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明天賴清德獲得超過40%的選票當選
盡管各位候選人討論中國時的措辭大不相同,但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總統,其對中國關係的立場都不會同蔡英文的路線有太大的偏差。台灣民眾的大多數也不會接受大陸政策的激進變化。
那年參加“台灣之旅”,參訪政府機構,很多老國民黨人士在接待時,第一句話總是這麽說:“歡迎中國學人繞道海外回到台灣訪問。”我們聽到這樣的歡迎詞,內心很感動,因為這些老國民黨人士視大陸和台灣同為中國的一部分。到民進黨黨部參訪,他們就是“歡迎中國學人到台灣訪問。”我們聽到這樣的歡迎詞,沒任何親切感,因為民進黨人士不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在台灣大學與同學座談,他們問我“兩岸統一最大的障礙是什麽?”,我說,是台灣海峽。同學們笑了,而我是認真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台灣幾乎每個地方都能看蔣介石慈祥的微笑在迎接你。台灣蔣介石雕像的數字曾一度超過四萬座,但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雕像被移除,這種景象已變得越來越罕見。
台灣將在1月13日對選舉新的政府進行投票,該島新興的身份再次受到考驗。每一次選舉,中國都會對台灣身份的主張感到更加不安,這種身份會阻礙其所謂的與大陸“和平統一”的機會。
1949年,蔣介石逃離中國大陸,以躲避與毛澤東率領的中共軍隊激戰而麵臨的潰敗。蔣介石來到台灣,台灣成為中華民國,至今仍然如此。由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大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雙方都聲稱擁有對方的領土。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沒有將台灣視為一個擁有獨立民族的獨立地方。但這就是台灣的現狀。
與台灣不同,中國的主張從未減弱,但100英裏長的海峽兩岸的其他一切已全然改變。中國變得更富有也更強大,對台灣成為一個明顯的威脅。
台灣已經成為一個民主政體,它即將迎來另一場大選,一場測試與北京關係的選舉。無論1月13日的投票結果如何,台灣的自由對中國共產黨的統一希望都是一種威脅。
在台灣人中,對於幾十年前一個問題的答案——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已愈發不一致。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警訊。對台灣政黨來說,這是一場微妙的新舞蹈,意識形態的確定性正被悄悄擱置。
對蔣介石來說,台灣隻不過是他痛定思痛、追求重新征服中國夢想的一個據點。這個人和他的夢想可能早已逝去,但他的印記卻顯而易見。
走在台北的街道上,你會被一個逝去的中國時代的名字所包圍:南京東路、北平北路、長安西路。教育和商業用語是國語(普通話),一種來自中國北方的方言。
但蔣介石的遺產背後是巨大的代價。任何對台灣政治認同的表達都遭到了無情的鎮壓。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可與毛澤東、斯大林或金日成相媲美,成千上萬的人在他的統治下遭受酷刑、監禁和處決。這段時期被稱之為“白色恐怖”。在國民黨統治下,學童被禁止說台語,否則將會受到懲罰。台灣的父母甚至在家裏也讓孩子說國語,認為這有助於他們考上大學或找到好工作。
民進黨曾是一個苦於贏得地方選舉和立法院席位的渙散組織。台語是它的集會語言。如今它已成為執政黨,總共執政了16年,包括過去的八年。
最近在台北的一次集會上,民進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發表了她的第一場大型公開演講。她年輕而富有魅力,在人群中大受歡迎。但在北京,她備受憎惡。蕭美琴出生於日本,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台灣人,她最近的工作是擔任台灣實際上的“駐美大使”。
這次大選的另一個特色是,三位總統候選人都是本省人,沒有任何一人來自1949年隨蔣介石政府遷台的家庭。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是台灣南部一名市場商販之子,他從警察部隊一路晉升至內政部警政署署長。如今,民進黨不再談論正式獨立的必要性,而國民黨則說要與北京對話,但回避了與“兩岸統一”或“台灣是否是中國一部分”相關的話題。
《商報》[1] (德語:Handelsblatt)發表評論稱,內政外交層麵的一係列危機,已經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有些自顧不暇,此時此刻,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台海危機進一步加劇。這篇題為《台灣大選帶給西方的風險》的評論寫道:
"一旦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賴清德當選,中國和台灣之間爆發戰爭的風險就會增高,此前北京就已經多次發出這樣的威脅。這類威脅也必須予以認真對待。雖然沒有人認為中國今年年內就會對台灣發動進攻:中國目前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而對台灣這樣一個島嶼發動進攻,後勤補給將異常昂貴和複雜。北京想必會等待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的結果,如果特朗普再度當選,對北京來說,當然也暗藏風險,但相較於拜登來說,孤立主義者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想必不會給北京造成過多的阻礙。
但另外一個風險也不容小覷:時間對北京而言,並不是一個有利因素。台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國大陸已幾乎沒有任何歸屬感。
德國網絡媒體"中國平台"(China Table)分析了台灣三位候選人對北京的立場後,得出結論稱,無論哪一位候選人取得勝利,台灣的兩岸政策都不會發生極端的變化。
[1]《商報》是德國商報出版社出版的一份德語商業報紙,報社總部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該報由記者赫伯特•格羅斯(Herbert Gross)於1946年創辦,但幾個月後該報由弗裏德裏希•沃格爾接手經營。
若無馬先生的配合,我估計會可能連39%都不到的。
但是國會竟然隻有51席,令我吃驚。
講實話,至少在選舉階段,賴是不如蔡的,隻可惜了蕭。
幾十年下來,台灣認同大中華的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