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Clara Schumann auf dem 100-Mark-Schein
億萬人民摸過她的臉
德國貨幣馬克時代,一百馬克這張紙幣恐怕億萬人民摸過她的臉。
茨維考(Zwickau)是德國薩克森州的市鎮,位於德國厄爾士山脈的一處山穀,是薩克森州西南部地區的區域中心。這裏是著名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和克拉拉·舒曼的故鄉。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婚前姓維克(Wieck),為著名德國鋼琴家與作曲家羅伯特·舒曼之妻,也是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鋼琴師之一。
克拉拉在8歲時遇到比她年長九歲的羅伯特·舒曼後,由於彼此的愛慕,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親百般阻撓下,兩人嚐盡了相思之苦,終於在1840年有情人終成眷屬。當時因為克拉拉經常外出演奏旅行,兩人難得見麵,於是借由書信往返以維係情誼。
舒曼的鋼琴套曲《童年即景》(Kinderszenen)由十三首小品組成,一般人們隻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夢幻曲》(Träumerei)。這是一首美麗溫馨的小品,它的曲調在世界各國家喻戶曉,即使不太關心音樂的人。《童年即景》之所以成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於《夢幻曲》的流行。
《童年即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是舒曼寫給他熱戀中的情人克拉拉·維克的情書。舒曼18歲從家鄉茨維考到萊比錫大學法律係學習,同時,跟鋼琴家弗裏德利希·維克學鋼琴,這時維克的女兒克拉拉隻有9歲,父親的精心培養下,鋼琴已經彈得很出色。兩年以後,舒曼的母親不再阻撓他學習音樂,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他住到老師維克先生家裏,專注於鋼琴演奏。維克對這位入室弟子視為己出,舒曼與克拉拉也結成兄妹般的友誼。
1832年4月,她在巴黎舉辦演奏會,卻因霍亂流行而影響演出,7月在度於布商大廈舉行兩次演奏會,秋天前往茲維克演奏。
他們除了在鋼琴上四手聯彈,還做音樂遊戲,一起讀書、郊遊,舒曼給她講離奇的故事。舒曼每寫出新鋼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試奏。隨著年齡的增長,克拉拉與舒曼之間的友誼變成了愛情,這時的克拉拉16歲。維克先生知道他們的關係後大怒,禁止女兒與舒曼有同學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兒成就為一位偉大的鋼琴家。舒曼此時已弄傷手指,他開始走上創作道路,而作曲家當時是個很沒有保障的職業。父親帶著女兒離開萊比錫,不準他們會麵、通信,甚至不準克拉拉彈舒曼寫的曲子。有一次克拉拉在德累斯頓演出,舒曼偷偷跑去與她見了一麵,維克知道後警告他們,要是再敢見麵,就要用手槍幹掉舒曼。這件事在當時的音樂界幾乎成了一樁醜聞,在經曆過啟蒙運動的歐洲,粗暴幹涉年輕人的愛情會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維克帶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時,肖邦對此事表示了不滿,維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與之絕交進行抗議,在萊比錫的門德爾鬆也向舒曼表示同情。1835年,克拉拉在門德爾鬆和蕭邦麵前彈奏舒曼的曲子,1836年,她在德累斯頓攻讀音樂理論和聲樂。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維也納居住了一段時間,他想在這座音樂名城感受一下維也納樂派的文化氛圍,但是在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後,維也納的音樂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經典音樂傳統遭到冷落,四處彌散的上蘭納和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當局需要這類歌舞升平的音樂,當局也禁止言論,舒曼在維也納出版《新音樂雜誌》的申請沒有獲準。這時舒曼很久沒有克拉拉的音訊了,克拉拉的情況他一無所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會上演奏了他的作品,這無異於發出一個信號,克拉拉還在等著他。希望重新燃起,回憶起與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舒曼便寫下了幾十首鋼琴小品,這些小品像一幅音樂素描,記錄著舒曼最初與克拉拉相識時的生活片段,那裏克拉拉還是隻有9歲的小女孩。
根據舒曼自己的說明,他當時共寫了30首小品,從中挑選13首,每首都加上標題,合成一集,取名《童年即景》。瀏覽一下套曲裏13首小曲的標題,就知道音樂是描寫兒童生活的,如《木馬騎士》、《驚嚇》、《捉迷藏》、《奇怪的傳說》,等等,這些都是普通兒童生活場景。但是,舒曼在描繪這些情景時,是有很具體的生活事件為根據的,作曲家不說,外人是無論如何無法猜測的,隻有舒曼和克拉拉兩人在彈起這些小品時才會在妙趣橫生之處彼此送上會心的一笑。所以前麵提到,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給遠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愛人遺忘。1841年3月,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一春首次公開演奏。
有一些音樂賞析文章說《童年即景》充滿了童稚之趣。這部套曲大致描寫的是克拉拉9歲到13歲之間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長般的眼光對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的觀察印象。舒曼後來對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說:“由於回憶起你的童年,我在維也納寫下了這部作品。”
《童年即景》的13首短曲從各個側麵描寫兒童生活,有的是遊戲場景,有的隻描寫一個神態,有的描寫孩子的心理活動,合起來便構成了一個生動的兒童世界。生動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點,例如第9首《木馬騎士》,用切分音和低音節拍模仿小孩子搖木馬的“格登登”的節奏,既形象又生動,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騎在木馬上前後搖擺的動態。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躍閃動的旋律刻畫出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心情地歡樂。全部作品裏流行最廣的當然要屬《夢幻曲》,這首曲子常拿出來單獨演奏,並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與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簡單,便於記憶,樂曲起伏回轉,富於浪漫的幻想,有一種朦朧美妙的憧憬蘊含其中。
婚姻生活
克拉拉在21歲嫁給30歲的舒曼,婚後生活雖然充實卻很辛苦。她在16年之間生了8個孩子,還要照顧患病丈夫,再加上經濟困難,1844年不得不再重新開始在俄國聖彼得堡巡回演奏以維持家計。這時舒曼因為精神衰弱問題而無法繼續工作,於是他們全家遷至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不久,20歲的布拉姆斯登門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誼從此紮根。舒曼曾稱讚布拉姆斯為“貝多芬再世”,後來布拉姆斯也不負舒曼的期望成為浪漫樂派的巨星。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會先請克拉拉批評指教。
舒曼在克拉拉37歲時逝世。期間也經曆孩子生病和死亡。幸好布拉姆斯及小提琴手姚阿幸等人支持她,布拉姆斯擔心克拉拉的風濕病情,曾勸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卻因此受到傷害,並寄了一封信給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不好。對我來說,鋼琴演奏等於是我的生命。”她在舒曼死後首次在布商大廈舉行演奏,其後首次到訪英格蘭。
1878年,她開始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教授鋼琴,10月舉行音樂生涯的50周年紀念演奏會。克拉拉·舒曼在76歲因腦中風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