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低端”“高端” 人口定義的文化背景

(2017-12-16 10:02:00) 下一個

北京繁華的中央商務區一牆之隔,一天工作後疲憊的工人們席地而坐等待回郊區宿舍的班車。(視覺中國/圖)

 “低端”“高端” 人口定義的文化背景

2006年“北京市2008環境建設指揮部”針對北京奧運期間流動人口的管理指出:“今後將加強對流動人口出現問題較嚴重的低端行業的管理和規範。如廢品收購、小美容美發等。在奧運期間,控製這一部分人口。材料顯示,經請示國務院同意,可以發布通告,限製進京人員數量。如進京人員需要出具縣級以上證明等,從根本上控製流動人口。”報道中的小標題為“加強行業規範限低端人口”。

2007年9月,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在《昌平新城規劃(2005-2020)》中提到,要“處理好外來人口的增長、管理和服務問題,防止低端人口的過度聚集”。2007年發布的《大興新城規劃(2005年-2020年)》,第31條提出要通過措施“疏解低端人口在新城的集聚”;2011年發布的《北京市房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通過措施“避免大量外來低端人口的湧入”;2017年發布的《2016年石景山區人口調控工作方案》、《北京市石景山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也出現有“清理整治低端人口”的內容[23](海澱區的公告《上半年海澱16個市級掛賬重點地區拆違83.6萬平方米》中也有類似術語出現)。

2016年8月1日,人民網在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北上廣常住人口增速放緩 超大城市咋調控人口?”時,將標題修改為“北上廣常住人口增速放緩 專家:靠政策清理低端人口”,在曲解原文主旨的同時,使“低端人口”一詞引起注意。

作者:南方周末評論員 :“低端人口” 不宜出口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585

 

經中對人的定義

聖經告訴我們,人是因著神的愛、為了神的榮耀、按照神的形象被創造的;因而人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價值。

創1: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賽43:7 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

從聖經來看,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和樣式造的,代表上帝在地上管理一切受造之物,並且借由此榮耀上帝的一種被造物。因此,聖經所認為的人從一開始就擁有神聖性的一麵。

創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從上帝造人的過程來看,人是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材質是地上的塵土,意味著人有自然性的身體;有靈氣吹進鼻孔,意味著人有屬靈性的靈魂。它們是結合在一起的。

太10:28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

伯19:26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

可見聖經所認為的人,雖有身體和靈魂的區分,但主耶穌看待靈魂的寶貴高過身體。也可以從約伯記裏得知主耶穌如此看待,是因為身體是短暫的、會朽壞的,但靈魂卻是可以獨立於身體之外而存在的。

林前6:19-20 豈不知你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裏頭;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由此可見,雖然聖經更看重人的靈魂,但也絕不忽略身體,並且認為身體是聖靈的殿(對於基督徒來說)。並把上帝造人的神聖目的,即榮耀神之目的,歸結為是在身子上完成的,而不是在靈魂上。因此,身體也是極為重要的。

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和樣式所造的被造之物;是身體與靈魂的結合,但靈魂比身體更重要;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但靈魂卻可以獨立於身體存在;身體卻不該因此被忽略,它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人要在身體上達到榮耀神之目的。

中國文化對人的定義

中國文化對人的定義都是置於五個基本關係之中,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從社會階層看,中國也有“士、農、工、商”四階層的意識形態安排,也具有等級性。盡管承認社會的等級性,但中國文化認為,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流動的。

從哲學層麵,中國沒有西方那種“原罪”和“性惡”概念。傳統儒家信仰的是“性善”,因此強調教育,並且是“有教無類”,而科舉製度在實踐層麵為社會階層流動提供了製度機製。

中國沒有經曆過“人”的啟蒙,類似於歐洲的文藝複興,沒有能夠從人作為客體的人本主義,轉型成為人作為主體的人本主義。盡管西方古希臘就開始重視人,但人的主體性是在文藝複興之後確立起來的。中國沒有經過對人的啟蒙,直接進入了歐洲那樣的政治啟蒙運動。

人們把“五四運動”視為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啟蒙運動,但“五四運動”實際上是政治啟蒙運動,而非人的啟蒙運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