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台灣抵禦入侵的優勢和弱勢
如果有一天台灣要在軍事上對抗中國,能確定台灣是否有能力與之一較高下嗎?Joyu Wang認為,台灣自身有抵禦中國可能入侵的優勢。其中一個是地理因素,台灣和大陸相隔一道海,台灣海峽也波濤洶湧,一年中隻有幾個月適合登陸。不過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島嶼,台灣也很容易受到封鎖。台灣政府也正注意到這一點,並試圖追加措施,確保在被封鎖的情況下,台灣的網絡連接也能保持正常,能源儲備也是。因此,地理位置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保護台灣免受入侵,但也會讓台灣處於某種弱勢地位。
《華爾街日報》推出係列播客"習近平的中國夢如何重塑中國"。在其第二部分中,該報中國分社副社長Josh Chin與記者Joyu Wang追蹤了中國軍隊的迅速發展,以及台北和華盛頓官員正如何為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做準備。
習近平在2012年掌權後馬上做的事情就包括命令中國軍隊和將軍們做好"能打仗、打勝仗"的準備。中國軍隊能做到幾分?Josh Chin認為,中國有220萬現役軍人,但幾乎沒有人參加過實戰。中國上一次打仗是1979年與越南在邊境發生小規模衝突。戰爭經驗很重要,尤其是考慮到現代戰爭的複雜性。中國現在有三艘航母,但單單操作一艘航母就需要數千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職責,所有人必須協同工作,然後再與其他艦船組成航母戰鬥群,各艦船之間也必須協同合作。然後這個航母戰鬥群還要與空軍和陸軍協調作戰。自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軍幾乎一直在打磨其進行此類複雜聯合行動的能力。中國則不然,一直以來主要是通過讓士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維和任務,來努力為他們積累作戰經驗。但如果你與中美兩國的國防官員和分析人士交談,他們都會指出,執行維和任務與諸如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而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我覺得這兩位記者分析得太過簡單,不夠專業,忽視了很多重要因素。
我認為,中共武攻台灣,如果美國和日本不直接出兵助戰的話(隻支援武器),台灣撐不過半個月。理由如下:
1、共軍不會首先渡海登陸。在登陸之前必然會用導彈與轟炸機密集轟炸,摧毀台灣的機場、雷達站、軍艦、導彈基地、海岸炮兵陣地,以及總統府、總參謀部等指揮機關,使台灣的指揮係統癱瘓,軍隊基本上無還手之力,然後才會派空降兵和陸軍登陸,掃清殘餘,接管台灣。
2、台灣麵積小,四麵臨海,無戰略縱深,不能象烏克蘭那樣在戰爭初期避其鋒芒,做戰略後退,然後再組織反攻。共軍的進攻必然是四麵合圍,全麵開花,所以台灣堅持不了多久。台灣如果也用導彈和轟炸機反擊的話,由於大陸的導彈基地和軍用機場發布範圍廣,台灣反擊的效果有限。
3、中共經過多年的滲透,台灣內部有很多支持中共的人,包括公開活動的共產黨組織。他們會做內應,進行破壞活動,迎接中共來接管。
4、台灣人的抵抗意識遠遠比不上烏克蘭。大部分人被共軍嚇破了膽,並存在幻想,特別是國民黨。如果大部分人等待被奴役,隻有少數人抵抗,那能堅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