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餐館老闆的無奈

(2019-03-26 03:54:43) 下一個

餐館老闆的無奈

作者:謝盛友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5年公布了在美亞裔的狀況,根據該數據顯示,美國華人人口總數已達452萬,其中自認為“中國人”的434.7萬,隻認自己為“台灣人”的17.3萬。華人是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數族裔中僅次於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華人總體經濟狀況在亞裔中處於中下水平,受教育程度明顯高於美國總體水平。

在美亞裔不同族群的經濟狀況差距很大。最富裕的印度人,家庭中位年收入超10萬美元,而孟加拉國人才5.1萬美元。亞裔家庭中位年收入72472美元,華人家庭中位年收入為68435美元,低於亞裔總體水平。亞裔的受教育程度較高,25歲以上的亞裔有學士以上學位的占51.3%,其中華人52.7%,遠高於美國人總體40%的水平。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曆的華人占四分之一以上,遠高於美國人總體九分之一的水平。

美國公布了這個數據後,德國VDI nachrichten(德國工程師協會周刊)2016年年初采訪了我。

根據聯邦德國統計局公布的資料,第一代移民到德國的亞裔,其學曆並不高。根據該數據顯示,27000的越南人中,10000人從事餐館行業。15000的泰國人中有3000人。29500中國人中7000人。248000的亞裔中有48000人從事餐館行業,隻有4500人在科研行業,3500人在機械製造行業,9400人在電腦行業。第二代第三代的亞裔情況則不同,德國458000亞裔中,117000人中學畢業,170000人完成職業培訓,110 000人大學畢業。

我在接受采訪時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影響亞裔幾千年,幾乎沒有一個亞裔餐館老板希望自己的後代繼續從事餐館行業。亞裔家長對小孩的教育是很嚴厲的。我的兒子在十八歲以前,晚上就不準外出,除非是學校或教堂舉辦的活動,十八歲以前不準擁有手機,我兒子中學畢業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讀凝聚態物理,博士還沒有畢業就成家,現在有兩個女兒,博士畢業後在巴伐利亞科學院從事基礎研究。

華友快餐店(China Fan Imbiss)1996年剛開張的時候,兒子正好開始上小學,現在我已經決定好,等到我孫女上學一年級,我就“金盤洗手”。

那時我還在萊茵筆會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和留學生雜誌萊茵通信的副主編,身邊的朋友個個都有了博士頭銜,而我博士還沒有畢業,還得經營餐館,養家糊口,看到博士們個個風光,我心裏滋味複雜。

我自己有最經典的論述:“我們這代人生來就挨餓,上學就停課;該讀書的時候,我們在修理地球;該出成果的時候,我們卻在嚐寒窗苦;該有作為的時候,我們必須養家糊口。”好一首趣味的打油詩,其中的故事,又有多少現在的海外學子可以體會、可以承受?

有個餐館,小孩放學後回來吃飯,的確方便。我兒子在這裏吃飯、做作業,然後是我弟弟的兒子、女兒。現在回想,滋味甜美,畢竟從華友快餐店走出一位凝聚態物理博士(我兒子),一位法律學人(我侄女),一位工程師(我侄子)。現在我太太的妹妹的女兒們還在本地上中小學,等她們長大了,我這快餐店老板真的該下課,甚至“畢業”了。

兒子中學畢業時,在美國的同學Albert (物理博士)來信:

看得我心酸。流淚的媽媽,不懂的爸爸。
移民的故事和家庭是類似的,也各有各的喜怒哀樂。
為了孩子,第一代移民注定是要做出犧牲的。
同時也為老兄欣慰。祝賀你了,有這麽優秀的兒子!

兒子博士畢業時俞力工來信:

恭喜了,盛友兄嫂。

我們一批朋友常討論“僑二代”的種種。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僑一代能吃苦,韌性可能比二代強,但不論如何發展,都看得到自己的局限。僑二代,三代固然沒有我們“開天辟地”的經曆,但其發展卻是無可限量,而且都遠遠超過我們所能預料。眼看著他們一個個出人頭地,至少證明我們做父母的盡了最大努力。你們兩位尤其是大家的榜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喬治奧威爾的名言: 在你勞累過度時,一個治療自悲自憐的好辦法是想想巴黎的餐館裏,有成千上萬人也是工作這麽久,而且會堅持下去,不是幾周,而是幾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