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天子”要“文化自信”

(2017-12-02 09:46:53) 下一個

“天子”文化自信

習近平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要求全黨必須“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複強調文化自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高度作出許多深刻闡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3/c_1121796384.htm

嚴格意義上的“文化自信”,需要在“文化衝突”導致了“文化焦慮”的前提下才能生成。換言之,隻有當一個人在自己業已認同的文化之外又遭遇了其他異質性的文化(不見得一定是外國舶來的其他文化,也包括本國傳統的其他文化,乃至本國同胞的其他個體依據自己的“價值偏‘好’”展開的另類“活法”),並且因此在“文化衝突”的激發下產生了“文化焦慮”的情況下,“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本真話頭才會提到人們的議事日程上來。

當你自己在講著自信的時候往往顯示出一種不自信,一般有自信的人,他就基本不講,它是顯現出來的,它是彰顯出來的,不是你講出來的,當你在大力講著“文化自信”的時候往往對這個事情的底氣不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故宮接待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現了高度的文化外交。學者認為,文化可以成為發展外交的有效工具,但前提是國家必須具備自身的文化身份,並對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信。

在中國文化自信大起大落的曆史中,北京故宮曾一度被視為封建主義的糟粕,險些被燒毀或拆除。故宮成了中華傳統文化最高級的象征,用以接待尊貴外賓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此凸顯他首次訪華獲得的“國事”高規格接待。

曆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都將自己喻為是“上天之子”,即“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既然“天父”在天上住的是“紫宮”,那麽,兒子在人間的住所也應該可以稱為“紫宮”。此外,皇帝居住的皇宮四周警戒森嚴,有嚴格的宮禁,不是尋常百姓可以隨便出入的,否則就是“犯禁”。因此,“紫宮”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合起來稱呼,就是“紫禁城”。

《論語·為政》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長久以來,古代天文學和古代神學的文化交融,將北極星推到了天空中最尊貴的位置。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整座皇城也是按照“紫微正中”的格局而修建的,城內城,城套城,而紫禁城就建在北京城的中心。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麵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宮中的太和殿居高臨下,象征天的威嚴;乾清宮和坤寧宮兩座帝後寢宮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宮東西兩麵的日精門和月華門象征日月爭輝;東西十二宮院,象征十二星辰;十二宮院後麵的數組宮閣象征群星環繞。設計者們絞盡腦汁地設計出這些象征天、地、日、月、星辰的建築模式,從而突現皇帝“君臨天下”的威嚴和權力。

公元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清代末帝驅逐出了紫禁城。次年,在原來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了故宮博物館。故宮,也就是“舊時的皇宮”的意思。由此,紫禁城作為“天子”住所的作用結束了。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北平後,不久成立故宮博物院。1950至1960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6月,軍宣隊進駐故宮博物院,率全院職工批判“黑線”、貫徹“紅線”。1966年8月16日,除在奉先殿舉辦的“收租院”展覽外,故宮其他各處停止開放,實行閉館。故宮博物院外的紅衛兵將位於神武門的故宮博物院石匾被紙蓋住,紙上用墨筆書寫“血淚宮”三字;神武門外的磚牆上貼滿寫有“火燒紫禁城!”、“砸爛故宮!”的大字報。故宮博物院的“整改方案”隨即出台,順貞門、天一門、文華殿、乾隆花園內的門額被摘除,中和殿的寶座被拆走。但“整改方案”的其他項目尚未及實施,逃過文化大革命的劫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