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德國汽車曾多次受到挑戰

(2023-09-05 11:37:59) 下一個

德國汽車曾多次受到挑戰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德國汽車強國的地位曾多次受到挑戰,六十年代的日本車,九十年代的韓國車以及2008年的特斯拉,都曾對德國汽車工業形成衝擊。但這一次來自中國的挑戰卻非同尋常。這篇題為《壓力山大的德國汽車工業》的評論寫道:“汽車工業的曆史顯示,競爭是件好事,因為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能夠激發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工作熱情,有利於生意的蓬勃發展。在過去50年同亞洲人和特斯拉的競爭中,德國汽車工業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在全球範圍內,‘德國製造’的汽車仍是品質和工藝的象征。至少到現在還是這樣。

然而,來自中國的衝擊來得很不是時候。現在人們討論的不再是德國的強項,而是德國的弱勢和不堪一擊。在這一領域,中國人的自信和德國人的沮喪交織在一起。寶馬、奔馳和大眾將在慕尼黑車展上竭盡全力去捍衛德國的汽車強國形象。”

評論指出,慕尼黑車展上,德國車企雖然推出了新車型和新口號,但卻無法掩蓋寶馬奔馳等德國車企所處的不利地位。2023年對德國汽車工業而言,將是一個時代拐點。

“總體而言,德國汽車工業盡管相當強大,但它所麵臨的新挑戰也是異乎尋常的嚴峻。來自中國的新競爭對手在這場競爭中占盡了優勢,而他們最核心的優勢則是:他們擁有未來車型的核心部件——電池。

中國汽車對德國市場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日後將會逐漸得到展現。至少到目前為止,比亞迪等中國汽車的在德銷售數量還非常有限,而德國競爭對手也在努力捍衛自己的市場份額。但德國汽車製造商對失去燃油汽車的恐懼顯然遠遠大於全力投身電動車研發的勇氣。”

《南德意誌報》發表評論稱,電動車是汽車工業的未來,但德國政界和工業界顯然沒有及時認識到這一發展趨勢。這篇題為《為時已晚》的評論寫道:“也許有人或說,中國是個遙遠的國度,中國人喜歡開什麽車,和德國並沒有太大關係。但真相卻是:中國每年的新車銷量為2500萬台,而德國每年的新車銷量還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盡管德國仍有人對電動車技術提出質疑,認為發展電動車純粹是基於政治意圖的錯誤決策,而且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也沒有人會購買電動車,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在中國的一些地區,街道上電動車的占比已經超過50%。如果德國車企不能提供相應的產品,其盈利必將大幅下滑,而且也會在中長期內影響到德國境內的工作崗位。

德國汽車工業的起源

1885年10月的一天,德國曼海姆市郊,一輛冒著煙的“三輪怪物”正以每小時15公裏的時速悠閑地行進著。

駕駛這個鐵家夥的是一位女士,她名叫貝莎·奔馳。

貝莎一邊緊張地駕駛車輛,一邊時不時地回頭張望,因為車後跟著位氣喘籲籲的先生。

他便是這輛“三輪怪物”的發明人,41歲的卡爾·奔馳,貝莎·奔馳的丈夫。

由於這輛車隻能坐一個人,而且還得時不時停下來維修,實在累壞了卡爾·奔馳。

但是,卡爾·奔馳內心還是抑製不住的激動。

因為這是他研發的世界首輛搭載單缸四衝程發動機的汽車。

雖說車輛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可總算圓滿完成了測試目標。因為試驗證明他的思路完全走得通。

彼時,歐洲許多人在悄悄研發“汽車”,他們幾乎都是考慮怎麽將動力裝置安裝在現成的馬車上。卡爾·奔馳起初也不例外。

可通過多次試驗,卡爾·奔馳發現笨重的發動機安裝在傳統四輪馬車上,不僅難以發揮發動機的效能,馬車的單軸轉向架也很難操控車輛。

於是,卡爾·奔馳設計了一款獨立的整體車輛結構,其主要組件是帶有水平氣缸和大型水平飛輪的發動機。為了更好地操控轉向裝置,他將車輛設計成了三輪車的造型。

這樣不同尋常的設計遭到了很多同行的嘲笑。

同一時間,距離曼海姆市80公裏外的康斯塔特市,51歲的戈特利布·戴姆勒正在改進自己發明的立式汽油發動機,並將其安裝於一輛木製雙輪車上進行試驗。

於是,世界首款以汽油燃料為動力的摩托車麵世。

雖然從未有過交流,可戴姆勒和卡爾奔馳通過試驗,不約而同地發現汽油才是未來發動機高效運作的最佳燃料。

兩位德國人能同時從事新型發動機的研發,不僅源於作為工程師的他們,對流行的蒸汽內燃機的構造熟悉,更關鍵的是當時德國已完成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必要儲備。

1871年,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經過連續幾年的戰爭,終於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德國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後,不僅吞並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更從法國掠奪了50億金法郎的戰爭賠款,成為歐洲的“暴發戶”。這些資金,為德國的產業革命提供了有力的資本保證。

這時期,許多德國人已經意識到以汽油為燃料的燃氣發動機將會取代蒸汽動力,成為未來的動力之源。

那時,卡爾·奔馳剛從卡爾斯魯厄大學畢業,做了幾年機械工程師後,與好友奧古斯特·裏特在德國曼海姆市聯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卡爾·奔馳和奧古斯特·裏特工場。

說是公司,其實就是倆人的一個工作室,業務是在蒸汽內燃機基礎上研發新式發動機。

1879年新年,花費數年心血的燃氣驅動二衝程發動機終於在工廠裏轟鳴起來,二人欣喜若狂。

可他們不知道,當時戴姆勒的好友奧托已經發明了四衝程內燃機。這是一台四衝程原理工作的氣體發動機,在內燃機曆史上屬於劃時代的進步,後來被人們命名為“奧托循環發動機”。

1883年,因為理念不合,卡爾·奔馳與奧古斯特·裏特分手,又與馬克斯·羅斯及弗裏德裏希·威廉·埃斯林格共同創辦了奔馳公司萊茵燃氣發動機廠。

卡爾·奔馳不僅是名優秀的工程師,更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果斷將新研發的二衝程奔馳發動機投放市場,得到了寶貴的後續研發資金。

而此時的戴姆勒則在好友奧托研發的四衝程內燃機基礎上,研發了首部戴姆勒臥式發動機。

這台發動機轉速達到600轉/分,遠超同期發動機120-180轉/分的限速。這個如今被稱為“祖父鍾”的發動機,成為汽車生產史上的關鍵裏程碑。

激發這些德國工程師醉心發動機研發的不僅僅是興趣,更是他們對財富的渴望。

19世紀之前,歐洲人的財富幾乎是靠大航海時代的掠奪而獲得。而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蒸汽機迸發出的巨大能量不斷刷新人類對機器的認知,尤其是蒸汽時代帶來的產業巨變,越發讓人們意識到新技術才是開啟財富大門的“金鑰匙”。

1886年1月26日,42歲的卡爾·奔馳憑借自己的“三輪怪物”取得了汽車發明專利,創辦了奔馳汽車公司。

同年,52歲的戈特利布·戴姆勒與好友威廉·邁巴赫將最新研發的立式發動機安裝在一部四輪馬車上,成功發明了第一輛戴姆勒汽車,隨後二人聯合創立了戴姆勒汽車公司。

邁巴赫與戴姆勒早期都是一家德國發動機工廠的技術人員,當時邁巴赫在工作中展現出了非凡的繪圖天分,這引起了身為技術總監的戴姆勒的注意,兩人從此成為摯友。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彼此對汽車工藝的理念不同,邁巴赫曾中途離開過戴姆勒汽車公司,獨立開辦實驗室,並發明了後來汽車製造中關鍵性的技術,比如皮帶傳動、“鳳凰”發動機以及噴霧式化油器等裝置。

由於在1886年,人類曆史上相繼誕生了兩輛真正意義的汽車,這年也被稱為汽車發明的元年。

德國汽車品牌

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是世界聞名的豪華汽車品牌。1886年1月,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專利,被譽為“汽車的發明者” 。與此同時,奔馳的另一位創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從此,世界發生了改變。1926年6月,戴姆勒公司與奔馳公司合並成立了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以梅賽德斯-奔馳命名的汽車,是高質量、高性能的汽車產品最完美的代表。

BMW(寶馬),全稱為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國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檔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商,總部位於慕尼黑。寶馬是馳名世界的汽車企業,也被認為是高檔汽車生產業的先導。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幕尼黑。80年來,它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今天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

大眾汽車(Volkswagen)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7位。大眾汽車與1937年創立於德國沃爾夫斯堡。

保時捷(Porsche),又叫波爾舍,是歐美汽車的主要代表,也是聞名世界的汽車公司。1931年成立於斯圖加特,以生產高級跑車聞名於世界車壇。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同費迪南德·保時捷)是一位享譽世界車壇的著名設計師。保時捷的曆史可追溯至1900年,第一部以保時捷為名的汽車——Lohner-Porsche正式登場並造成轟動。保時捷的英文車標引采用德國保時捷公司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姓氏。

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準、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奧迪是德國曆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采用四環徽標,它象征著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遊者(Wanderer)合並成的汽車聯盟公司。

邁巴赫(Maybach)與邁巴赫引擎製造廠是一曾經在1921年到1940年間活躍於歐洲地區的德國超豪華汽車品牌與製造廠,車廠創始人卡爾·邁巴赫(KarlMaybach)的父親威廉·邁巴赫(WilhelmMaybach)曾擔任戴姆勒發動機公司(今日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前身)的首席技術總監,兩廠淵源甚深。

OPEL在中國大陸稱為歐寶、在台灣稱為歐普。德國歐寶公司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子公司。它由Adam Opel,即亞當·歐寶(歐普)所創立,至今已有百多年曆史。歐寶自1993年進入中國,目前已停止在中國銷售,但通用在國內以別克品牌出售的車型中有不少就是歐寶的車型,例如別克英朗、君威等。

smart是德國梅賽德斯-奔馳與手表巨頭瑞士Swatch公司合作的產物。名稱中的S代表了斯沃奇,M代表了梅賽德斯-奔馳,art意為藝術,代表了雙方合作的藝術性;而smart本身就有聰明伶俐的含義,也與其品牌理念相契合。現代都市中車輛愈來愈多,為應對這個問題,許多汽車製造商陸續提出微型都市代步用車的概念。而由Swatch開發的smart也不例外,加上奔馳的技術支持,讓smart得以保留概念車的創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德國汽車強國的地位曾多次受到挑戰,六十年代的日本車,九十年代的韓國車以及2008年的特斯拉,都曾對德國汽車工業形成衝擊。】
德國招牌車係 Mercedes-Benz, BMW, Audi, Porsche 的市場對象是注重品牌(像女人注重名牌包),不注重性價比的人。
六十年代的日本小型省油車,市場對象是不堪阿拉伯、以色列戰爭造成的高油價和汽油短缺的人。
九十年代的韓國車,填補了日本車升級、漲價後廉價車係的空缺。
這些都不是意圖衝擊德國招牌車係的市場。
真正衝擊德國招牌車係市場的,是九十年代末期開始的 Acura, Lexus, Infiniti 高性能、高價位的豪華車係。
bigright1 回複 悄悄話 有錢當然買德國車 買蘋果手機電腦 不解釋
futufutu 回複 悄悄話 不哭. 中國汽車的成功在於降低電動車一次性價格, 十年後你可以扔它.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德國汽車的失敗在於質量,日本汽車的成功在於質量,中國汽車差的還遠,敢到發達國家販賣,一個致命質量問題直接罰破產,在國內通過公關解決,電動車仍然是個新鮮玩意,不會買,裏程焦慮充電站焦慮,電池更換焦慮,經濟價值也不如油車,很多人沒腦子不會算賬而已,電動車一次性價格很高,然後使用成本低又有何意,等於自己先把十年的油錢都交了。等到賣車和換電池的時候,哭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