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誰是中國人?
我們這些入籍德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中國人還是不是中國人?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習近平說對了,馬英九確實“都沒變過”》,作者王浚認為,與9年前相比,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老朋友”習近平麵前的表現,依舊令人失望。首先, 他背離主流民意。台灣政大最新調查顯示“自認中國人”比率再創新低,僅有2.4%;馬英九卻仍在習近平麵前一口一個“兩岸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講得極為順口。
其次,“馬習二會”昧於國際現實。作者說,當國際民主陣營都認識到中國對於周邊國家的侵擾和威脅,並研擬共同合作反製之道時——隻有像馬英九這樣活在“平行時空”的前任元首,在其認知中仿佛中國的種種擴張與滋擾行為都不存在,言談間完全規避了該由“麻煩製造者”中國承擔的責任,更暗把矛頭轉向“台獨”,暨是昧於現實,更愧於良心。
第三,馬英九屈從專製威權。文章說,馬英九的這次訪中之旅始於國父故居與黃花崗,最後卻在“全球最大獨裁者”麵前的緊張念稿收尾,前者是推翻君主專製、創立中華民國的先賢先烈,後者卻是揚言“消滅中華民國、實行一黨專政”,而且還廢除任期形同“永久執政”的中共領導人,其中的諷刺意味實在大到難以忽視。而事實證明,一昧屈從專製威權的結果,也不會換來什麽好果。
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出來做台灣人對中國的認同感的相關調查。要弄清楚一個問題之前,要先確定定義。所以首先應該要先了解:中國的定義是什麽?而這個定義其實可以分為兩個:一個是“文化上的中國”,另一個是“國籍上的中國”。
如果把中國當成一種地理文化,或是文明,就是所謂文化上的中國。這種定義下的中國,就等同於像歐洲這樣的名詞。你可以說法國人、英國人是歐洲人,他們也會認同;但你不會說英國人是法國人。在這個定義下,所謂“文化上的中國人”,也就是放春假,清明掃墓,過端午和中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軸過生活的人們。也稱為華人、或是中華民族。
如果把中國當成一個國家,就是國籍上的中國。由於台灣和中國曾經在一個中國定義上發生歧意,因此這個中國的概念其實變化了不少。在台灣以前的蔣介石時代,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但後來台灣和中國逐步有了接觸以後,由於中國時常強烈表達“一個中國”的概念,大部份台灣人會逐漸認為這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籍上的中國人,也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了。
在文化上,大部分的台灣漢族及大部分的香港人相信都是中國人。但是在國籍上,台灣人和香港人不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因此不是中國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唐朝的李白究竟是不是中國人呢?照理來說,李白過著中國文化的生活,因此文化上他是中國人。然而在國籍上,他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因此不是中國人。他是唐朝這個國家的國民。
許多中國人把文化上的中國人和國籍上的中國人混淆,結果說出各種奇怪的話:“台灣人過中國人的生活,為什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有的中國人還會說:“如果你們不當中國人,就把中國文化還給我們!”、“你們也是中國人,為什麽不想和中國統一?”。這些話就把這兩種定義混淆了。同樣的,台灣有些民調,如上次台灣競爭力論壇公布的“台灣民眾國族認同”民調,也把這兩種定義的中國人混淆:“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者,主因是認為具有同樣的血緣、文化或教育養成”,這句話中的中國人是文化上的中國人。“覺得不是中國人者,主要認為台灣人就是台灣人”這邊的中國人指的是國籍上的中國人。
可怕的是,中國人的定義含糊,因此很多人就著自己的方便,取對自己有利的定義來使用。許多的中國人拿著“中國”含糊的定義,以文化上的理由合理化政治上統治對方的行為。麵對那些不認同他們的人,則指責他們是“漢奸"。“中國人”這3個字無疑被很多中國人濫用來強迫那些不想接受他們統治的人接受他們的統治,強迫那些不認同他們的人接受他們的觀點。更多的時候,在“我們都是中國人”之後,往往都是“所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所以四川地震香港要捐款援助”,換句話說就是“你的東西我也有份”。“中國人”成為許多中國人或中國政府拿來吃豆腐的工具。在這種行為上,中國政府更加誇張。中國政府隻具有代表國籍上的中國發言的權力,但中國政府卻往往常徑自代表整個中華民族進行發言,把任何反對中國政府的行為都打成“反民族”。也因此,麵對這種“大家都是中國人所以要怎樣怎樣”的論點,許多人自然心生反感。麵對這種說法,自然而然就會說出“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之類的話。“中國”兩字的用途,不該是拿來到處討好處、用來威迫別人接受不想要的主人,或者被一群官無緣無故去代表自己的意見。
這種心態其實正凸顯了中國曆史觀的問題。中國的曆史基本上是從漢民族及統治者的角度撰寫而成。麵對和漢族不同的民族,如匈奴、蒙古等其他民族,基本上著墨甚少。學習中國的曆史無法理解其他民族遇到的困境及生活方式,反而因為其中鼓吹的忠君愛國思想,形塑了中國人扭曲的民族觀及愛國觀。加上漢族幾乎占了中國土地上民族的絕大部分,因此大部分的中國人在生活中難以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群。因此許多中國人對於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的人群難以理解、包容或是尊重。以這種心態去治理或和那些不同文化的人相處,就成了殖民主義,以粗暴的方式將自己的價值觀套到別人的頭上,並且強迫對方遵守。
這就是為什麽這麽多台灣人和香港人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統治的原因了。中國政府無論在施政或是對外政策上,常常以殖民主義的心態仗勢欺人,當然難以得到台灣人和香港人的認同。有句話說的很好:“中國人怎麽看北韓的,台灣和香港就是這樣看中國的”。如果中國人不希望自己給北韓政府管,那麽當然台灣人也不想給中國政府管。反而如果今天台灣政府可以換成其他先進國家的政府,我想很多人都會舉雙手讚成。身為文化上的中國人,沒有必要把國籍也統一為中國人。更何況,大多數人更重視政府可以給人民多少利益,而非虛無的國籍認同。
下次如果有人問上“你是不是中國人”的時候,我想台灣人可以考慮這樣回答:“文化上我是中國人,但是國籍上我不是。”
遠的就不說了,上溯500年,就隻有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有效管轄疆域(領土)各自不同。誰可以代表“中國”?
CCP說它可以代表,可中華民國並未滅亡,CCP你有什麽資格?需要有代表也輪不到你。
“中國”都無法界定,(所以當年那個鬼扯的92“共識”才說要“各表”),又怎麽界定誰是“中國人”?
今天這個時代,是哪國人一點都不重要,也沒有意義;是不是“人”,才最重要。
即或天朝富得流油,與那6億月入不到一千的可憐韭菜,又有何幹係?
那些天天強要他人作哪國人的人,你自己先作個自由的真正的人吧。
因為現在,“中國人”這個概念,已經被CCP成功的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和文化屬性、政治屬性、生物屬性、出生地等等,都沒有建立令人信服的關係,成了個被刻意製作的怪胎。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在多數文明國家的民眾看來,又是一個什麽樣的印象?
已經演變成了“野蠻、愚昧、無常識、無邏輯、不可理喻的一群人”的代名詞。
所以,說CCP是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拜CCP所賜,現實世界裏人們提到“中國人”時,腦中首先出來的定義和印象就是:哦,就是那些“野蠻、愚昧、無常識、無邏輯、不可理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誰會願意承認自己是這樣一個族群的一員呢?
而且這族群還有一個特殊愛好:
天天喊著五筒留島不留人的口號卻天天告訴你他是你同胞,你也是他同胞。你不答應,就是數典忘祖,就是漢奸。
還有比這更令人作嘔的事情麽?
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麽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最大理由,估計他們會有被強-奸的感覺。
是你CCP把所有的文化和合理屬性都扔掉,強行弄出了一個奇怪的不可理喻的等式:中國人 = CCP = 流氓。
是誰忘祖?誰是“漢”奸?
把“中國人”這個概念徹底弄得臭如屎的,是赤色蘇俄的孝子賢孫CCP。
漢字所記載,編選和宣傳的曆史,粗俗而言是井底之蛙YY史。一是角度狹窄,二是缺乏詳細全麵,缺乏實證。基本上就是一個文明角落的八卦文學。
說到角度狹窄,可以形象地說,這些故事的觀察點就是洛陽。大體上可以看到黃河中下遊華北平原而已。往北往西是高山,往東是大海,都看不到什麽。往南是長江丘陵,模模糊糊。好大一口井。
當然了,絕大部分文明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能看到的也都主要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沒什麽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有些人看到很少,但也知道自己沒看到看不到更多更多的東西。總想著去多看看。而中國曆史則有意無意地就真以為天下就是自己看到的那麽大。
其實中國一詞的本意就是中原,甚至隻是首都特區的意思。擴展到國家,乃至整個東亞大陸或者滿清疆域,是清末及以後的事。而近現代所謂中國文明的主體,其實是兩大部分。一個是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一個是長江中下遊尤其是下遊地區,江南地區。而這兩個地區實質上也不是中國文明的原生地區,而是中國文明的征服地區或者殖民地地區。
那麽中國文明是哪來的呢?準確來說所謂中國文明隻是曾經或者現今在中國(中原意義上)存在過的文明。大體上有四大文明在中國(中原)存在過。
一個是商殷。實際上商殷可以說隻是當時諸多中原文明裏麵比較大,比較有傳說下來的一個。比如殷可能是商被另一個邦國征服以後的傀儡政權。周伐殷時就聯合了諸多其他的邦國部落。這些邦國並沒有記載或者考古。但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存在過。而是中國曆史特意回避這些拆穿大一統的東西。
二個是西周開啟的,在東周基本成型的諸夏。相對於殷商時代,各個邦國之間的交往更密切,文化更融合。秦統一。或者說秦和匈奴分裂諸夏,兩者就又走向了不同的文明道路。秦這一支又演變成漢,最終基本上滅絕於東晉南朝。
三個是消滅諸夏古漢文明的五胡鮮卑文明。也可以說是匈奴或者諸夏北支又打回來了。因為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可以說就是河南河北山東的差別。鮮卑魏隋唐,到宋就又滅亡於崖山。接下來的就是,
四個蒙滿代表的延續到現在的這個中國文明。
所以不難發現,一個比中原中國更重要的,或者說是多次長期征服和殖民統治中國的,在曆史上地位更高影響更大的文明,其實是大草原文明。換句話說,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正統性,遠不如匈奴突厥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的正統性。中原最大的對草原的勝利也就是漢武帝的兩敗俱傷的出征。而且並沒有建立有效統治。而反過來的統治,隋唐元清幾乎占據了中原的主要曆史。更別提加上南北對峙的時期了。所以東亞文明中心在蒙古可能更符合曆史。
大草原主要又分三大部分。核心部分是蒙古高原,今外蒙古北疆中亞諸國的範疇。其次是滿洲凍土平原地帶。再次是西域南疆隴西等所謂絲綢之路地帶。基本上都存在著適應自己地理環境條件的文明形式。大草原文明的衰落,是大航海興起,釜底抽薪地取代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結果。
如果把觀察點從洛陽移到烏魯木齊,對阿富汗的認知就會比對河北的認知清晰得多。甚至對北印度的交流也遠遠比孔子更親近。哪怕對伊朗的關係也比對江淮的關係更密切。而如果把觀察點挪到首爾,則對女真孔府幕府的感受可能是差不多的。而把探照燈打向拉薩的時候,也難免影影綽綽地看到南亞各國。雲南貴州緬甸的內陸東南亞又是一個小圈子。廣東的粵可以說是越北的簡稱。加上福建甚至浙江,越南菲律賓等等其實就是大南洋,或者海洋東南亞圈。三星堆巴蜀文明,日本文明等等都是大圈小圈的多種地域多種文明的生態森林。
而中國這個概念最可惡的地方就是要毀滅文明的多元化發展,實行大一統的統治。
如果說古秦漢文明的統一還有一定的原創性本土性,但也最終導致自己的徹底滅亡。那麽古唐宋文明則主要是由大草原貿易南路,經西安到洛陽,進入中原。並隨即在洛陽開封一帶的港口碼頭區域,建立殖民統治城堡首都。然後征服江南,吸血江南來養活奢靡的首都。而元清俄則是以大草原貿易北路為主,由北京入主中原。同樣以江南的財力來供養首都的繁華。
以中原的漢八旗綠營,山東土八路為主要打手,武力上的偽軍掃蕩隊伍對更廣泛的地區實行二次殖民駐軍征服。以江南讀書人翻譯官,讀好北方話的書,講好北方話的故事,讓沒有武力但有腦力的南方聰明也能做官,分享一些人上人的快樂。這樣就把被征服的中原人和江南人,收服為二老板包工頭。所以嚴格意義上的中國,指的就是大草原殖民者,加上中原和江南二殖民者組成的這麽一種統治模式。畢竟嚴格說起來,這三家在人種,語言,風俗,飲食等各個方麵都其實是想查甚遠的。所以統稱為中華民族實在很扯。
所以中國這個詞指的是一種體製,而不是一個民族,一個文明。中國人狹義而言是中國體製內的人。廣義而言是中國體製統治下的人。包括中原族人,滿族人,蒙族人,維族人,藏族人,巴族人,大理族人,越北人,閩族人,江南人,江淮人,日本人,朝鮮人,等等等等。也就是說,中國的意義,就是大草原對中原和江南一次殖民以後,再以中原的地理標誌和江南的文化中原幌子,對周邊地區尤其是長江以南的所謂南方地區,從巴蜀到閩台的二次殖民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