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經典老歌50首】洪湖水浪打浪 (原唱): 王玉珍

(2008-03-08 10:14:27) 下一個

洪湖水浪打浪 歌手(原唱): 王玉珍

歌劇《洪湖赤衛隊》選曲

《洪湖赤衛隊》創作組詞 張敬安、歐陽謙叔 曲


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浪打浪 郭蘭英

王玉珍

王玉珍簡介




王玉珍( 1935 ~)女高音歌唱家,歌劇演唱家。湖北河陽人。 14 歲入湖北省文化藝術工作團(後為湖北歌劇團)。後隨團在漢江兩岸農村接觸和演唱了大量民歌民謠。在學排古典歌劇《秋江》、《劉海砍樵》、中展示了藝術表演才華。 1959 年在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以扮演主角韓英揚名全國。曾先後赴朝鮮、日本以及香港等地方訪問演出,受到普遍歡迎。 1981 年調中國音樂學院聲樂係任教。全國人大前三、五屆代表。北京市人大第八、九屆代表。她的演唱清脆婉轉達、優美甜潤,吐字清晰,富有湖北地方風格。

記者采訪王玉珍

從“縫紉工”到歌唱家

  問:您是如何走上音樂之路的?

  王玉珍:我是武漢人, 14 歲那年,武漢剛剛解放,各個區都設了文化館。文化館除了開設音樂舞蹈等興趣班外,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培訓班。當時家境不好,我決定到文化館學縫紉,心裏還盤算著,以後就靠這門手藝過日子了。因為場地有限,文化館幾個不同的班有時就在同一個地方“作業”。我學縫紉沒幾天,有一次音樂班在我們旁邊練唱,他們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我一下被吸引住了。等他們唱完,我就去找音樂班的老師,問可不可以參加,老師叫我唱首歌給她聽,唱完就收下了我。那時,我學縫紉加起來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星期。

  問:如果您當時沒有一念之差,繼續學習縫紉,也許以後就沒有你的“韓英”了。

  王玉珍:所以人生有時候的際遇很偶然,也很戲劇化。這之後沒多久,音樂班的老師就推薦我去考湖北省文工團,班裏一共去了 4 個人,最後錄取了我一個。當時文工團提倡“一專三會八能”,除了一個專長之外,最好其他什麽都“全能”,比如快板、跑龍套、打雜。我的專長是唱歌,不勞動的時候就練歌,什麽歌都練,各種民歌、各地戲曲都練。雜是雜了點,但是民族音樂的根基卻也就此打下了。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紅全國

  問:您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韓英”形象讓許多人至今印象深刻,但是在電影之前,歌劇《洪湖赤衛隊》已經唱紅全國,是嗎?

  王玉珍:是的,電影是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為了向國慶十周年獻禮,我所在的省文工團開始了歌劇《洪湖赤衛隊》的創作。那時的洪湖地區流傳著許多真實的革命故事。鬥爭離不開犧牲。有一次,賀龍元帥跟我說了一件事,更是震驚了我。他說洪湖地區有一條河,叫風口河,那個時候,敵人把我們同誌的頭殺掉滾到河裏,那條河都變紅了,多殘酷。歌劇裏的很多台詞也來自於真實的還原。和故事來源一樣,《洪湖赤衛隊》裏的音樂很多也來自於民間歌謠。比如那首最有名的《洪湖水,浪打浪》就來自於一首表現逃荒的《湘河謠》,原句是“湘河水呀,黃呀麽黃又黃……”,後來被嫁接為“洪湖水呀,浪呀麽浪打浪……”,唱腔也把原先的哀怨一掃而空,改成了歡快而激情的了。

  問:因其“土生土長”,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反而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各地觀眾。

  王玉珍:《洪湖赤衛隊》的第一場是在洪湖地區試演的,在得到洪湖人民的認可後,我們才放心進京獻演。北京的首次亮相,便一炮而紅,特別是第 100 場演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幾乎達到了巔峰。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賀龍等都看了,一致叫好。特別是時年 65 歲的周恩來總理,說自己活到 65 歲,才找到了一首真正的革命抒情歌曲。

演韓英,周恩來總理一錘定音

  問:後來拍成電影是誰提議的?而電影裏的演員幾乎是歌劇裏的原班人馬,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王玉珍:拍電影是賀老總提出來的,當時決定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武漢電影製片廠合作完成。但是卻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電影裏的韓英應不應該繼續由我出演。當時,反對我出演的那方意見認為:王玉珍不夠明眸皓齒,不應該在電影裏當主角。後來,周恩來總理知道了此事,說:“胡鬧,演韓英是演英雄不是演美人。”一錘定音,除了少數幾個角色有更適合的人選外,歌劇裏的大部分演員也繼續在電影中出演。

  問:聽說您現在經常在為減肥而努力,有意思的是,《洪湖赤衛隊》拍攝期間,您也為在電影中“發胖”而發愁,是嗎?

 王玉珍:哈哈,是的。不過這兩種胖可不是一回事。現在是怕自己營養過剩,當年卻是營養不良導致的水腫。《洪湖赤衛隊》是 1960 年開拍的,那時恰逢三年自然災害,食物不夠吃。演劉闖的演員夏奎斌從 159 斤瘦到了 118 斤,身上的肋骨凸出來了,臉頰更是凹了進去。為了突出英雄形象,導演謝添要他口塞棉花,讓腮幫子鼓起來。棉花在口裏長時間摩擦,都打了泡出了血。就在夏奎斌越來越瘦時,我卻越來越“胖”了:水腫,身上一按就是一個印,很長時間恢複不過來。電影裏的韓英要關牢房吃苦頭,可是這麽“胖”下去根本就沒法拍了。於是,劇組特別照顧我每天一小碟黃豆,有一次我數了數,不多不少, 28 顆。

“韓英”有了第三代

 問:《洪湖赤衛隊》在首演後的四十多年裏,由同一個劇團演出了近千場,其中的“韓英”也有了第三代,您作為第一代“韓英”,如何看待第二代、第三代“韓英”的表演?

 王玉珍:《洪湖赤衛隊》演到今天,舞美、燈光和音樂效果越來越出色,演員們也都很用功,但是也有一些不是特別完美的地方。《洪湖赤衛隊》首先是民族歌劇,需要民族唱法為基礎,但是第二代“韓英”後來轉向了美聲學習,再唱可能就會缺乏原來的那種民族風味了。第三代“韓英”劉麗丹原先是楚劇演員,戲曲的底子不錯,但是個人氣質更偏向於小家碧玉,距離原著中的韓英的英雄形象有那麽一點點差距。不過,我想她一定會漸漸靠攏的。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歌劇

 問:您的意思是,您對歌劇《洪湖赤衛隊》的演出現狀並不是特別滿意。

 王玉珍:不是。坦率地說,《洪湖赤衛隊》能夠一直持續演出,就已經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堅持。

 問:何出此言?

 王玉珍:我想很多人都會注意到《洪湖赤衛隊》演出的“火爆”,卻很少有人會關注到中國的民族歌劇已經寂寞多時了。我們有多少部自己的民族歌劇?延安時期,《白毛女》是第一代中國民族歌劇的代表,解放後,《洪湖赤衛隊》可以算第二代中國民族歌劇的代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劉三姐》等歌劇的出現使得我們民族歌劇再添精彩一筆。但是後來呢,就像經曆一場突發性的“斷層”運動,直到今天,鮮有優秀作品問世。

 問:您認為造成民族歌劇目前的這種尷尬的原因是什麽?

 王玉珍:首先是經濟的因素吧。歌劇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藝術,除了舞台上的演員外,還需要樂隊、燈光、服裝、道具等人員,一場最簡單的歌劇也至少需要上百個人來共同完成。民族歌劇的現狀卻是入不敷出,越演越虧,許多歌劇團的相繼倒閉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樣的背景下,《洪湖赤衛隊》能堅持演到今天,他們中的演員、工作人員能一心撲進這部歌劇,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另一方麵,民族歌劇講究韻味,要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和演員的個性魅力,換句話說,《洪湖赤衛隊》如果是由郭蘭英來唱,肯定是另外一種風格的“韓英”。現在,我們一些所謂民族唱法的人,唱出來的卻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也就失去了民族唱法最原生態的魅力。對此,王昆也有同感,她曾說,民歌的根在民間,但是現在唱民歌的歌手僅僅在教室裏完成了學習,民歌變味現象越來越嚴重。

 問 : 您覺得當務之急是什麽?

洪湖水浪打浪 歌手(原唱) : 王玉珍

歌劇《洪湖赤衛隊》選曲

《洪湖赤衛隊》創作組詞 張敬安、歐陽謙叔 曲


王玉珍

王玉珍簡介

王玉珍( 1935 ~)女高音歌唱家,歌劇演唱家。湖北河陽人。 14 歲入湖北省文化藝術工作團(後為湖北歌劇團)。後隨團在漢江兩岸農村接觸和演唱了大量民歌民謠。在學排古典歌劇《秋江》、《劉海砍樵》、中展示了藝術表演才華。 1959 年在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以扮演主角韓英揚名全國。曾先後赴朝鮮、日本以及香港等地方訪問演出,受到普遍歡迎。 1981 年調中國音樂學院聲樂係任教。全國人大前三、五屆代表。北京市人大第八、九屆代表。她的演唱清脆婉轉達、優美甜潤,吐字清晰,富有湖北地方風格。

記者采訪王玉珍

從“縫紉工”到歌唱家

  問:您是如何走上音樂之路的?

  王玉珍:我是武漢人, 14 歲那年,武漢剛剛解放,各個區都設了文化館。文化館除了開設音樂舞蹈等興趣班外,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培訓班。當時家境不好,我決定到文化館學縫紉,心裏還盤算著,以後就靠這門手藝過日子了。因為場地有限,文化館幾個不同的班有時就在同一個地方“作業”。我學縫紉沒幾天,有一次音樂班在我們旁邊練唱,他們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我一下被吸引住了。等他們唱完,我就去找音樂班的老師,問可不可以參加,老師叫我唱首歌給她聽,唱完就收下了我。那時,我學縫紉加起來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星期。

  問:如果您當時沒有一念之差,繼續學習縫紉,也許以後就沒有你的“韓英”了。

  王玉珍:所以人生有時候的際遇很偶然,也很戲劇化。這之後沒多久,音樂班的老師就推薦我去考湖北省文工團,班裏一共去了 4 個人,最後錄取了我一個。當時文工團提倡“一專三會八能”,除了一個專長之外,最好其他什麽都“全能”,比如快板、跑龍套、打雜。我的專長是唱歌,不勞動的時候就練歌,什麽歌都練,各種民歌、各地戲曲都練。雜是雜了點,但是民族音樂的根基卻也就此打下了。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紅全國

  問:您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韓英”形象讓許多人至今印象深刻,但是在電影之前,歌劇《洪湖赤衛隊》已經唱紅全國,是嗎?

  王玉珍:是的,電影是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為了向國慶十周年獻禮,我所在的省文工團開始了歌劇《洪湖赤衛隊》的創作。那時的洪湖地區流傳著許多真實的革命故事。鬥爭離不開犧牲。有一次,賀龍元帥跟我說了一件事,更是震驚了我。他說洪湖地區有一條河,叫風口河,那個時候,敵人把我們同誌的頭殺掉滾到河裏,那條河都變紅了,多殘酷。歌劇裏的很多台詞也來自於真實的還原。和故事來源一樣,《洪湖赤衛隊》裏的音樂很多也來自於民間歌謠。比如那首最有名的《洪湖水,浪打浪》就來自於一首表現逃荒的《湘河謠》,原句是“湘河水呀,黃呀麽黃又黃……”,後來被嫁接為“洪湖水呀,浪呀麽浪打浪……”,唱腔也把原先的哀怨一掃而空,改成了歡快而激情的了。

  問:因其“土生土長”,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反而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各地觀眾。

  王玉珍:《洪湖赤衛隊》的第一場是在洪湖地區試演的,在得到洪湖人民的認可後,我們才放心進京獻演。北京的首次亮相,便一炮而紅,特別是第 100 場演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幾乎達到了巔峰。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賀龍等都看了,一致叫好。特別是時年 65 歲的周恩來總理,說自己活到 65 歲,才找到了一首真正的革命抒情歌曲。

演韓英,周恩來總理一錘定音

  問:後來拍成電影是誰提議的?而電影裏的演員幾乎是歌劇裏的原班人馬,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王玉珍:拍電影是賀老總提出來的,當時決定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武漢電影製片廠合作完成。但是卻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電影裏的韓英應不應該繼續由我出演。當時,反對我出演的那方意見認為:王玉珍不夠明眸皓齒,不應該在電影裏當主角。後來,周恩來總理知道了此事,說:“胡鬧,演韓英是演英雄不是演美人。”一錘定音,除了少數幾個角色有更適合的人選外,歌劇裏的大部分演員也繼續在電影中出演。

  問:聽說您現在經常在為減肥而努力,有意思的是,《洪湖赤衛隊》拍攝期間,您也為在電影中“發胖”而發愁,是嗎?

 王玉珍:哈哈,是的。不過這兩種胖可不是一回事。現在是怕自己營養過剩,當年卻是營養不良導致的水腫。《洪湖赤衛隊》是 1960 年開拍的,那時恰逢三年自然災害,食物不夠吃。演劉闖的演員夏奎斌從 159 斤瘦到了 118 斤,身上的肋骨凸出來了,臉頰更是凹了進去。為了突出英雄形象,導演謝添要他口塞棉花,讓腮幫子鼓起來。棉花在口裏長時間摩擦,都打了泡出了血。就在夏奎斌越來越瘦時,我卻越來越“胖”了:水腫,身上一按就是一個印,很長時間恢複不過來。電影裏的韓英要關牢房吃苦頭,可是這麽“胖”下去根本就沒法拍了。於是,劇組特別照顧我每天一小碟黃豆,有一次我數了數,不多不少, 28 顆。

“韓英”有了第三代

 問:《洪湖赤衛隊》在首演後的四十多年裏,由同一個劇團演出了近千場,其中的“韓英”也有了第三代,您作為第一代“韓英”,如何看待第二代、第三代“韓英”的表演?

 王玉珍:《洪湖赤衛隊》演到今天,舞美、燈光和音樂效果越來越出色,演員們也都很用功,但是也有一些不是特別完美的地方。《洪湖赤衛隊》首先是民族歌劇,需要民族唱法為基礎,但是第二代“韓英”後來轉向了美聲學習,再唱可能就會缺乏原來的那種民族風味了。第三代“韓英”劉麗丹原先是楚劇演員,戲曲的底子不錯,但是個人氣質更偏向於小家碧玉,距離原著中的韓英的英雄形象有那麽一點點差距。不過,我想她一定會漸漸靠攏的。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歌劇

 問:您的意思是,您對歌劇《洪湖赤衛隊》的演出現狀並不是特別滿意。

 王玉珍:不是。坦率地說,《洪湖赤衛隊》能夠一直持續演出,就已經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堅持。

 問:何出此言?

 王玉珍:我想很多人都會注意到《洪湖赤衛隊》演出的“火爆”,卻很少有人會關注到中國的民族歌劇已經寂寞多時了。我們有多少部自己的民族歌劇?延安時期,《白毛女》是第一代中國民族歌劇的代表,解放後,《洪湖赤衛隊》可以算第二代中國民族歌劇的代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劉三姐》等歌劇的出現使得我們民族歌劇再添精彩一筆。但是後來呢,就像經曆一場突發性的“斷層”運動,直到今天,鮮有優秀作品問世。

 問:您認為造成民族歌劇目前的這種尷尬的原因是什麽?

 王玉珍:首先是經濟的因素吧。歌劇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藝術,除了舞台上的演員外,還需要樂隊、燈光、服裝、道具等人員,一場最簡單的歌劇也至少需要上百個人來共同完成。民族歌劇的現狀卻是入不敷出,越演越虧,許多歌劇團的相繼倒閉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樣的背景下,《洪湖赤衛隊》能堅持演到今天,他們中的演員、工作人員能一心撲進這部歌劇,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另一方麵,民族歌劇講究韻味,要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和演員的個性魅力,換句話說,《洪湖赤衛隊》如果是由郭蘭英來唱,肯定是另外一種風格的“韓英”。現在,我們一些所謂民族唱法的人,唱出來的卻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也就失去了民族唱法最原生態的魅力。對此,王昆也有同感,她曾說,民歌的根在民間,但是現在唱民歌的歌手僅僅在教室裏完成了學習,民歌變味現象越來越嚴重。

 問 : 您覺得當務之急是什麽?

 王玉珍:中國需要自己的民族歌劇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麽,民族歌劇的振興就不單純隻是經營的問題或者說是唱法的問題。在現階段,民族歌劇更需要一種扶持,需要文藝決策者的足夠重視。

《洪湖水浪打浪》 歌 詞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啊啊 ~

四處野鴨和菱藕

秋收滿帆稻穀香

人人都說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啊啊 ~

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啊

太陽一出閃呀嘛閃金光啊

xxx的恩情

比那東海深

漁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強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tape0000 回複 悄悄話 why there is no music ? would appreciate if some one could help.
小8毛 回複 悄悄話 看來樓主與我有一樣的喜好。多麽熟悉的聲音,把握又帶回那個年代。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