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誰冤枉了孔子

(2016-11-06 10:10:12) 下一個

誰冤枉了孔子

 

三綱與五常

 

三綱指三種儒家認定的倫理關係的原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五種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

 

孔子其實從來沒有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這樣言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孟子則更進一步闡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種地與打魚

 

老子(前600年左右)和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和亞裏斯多德(前384年-前322年)他們幾乎同一時間,但是他們為什麽帶領出東西方完全不同的哲學和自然科學?

從根本上說,中華民族這個民族製度的形成是有一個性格,性格的形成是環境鍛造出來的。中國是一個內陸國家,雖然沿海,但一直往西,西南,西北延伸,是一個內陸國家。內陸國家最大的特點是以種地為生,種地為生的人,三綱五常是從哪來的呢?是從莊稼地裏產生的。父母在,不遠遊。中國曆史上最愛跑動的人說是二溜子,種地的人本分。我小時候在我們村,一輩子不出周圍三十裏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五。

中國農耕經濟的自然環境相對簡單,經驗法則就足以了解自然,無需體係來應付沒遇到過的自然問題。更需要解決的是合作生產,治安問題。因此中國人更注重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秩序和道德是什麽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們家的地是你們家的地,我們家的地是我們家的地。如果你到別人地裏拿莊稼就叫偷。這就是中國人的井田製。

依靠經驗法則而種地的中國人,比較注重權威經驗,比較容易“三綱” 。“三綱”成立後,就依靠 “五常” 來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雅典是海權城邦,海洋性的民族清早起來就是下海打魚,下海打魚的概念是什麽,就是魚誰打著算誰的,這是陸地民族跟海洋民族最大的區別。

 

海洋環境的複雜多變,此環境下最佳選擇是掌握自然環境的規律以應變。雅典財富來自航海貿易,而數學和自然科學有助於航海貿易。雅典的直接民主,形成說服同輩的文化,重視講道理。

牟宗三(1909-1995)先生說,希臘哲學的“通孔”是自然哲學,中國哲學的“通孔”是生命哲學,前者重知,後者重德。中西文化就這樣順著不同路向延續下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