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中國擴大對歐洲港口碼頭的控製權
據北德廣播公司、西德廣播公司和《南德意誌報》報道,德國信息技術安全局(BSI)已將漢堡港福地碼頭(Tollerort)列為關鍵基礎設施。
該碼頭的運營商漢堡港口及倉儲物流公司(HHLA)經詢問對此予以了證實。該公司表示,任何每年吞吐量達327萬噸的海港和內陸港都被視為關鍵基礎設施,而福地碼頭的吞吐量2023年將明顯超過這一數字。經過與德國信息技術安全局(BSI)的商議,福地碼頭從2023年初起被列為關鍵基礎設施。
這一劃分的後果目前尚不清楚。德國經濟部一位女發言人表示,由於前提條件發生了變化,該部正在研究相關影響。她不願就可能的研究結果做出預測。
德國信息技術安全局(BSI)所屬的德國聯邦內政部出於安全考慮,不願對這一最新發展發表評論。
去年10月26日,麵對大量保留意見和警告聲,德國政府仍然批準了一項妥協方案,允許中遠海運控股旗下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收購漢堡港"福地"(Tollerort)集裝箱碼頭24.9%的股權。德國總理肖爾茨當時強調,縮水版的中遠入股漢堡港方案"是正確的",不會讓外部勢力獲得不當的影響力。中遠原計劃收購該碼頭35%的股份。除了被允許收購的股權減少外,中遠集團還將被禁止擁有對福地碼頭的戰略參與權以及對人事決定的否決權。當時,福地碼頭還沒有被列入關鍵基礎設施。
引中資 是福是禍?
歐洲議會交通委員會3月2日針對中國投資歐洲聯盟境內港口現狀,邀請歐盟執行委員會官員接受詢答。
歐盟委員會負責交通和運輸的副主任瑪西琪(Maja Bakran Marcich)指出,2008年以來中國國營港口物流業在歐洲的投資活動明顯增加,尤其是貨櫃碼頭,目前中國業者持有控製性股權的相關企業約占歐盟港口總吞吐量10%。
她坦承這對歐盟安全和穩定帶來風險,因為即使隻有少數股權也有機會獲取情報、進行監視甚至幹擾運作,包括追蹤軍事布署移動訊息等。為此歐盟近年要求審查外國投資會員國境內基礎設施案件,並推出反製外國強迫勞動等政策和法規工具來因應。
瑪西琪特別提到中國政府正在推動連結全球港口資訊的“國家物流平台”(LOGINK),但歐盟傾向的資訊共享平台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且中立的。
麵對議員憂慮,她強調,目前中國擁有的歐盟港口隻有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其他都是碼頭、物流等投資,而其中取得多數股權的有3家。
貿易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de)副總署長魯比納奇(Leopoldo Rubinacci)則表示,在歐盟要求會員國申報外國投資基礎建設案件後,2021年共審查了414案,其中隻有3%被執委會提出安全風險疑慮;投資來源以美國占4成為最多,中國則是占7%的第3大來源國。
荷蘭籍的歐洲議會議員柏倫琛(Tom Berendsen)說:“我們把(歐洲)門戶的鑰匙交給外國勢力。”他指出問題不僅來自外力,歐盟各國的港口也彼此競爭中國資金,例如德國漢堡港就擔心拒絕中資會讓荷蘭的鹿特丹港搶走。
比利時籍的議員馮安蘭(Kathleen Van Brempt)則質疑中國企業若在歐盟港口從事軍民兩用的活動,歐盟如何掌握情資並應對?她批評執委會雖已“停止天真”卻仍缺乏策略。
斯洛維尼亞籍議員諾瓦克(Ljudmila Novak)則提醒不隻港口,航空物流也值得留意,她說自己國家就有一些小型機場,雖然機場本身仍為國有,但周圍的土地都被中資拿去。
有的議員希望能重新審查已投資案件,也有的擔心中資對歐盟數位基礎建設影響力。 法國籍議員李克(Dominique Riquet)說:“這不隻攸關商業,更是攸關主權。”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