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年中國的十個預言 (ZT)

(2008-10-10 10:12:18) 下一個

明年中國的十個預言

預測一:人民幣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流通貨幣

  次級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隻是美國遇到的眾多麻煩的一種。在國際問題的處理上,伊拉克戰爭給美國造成巨大的財務負擔,政府的財務赤字,是引發大陸係列問題的導火索。在美國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貸款銀行之後,又出現了雷蒙兄弟公司的破產、美林證卷公司被美國銀行的收購,AIG公司被美國政府接管等。現在,摩根史坦利和高盛集團向政府申請轉為傳統銀行,開始經營傳統的個人儲蓄存款業務。

  這些問題的出現和發生,代表著傳統的華爾街模式將發生巨大的改變。也表明美國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和自由市場的模式在政府介入下,有了社會主義的色彩。今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是否還會出現其他狀況,誰都不知道。因為,在如此大規模的危機和倒閉之中,倒閉公司財東們的口袋裏卻仍是滿滿的,普通納稅人卻在忍受煎熬。美國最後的債務要麽由其他國家的“王老五”來買單,要麽隻能轉嫁到美國納稅人的身上。最糟糕的是美國習慣了讓別人受苦,自已享樂。一旦輪到自已掏錢買單時,大陸動蕩將不可避免。

  現在在美國大陸很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美國已經沒有了人才。隻要老人,如共和黨的麥坎;黑人,如民主黨的奧巴馬;和女人,如希拉裏和伊林(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他們之所以出來選總統,是因為美國現在的問題,沒有能人可以管得了。

  全世界再次把目光聚集到美國人身上,都在觀望中關注著最新的進展,各懷心事、各打算盤,歐盟對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無動於衷,俄羅斯仍然是一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不屑和強硬。也許隻有中國最真心地希望美國的救市方案取得效果,因為這樣中國數千億的美國債卷就不會損失殆盡。

  如果中國保持中立立場、不參與美國救市,即使美國能從這次危機中擺脫出來,美元也不可能再成為世界唯一的流通貨幣了。將來世界最大流通的貨幣應該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

預測二:第一批“新地主”將在中國出現

  小崗村,既是農民“包產到戶”的發源地,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範點。從當初肯定小崗村農民的“非法所為”開始,它就不再是中國一個普通的鄉村了。胡總書記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前往小崗村的政治含義,已非常明確地釋放出來了。

  隨著中國經濟30年的高速發展,城鄉差距也被拉到了曆史的最高位。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的首要問題是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而包產到戶的政策初衷已經完成其特殊時期的曆史使命,“農民進城”催生的城市化發展對農民和農村、農業產生的負麵影響日益明顯。農村空心化、農田拋荒化、城鎮侵占化、種植低效化等等問題迫使政府“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

  如果,土地流轉得到大力提倡,中國農村將出現“新地主”階級或可稱之為“莊園經濟”。因為,不願意耕種、無勞力耕種、低收益耕種的農民會把自已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包給其他的農戶或農場主。而這些轉包了土地的“農戶”(也許是其他資本投入到農村的產業階層),會根據他們所掌握的市場信息、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大麵積改良農田,種耕傳統農民從未耕種過的經濟作物,以期徹底改變中國5000年來的傳統農耕生產方式。---隨著他們收益的不斷增加,他們會不斷地擴大自已的種耕範圍,流轉更多的土地,形成更大規模的、產業化農場經濟—中國農村的“新地主”階層從此產生。

預測三:中國城市化建設腳步放慢

  農村土地流轉後帶來的長久效益不僅僅是催生新農業、新農村的新動力,更主要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使農業產業化的基因。近30年以來,中國的GDP增長主要依靠城市建設投資和城市開發的土地資源增值而獲得。一方麵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繁榮漸顯飽和,另一方麵,國家財政對於城市化建設的投入過於寵大,必須調控壓縮。而且,城鎮化擴張侵占的農田數量也到了激發城鄉矛盾的極限。

麵對2008年的經濟拐點,中國城市化建設降溫之聲早有風聞。隻是中央政府沒有明確政策出台幹預之前,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就此罷手的。所以,2009年中央政府對地方城鎮建設資金投入的控製力度必將加大。可以斷言的是,從十七屆三中全會開始,地方城市建設項目必將受限。剛上馬的城建項目很有可能從此叫停,已審批的項目也有可能留手不發。

  那麽,房地產公司、城建公司、路橋公司、水泥行業、建材行業、建築設備製造業等相關產業從明年開始必將走向低穀。最保守的估計也有近三分之一的相關產業麵臨危機或被迫轉型。

預言四:房地產業拖累其他行業

  自今年3月起,中國房地產界的“豬堅強”們苦熬了半年後終於開始放棄抵抗轉向“料理後事”的具體事務中去了。據大陸多家媒體透露:自2008年6月始,中國房地產界每月在媒體上投放的廣告費用超出以往一整個年度的廣告費用總額。由此可以看出地產商們急於脫手的焦慮心態可見一斑。無論地產商如何優惠,送東送西地大力促銷,但市場卻越來越顯得“可怕得平靜”。以筆者所居住的城市合肥為例,8月份媒體上還在宣稱合肥市房價“仍在上漲”,但十月一號“黃金周”一周內,全市商品房的銷售量卻僅有一套!

  一方麵是房地產銷售的急劇降溫,另一方麵是銀行在房地產業信貸的9000億資金缺口。暴利了近20年的房地產業“裸泳”者開始上岸了。眾所周知,房地產業的存在與發展依賴於兩個關鍵環節:銀行和土地。如果這兩樣出現問題,市場又如此的“理智”和“冷靜”,房產業的“冰河紀”來臨無可避免。但是,中國目前存在於各大城鎮的房地產商有誰願意束手待斃?海量的銀行貸款、海量的待建或在建項目如何處置?

  房地產蕭條影響最大的是銀行,即使中國的銀行不會出現“倒閉”,但當銀行無法回收巨額的房貸時,勢必要克扣、擠壓其他產業的貸款額度。而其他同樣對銀行貸款依存度極高的產業、行業,如加工製造業、外貿出口等,在無法及時取得貸款的情況下,隻能自求多福了。--他們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於房地產業的拖累。

  今年9月剛發生在浙江的兩家企業老板自殺的原因,就是因為銀行抽貸。而抽貸的原因據說就與房地產拆借有關。

因受房地產拖累的產業和企業,可能達到中國目前中小企業總數的50%左右。

預言五:美國經濟衰退引發中國製造業大火拚

  從1992年中國出台的“出口退稅”政策開始,中國產品“走出去”成就了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目前中國出口的目標國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從整個國際市場來看,中國的產品主要分三大區域銷售,即大陸市場、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美國是一個喜歡占便宜的國家,中國提供的“價廉物美”的產品主要銷售國正是美國符合了美國人的心理需求。美國與歐洲不同的是,歐洲人更講究所謂的“高貴”和“尊嚴”,所以他們對中國產品質量的懷疑和不信任,使得一直不太看重產品品質的中國製造商們更喜歡和美國人做生意。比如中國的紡織業、玩具製造業、休閑用品、服裝業等等由於前幾年受到歐洲RICHE等產品標準的限製,就大量轉向美國市場。

  30年來,盡管中國GDP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但中大陸需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在GDP的份額中,75%的增長來自於城鎮建設,隻有不到35%的份額源於大陸市場需求。那麽,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後,大陸內需市場又無法承載接盤,歐洲市場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改變。中國製造出來的大量產品隻能有一個結果:嚴重積壓!

  中國將在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次出現生產、供給過剩!如此大規模的商品積壓和供給過剩,將使中國製造業出現一次空前的火拚。這場火拚最先由外貿型企業挑起事端,他們會把大量原先用於出口的產品更加低價地向大陸傾銷,大陸企業為保住固有份額會起而反擊;隨後會出現企業兼並、倒閉,產業鏈重組、更替以及市場蕭條等。

  在這場大火拚中,危害最大的應該是外貿出口類企業和部分規模、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

預言六:失業人口數量急劇上升,農民工返鄉潮出現 

  即使在上述前提成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機率還是很小,但中國企業倒閉或停產的數量卻非常可觀。2008年近10萬家企業倒閉的事實將是失業人數驟增的溫床,隨後的房地業萎縮、外貿出口企業減少、大陸中小企業停產等等因素,將迫使中國工薪階層被迫離職、辭退、失業、回鄉。

  其實,早在今年8月之前,廣東的外資企業已經在清理企業內“閑散”人員了。在筆者了解的有限的資料中,珠三角部分台資、港資企業精減人數最多達到企業原先總人數50%。

  這些自願的、被動的離職或遺返人員,一小部分會跳槽到其他企業繼續工作,另一部分將憑借自已多年打工的血汗錢開始創業或做些小生意。但絕大多數會應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動而返回家鄉---但他們不會種田,他們會用自已的方式處理具有“70年使用權”的自有土地。比如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比如經營養豬、養雞等傳統養殖業,比如承包山林、池塘從事非農業,比如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等等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新農村產業”等。

  這些舉動將會帶動周邊農民效仿和跟隨,農業產業化很有可能會在這些人手中逐漸興起,那些“小打小鬧”的農村產業作坊也會象當初溫州人一樣被逐步放大,隨後出現資本向農村轉移、農莊經濟興起、農產品加工規模化形成、農產品產業鏈趨向成熟等方向發展。而城市企業的“勞工”卻仍會繼續出現“民工荒”。

預言七:城市貧民階層增多

  大前研一將日本社會看成是“M”型社會,即高收入與低收入人群比例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中國這種現象近年來的表現由基尼係數可明確反映出來,目前中國的基尼係數已接近0.5,居曆史最高位並超出國際警戒線0.1個自然值。這個數據所反映的事實是中國社會高收入人群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落差已超過國際警戒標準!

  中國低收入人群目前主要集中點並不是我們認為的農民(部分偏遠山區、西北農村當屬此類),城市貧民階層正處於規模化醞釀和形成之中。

  城市貧民階層包括了下崗工人階層、外來打工者、小生意暫居者、巨額貸款買房入住者、城建占用耕地移入者等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高等學曆、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穩定的工作或收入,以及收入低於消費者或背負過重的各種貸款者。

  伴隨著企業減產、停工、倒閉和精減,原先在城市中賴以生存的城市“邊緣人”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城市貧民階層。其次是被占用耕地後的“郊區”新入駐城市居民,隨著他們賣地收入的逐漸減少,又無一技之長的謀生手段,他們會迅速成為城市貧民一族;第三是身負巨額房貸之類的“月光族”,會有相當一部分因無力支付貸款而回歸城市貧民階層。

  中國多年來的城鎮建設下的繁榮,很有可能會被這一群正在形成的低收入者所拋棄。也許,當年急功近利的中小城市很有可能會走向城市空心化。一棟棟新建的高樓大廈將會是誰在裏麵居住呢?

預言八:汽車業危機、新能源走俏

  對於當今中國人來說,最大的奢侈品是汽車消費。如果經濟持續保持現況發展的話,即使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緊張等成本、物價因素限製,中國的汽車銷售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當經濟發展出現停滯、信心出現危機、生存麵臨挑戰時,人們第一壓縮的開支當然是例如汽車這樣的大宗奢侈品了。

  中國的轎車年總產量是8500萬輛,實際市場需求約6000萬輛,本來就已經供過於求了。如果汽車滯銷,再加上原料成本上漲,大陸汽車產業的日子將非常難過。合資、外資的汽車產業也許可以憑借其背景、實力和國際市場順得渡過難關。但完全依靠內市場購買的國產汽車、民營汽車製造商,以及圍繞在汽車產業上下遊的汽車配件供應商、服務商和一整個產業鏈將出現嚴重的危機。--而這一危機是很難克服和扭轉的。

  與此相反的是新能源行業。如太陽能產業、風能產業、地能產業將會出現從未有過的熱潮和井噴。這一市場快速催動的動因是受市場心理因素的刺激而產生。因為受到信心的影響,“長裙理論”原理會被激活,人們更關注一次投入後不再支付後繼成本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太陽能熱水器,普通的銷費者認可的原因是因為花一次錢之後,不必要象電能熱水器一樣再長時間支付後續的電費了。而汽車卻完全不同,汽車買回之後,僅僅是消費的開始。其次是風能,利用風能發電或作為動力而轉換的民用產品;然後是地能,比如在歐洲就已經開發出利用地麵溫度做為冬季取暖的新能源產品。而且這種產品還開發出相應的地溫地板、地溫熱水器等民用商品。

預言九: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

        不管你是否相信,美國救市失敗的最大受益是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中國近幾年困擾製造業的最大因素是大宗原材料成本不斷攀升,比如鐵礦石、木材、石油、橡膠,甚至大豆、豬肉等。而這些大宗原材料漲落的根本原因並非供求關係的影響,恰恰是以美國投資財團為首的國際鈔家的傑作。他們深知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不高,主要依賴於原材料加工和簡單的轉換。鈔高任何一種中國需求量大的物資,中國企業最終都會接手,就象股票市場一樣,再高的價格都有人敢買,而一旦價格回落,觀望者、望風而逃者會在瞬間把大盤砸得稀爛。

  那麽,麵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的危機和中國企業出口量的銳減,一方麵投資者的信心會大為減弱,另一方麵中國原材料需求會應聲而減。那些擁有資源、原材料的國家會在期貨市場上把國際價格拉回到市場供求的理性規律內進行交易,供求決定價格的市場規律重新生效。

預言十:中國GDP增長幅度將回落到7%左右 

  從1978年開始,中國GDP增長率以12.3%作為開局,至2007年的30年內,隻有1981、1989和1990三年的增長幅度在5%之內,其餘的27年絕大多數保持8%-11%之間的增長,其中1984年增長幅度更是高達16.2%。

  這其中固然有很多不科學的成份和不合理的因素,但總體來說中國30的經濟發展是持續和高增長的。2009年的中國GDP會受到上述各種因素的製約和影響,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是GDP的直接回落---這一回落卻並不一定代表退步,恰恰相反,它有可能促進中國經濟向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這種理性表現在:

  一.城市建設所拉抬的GDP份量迅速減少;

  二.內需市場因商品過剩而導致的市場疲軟;

  三.大陸市場重新組合、震蕩的適應期反映;

  四.國家經濟政策調整和發展戰略規劃轉移所產生的緩衝;

  五.消費者信心重建的市場周期等。

本文來源於"僑報網",出處 http://www.usqiaobao.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