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德國選項黨動向第三位置?

(2016-03-13 10:32:54) 下一個


謝盛友:德國選項黨動向第三位置?

 

作者:謝盛友


2016年3月13日,德國三州選舉的結果出爐,最大的贏家是德國選項黨(AfD)。德國電視一台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德國選項黨獲得11% 選民的支持(萊茵蘭-普法爾茨州)、12.5%(巴登-符騰堡州)以及23%(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德國選項黨成為第二大黨。


德國三州議會選舉前一周(2016年3月6日),德國選項黨在黑森州舉行的地方選舉中一舉獲得超過13%的選票。現有議會政黨高度緊張,民粹主義色彩濃厚的德國選項黨則十分興高采烈。


德國選項黨(AfD)在2013年2月6日成立,該黨支持歐洲聯盟,但拒絕以左右劃分政治,目前加入歐洲懷疑主義的歐洲保守黨黨團。在歐元危機中誕生的德國選項黨明確支持解散歐元區,取消歐元。反對歐盟擴大政治影響力。在難民融入政策方麵,該黨明確要求依照加拿大的例子修改現有的移民法規,吸引素質優良,願意融入德國社會的移民進入。

“必要時對難民開槍”

根據媒體2016年1月31日報道,反對歐洲一體化的“德國選項”黨領導人弗勞克•佩特裏(Frauke Petry)女士在接受當地報紙《曼海姆早報》(Mannheimer Morgen)采訪時主張大幅加強監管德國邊境的力度。佩特裏表示,德國不應當羞於把難民送回去,並重建起嚴密的邊境防線。“我們需要全麵監管,不再讓那麽多未經注冊登記的難民從奧地利進入德國。”

這位德國右翼民粹主義黨的領導人還聲稱,駐守在邊境的警察“必須阻止難民從奧地利非法湧入,該開槍時就該開槍。”

“法律條文本來就是這麽寫的,”佩特裏解釋說:“我知道沒有警察想對一個手無寸鐵的移民開槍,我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場麵,但是使用武力確實是最後最保險的解決方案。”

她還表示,“重要的是,不能讓事態發展到那種地步,並且能夠通過和奧地利達成協議以及監管歐盟邊境來抑製難民潮湧入。”

德國INSA市場調查研究所所長賓克爾特(Hermann Binkert)向德國《圖片報》表示,統計結果表明。難民問題是讓德國選項黨步步為“贏”的主要原因。對於該黨85%至95%的選民來說,德國現任政府的難民政策是促使他們把選票投給德國選項黨的主要原因。
難民問題已經成為主宰此次三州大選的話題。每一個州的選舉結果對於2017年即將舉行的聯邦政府換屆大選來說,都有一定的方向性的暗示。從目前的民調情況來看,德國選項黨很可能成為第三大黨,組成現任大聯合政府的基民盟和基社盟都無法獲得多數。


在德意誌聯邦共和國1949年至2013年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裏,德國自民黨都是第三大黨,是聯合政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政界屬於親商派。如今,自民黨黨在德國議會下院——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中已沒有席位。德國選項黨從各個黨派那裏把心懷不滿的選民吸引過來。該黨不再是一個聚焦於單一問題的運動,而是一麵繼續反對歐元和德國擔保下的金融紓困,一麵支持小企業和改善教育。

民粹主義在不同國家展現出不同特征:與德國和英國的情況相比,希臘和匈牙利右翼民粹主義帶有更令人反感的極右色彩。德國選項黨、法國國民陣線和英國獨立黨崛起的背後有一項關鍵因素:他們關注法律與秩序、移民、負擔過重的福利國家以及人們眼中國家認同受到的威脅,以此贏得尊重。

歐洲各國麵臨的問題,不在於極右翼勢力是否會像1922年的墨索裏尼(Mussolini)和1933年的希特勒(Hitler)那樣上台執政,而在於排外的民粹主義會對主流政黨產生多大影響。目前,極右翼正在賣力地自吹自擂。但歐洲民主的城牆就像傑裏科(Jericho)一樣,仍然屹立如初。

阿道夫•希特勒是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的領袖。1919年1月5日納粹的前身,德國工人黨(Deutsche Arbeiterpartei)正式成立,創立者是安東•德萊克斯勒。希特勒於1919年9月加入納粹黨,並成為了宣傳部的頭目。隨後他提議將黨名更改為社會革命黨(但最終未被采納)。該黨後於1920年1月正式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誌工人黨。希特勒於1921年7月29日出任該黨黨魁。


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er Sozialismus)乃起於十九世紀末葉的歐洲(1890年代),而主要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於德國境內流行的政治思潮與運動,其意識形態乃融合國家主義與社會主義。


國家社會主義在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實現形式是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納粹黨)推行的納粹主義。不過,納粹主義是否等同於國家社會主義,目前仍有爭議。納粹主義並非一個嚴格定義的意識形態,而是二戰前德國境內一部分政治觀點的集合:極端愛國主義、種族主義、優生學、極權主義、反共產、反同性戀、反猶太、第三位置。

第三位置主義

1871年普法戰爭之後德國強人奧托•馮•俾斯麥完成了德國統一,但王朝政府左麵受到工人運動的威脅,右麵受到資產階級政黨民主訴求的壓力。俾斯麥既反左又反右,強力推出6000餘條保護勞工的法令,既保護了王朝利益,也實現了他的國家需要照看人民的政治理念。俾斯麥的福利製度和政策被稱為王朝社會主義(Staatssozialismus)。但自1890年,德國社會民主黨漸漸形成一個觀點,以前那些舊王朝的國家精英們並沒有在德國實現社會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種既不同於社會主義,也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第三位置思潮出現。這就是國家社會主義。應該看到的是,國家社會主義最初活躍於經濟政策方麵,隨後再開始深入到意識形態和國家政治方麵。

俾斯麥的王朝社會主義的福利製度和政策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也因此為國家社會主義追捧,並被追認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前身。在此基礎上抽象出來的依賴、倡導國家機器直接操控生產資料的一種既不是意識形態,也不是政治製度的經濟架構被稱為國有社會主義。國有社會主義也被認為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在生產關係方麵,國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相同,提倡一種能和社會化生產大分工相適應的以國家計劃為主體的生產分配調控。但在生產資料所有製方麵,國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並不相同,同時也反對那種生產資料為個人所有的資本主義製度。以共產主義為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強調生產資料公有。而國家社會主義強調的是生產資料在所謂國家意誌影響下的監控,政府並不直接控製生產資料的配置和使用,但政府代表國家擁有對生產資料的絕對控製權,使用權和分配權。

1918年之後,德國的政治思潮出現了一股試圖阻止共產主義蔓延的保守革命運動。但國家社會主義則反向出現了反對民主主義的傾向。國家社會主義認為民主主義不僅不能代表整個民族的利益,反而是資本主義政客創造出來的一套統治工具,是可怕的謊言。國家社會主義認為民主主義強調的是民權是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部分人個人需要的滿足。國家社會主義認為民主是一種效率低下的社會製度,會使國家政策製定變的更加混亂和無效,進而會影響到國家在國際間的競爭能力。

德國社會學家維爾納•桑巴特(Werner Sombart)的著作《德意誌社會主義》(Deutscher Sozialismus)寫成於1934年。在《德意誌社會主義》一書中,桑巴特將國家社會主義的譜係追溯至柏拉圖之《理想國》中的“正義城邦”:在一個邦國中實現全體人民各以其專屬之技藝與德性去從事“正義”的事業。由於桑巴特,柏拉圖之政治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國家社會主義概念的曆史遠源。

在意識形態方麵,國家社會主義認為國家是絕對物,所有個人和集團都是相對的,國家是個人真正的理性和自由意誌的體現,個人必須絕對服從國家。

第三位置(Third Position)也稱為第三位置主義(Third Positionism),是一種革命民族主義者的意識形態和思潮,因同時反對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而得名。第三位置的擁護者常聲明自己已經超越了“左”和“右”的世界政治秩序,而不是宣稱自己將政治光譜的兩個極端進行了政治融合。


對第三位置主義的正式起始確認是民族布爾什維克主義和斯特拉瑟主義。民族布爾什維克主義是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創建的民族主義共產主義思潮,反對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主張本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斯特拉瑟主義是納粹主義中一個更激進的反對金融資本主義的大規模工人群眾行動。


在經濟政策方麵,第三位置的特點是,既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也不走資本主義道路,承襲了社團主義的法西斯主義。社團主義強調國家對於經濟的壓抑,進行由政府全盤計劃經濟,第三位置的經濟政策反對民主的資本主義經濟和自由放任政策。弗裏德裏克•哈耶克在1944年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主張,正是因為德國自經濟大恐慌以來訴諸的社會主義政策,訴諸以政府手段解決所有麵臨的經濟危機,卻忽略了經濟危機正是因為政府幹預所造成的,最後導致經濟計算問題的惡性循環,在民主議會無能掌控經濟的情況下,要求絕對獨裁者掌權的聲浪便不可避免的蔓延全國。

第三位置認為生產資料應該盡可能地分散到包括產業、農業工人,商人和企業家在內的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政治精英手中。與資本主義相比較,多元製度裏眾多團體必須經過民主競爭的過程才能取得權力,但在社團主義製度裏,許多未經過選舉的組織實體掌控了決策的過程。這些社團主義的代表團與一般的商業公司或法人組織並不相同,而是構成了社團主義國家的中心思想——精英政治。另一方麵,這種社會關係突顯商業公司控製了政府決策過程而犧牲公共利益的情況,因為這些商業公司完全為國家所控製。商業公司對於政府的影響力通常是透過遊說和其他管道來提升他們的利益,而這些行徑通常被視為是對公眾有害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社團主義也常被稱為公司政治。如果社團主義還與軍事企業有所牽連,也常會被稱為軍國主義或軍工企業複合體。


美國20世紀一些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在政治上積極推動第三位置主義,如全國聯盟、羅克福德學院、白雅利安抵抗等;同時一些黑人至上主義團體,如伊斯蘭教民族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
謝盛友(曾用名:謝友),1958年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中德雙語專欄作家,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班貝格民選市議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