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基因編輯: 計劃生育的惡果?

(2018-12-02 12:11:51) 下一個

基因編輯: 計劃生育的惡果?

《彭博社》刊文《中國計劃生育的孤獨後果》,文章稱,中國政府數據顯示,2014年登記備案的獨居家庭為6,600萬戶,占全國總家庭數15%,相比之下,1990年獨居家庭比例僅為6%。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和人口研究中心主任Jean Yeung表示,實際數據可能是8,300萬戶(超過德國人口數),而且到2050年可能增至1.32億。

獨居家庭的上漲增加了住房、汽車、能源等需求。它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構成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這是中國轉向消費導向經濟的一部分。

獨居家庭數量激增表現出中國社會結構底層的根本轉變。

原社會結構的瓦解始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該政策於2015年被取消。在過去三十年裏,上百萬人離開家庭移居至城市工作,其中很多人將父母留在家鄉。現在中國有近1,900萬65歲以上老人成為“空巢老人”,據估測,至2050年這一數字將翻番達到4,600萬。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4-2-1的家庭結構成為主流,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打破了傳統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時現代社會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社會現象成為社會各屆關注的焦點。家庭養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來由家庭承擔的老人贍養功能轉向社會養老服務,獨居老人成為一類社會問題而倍受關注。

此外,年輕人也加入到了獨居者的隊伍。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25歲至29歲年齡段未婚男性占比36%,未婚女性占比22%,是2000年數據的兩倍。城市未婚女性高至30%。

年輕人和老年人之外,離婚人士的增多也壯大了獨居人群隊伍。據中國民政部了解,2002至2014年間,中國離婚率增長至0.27%,是原來的3倍。報刊評論人將此歸咎於社交網站和約會網站的發展,女性經濟獨立性的提高和允許快速、低成本離婚的法規。

實際上,計劃生育政策的惡果早就呈現,計劃生育政策不利於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一個國家最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是主要依賴國內消費,而非投資和出口。由於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日益下降而老齡化日益加強,其直接效果就是社會消費不僅增長疲弱,而且會逐漸萎靡和下滑。人口固然是經濟成果的分母,但也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巨大動力,擅自削弱分母的同時也是在人為減弱經濟這個分子的發展潛力。目前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國內消費持續低迷,無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是一個巨大的不良預兆。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由一胎化調整為允許二胎後,生育率依然低迷,中國可能徹底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有體製內學者獻策,向民眾強製征收生育基金,引起巨大爭議。

中國福建晉江的小學教師丁X,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受害者。2002年8月,她已近7個月大的二胎男嬰,被當地計生人員強製引產。

丁X表示:“每一次我想到我的孩子,躺在那醫生的手上,那樣卷曲著,眼睛、鼻子、嘴巴都成形了。那樣看一眼到現在已經20年過去了,每一次我想到他、說到他,眼淚就流下來。這種傷痛是沒有辦法抹平的。”

1982年,中國把“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其宣稱,30年來,中國少生了4億人。

中國總和生育率在2011年低至1.04,全球最低,而維持總人口正常更替需要達到2.1。

日前《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編輯嬰兒:獨生子女政策最不幸的遺產?》,作者方美鳳(MEI FONG)認為,中國前所未有的生殖實驗計劃生育於2015年正式結束,雖然其中許多限製仍在繼續,但它已經使人們習慣於--在許多情況下,是強製習慣--控製後代的數量和性別。建立獨生子女政策表麵上是為了遏製人口增長,但中國領導人並不回避勸告國民減少人口數量以提高質量,並給該政策蒙上一層優生學色彩。

文章說,1994年的《優生保健法》明確禁止精神或身體疾病患者生育,令這種做法變得清晰起來。(全球的憤怒導致北京將其重新命名為《母嬰保健法》。)由於中國的父權製傳統,人們更青睞男嬰,因此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基於性別選擇的墮胎極為普遍,以至於中國現在有大約3000萬單身漢--大致相當於加拿大的人口。從這一切到"設計嬰兒"之間並不遙遠。對基因編輯嚴重濫用的過度開放心態,可能會被證明是獨生子女政策最不幸的遺產。

圍繞這對所謂的Crispr嬰兒還有很多的未知。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還會有更多嬰兒隨之而來。賀建奎說,他的實驗中還有另一位女性懷孕。幾乎可以肯定,會有人嚐試使用基因編輯,製造更強壯丶更聰明丶更漂亮的嬰兒。潘多拉之匣已在中國打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