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歌和那些如煙的往事

(2008-03-03 13:19:56) 下一個

    人的一生中很多大的事件和經曆往往總是和一首曲子或歌曲聯係在-起的。可能正是因為如此,那些懷舊的老歌、老曲兒常能在某些上了年紀的人們的心中產生共鳴。聽了這些作品,總能勾起我們那遙遠的記憶,好象就發生在昨天。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而且對五音的理解和節拍的掌握比較準確。當我還是童聲時,嗓音優美,以致同學們都將我的歌與另一位唱得最好的女生相比。音樂課唱歌考試我總得滿分。但由於個性因素和性格原,因我沒有在這方麵進一步發展,隻是愛唱愛聽,腦子裏裝滿了歌。

     沒想到自己的這點愛好在最近幾年派上了用場。前段時間,由於每周要趨車4-5個小時去另-個城市上班,路途上的無聊勁可以想見。而就是這些老歌象一大群要好而健談的老友,始終陪伴我左右。說來也怪,當困意襲來,喝咖啡、開窗戶、掐大腿、揪頭發、或聽新聞、聽美國流行歌曲統統不管用。唯有那些記載著自己成長曆程的老歌舊曲兒能提神驅困,讓我一路清醒、愉快。來勁時還跟著唱兩句,好不愜意。現在雖然不用開那麽長時間了,但每天單程也要花個把小時,遇到塞車,還是那些老歌讓我心平氣和渡過難關。感觸之餘,便想起來和大家分享老歌,也產生了寫一點往事的回憶的念頭,以期在同類人群中產生共鳴。

     打記事時起,耳邊天天聽,嘴裏天天哼的無怪乎《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國際歌》。後來有了八個樣板戲,尤其是《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裏的大多數唱段我都能哼出個八九不離十。幾十年過去了,現在還能記得不少,可見當時普及運動的成功。進入中學後,又推出了《杜鵑山》。楊春霞(柯湘)的一曲《家住安原》令眾多青年人傾倒。其他幾出戲似乎影響較小,沒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七十年代初讀初中,學校和社會經常有一些文藝匯演,唱革命歌曲。那時常唱的歌曲有:《瀏陽河》、《頌歌一曲唱韶山》、 《北京頌歌》、《打靶歸來》、《我愛北京天安門》、《大寨紅花遍地開》、《我為祖國守大橋》、《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我為祖國獻石油》、《翻身道勤》、《一道道水來-道道山》、《雄偉的天安門》、《紅太陽照邊疆》、《阿瓦人民唱新歌》等。我初中的第一個音樂老師也是個歌迷,他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整整齊齊全抄著戰地新歌。後來,學生們也都爭相效訪,人手一本。這位老師唱得相當出色,經常到台上表演。他唱歌時輕鬆自如,臉上總帶著一絲微笑,在當時很難得。不久,他參了軍。我當時想,他將來一定會在部隊唱紅,並且還在後來很多年裏有意識地從電視畫麵上尋找他的蹤影。可不知為何一直未能如願,留下一絲遺憾。

      另外,那時候還有一些校園裏常唱的歌曲,雖然我們不稱它們為“校園歌曲。”比如《師長有床綠軍被》、《沂蒙頌》等。當時電影插曲也偶爾有兩首,但似乎形不成氣候。比如《地道戰》插曲容易學唱。還看過一出關於抗大的電影,用雙手老繭代表學識,裏麵有一首插曲挺好聽。歌詞大概是:滿山的鬆樹青又青,滿山的翠竹根連根,勞動大學辦得好,它和人民心帖心。憶苦思甜的電影《海霞》裏有一首插曲:“大海邊,沙灘上,風吹榕樹沙沙響。漁家姑娘在海邊 ,織呀織魚網。高山上,懸崖旁,風吹大海起波浪。漁家姑娘在海邊,練呀練刀槍。”此曲旋律優美,音調簡單,因而一學就會。李雙江在《閃閃的紅星》裏的一曲高歌《紅星照我去戰鬥》也道出了小小竹排江中遊的昂揚鬥誌。

       要說老歌老曲兒,還得是四人幫倒台後才開始真正繁榮。很多以前幾十年創作的精品一夜間全部從牢籠中釋放出來,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歌劇《洪湖赤衛隊》裏的《洪湖水浪打浪》堪稱一絕。它在被禁錮了多年之後重新麵世,讓億萬人民興奮不己。原唱演員王玉珍的湖北口音,更增加了幾分親切。當時的中學音樂老師教我們學唱這首歌,場麵之熱烈,可謂空前絕後,到現在還活靈活現在眼前。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重播後,一下釋放出幾十首經典民歌、讚歌,如《南泥灣》、《讚歌》、《鬆花江上》等。與此同時歌劇《劉三姐》、《江姐》、《阿詩瑪》等一批老電影也重新公演。我喜歡劉三姐的對歌,江姐的《紅梅讚》。阿詩瑪裏的《一朵鮮花鮮又鮮》更是節奏舒暢,在男女對唱的情深意切中,詩意般的甜蜜愛情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富於這歌以傳奇般的神話色彩。《鐵道遊擊隊》的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老歌唱家郭蘭英、王琨、李光羲等也都唱到千家萬戶。記得七七年春節李光羲唱了一曲《祝酒歌》立刻流行開來。“美酒飄香啊歌聲飛,朋友啊請你幹一杯請你幹一杯。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 ········ 待到理想化宏圖,咱重擺美酒再相會。”此歌極具時代氣息,唱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

      在一片歌舞氣氛中,我們迎來了文革後第一次高考。七八年秋,我也成了一名時代的幸運兒,擠身大學校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七十年代末期,各方麵的條件都相當簡陋,一個年級才一台手風琴,整個學校隻有一架破舊的鋼琴。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會拉手風琴,幫了大忙。一到重要節日,有文藝匯演,無論大小合唱還是獨唱,都是他拉手風琴為我們伴奏。那時,常唱的歌曲首推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象黃河頌 、遊擊隊歌、保衛黃河都是久經不衰的曲目。聽音樂全靠收音機,一開始極少有錄音機。一個年級有兩個人會拉小提琴讓羨慕不已,哪象現在,鋼琴、提琴人人買得起。至於所謂古典音樂、交響樂知道的人甚少。學校到處都有高音喇叭,除了播新聞、帶做廣播體操外,也常播出一些中國的傳統音樂,象《紫竹調》、《慶豐收》、《賀新年》、《喜洋洋》以及《北京喜訊到邊寨》之類。

    大一下半學期我買了一台秀珍半導體收音機,成了我精神生活的大部。早起時、晚上睡覺前、中飯至午休前都習慣打開收音機。雖然節目不是那麽豐富多彩,但總能找到自己喜歡聽的,從流行歌曲、電影插曲、到民族器樂、交響樂。有時還有配樂詩朗誦、廣播劇、相聲和電影的錄音剪輯。對我來說,收音機就是一個無形的巨大的圖書館,我從那裏汲取了無窮的精神和文化養份。我聽收音機的習慣一直保留到臨來美國之前。這期間,收音機換了好幾代,質量也越來越好。

     正是從大學時代開始我接觸並喜歡上了配樂詩或散文朗誦。每逢五一、國慶、元旦等節日,都能聽到同學們自己搞的配樂朗誦。條件雖然差點,效果還是有的。配了樂的詩文能給人更多的感染。後來從收音機裏偶爾聽到專家們的朗誦作品,更增加了對這一藝術形式的喜愛。尤其是喬榛、丁建華、虹雲和方明等朗誦的中外抒情詩更加感人肺腑,隻可惜當時沒條件錄音。

     大二開始,校園裏搞起了交響樂普及活動,邀請一些專家來校提供掃盲講座。我是在這個時候才對交響樂和西方古典有了一些了解。後來,自己也有意識地多聽。說實話,我現在僅有的一點知識還是在大學時積累的。

     大三開始不少同學買了錄音機,多半是單卡小三揚,光錄不收。不過也是一場革命了。一盤歌曲磁帶會傳遍整個宿舍乃至整個班。如有兩台小三揚,加條對錄線就能複製。後來又很快發展成收錄機、雙卡收錄機,更加方便了。我大學畢業工作後的第一個月的工資也是用來買錄音機的。說來有趣,由於當時沒有音響設備,我和我的同事們想出一招土辦法來增加效果,即買了個揚聲喇叭,用兩根電線與耳塞插孔連上,然後將揚聲喇叭放到一個大肚子尖嘴的淹鹹菜的磁罈口上,這樣,磁罈就成了個大音箱 ,還真有不錯的效果。

     談到八十年代的老歌,就不能不提到電影插曲和春節晚會,很多當時的最流行的歌曲都是從這兩大管道誕生的。李穀一、蔣大為、朱逢博、關牧村和於淑珍都是當紅歌星,後來又有劉歡、韋唯、毛阿敏、費強和張明敏。在作曲家隊伍中,最活躍的首推施光南和雷振邦。

     八十年代中期,考研究生到北京麵試,正巧碰上所在大學舉辦音樂講座。老師的姓名不記得了,但時至今日仍能記起他談到的幾個要點。他說莫紮特的生活極其貧困,但他的音樂多半歡快優美。他說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之所以能獲得極大的成功,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歌詞人人熟悉、朗朗上口: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對當時紅遍全國的蘇小明的《軍港之夜》他也作了分析:此歌旋律一起一伏,猶如大海的波濤拍打著軍艦,情景交融,美不勝收。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美在何處?你聽那第一樂章的兩個主題不恰如一對戀人在對話?女的含情默默,欲言又止,男方含蓄深情,欲說還休,男女難舍難分,這就在聽眾心中激起了共鳴。

     到了北京後,也正是流行歌曲空前活躍時,也湧現出象崔健這樣的搖滾歌手。《一無所有》、《跟著感覺走》、《黃土高坡》、《朋友》、《掌聲響起》響徹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我此時也更上一層樓,有意收集各種板本的民歌、老歌和古典音樂磁帶,包括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和柴柯夫斯基的《悲愴》等大部頭作品,還親身去北京音樂廳聽到李德倫指揮的作品和鮑惠喬的演奏。

     九十年代初趕上出國大潮,來到了美國。出國時以為再也不會聽中文歌曲了,所以扔下了多年的收藏,隻帶了一些古典。開始年把還可以,後來就熬不住了。光聽洋玩意兒就象光吃麵包沒有大米飯和饅頭包子,覺得吃不飽、不解饞。於是,想辦法又把自己的那些寶貝捎出來。

     九十年代末數碼時代來臨,我花了一些時間將這些舊歌老曲轉換成mp3 文件,再烤到光盤上,開車聽起來就方便多了。從近千首曲子裏又挑出百來首歌編成《老歌精選》百聽不厭。把這些東西當成禮物送朋友也深得他們喜愛。近兩年又換成mp3 播放器了, 一兆存儲量可放二、三百首歌,更簡單、更方便了。

     我熱愛老歌,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象征著一種精神,也記載著我的人生軌跡。聽老歌能驅乏、也能解煩,有益健康。願老歌永遠陪伴你和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老哥,記得82年到西安外院培訓,結束時大家決定唱老歌,從剛解放唱到那時候的流行歌曲,唱了幾個小時,痛快啊,以後就沒機會了。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我太喜歡老歌了,己經在萬維發了50首,現在搬到文學城來,以後朝著100首努力,哈哈.
小8毛 回複 悄悄話 沒想到您是70年代的人,還那麽愛這些老歌,比我還著迷。你提到的我全喜歡。而且跟你學習了,以後開車聽老歌,可以提神。很好的建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