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誰能強迫中國青年生小孩?

(2023-03-05 14:04:29) 下一個

誰能強迫中國青年生小孩?

四川省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製、取消生育數量限製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有觀點認為,這一規定是對非婚生育行為的鼓勵。

實際上,此前包括廣東、陝西、安徽等省份也已明確,進行生育登記時不再對結婚狀況和子女數做要求。比如,2022年6月,陝西省衛健委發布《陝西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夫妻生育子女的,應當在懷孕後至孩子出生六個月之內辦理生育登記。其它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記”。

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告訴界麵新聞,非婚生育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獨立女性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實現生育,另一種是自然懷孕後因各種原因未辦理結婚登記。這兩種情形中,起決定作用的仍是個人選擇,外部政策對女性是否選擇非婚生育的影響十分有限,取消生育登記對結婚的要求,不會導致非婚生育數量大量增加。

在今年“兩會”召開之際,有政協委員迫不及待地想要為“計生”獻計獻策。他在提案中寫道,要“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對待未婚生育”,“允許年滿30周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生育一胎”

2021年,中國官媒公布了一份有2801人參與的《公眾對單身女性生育態度調查》。調查顯示,高達86.9%的受訪者“支持”單身女性生育,“非常支持”的就占到了58.9%

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青年網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行《大學生婚育觀念調查報告》指出,大部分大學生不再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然經曆,而是以追求精神和物質提升為婚姻的主要目標;結婚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情感基礎和事業穩定成為結婚必備條件;不依附於男性成為當代女性的標誌,“先立業後成家”成為男女共同的追求;大部分大學生不再視離婚為羞恥。這次調查表明,大學生群體與當前已婚群體的觀念已經出現很大差別。

  此外,覺得“教育孩子太難”、“向往丁克家庭幸福生活”的大學生占有相當比例,分別為35.7%和14.61%。生育政策對生育意願的影響極弱,就業支持性政策更受期待,三孩政策對大學生生育意願影響有限,四成(41.99%)大學生表示不會因政策改變生育意願,因為政策出台而增強生育意願的僅有8.26%。另外,近四成(38.68%)對三孩政策不清楚,說明政策宣傳還需要加強。這帶來的啟示主要有,青年人婚育觀正走向“自主選擇”,強調自我情感和精神滿足;“未婚同居”高接受度和“非婚生育”低接受度並存,成為生育率走低的潛在風險;青年人對婚育的期待受製於雙方情感穩定及事業穩定,重點要緩解婚育與事業的衝突;政策設計需遵循青年人的婚育觀變化,特別關注女性視角的需求。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北京,有一對愛情長跑了8年的情侶,分別是現年25歲、從事醫美行業的女方孫小姐,與在金融業上班,即將奔三的男方趙先生。雙方都是北京本地人的他們,普遍來說比還未落戶的外地人口多了些婚育優勢,卻都還在思考著是否步入婚姻。

孫小姐告訴DW:“大家現在都想生女兒,比如在北京生兒子(就可能要為他置婚房),就意味著至少要掙1000萬……基本上,最差應該也會出個首付二三百萬吧”。

但這並不是讓她不想生的主因。“反正我想到我下班以後,或者好不容易有個周末,還要帶孩子,孩子大些要管他學習,我真的巨恐懼”。

對於晚婚育,趙先生則認為“思想開化了,結婚生子不能證明或代表什麽,是否正式結婚、是否離婚、是否有孩子等,不能代表幸福”。

他們的故事是中國青年婚育情況的一種縮影,既考量成本,也傳達出了婚育不再是人生必要的選項、有別於中國傳統如“傳宗接代”的聲音。而這正在改變著中國初婚、育的現實。

中國多地民政部門,在2月中旬公布了去年度的婚姻大數據,顯示各地初婚平均年齡近30歲,晚婚已然成為中國普遍趨勢。而從今年初,官方公布去年的人口數據顯示,中國人口60多年來首次出現萎縮,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也創下新低。

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向DW表示,目前中國的婚育年齡正在“後來居上”東亞初婚、初育年齡全球最晚的趨勢,“今後將麵臨嚴重的養老危機”、“初婚年齡還將不斷推遲”。

為了應對,中國政府也已經出台了許多相關鼓勵婚育的政策,像是四川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當地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製,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謝文敏更公開表示,該舉措應該擴大到全國範圍施行。中國有些省份也延長了婚假,甚至還有給新婚夫婦長達30天的措施。不過這些措施,可能還無法全麵照顧到現代生養的需求及想法。

婚育問題的“中國特色”

一對在上海金融業打拚的28歲夫婦,和DW分享了他們暫時還沒有生小孩的計劃。女方萬小姐說:“一方麵吧,我們也都在工作,帶小孩還得請保姆,我們父母也都還在工作,把小孩丟給保母,我也不太放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與人口研究中心主任Bussarawan (Puk) Teerawichitchainan提到,在老齡化的中國,曾經的一胎政策,讓子女在上有老、或下有小的“三明治”情況下,照顧的力量因“沒有手足”而相較單薄,即使政府現在鼓勵生三胎,人們也會思量負擔的問題。

除了基本的照顧,萬小姐進一步提到,中國教育狀況“真的卷”,對於“雞娃模式(給孩子打雞血,父母盼孩子成龍鳳的行為)”她望而卻步。

“各種興趣班,連籃球,花樣遊泳,老師都還找國家隊的,幼兒園也是各種卷,都開始讓她(孩子)學編程了。好的私立幼兒園,還要麵試父母,之前電視劇裏那些,真的是沒誇張……”。

Puk也說:“如果你考量到撫養孩子的成本,在亞洲,在追求卓越的學業表現而言,競爭非常激烈”。

另一項中國政策帶來的影響,是結婚年齡。1980年中國為了推行計劃生育,將法定最低結婚年齡推遲到男生22歲、女生20歲,鼓勵晚婚(男 25 歲、女 23 歲)晚育,而鑒於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普遍在16-18歲,符合生物學時序,易富賢認為“中國也應該與國際接軌”。

易富賢表示,“婚育年齡的推遲,意味著生育的時間窗口縮窄,不孕率提高”,生育能力也隨時間下降。“如果男、女初婚年齡不能控製在27歲、25歲以下,生育率是難以提升到更替水平的”。

從經濟下手還不夠

在北京,30歲的單身公務員老王(化名)表示,房價高是普遍性的問題,婚後生孩子的各項成本很高,“娶個老婆,吃喝玩樂都不痛快,我結這婚幹嘛?耽誤人家嗎?一個人樂嗬樂嗬得了”。他還提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

Puk說:“中國能考慮的有項政策是,為年輕夫婦提供某種形式的住房補助或鼓勵措施。沒有沉重的住房成本負擔,這也許可以幫助他們考慮真的早點組建家庭”。

然而,Puk以新加坡為例,說明經濟上的補助還是有其限製。她分析,新加坡的政府補助、但得要是提供有婚約在身的人,才能預購的公共住宅(Build to Order, BTO)補助為例。

她說,某種程度上,經濟的好處會激勵了人們結婚的意願,住房補貼也是新加坡政府鼓勵婚育的方式;雖然從生育率上來看,並沒有顯著效果。但她也提到,是如果政府沒有這些相關政策,也許數字會下滑更多。

同時她強調也表示,除了光是經濟層麵還不夠,政策還需要考量到“有些事情能及時做到,但有些是需要融入改變的。尤其是在規範和文化上的改變,這可能需要花上很長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1,把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稅收方式直接發給年邁的父母和祖父母,而不是給整個社會養老,這樣你孩子和孫輩的總收入多,你的退休生活就舒服;你沒有孩子,退休就喝西北風去。恢複“養兒防老”這個生兒育女的基本動力;
2,教育全社會:人類和其它所有的生物品種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多生的人證明他們身心健康,有能力有魄力多生;不想生不願生的都是病態的弱者,活該被淘汰。
3,至於所謂的“發達國家生育率下降”,“受教育高的人生孩子少”這種現象,和發達國家胖子多,糖尿病人多一樣,生育率少是一種富貴病,不是好現象。社會發達了,食品豐富,不需要體力勞動,但帶來的是肥胖和糖尿病-需要有智慧來節食和運動來保持健康;同樣,讀書多了,一心想賺錢,怕生孩子耽誤賺錢,同樣是發達社會帶來的毛病-需要有高度智慧來注重家庭,多多生育。
4,選擇能讓自己多生孩子的環境,而不是所謂“工資高”的環境。如果北京上海的生活無法生孩子,那就選擇去其它地方。人生有限,不多生孩子,錢有什麽用?

我和老婆都是高等教育出生,我們選擇了男主外,女主內家庭模式,生育了5個孩子。大家庭其樂融融,生活豐富充實。孩子們也個個陽光快樂,品學兼優。

“多生孩子是愚蠢的封建思想”-你少生,我多生,未來世界屬於誰的子孫?
DoraDora2008 回複 悄悄話 最好的鼓勵結婚生育的辦法,就是讓生活水平大倒退,取消所有社會福利,降低婦女社會地位和受教育工作機會,保證大家都愛結婚生子了。
elmonte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我一親戚的90後女兒,有才有貌,鼓吹:最好的生活---不婚,次之---不育。理由:婚後勞累受氣被家暴,離婚後子女的養育及生活的重擔都在女人肩上,最重要的是法律和政府都不保護婦女兒童。居然很多支持讚成響應者。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應該都聽到了年輕人的表態:“我們這是最後一代,謝謝。”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多生孩子是愚蠢的封建思想,當然,中國一直處於半奴隸半封建社會
beijingconnection 回複 悄悄話 西方有些人有責任感和宗教信仰,所以多生孩子。中國也可以製造一個環境,鼓勵生育,當年就有英雄母親。但畢竟是個人自由,不能強迫。
我愛梔子花 回複 悄悄話 共產黨還是會有辦法整治的,就像當年的計生政策一樣。不顧你死活就能成功。多少胎兒被強製墮胎啊!很多7,8,甚至快要出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