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七十冥誕:一場失敗的獨裁實驗
從1945年至1990年,德國一分為二。10月7日是東德成立70周年。30年前,它已經在一場和平革命之中滅亡。但是,曆史的傷痕至今尚未痊愈。
(德國之聲中文網)1949年10月7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GDR,即東德)宣告成立。這是當時的第二個德國。四個月之前,德意誌聯邦共和國(FRG,即西德)已經成立。此時,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有四年。
德國的分裂緣於戰勝國的兩個陣營。一方是美國、法國和英國,另一方是蘇聯。他們攜手並肩打敗了法西斯德國,1945年贏得勝利之後又分道揚鑣。
西方盟國在西德建立了議會民主製度,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卻將他的獨裁統治擴大到整個東歐。蘇聯-東歐陣營政治體製的普遍特征是:計劃經濟,沒有法治,沒有新聞自由,沒有遷徙自由。
直到1989/1990年鐵幕倒塌之前,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東德等等國家的人民都被迫生活在這樣的體製之中。在意識形態上,他們自稱人民民主體製,但實際上是專政統治。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原因,東德在蘇東集團內扮演的角色非同尋常。放眼西望,即是自由的歐洲。更為特別的是,在它的領地之內,有一個自由的飛島--西柏林。柏林曾經是納粹首都,每個戰勝國都想瓜分一塊,於是就有了分屬於自由社會和專製社會的西柏林和東柏林。
柏林牆阻止了逃亡大潮
在分裂的柏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競爭結果形成鮮明對照。由於不能忍受東德的經濟落後和思想控製,1961年之前,在這個總共300多萬人口的城市裏,就有超過100萬人從東柏林逃到西柏林。1961年建立的柏林牆阻斷了這場大逃亡。
柏林牆讓東西德更加隔膜。但是,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Willy Brandt)對東德實施緩和政策,實現了1970年代兩國之間的友好外交。來自社民黨的勃蘭特因為推動歐洲內部的和解努力獲得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 1973年,兩個德國均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
早在柏林牆開放前48小時,這個之前的死亡地帶就已不再令人感到恐懼。此刻,人們不僅在柏林牆兩側慶祝,還爬上了這道水泥牆。東西德人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戈爾巴喬夫加速了東德崩潰
盡管如此,東德的好命不長,經濟上陷入困境。曆史學家弗蘭克·博斯(Frank Bösch)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說,經濟困難是東德獨裁政權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博斯是位於波茨坦的萊布尼茲當代曆史中心(ZZF)的主任。他舉例說,東德對西方國家欠下了大量債務。
博斯說,另一個原因是民眾的普遍不滿。"這表現為一種難以置信的逃離欲望。" 1985年,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執掌蘇聯政權。他被認為是政治改革家。很多東德人滿懷變革期待,但是當時的東德領導人昂納克(Erich Honecker)仍然冥頑不化。
東德人民不僅湧上街頭遊行示威表達憤怒,而且還"用腳投票",通過申請旅遊許可逃離東德。在兩年之內,旅遊文件申請數量翻倍,從53,000增長至105,000以上。但是,隻有一小部分申請可望得到批準。
東德最後一次"國慶"
昂納克和他的國家安全部(俗稱史塔西,Stasi)再也無法阻止東德的崩潰。其他東歐國家,尤其是波蘭和匈牙利,抗議運動也如火如荼。曆史學家博什說,抗議之所以可能,是因為蘇聯不再派兵支持這些國家獨裁者的鎮壓行動。
1989年10月7日,共產黨政權舉行了最後一次"國慶":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成立40周年。一個月後的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牆內牆外歡歌笑語。盡管如此,那還不是東德的喪鍾。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共產黨東德成為曆史。
東德的曆史還將延續到2070年
"柏林牆和其他曆史標誌,影響力如此強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們仍將在人們的記憶中曆曆在目。"博什指出,根據納粹主義遺害的消除經驗,共產黨東德的曆史篇章,要到70或者80年以後才會徹底終止。
回顧德國分裂之前的納粹主義時代,博什發現曆史的黑暗篇章直到現在才慢慢結束,因為"最後的證人已經辭世"。根據這個史實推算,德國人民要等到2070年才能走出東德的陰影。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