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丟勒: 德國文藝複興巨匠

(2021-07-25 06:21:51) 下一個

丟勒: 德國文藝複興巨匠

2021年是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誕辰550周年。他在世時已聲名遠揚。他是德國中世紀末期、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的油畫家、版畫家、雕塑家及藝術理論家。他在二十多歲時高水準的木刻版畫就已經使他稱譽歐洲,一般也認為他是北方文藝複興中最好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包括祭壇、宗教作品、許多的人物畫及自畫像,以及銅版畫。他的木版畫,像是1498年的《啟示錄》係列,比他其餘的作品更具哥德風味。他著名的畫作有《騎士、死亡和魔鬼》(1513)、《聖傑諾米在房間裏》(1514)及《憂鬱 I》(1514),受到廣泛的分析及詮釋。他的水彩畫也讓他成為第一位歐洲的風景畫畫家,而他的木刻版畫也帶來木刻版畫的創新。

丟勒的家鄉紐倫堡在其生前就是一個經濟文化中心,為這位木刻和銅版雕刻大師早早成名提供了便利條件。另一個原因是藝術市場的迅速變化。靠著皇帝給的津貼和在法蘭克福展會等地出售畫作,丟勒取得了經濟上成功。因此,他迅速崛起,生前就成為歐洲藝術界的超級明星。

丟勒成當過金匠學徒,這一經曆幫助他掌握了加工金屬表麵的出色手藝,為其銅版畫創作奠定了基礎。他的木刻和銅版畫被大量印製,暢銷德國和整個歐洲,令其聲名遠揚。其所有作品上都有他的簽名。這是質量的標誌,也是早期的版權表達方式,盡管當時還沒有這樣的概念。

丟勒最大的愛好是旅行,在旅行中尋找作品主題。從萊茵河上遊到意大利和荷蘭,他不斷拜訪藝術家和學者,並在旅行日記裏記錄了在萊茵蘭和當時的荷蘭逗留的經曆。這本日記一直保存到今天。丟勒誕辰550周年之際,亞琛的博物館蘇爾孟德—路德維希博物館因此專門舉辦了一個特別展覽,題為 "丟勒在這裏。一段旅程德傳奇"。

《祈禱的雙手》素描

他生於紐倫堡的金匠家庭,其父老阿爾布萊希特·丟勒原為匈牙利宮廷金匠,後移居紐倫堡。童年時代,丟勒隨其父學習金工手藝,15歲後開始了其遊學生活,隨瓦格莫特學習繪畫和木刻,先後遊曆於阿爾薩斯、巴澤爾及斯特拉斯堡。隨他最重要的遊學經曆為兩次意大利的旅行,其間丟勒結識了畫家喬瓦尼·貝利尼和拉斐爾,同時研究了達芬奇的作品和藝術理論,接觸並學習了文藝複興的思想及風格。

丟勒一生創作了大量木刻畫、銅版畫、油畫和人物素描。其代表作有油畫《四使徒》、《亞當和夏娃》、木版畫《啟示錄》、銅版畫《苦悶》、《騎士、死神、魔鬼》等。著有《人體比例研究》四卷,對透視學和人體解剖學頗有研究。

自畫像之父

丟勒早在自己十三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致的特征,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丟勒在後來的藝術家中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版畫,當代許多人都是透過版畫來了解他的作品,他的畫主要也隻在幾個城市中出現,都是私人收藏。他的名聲在歐洲各地傳播,這也鼓舞了像拉斐爾·聖齊奧、提齊安諾·維伽略及弗蘭西斯科·帕爾米賈尼諾等畫家,也為推廣及散播其畫作,也參與版畫的製作。

丟勒在蝕刻畫的創作也影響了德國其他的藝術家,像玲瓏大師試著創作一些大型的蝕刻畫,但後來仍延續著丟勒較小而較狹窄的主題。盧卡斯·範·萊頓是唯一在16世紀前三十年成功創作大型蝕刻畫的歐洲北部畫家。意大利學習丟勒蝕刻畫的畫家有些直接模仿丟勒的風景畫背景(朱利奧·坎帕尼奧拉及Christofano Robetta)或甚至模仿整幅畫(Marcantonio Raimondi和Agostino Veneziano)。不過在1515年後,Marcantonio開創了新的蝕刻畫風格,也越過阿爾卑斯山主導了北方蝕刻畫的風氣,丟勒的影響力也慢慢下降。

丟勒對人體比例的研究以及利用座標格點的轉換來描述臉部變化的作法也激發了達西?湯普森在其著作《生長和形態》中,用類似方式的說明。

信義宗在每年的四月六日會紀念丟勒[1]。美國聖公會的聖人曆中在八月五日紀念丟勒、克拉納赫及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

參考

[1] Lutheranism 101 edited by Scot A. Kinnaman, CPH, 20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