間帶淺灘。

 

 
長三角城市群由上海、無錫、寧波、舟山、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興、鎮江、泰州16個市組成。長三角城市群目前形成了以上海為核心,以杭州、寧波、南京、蘇州等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間格局。多元化產業發展布局使得長三角形成了多樣化的城鎮智能分工體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滬寧杭公路、鐵路和大運河沿線的9個城市基本連接成片。這個都市群匯集了產業、金融、貿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實力,具有麵向海洋,依托長江、內陸交通發達的區位優勢,令其他城市群難以望其項背。隨著外資、傳統製造業和地方特殊產業的發展和推進,上海的國際性城市職能日益凸顯。200716城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GDP) 超過4.5萬億元,達到46672.07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8.9%,平均增幅達到15.2%16個城市中居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0000元。長三角城市群對於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的發展,連接國內外市場,吸引海外投資,推動產業與技術轉移,參與國際競爭與區域重組具有重要作用。一九九三起步,長三角隻八年就超越了起步早十年的珠三角。 

“泛長三角”概念 

八百裏皖江承載著皖人崛起的希望,滔滔而下,過蘇滬,東向奔流到大海。安徽與長三角山水相連,人緣相親,交流合作源遠流長。今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明確指出,安徽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
 

交大報告: 長三角有望成全球最大都市圈 

在全國18個都市圈中,珠三角都市圈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都市圈,代表了今後都市圈發展的方向;而長三角都市圈是最有增長潛力的都市圈,有望在10年中成為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都市圈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中國都市圈評價報告,是該中心從2005至今對全國18個都市圈進行綜合競爭力全麵評估和跟蹤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報告顯示,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榮登榜首的長三角都市圈,如果一直以11%的速度增長,其GDP2020年將達到15.92萬億元,若是現在紐約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每年2%的增長速度不變,到2013年,長三角都市圈的經濟總量將超過世界著名的紐約都市圈,而到2018年,將趕上東京都市圈,在總量上將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國務院《指導意見》為長三角的騰飛指點迷津 

據悉,20089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將把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為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為實現上述目標,《指導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 

  1.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2. 全麵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

  3.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 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速建成創新型區域;

  5.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6. 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增強區域發展的支撐能力;

  7. 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麵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8. 加強文化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加快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係;

  9. 著力推進改革攻堅,加快市場化進程,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10. 健全開放型經濟體係,全麵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

 

2007年,一部針對長三角區域經濟提出戰略分析的學術調查報告《重返經濟舞台中心——長三角經濟區融合轉型研究》問世。報告稱,最近10年,在私營經濟的推動下,長三角經濟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開。今天的長三角在各個經濟總量指標上都已經超過了珠三角,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83月發布的《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稱,綜合競爭力排名香港位居第一,深圳第二、廣州第六,上海、北京則分列三、四位。通過對中國30個城市群分析,長三角則略強於珠三角。在成長競爭力的比較中,長三角最強,京津唐次之,珠三角第三。 

10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表示,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國重要的經濟重心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杜鷹表示,國務院的指導意見文件裏對長三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努力,到2020年要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什麽樣的區域呢?第一句話叫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第二句話,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第三句話,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杜鷹還指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不是最強的區域之一,而是最強的區域。  

杜鷹介紹說,黨中央、國務院對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曆來高度重視,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戰略部署。這個地區也不負重望,加快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於服務全局、帶動周邊,加快全國的現代化建設步伐,兩省一市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長三角兩省一市自身的發展麵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如何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我們的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來延伸。如何統籌區域內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一體化的發展。如何在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的情況下,走一條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以及如何實現和諧發展,加強社會的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製定這樣一個文件,第一個意義就是有利於長三角地區作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在新的起點上,來創造新優勢、獲得新的發展。 

第二個重大的意義,就是長三角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把它的綜合實力進一步的提升,有利於促進全國區域的協調發展。各位都知道,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們逐步形成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這四大板塊構成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裏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東部要率先發展,隻有東部率先發展了,才能帶動其他三大板塊。長三角是我們沿海地區三大引擎之一,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長三角這個大引擎,一定要加快發展,才能實現全國區域的協調發展。  

第三個重要意義,麵對全球經濟風雲變幻,怎麽樣進一步提升、提高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長三角地區也承擔著責無旁貸的重任。加快這個地區的發展,有利於提升我們對外開放的水平,有利於進一步改進、完善我們的外貿的增長方式;有利於抗禦國際上的金融風險,提高我們國家的抗風險能力。 

第四個重要意義,就是長三角地區是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地方,這個地方的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地深化改革,有利於為全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發揮探路的作用,發揮示範的作用。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去年515日,溫家寶總理親臨上海,在上海主持召開了進一步推出長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座談會,在會上,溫家寶總理全麵分析了長三角麵臨的形勢,總結了長三角多年發展的經驗,提出了今後長三角地區努力的方向,同時明確,國務院要專門製定一個推進長三角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文件。  

經濟危機既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

受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全球經濟動蕩,經濟下滑這樣一個明顯的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們的沿海地區,外貿的進出口,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工業企業增加值,以及工業的效益,今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了下行的趨勢。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出現過多次的通貨膨脹或緊縮的局麵,每一次我們應對之後,取得了一個什麽結果呢?就是整個國民經濟又會上一個新台階。這次也是同樣的,這個衝擊不可小視,不可輕視,影響可能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我們要充分估計它給我們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堅信,有如過去幾次一樣,戰勝了這次的危機挑戰以後,中國經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毫無疑問,未來一個時期長三角地區將會成為經濟發展上領頭羊,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後奧運時代長江三角洲“兩江一海”將掀經濟建設的大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麻辣兔丁的評論:
作者確實不是學經濟的。往往學得太多了反而糟糕,看看華爾街吧。你的觀點恰恰是我要批的,是往後看的學者,怎麽不往前看,把它當作一次機遇呢?中國正需要經濟轉型,將部分出口依賴型工業變成內消型,擴大內需,鄉村城市化,市場大著呢。正好借機開發。否則還下不了這個決心。
麻辣兔丁 回複 悄悄話 作者顯然不是學經濟的。中國的經濟是靠出口和政府基建投資在拉動。當出口製造業因為美國次貸危機而萎縮,僅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中國經濟將麵臨重大危機。可惜現在唱讚歌的人太多,清醒的人太少!
唐城 回複 悄悄話 此言差矣。北京在中國曆上從來都不是經濟的中心。也不應該是。
如果不是因為49見建國以後國家的扶持,北京不肯能有今天的成就。僅靠認為扶持是不可能長久的。
不錯。北京有很多高校,所以才是文化中心。高校從來就不應該過多的參與經濟。 地理環境的惡化也是北京永遠不可能成為經濟中心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一點,文化,曆史的原因,北京人從來都不是經商的好手。不勤快,也不精明。唱唱京劇,溜溜鳥是典型的京文化。北京現在的經濟, 其實也全是因為全國的頂尖人才在哪裏的作用。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lc的評論: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jlc 回複 悄悄話 大家那們看好長三角,廣州,深圳等,怎麽不回國呢?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PROFESSOR3:
你這麽說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多謝教授三世。

yysxwyw :
人是多了點。現在的任務是把鄉村城市化,這樣大城市人口分散點,壓力減輕點。
PROFESSOR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浪寬的評論:
首先選擇長三角是完全不現實的。因為當時計劃體製還未退出,長三角承擔全國主要貢獻義務,選擇珠三角是小平克服黨內反對意見的高招,也是唯一可行方案。因為長三角搞起來了,才有可能順利進行長三角放開。要怪就怪老毛,把個金母雞的長三角交給一個山東土包子柯慶施,幾乎毀了她。
一分為二 回複 悄悄話 好!多寫寫反映祖國麵貌的文章。讓那些幾十年都沒有回國過的人看看祖國這30年的變化。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行樂,ABS:
哈哈,上一篇寫了點中國的不足之處,有人站出來罵我假洋鬼子,雞蛋裏挑骨頭。這一篇寫正麵,有人戲稱我是老黨員。有意思。這就是我為什麽喜歡博客。隻要不是人身攻擊,自由表達。

WorldEye :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不假,僅此而已。搞資本主義,還要看兩個三角的。

namona :
謝謝高論。
泛珠三角得益於地理位置,是特殊曆史條件下的成就,在中國剛開放之際,沒有港澳的便利不成。現在時代不同了,長三角的優勢是多方麵的,尤其是城鄉一體化,執牛耳者,非長三角莫屬。小平要是率先也將上海列為特區,那現在就大不一樣了。
行樂 回複 悄悄話 黨員不丟人。即使你我不是黨員,相信許多人的父母是黨員。
WorldEye 回複 悄悄話 樓下顯然對中國經濟知之甚少。

北京高校雲集,而且聚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大銀行,大保險公司。以北京為首的環渤海的發展方向是科技,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第三產業。

上海是中國大工業,大製造業最密集的地區。因此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現代工業和製造業的大本營。

廣東為首的珠三角則是中國最活躍的民營商業的基地。
namona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又呈現了三足鼎立之勢,以北京為代表的東北重工業生產基地,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金融科技發展基地,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商品產業基地,各有千秋。但泛長三角和泛珠三角有明顯的競爭存在,不論從金融和吸引外商投資以至商品生產等都存在交集性的競爭態勢,泛珠三角如果融合的恰當或許有更明顯的優勢,金融管理經驗,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有香港的這個老字號的國際金融最開放城市支撐,生產有廣州和深圳,東莞作為後盾,港口,機場,公路,鐵路的長年建設,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便利性。但泛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在分工的融合上各有私心,誰都想一手包辦全部,這就造成了不揚長不避短的情況,這些卻是泛長三角的優勢,每個城市都揚長避短,這就造就了這些年泛長三角的從後追上的時機。北京在奧運的帶動下這幾年是飛速的發展基建,也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但是靠一個城市的優勢是不足以頂起一片地區的經濟發展,況且北京還存在諸多的地理環境製約,包括自然環境,氣候,沙漠化,缺水等等,上海正是覺得北京缺少其他必要優勢,所以看起來上海還是很有信心能在經濟發展上領先北京。之後10年是看誰在製造業到創造業轉型更為成功的時期,那個地區會領先是小平同誌都估計不到滴。
yysxwyw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這樣的人太多了,發展路上的障礙物, 但是太龐大了,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搬得動。
ABS 回複 悄悄話 作者一看就是個老黨員吧,時刻不忘宣傳黨的政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