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悼念老家老同學許振保
作者:謝盛友
親愛的許太太、秀芬妹:
見函如晤。節哀!感謝感恩我與振保有這個緣份。
曾記同窗日月酣
振保與我兩年同窗,1973年進入羅峰中學,1975年畢業。還記得什麽叫做教育回潮嗎?我們進入高中時是正兒八經考試進去的,但是,沒過多久就潮退了。然後,在學校裏我們根本沒有讀書,天天勞動,種甘蔗、種水稻、養豬。
海南島文昌縣羅峰中學始名羅峰書院,創建子公元1884年(清光緒甲申年)間, 我鄉先輩有誌有識之士,深知鄉裏地瘠民窮,稍為小康家庭的子女尚能負笈他鄉,貧家學童則連望孔子之門牆也無緣。於是雲鳳若諸先生乃振衣而起,極力鼓吹振興教育,邀集地方賢達,海外僑胞捐資辦學,經過一番努力奔走、擘劃籌集,遂於1884年間,建成正屋三進、橫廊八座、大客廳一間、大路門與門前照壁等學舍,名曰:羅峰書院。斯時也,凡海南島內能如斯規模宏大、結構堂皇之學堂而造就人材者幾?書院落成之日,鄉裏慶幸,邑人稱羨,蜚聲遐邇:我鄉之學風、文風亦籍以培植漸振矣!
我們在羅峰中學讀書時,鄭心伶等許多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的老師在那裏任教,是羅峰中學教育回潮最鼎盛的時期。
振保沒有與我同桌,但是在男生宿舍裏是上鋪的緊鄰,睡覺擁擠,有時我們的被子,醒來發現互換,或者兩人同睡在一個被窩。那時在中學讀書,住校,每個星期吃飯用的大米,星期天晚上帶好,我們都是用飯盒放好大米讓食堂為我們蒸飯。我是走路到學校的,振保有一輛自行車,騎車到學校,他家庭比我富裕得多,經常與我分享他從家裏帶來的鹹肉鹹蛋等。在長身體的時候,振保與我如此兄弟情,今天回憶起來心裏仍然優美。
未忘分道夢魂憨
中學畢業後振保在東路食品站工作,在老家時,我到東路與他小聚,從茶園村騎自行車要五六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到達東路,而且自大致坡之後,皆紅土,很粘,騎自行車很吃力。
我在東路過夜,第二天才回家。夜裏我們倆名副其實地同居,同睡在一張床,同在一個被窩內,兄弟雅氣相投。每次回家前他都會為我包好帶回家的豬肉,我要給錢他不肯收。在那需要肉票醬油票的貧困年代,一斤豬肉的意義和含義,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曆,無法理解。從此卻看出振保與我的手足情。
我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時我們一直有書信往來,1981年春節初三,我去他老家拜訪他父母,那年振保值班,隻有年三十獨自一人回家,大年初一與他嶽父嶽母一起過。振保和秀芬的大兒子許環球是1981年出生的。在我們的同班同學中,他算早戀早婚的。振保比我有生活魄力,他留下的財富,整整高我一倍。在中國計劃生育的嚴厲強壓下,他和秀芬竟然有膽量生第二胎,許環球有一個妹妹,振保的掌上明珠。兩個小孩都很優秀,大學畢業後,哥哥在文昌中學當老師,妹妹在廣州的一家銀行任職。
林尤劍,山梅人,羅峰同班同學,畢業於華南農學院,現住美國。日前寫下《悼念高中同學許振保》:
無暇自身聞噩耗,
痛心其奈訴誰人。
羅峰兩載花猶憶,
異地卌年何未陳。
心裏同窗情默默,
鄉間故友意醇醇。
平凡歲月塵和土,
浪跡芳蹤卻是春。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道書》3:2、7-8)在天堂的振保,安息!
2023年2月19 日,德國班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