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穩固自由民主製,對抗專製
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網站刊登了一篇由德國聯邦政府歐美關係協調員拜爾(Peter Beyer)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我們需要一項跨大西洋的對華戰略"為題,警告歐洲切勿在美中新冷戰中試圖保持中立,因為中國挑戰的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以及該秩序旗手美國的主導權。
"德國以及歐洲必須要做出抉擇:我們站在哪一邊?試圖保持中立的想法是幼稚且危險的。我認為,我們必須傾力投入歐美夥伴關係。西方國家隻有在一個強大且平等的聯盟之中才能有效應對中國挑戰,而作為歐盟領袖國家的德國必須在此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錯過了當年的工業革命,導致其經受了近百年的沉淪與混亂。這一創傷仍然在影響著今天,習近平想要將中國打造成經濟、軍事的數字化超級大國。麵對算法科技、生物工程等主宰未來的技術,我們必須敲響警鍾。"
"在習近平的世界觀中,中國的體製比西方自由體製更具優越性,眼下的新冠疫情防疫就是一個例子。一個讓中國獲得更多影響力的世界,其民主程度將會大幅降低。現在,中共正在用數字化手段監控民眾,還在打壓維吾爾人、扼殺香港的民主。"
"歐盟將中國視作體製競爭對手,這是正確的。西方國家現在必須明確自己的利益和目標。我們應該展現出勇敢開拓者的姿態,經濟數據能夠支持這一點: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盟友的經濟總量超過全球GDP的60%,而沒有天然盟友的中國則隻是孤零零地站在那裏。"
作者建議,歐美雙方應當盡快打破前些年的僵局,在歐美自貿協定上取得突破;同時,在不與中國脫鉤的前提下,尋求改革世貿組織,杜絕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繼續鑽空子;此外,歐洲在防務上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切實減輕忙於抗衡中國的美國的負擔。
"毫無疑問,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如果我們想要持久穩固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民主製度、我們的繁榮富足,我們歐洲就必須和美國打造一個強有力的聯盟。我們必須盡全力確保21世紀是一個歐美的世紀。"
自由民主製通常都有普選權製度,授與所有成年的公民選舉的權利,而不受種族、性別、或財產規模的限製。不過,特別是在曆史上,一些被認為是自由民主製的國家通常都曾對此作出某些限製,選舉權也可能必須經由某些登記手續才會賦予。嚴格來說,經由選舉作出的決策是由那些參與了投票的人所達成的,而非所有的公民。
在自由民主製裏,選舉應該是自由和公平的。政治的程序也是競爭性的。自由民主製也有著政治上的多元性,各種立場的政黨和團體並存。
自由民主製的憲法則用以保衛國家的民主本質,限製政府權力通常被視為是憲法的用途。美國的政治傳統上強調三權分立、獨立的司法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權力製衡和監督。許多歐洲的民主國家則比較傾向於強調“法治國”的概念,亦即國家必須遵守法治的原則。政府權力隻有在依照書麵的、公開的法規以及既定的程序行使時才是正當的。許多民主國家也使用聯邦製(也被稱為垂直的權力分立)將政府權力切割為縣市、省州、和國家等不同的層麵,以避免中央集權和濫用的危險。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對1960年以來所有流行病數據的分析發現,“在任何特定的收入水平條件下,民主國家的流行病死亡率似乎都低於非民主國家。”文章說,一個原因是專製政權“不適合處理需要信息自由流動,以及公民與統治者之間需要公開對話的事務”。
裝睡的確乎難醒——出此感歎者卻未必都不在夢中也。
老謝,你如果不信,找個實例來反駁我。你說說,有幾個美國的”亞洲盟友“敢鐵了心和中國作對?日本、韓國、新加坡、沙特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有幾個歐洲的”盟友“敢停止和中國做生意?歐洲六大國(英法德俄西意)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美國的“後院”南美洲,三分之二的國家把中國作為第一大貿易夥伴?非洲就更別說了,那是中國的‘鐵票倉”。老謝,別做夢了。
----------------------------------------------------------------------
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盟友的經濟總量超過全球GDP的60%,而沒有天然盟友的中國則隻是孤零零地站在那裏。"
為什麽沒有人說說這大道理為什麽隻能說不能做呢。
這和土共講共產主義信仰有什麽不同?
真是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