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希特勒藏書與焚書

(2019-12-12 12:17:10) 下一個

希特勒藏書與焚書

"這隻是一場序幕。焚燒書的地方,最終也會焚燒人。"詩人海涅此前100多年前在其悲劇《阿爾曼索》(Almansor)中所說的話,在納粹統治下變成現實。

„Das war ein Vorspiel nur, dort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uch am Ende Menschen.“ Dieses Zitat Heinrich Heines aus seiner Tragödie Almansor (1821, erschienen 1823)

美國學者提摩西·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於《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Hitler's Private Library 深度剖析希特勒的1.6萬本私人藏書,還原希特勒思想形成始末。它是第一部從希特勒閱讀的書籍中透視他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的著作,被評為“解讀最洞悉其思想、最深入其靈魂”的作品。它既是一部隱匿在書架中的“希特勒傳”,也是一部偉大的學術作品,為人們研究希特勒提供了極有見地的獨特視角。

該書附錄中的一份寫於1942年的報道,希特勒約一萬六千多冊的藏書大致分為軍事曆史、藝術和建築、占星學與靈異理論、營養學和食譜知識、通俗暢銷小說以及為數不少的反猶思想書籍等幾大類,其中他最感興趣的主題是軍事與藝術。賴貝克這本書以最可貴的努力在“希特勒如何閱讀”與“如何閱讀希特勒”之間建立了堅實的聯係,盡管他本人的思考在這兩岸上都還存有各種不足。但是當他極為細心地閱讀希特勒寫下的眉批、研究所畫下的鉛筆線條以及各時期希特勒的言論與他所閱讀之書的內在關係的時候,的確為人們提供了研究希特勒的心靈世界的有效途徑。例如,在該書第五章“失落的哲學家”中,賴貝克力圖通過希特勒閱讀的細節澄清他與尼采、叔本華和費希特的關係:他認真閱讀的是費希特,叔本華和尼采都隻是在納粹時代方便地使用口號,而隻有費希特的以“德國獨特論”為核心的德國模式民族主義論述才是深刻影響希特勒的思想來源。但是,對塑造希特勒世界觀的黑暗核心具有最重要意義的書籍,是由親納粹的出版人J. F. 雷曼出版和贈送給希特勒的那批宣揚種族主義的著作:它們才是希特勒藏書的核心部分、希特勒知識世界的主要基石、第三帝國意識形態的基礎(第161-164頁)。

1933年5月10日,數萬人在柏林旁觀焚書

納粹黨焚書是20世紀30年代在納粹德國和奧地利,德意誌學生聯盟開展的活動。納粹黨視這些被燒的書具有煽動性或反對納粹的意識形態,其中主要包括猶太人、和平主義、宗教、古典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書籍。

準備工作是由戈培爾為首的帝國宣傳部以及兩個相互敵對、但是都效忠政權的學生聯合會完成的。"國家已經奪取了,但大學還沒有。"喊著這句戰鬥的口號,納粹在1933年初開始征服精神殿堂。他們找到了自願的幫手,恰恰是在大學裏。

集中焚書是在1933年5月10日的柏林歌劇院廣場(今Bebelplatz)。兩萬多本書堆在一起。5000名大學生舉著火把,數萬人旁觀。午夜時分,戈培爾喊道:"被誇大的猶太知識分子時代如今終結了……如果你們大學生行使權力,將精神糟粕扔進火焰,那麽,你們也要承擔義務,在這些垃圾所在的地方,為真正的德意誌精神掃清道路。"然後是點火。但在傾盆大雨之下很難點燃,必須得讓消防隊往上麵澆汽油。

但焚書不單單發生在柏林,也不單單發生在這一晚。此前、此後數周,許多德國大學都燃起了焚書的烈焰。在弗萊堡,新任校長海德格爾在致辭中說:"火焰,告訴我們,照亮我們,給我們指路,沒有回頭!火焰被點燃,心靈在燃燒!"

但焚書不單單發生在柏林,也不單單發生在這一晚。此前、此後數周,許多德國大學都燃起了焚書的烈焰。在弗萊堡,新任校長海德格爾在致辭中說:"火焰,告訴我們,照亮我們,給我們指路,沒有回頭!火焰被點燃,心靈在燃燒!"

作家和作品的清單有時出人意料。作者格拉夫(Oska Maria Graf)絕望地發現,自己的一些作品竟被列在政權所推薦的文學"白名單"上。"燒掉我!"格拉夫呼籲道。還有一些作家,如托馬斯·曼,當時還未被禁止,但後來被禁。許多受迫害的作者已經離開了德國。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或許是唯一一位在柏林現場看著自己的作品被焚燒的作者。甚至有人認出了他,但他沒有出什麽事情。他也是少數留在德國的人,他所選擇的移民是逃往自己的內心世界。

其他留在德國的,有些被關押、在獄中死亡,有的被執行死刑,如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和米薩姆(Erich Mühsam)。取代他們的是忠於納粹路線的作者。因此,圖霍爾斯基在逃亡瑞典時寫道:"在那裏,他們現在從各個洞口爬出來,那些文學上的附庸之輩……如今猶太人的競爭終於、終於沒了,現在機會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