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雙十節話中華民國

(2021-10-09 13:49:07) 下一個

雙十節話中華民國

突然間想起,祖輩奮鬥的中華民國2021年110歲了。中華民國,早就不是秋海棠了,搖搖晃晃,竟然也110年了,中華民國今天在哪裏?

小時候,中華民國在“水深火熱”中。上小學的時候,課本裏告訴我們,台灣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台灣同胞吃不飽穿不暖,隻好吃香蕉皮。而我們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生在紅旗下,長在社會主義蜜缸裏。但是,寫教科書的大人忘記告訴我們,海南島本來盛產香蕉,為什麽我們連香蕉皮都沒有。

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宣傳部長,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製。戈培爾的名言“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成為真理”(德文:Man muss eine Luege nur oft genug wiederholen, damit sie zur Wahrheit wird. )在中國不符合中國的國情,至少不與時俱進。

在中國,戈培爾的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講,因為某些謊言一開始就成為“真理”,然後重複一千次一萬次。

長大了,中華民國在引號裏。大學畢業後擔任翻譯,不久後幫助中國科協籌建中國科技翻譯家協會,在籌建工作中我讀到一份新聞出版署的文件,應該是翻譯守則之類,其中有一條,仍記憶猶新:翻譯要杜絕政治錯誤,比如,台灣一定要寫中國台灣;中華民國一定要加引號 。

後來啊,中華民國在台灣。1995年,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母校康乃爾大學歐林講座發表題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講,突破性地提出 “中華民國在台灣”。李登輝聰明過人,既有“中華民國”,亦有“台灣”,其意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承認中華民國當前處於台灣的現狀。

國際人士,不懂中文,更不懂中文引號,也不在乎中華民國在台灣還是在哪裏,經常將“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與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混淆。據說,不少人甚至把寫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的信,寄到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共事務室。

中華民國的版圖早就已經不是 “秋海棠”了,但是,變成了各取所需的“政治禁臠”。1949年以來,盡管中華民國在北京眼中已經不複存在,但是,因為“中華民國”對於北京統一陣線的拉開,仍然具有利用價值,北京多少還容忍台灣 “中華民國”這塊“番薯”。

孫中山先生曆盡艱難,終於扳倒了腐敗封閉的滿清王朝,建立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成功後的中華民國,至今110年,經曆多少波折動亂,從軍閥割據、日本侵略、二戰到台海分裂,兩岸在不同體製與意識形態下,各自經曆不同的動蕩、痛苦與成長。中華民國一路走來,仍然是反抗專製,逐漸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價值體係,在中華文化圈裏,建立起了深信民主、尊重人權、自由開放的價值理念。

“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理論是孫中山設計的政治路線圖。1923年1月29日,孫中山於《申報》50周年紀念專刊上發表《中國革命史》一文,稱:“從事革命者,於破壞敵人勢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於國民建設能力之養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餘之革命方略,規定革命進行之時期為三:第一為軍政時期,第二為訓政時期,第三為憲政時期。”。孫中山較全麵地整合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製、複決),權力分立製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製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憲政體製,至今仍有其價值。

這,恐怕就是大陸自由派憲政推動者最感懷的民國百年“政治禁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