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2025 (6)
郎朗 3月31日 來班貝格
郎朗 2016年3月31日 來班貝格,與班貝格交響樂團一起演出,為聖彌額爾教堂修複募捐,聽眾觀眾五千五百,門票二百五十歐元。正市長與盛友一起陪同接待。
聖彌額爾教堂
聖彌額爾教堂(Michaelskirche)是原本篤會聖彌額爾修道院(Kloster Michaelsberg)的教堂,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城市班貝格。1803年後修道院已改為救濟院。教堂則繼續使用。
1015年,第一任班貝格主教埃伯哈德一世創立了聖彌額爾修道院,作為主教的私人修道院。院長直接向班貝格主教負責。修士來自Amorbach修道院和富爾達修道院。
1435年,修道院與班貝格市民發生衝突,遭到掠奪。1525年,德國農民戰爭期間遭弗蘭科尼亞Markgräflerkrieg劫掠,三十年戰爭期間,又被瑞典軍隊占領數年。在17世紀和18世紀,修道院得到恢複,進入一個新的繁榮時期。
1802年11月30日,巴伐利亞進行世俗化,軍隊沒收修道院的財產,包括修道院本身,以及周邊地區不下141處產業。有價值的書籍被遷移到巴伐利亞圖書館,即現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的前身,24名修士被迫離開修道院。修道院建築歸屬班貝格市所有,班貝格市將凱瑟琳和伊利沙伯救濟院(Vereinigte Katharinen- und Elisabethen-Spital)從市中心遷至此處,現仍收容老人。
從前的修道院教堂繼續使用。這個地點的第一座教堂興建於1015年,毀於地震(1117年?)。現在的教堂為羅曼式風格,於1121年祝聖。1610年,它被火災嚴重破壞,因此,其中央走道、西立麵和西麵的兩個塔樓不得不或多或少地從廢墟中重建。中央走道有1617年完成的天頂畫天上花園。從1696年起,建立了兩層高的巴洛克立麵。
1833年,依照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命令,將16世紀到18世紀放於班貝格主教座堂的墓碑和紀念碑,都遷至聖彌額爾教堂。
聖彌額爾教堂現在是主教座堂的附屬教堂。
班貝格
班貝格(Bamberg)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直轄市,位於巴伐利亞北部,隸屬於上弗蘭肯行政區,也是班貝格縣的首府。班貝格是一座大學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貝格總教區的駐地,也是上弗蘭肯地區的重要中心。總麵積54.62平方千米,總人口70084人,人口密度1283人/平方千米。
班貝格老城是德國最大的一座未受戰爭毀壞的曆史城區,199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班貝格還以多種特產啤酒而出名,班貝格啤酒品牌:Fässla | Greifenklau | Kaiserdom | Keesmann | Klosterbräu | Mahr | Schlenkerla | Spezial | Weyermann 。
此外,中德文雙語寫作的記者和作家謝盛友2014年3月16日以10621票(CSU-基督教社會聯盟黨內最高票)當選班貝格市議員,而聞名全德國。
班貝格的曆史可以追溯到902年建立在如今主教座堂山上的“巴本堡城堡”(Castrum Babenberch),原本是屬於東法蘭克巴本堡家族的封地。但在903年同萊茵法蘭克康拉德家族的一場血腥世仇戰役中,巴本堡家族失去了這塊封地,被國王收回統治直至973年,奧托二世皇帝將城堡送給了他的表兄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二世(951年—995年)。
1007年,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二世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二世在班貝格建立了天主教主教區,同年又下令建造城市的第一座主教座堂,這座主教座堂先後兩次被焚毀,13世紀最後一次重建後保存至今。在16世紀的一次平民反對主教統治的起義失敗後,在采邑主教洛塔爾·弗朗茨和弗裏德裏希·卡爾·馮·舍恩博爾恩的統治下,班貝格經曆了巴洛克時代的文化發展,此後遭受了多場戰爭之苦,先後在三十年戰爭時被瑞典,七年戰爭時被普魯士,19世紀又被法國軍隊侵略。
1802年9月2日巴伐利亞軍事占領班貝格,隨後在11月29日宣布班貝格成為巴伐利亞的一個省,克裏斯托夫·弗朗茨·馮·布澤克主教退位,標誌著班貝格地位獨立性的終結。
1854年5月25日和26日,德意誌的8個中型州國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符騰堡、巴登、黑森-卡塞爾、黑森-達姆施塔特和拿騷曾在班貝格召開會議,決議隻有德意誌州聯才能代表德意誌各州國對外簽署協約,以此回應和對抗德意誌的兩大強國奧地利和普魯士此前在東方問題上組成的聯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19年4月7日,剛剛被選出來的巴伐利亞政府在同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鬥爭中失敗,流亡班貝格並在那裏尋求軍事援助以反擊慕尼黑蘇維埃共和國。在慕尼黑蘇維埃共和國被威瑪防衛軍和自由軍團武力解散後,1919年8月14日班貝格憲法簽署,是巴伐利亞的第一部民主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班貝格成為美國占領區,並建立了一座難民營。自從二戰結束後,班貝格一直到2014年10月1日為止是美軍在德國的駐地。
班貝格老城
班貝格擁有上千年的曆史,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主教的駐地。班貝格非常幸運地躲過了多場近在咫尺的戰爭的破壞,城市內有2千多座曆史遺跡,其中包括具有各種曆史意義的紀念建築和有約千年曆史的老花園,使得班貝格以一個整體的城市建築藝術呈現在世人麵前。班貝格最傑出的建築作品有附帶4個鍾樓的後期羅馬式和前期哥特式的主教座堂,建造在河中的老市政廳,以前的漁村“小威尼斯”(德語:Kleine Venedig)、巴洛克宮殿伯廷格宮(Böttingerhaus)和文藝複興建築老皇家庭院。
班貝格的麵貌要歸功於它的建造者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1002年—1024年在位),早在1007年,他將班貝格提升為主教和皇帝的駐地,作為他的權力中心,希望它成為宗教和政治的中心,成為一座“新的羅馬城”,這使得班貝格開始了曆史上的第一次繁榮。班貝格的第二次振興是在巴洛克時代,當時的班貝格大主教邀請了一大批德國巴洛克時代的傑出建築師改建班貝格城。班貝格的城市建築群是罕見的,其中的大教堂、老皇家庭院、伯廷格宮、被雷格尼茨河環繞著的市政廳、住房群“小威尼斯”特別引人注目。班貝格城的曆史原素一直保存到今日,一千多座建築被列為保護文物。除了由山、島和花園組成的迷人的城市景觀外,迎接遊客的還有不計其數的節慶、文化亮點、當地美食和以啤酒為代表的典型法蘭克特產,班貝格城內現有9座傳統的釀酒廠,Fässla | Greifenklau | Kaiserdom | Keesmann | Klosterbräu | Mahr | Schlenkerla | Spezial | Weyermann |,生產50多種不同種類的啤酒。
班貝格老城由於它的模範作用,在1993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它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一座在早期中世紀城市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中世紀歐洲城市。班貝格老城內保留了大量11世紀至18世紀的曆史建築,是中世紀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宮殿的完美結合,生動地展現了整個歐洲建築藝術的發展曆史。班貝格的建築藝術影響了德國中部,一直到匈牙利,和巴洛克時代的波希米亞也有著緊密的聯係。
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
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是世界著名的一流交響樂團,也是歐洲最大的交響樂團之一,在當今古典樂壇中享有重要的地位,與德國柏林愛樂樂團一同被譽為——“德國最出色的兩個國家級交響樂團”。 2007年受到第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餘隆先生的邀請,作為世界著名十大交響樂團之一與朗朗合作交響音樂會,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德國巴伐利亞洲的文化大使,班貝格交響樂團在世界樂壇備受尊崇,以溫暖流暢如歌聲般的演奏風格在世界各地聲名遠揚。樂團團員都是來自德國和世界各國的出類拔萃的演奏家,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演奏技巧精巧絕倫,他們不僅擅長演繹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的經典名曲,更經常嚐試極具挑戰性的當代優秀作品,使得班貝格樂團在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巡回演出炙手可熱,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瑞士、荷蘭等20多個國家,曾多次被邀請參與重要的國際音樂節,如著名的琉森音樂節、薩爾茲堡音樂節、施萊式維科——霍因式坦音樂節、愛維安音樂節、多瑙阿特姆音樂節、巴德夫理斯霍鋒音樂節、薩格勒布現代音樂節、米凱蘭基利音樂節, Music-Viva,愛丁堡藝術節等,受到歐洲各地的音樂節組織者的一致好評與讚譽。
同時,班貝格交響樂團也是肯尼迪中心、維也納金色大廳,德國柏林愛樂大廳和歐洲以及美國的著名音樂廳的常駐交響樂團,定期演出係列音樂會。樂團錄製的唱片在全球範圍銷售,並取得了多個金唱片銷售記錄,包括最近的MIDEM國際獎和“經典唱片獎“和留聲機獎等。
自2000年起,喬納森·諾特擔任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在10年的指揮生涯中,帶領樂團在林肯中心、愛丁堡藝術節等世界名團趨之若鶩的舞台上獻演,為廣大的聽眾朋友帶來高品質的音樂之旅,為班貝格樂團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班貝格樂團的演奏細膩溫和並且情感豐富,不僅對經典浪漫的曲目駕輕就熟,對一些極具挑戰性的當代作品甚至自行創作的曲目也演繹得精彩到位。
班貝格樂團的第一任首席指揮是前德國愛樂的音樂總監Joseph Keilberth,直到1968年離開人世。之後曆任分別為James Loughran和Horst Stein。其中Horst Stein退任後一直擔任樂團榮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