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巴塞爾大教堂(Basler Münster)
巴塞爾和加爾文
巴塞爾(Basel)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2018年12月31日統計人口172,258名,是巴塞爾城市州的首府。巴塞爾坐落於瑞士西北的三國交角,西北鄰法國阿爾薩斯,東北與德國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脈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注北湧穿城而去,將巴塞爾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巴塞爾區,小巴塞爾區則位於東岸。
巴塞爾被譽為瑞士的文化首都。整個巴塞爾城市州境內有近40座博物館和各種文化設施。許多巴塞爾的文化和藝術機構是世界著名的。相對於它的麵積和人口數來看巴塞爾是歐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巴塞爾美術館是瑞士最重要的公共藝術收藏。1661年巴塞爾市收購了阿默爾巴赫小屋並把它公開展出,這是巴塞爾美術館的起源,也使得巴塞爾美術館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博物館。
巴塞爾大學成立於1460年,是瑞士最早的大學,也是整個歐洲大陸上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德西德裏烏斯·伊拉斯謨、帕拉塞爾蘇斯、丹尼爾·伯努利、萊昂哈德·歐拉、弗裏德裏希·尼采、卡爾·雅斯貝爾斯、諾貝爾獎獲得者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等著名學者都曾經在這裏授課。1897年在西奧多·赫茨爾組織下首屆世界錫安主義者大會在巴塞爾召開。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為止錫安主義者大會一共10次在巴塞爾舉辦,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城市都多。
巴塞爾市是瑞士第二大經濟中心,僅次於蘇黎世市,是化工和製藥工業發達的地區,尤其以知名藥業公司諾華(Novartis)和霍夫曼·羅氏集團(Hoffmann - La Roche)為首的瑞士最大的藥品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塞爾。巴塞爾博覽會是世界知名的博覽會,巴塞爾也是一個重要的銀行城市,國際清算銀行的總部就在巴塞爾。位於巴塞爾附近的穆滕茨(Muttenz)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調路及分路車站。巴塞爾港口是瑞士僅有的由萊茵河畔向北海的出口。巴塞爾-米盧斯-弗賴堡歐洲機場是與鄰近的法國一同管理的,它位於法國境內,由一條高速公路通往瑞士境內。邊界關稅於是成為了機場範圍內的收費項目。
1460年巴塞爾大學的成立極大促進了當地出版與印刷業的發展。除造紙廠外當時有50多個印刷廠,其中包括著名的約翰內斯·佩特裏、約翰內斯·阿默巴赫和約翰·弗羅本。1468年在巴塞爾出版了一部拉丁語的活字印刷《聖經》。1488年約翰內斯·佩特裏在巴塞爾設立了他的出版設,這是流傳到今天最古老的印刷設和出版社。在巴塞爾最著名的印刷術士約翰·弗羅本帶領下1500年後巴塞爾稱為歐洲領先的出版和印刷地。今天巴塞爾市內有15座出版社。
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
宗教改革家和加爾文主義的創辦人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曾經在巴塞爾居住過多年,他的主要著作《基督教要義》在巴塞爾首版。後來他去日內瓦。由於他支持獵巫他的名聲受損。
《基督教要義》最早於1536年以拉丁語出版,後來在1541年以作者本人的母語法語出版,並在1559年和1560年分別以拉丁語和法語形成最終版,其中拉丁語版共80章。
加爾文大概是在1534年抵達巴塞爾,據說同行的還有二至三人。巴塞爾位於法、德、瑞士的交界,距法國邊界的斯特拉斯堡約有115公裏,而從巴黎至斯特拉斯堡則有400公裏的路程。他們一行騎著馬,日夜趕路,逃避法王鷹犬的追捕。寒冬的一月讓這個帶有濃厚日耳曼民風的巴塞爾古城,顯得更加肅穆。他們迅速地安頓下來,加爾文用托名租了一個小房子,就在古城住下一年之久。
加爾文來到他形容為“隱蔽角落”的巴塞爾時25歲,躊躇滿誌,內心卻又帶著濃濃的憂患意識。他在短短九個月內,疾筆成書,完成了《基督教要義》(法語:Institution de la religion chrétienne,拉丁語: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的首版,青年加爾文的才華,顯露無遺。不久,被譽為歐洲之子的伊拉斯謨(Erasmus,1466-1536)在此地逝世,我們沒有任何曆史佐證顯示他們二人曾經會麵。然而巴塞爾與伊拉斯謨所體現的北意大利式文藝複興的精神,卻是青年加爾文心之所向,但他的內心卻因著“迅速的悔悟”(subita con-versio)而降服於基督教改革信仰所致力回溯的純淨教訓,認識上帝與認識自己的兩極思維在他心靈中產生了無盡的交匯與相悖,當中所衍生的睿智與焦慮,伴隨他一生之久。
不管是人文主義的修辭文學或是希臘文聖經的注疏,都在悲壯殉道的喧囂中,退於加爾文思維場景的後方。他在22年後的《詩篇注釋序言》中回憶道:“當我隱居於巴塞爾隻有少數人知道時,許多忠心與聖潔的人卻在法國被燒死”。據說當時法國有一種可以搖擺的火刑架,使死囚緩慢地被烤死。但最讓加爾文無法忍受的是心靈而非肉身的屈辱:“一些邪惡與欺詐的傳單,聲稱沒有人被處以此種極刑,被燒死的都是重洗派與叛亂分子”,作為一位法學者,他怒斥“法庭的措施是何等無恥”,並且立誓說:“我立時看到除非我盡一切的方法來反抗他們,否則我的沉默無法使我逃脫懦弱與奸詐的罪名。”
《基督教要義》既非中古亦非現代,其神學思維方式是加爾文之獨創,具有其自身的試驗性與不穩定性,故此加爾文在23年來修訂《基督教要義》時的許多序言中,均流露出一種自謙與自省的語調。加爾文的思維與寫作風格肯定比較像作曲家巴赫的不斷改良式,而非莫紮特的直觀圖象式。因此今天之主要加爾文學者均不再過分高舉1559年版為“決定版”,甚至有時將以前版本作為參照來明白加爾文的神學思維,或許我們可以猜想:若加爾文不是在“決定版”的五年後去世,他會否再來一次修訂?
這部著作是針對那些具有對於神學基礎知識有所掌握的人的一本關於新教理論的概論書籍,涵蓋了從教會教條、聖禮到因信稱義和基督徒自由等多方麵的主題。它尖銳地批判了那些加爾文認為是異端的教條教理,尤其是加爾文自己在轉向新教之前曾經篤信的天主教會。該書的一個突出主題——也是加爾文在神學理論方麵的最偉大遺產——是“上帝完全主權”(total sovereignty)的觀點,特別是它在拯救和神的揀選方麵的內容。加爾文歸納聖經經文後指出了名聞千古的預選說,上帝已經對世人的命運與是否得救,做出了預定,且沒有人能夠改變其命運。
《基督教要義》被公認為歸正宗神學理論係統的重要參考文獻,而這種神學理論通常被稱作加爾文主義。 《基督教要義》的第一章或許是最為知名的。在這一章之中,加爾文展示了全書的基本脈絡。全書討論的主要內容有兩項,即造物主(creator)和造物(creatures)。首先,該書關注了有關造物主,即上帝的知識,但是“由於神的完美在人的造就這件事上得到了最好的展現”(as it is in the creation of man that the divine perfections are best displayed),書中還包含了一部分討論我們對人類自身的理解。畢竟,人類對於上帝的知識以及他對其所造之物的要求,是神學書籍的主要關注點。在第一章裏,上述兩個問題被一起討論,作者以此展現上帝與人類(以及其他被造之物)的關係的重要程度,以及上帝的智能是人類遠不可及的。
為了闡釋上帝與人類的關係,加爾文采取了一種稱作“探題”的西方傳統寫作結構。這種結構根據使徒信經來安排材料。首先,關於上帝的知識被看做是關於聖父、造物主、提供者和維持者的知識。然後,該書探討了聖子如何顯明聖父(然而隻有上帝有能力彰顯自己)。該書的第三部分則描述了聖靈的工作方式。聖靈使得基督由死複活,並從聖父和聖子中來到人的裏麵,來通過人們對耶穌基督、上帝永恒的信念達成教會的團結。最後,該書的第四部分討論了基督教會,並展示了其如何實踐上帝和聖經的事實,尤其是通過聖禮。這一部分同時還描述了教會的牧靈功能、世俗政府與宗教事務的聯係,並包括了一段對於教皇職權(papacy)缺陷的長篇幅論述。 加爾文認為上帝的本質是屬靈的,因此無法用人的言語和方法來加以測度,他反駁有人認為聖經中對上帝有擬人化的描述,就認為上帝是有形像,他同時指出,除了聖經有擬人化的描述之外,聖經也有表明上帝本性的名稱,上帝是如此的獨一,以致於有三位,有人抨擊“三位一體”的說法,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我們對上帝應該要有敬虔的態度。
加爾文看重聖經不是字麵的權威,而是聖經作為上帝話語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加爾文所處的時代,雖然聖經批判學尚未發達,但是從加爾文解釋聖經的方法和取向,就會發現他對聖經作者及寫作背景獨具洞見,他同時認為新舊約之間雖然存在些許差異,但並不是實質的問題,這些差異並不足以破壞上帝在聖經中的應許。
加爾文的教會論涵蓋非常廣,包括了基督徒的自由、教會的權柄、真教會的基本特質等,其中他所認為真教會的特質應該包括了:“傳揚神的道”及“遵行聖禮”。所以傳福音、聆聽上帝的話及遵行聖禮都是十分重要的。聖禮的定義加爾文對聖禮的定義是:“神賜恩給我們的證據,是一種外在的印誌,和我們對祂的敬虔之互相印證,加以確認。”
其中必要聖禮特別是指“洗禮”與“聖餐”。“洗禮”:加爾文認為洗禮是基督徒的第一個聖禮,其意涵是加入教會的表記,好叫人們跟基督共融,列為神的兒女。加爾文非常反對私人洗禮。因為他認為洗禮與聖餐是教會的公共聖職,私人不可擅自施洗。且受洗者必須要先充分明白真理,才可施洗。
加爾文強調通過聖餐,使得信徒得以與基督連結。他並不重視餅與酒,他主張“在聖靈裏耶穌基督身體真實的臨在”。也就是說,人在聖靈裏改變而體驗到耶穌基督的臨在,體驗到耶穌基督的聖體與寶血。但是在領受聖餐時,必須傳揚神的道。
加爾文同意聖奧古斯丁對聖禮的看法,認為那是代表不可見之恩典的一個可見的記號。在《基督教要義》第四卷中,加爾文解說聖禮為“外部的標記,基督藉以說明並保證祂對我們的善意,為了支持我們信心的軟弱,同時試驗我們對祂的虔誠。”聖禮是以印記來保證其中所有的內容,是信仰的公開認定。
加爾文認為“洗禮是準許我們進入教會的起碼標記,為了與基督聯合,我們可以被列在神的子民之中...是一種工具,借此神保證我們所有的罪都被塗抹,永遠在祂麵前消失。”借著洗禮,表明我們的罪被洗淨,也是重生的標記。加爾文認為洗禮的方式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