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如何融入德國社會

(2013-05-18 13:41:53) 下一個



如何融入德國社會

——采訪班貝格市CSU黨委委員謝盛友


                              穆紫荊

 

穆紫荊﹕謝盛友先生,欣聞2013年4月20日,你以141票的最高票被當選為班貝格市的CSU黨委委員。先向你說一聲恭喜!這肯定是德國CSU黨史上的第一個華人吧?

 

多年後選定了CSU

 

謝盛友:我認為在德國的CSU黨史上是肯定已有華人的。班貝格市7萬多人口,kreisfreie Stadt,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CSU擁有550黨員,當天參加選舉的220黨員,最高票141票,第二是黨主席129票。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簡稱基社盟,是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政黨。在聯邦層麵該黨和其姐妹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聯邦議會共同組成一個黨團。我們黨的宗旨是為公民謀事,給社會各種人從事政治的機會,創造良好的國家財政、福利、勞動崗位,注重家庭和教育、藝術和文化、環保、農業保護和消費者利益,以及全民的安全。我們黨以基督教民主主義為指導,在二戰後1945年由昔日的反法西斯人士成立,1957年擊敗州內對手巴伐利亞黨並執政延續至今,創造了德國國內政黨的執政紀錄。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奉行基督教民主主義和保守主義。“保守”此處指:保留基督教價值觀,保留傳統、自然的事物。其實我16歲便開始尋找一個政黨,直到2012年3月才找到CSU。

 

                              謝盛友夫婦

 

    穆紫荊:你入黨才一年多,就進入了市黨委,這裏麵有什麽奧秘嗎?

謝盛友﹕沒有什麽奧秘,我始終堅持一個做人準則: Frage nicht was deine neue Heimat für dich tun kann, sondern was du für deine neue Heimat tun kannst!

25年前我空手來到德國,如今我什麽都不缺,是應該感恩的。我同時非常感謝我的太太張申華,她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和CSU黨員。還要感謝我們的兒子,他在巴伐利亞科學院工作。一個和睦的家庭在政治競選中永遠是加分的。

 

華人的“融而不入”

 

 

穆紫荊:你是否可以針對如何融入德國社會這一點再談得深入一點?

    謝盛友:可以。我認為,華人對德國社會而言,基本上仍保留在“融而不入”的階段。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德國社會容納了我們這些華人,不論你是已經改變國籍或是還沒有改變國籍,你在德國生活的本身,就是被德國社會容納。但是,要真正地進入到德國社會中去,還有一段距離。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儒教並不是宗教。儒家不是要讓人們信某個神,而是要讓人們生活在一種健全的狀態中,成為君子,成為真正的人。傳統上,儒家並無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教會組織——如基督教會。它沒有在一般的社會治理體係之外,另行建立起一個自足的信仰體係,這也是因為儒家沒有排他性的神的緣故。由此,中國人與德國人之間便也沒有宗教上的衝突,在德華人基本可以和德國人相安無事地和平共處。但是,如果你要真正地融入到德國的社會中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首先,你的德文要好,你不僅會說會寫,還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去逐步地了解德國的文化,尤其是你居住城市的當地的文化。當然,這個過程中你必須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去認同德國的價值體係和法律製度,這是我們談融入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對自己傳統的中國文化觀,還要保持最起碼的自信。德國人能夠接納我,就是接納我的這種自信。如果你把傳統的中國文化觀也丟掉了(其實,隻要你是中國人,你就無法完全丟掉你的中國文化觀),德國人就會更看不起你。這時,你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流浪者,或者至少是一個文化漂泊者。所以,在諳熟德國文化的前提下,在中德文化的比照中,不斷地感受差異、不斷地回望“自己”、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發現“自己”並不斷地定位“自己”。這是在融入德國社會過程中的一條必經之路。

 

入鄉隨俗才能找到家鄉的感覺

 

俗話說,“入國問禁,入鄉隨俗。”一個人要融入德國社會,還必須認識到其權利和義務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你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你經商,你賺錢了,卻不好好地納稅,你怎樣談得上融入德國社會呢?長久下去,你參與和服務德國社會的願望,就會越來越降低,最後是做一個對社會麻木的人。

所以也可以這樣說,除了盡義務外,融入其實就是奉獻。比如說,當地殘障小孩的讀書問題、養老院問題、本地的公益性團體和體育俱樂部,你參與多少?又奉獻多少?參與和奉獻的時候,你又是懷著什麽樣的目的和心態?這些都是在融入德國社會中的一些被人誤以為是“雞毛蒜皮”似的關鍵細節。

再具體一點說,就是融入德國社會,不僅僅是你有能力跟德國人一起讀小說和寫散文。最根本的還有,你能夠在進入他們的啤酒館之後,找到一種“家鄉茶館”的感覺。如果你不加入當地的公益社團,不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他們是很難找到機會與你說上真心話的。

一般來說,移民選擇在哪裏居住和生活,就是認可了自己的選擇,認可了自己要把那裏當作自己的家園,但是,家園是否認可新來移民呢?那卻是另一回事。

德國人最早是遊牧民。日耳曼部落的進化發生在青銅時代或者最晚是鐵器時代。公元前一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慢慢穩定成二戰以前的德國。如果問猶太人、希伯來人為什麽在德國會“如魚得水”?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遊牧民的“相互接納”。耶穌就被稱為“最善良的牧羊人”,所以耶穌基督在德國也容易被穩定以後的“遊牧民”德國人接納。

猶太人到了一個地方,盡管攜帶著希伯來文化,但總是既來之則安之地認可居住地為其家園。而至於是否家園認可他們,那是另一回事。所以,他們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地追求被家園的認可。

    在我兒子的中學母校中,有一個名叫“學校之友”的協會。會長是一個猶太人大企業家。在每學年結束時的“校節”上,會長奉獻葡萄酒,我奉獻中國美食。我們將銷售所得的錢都全部捐獻給學校。然而,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夫婦兩個隻是輪流地在那裏幹幾個小時活,會長卻是從早上9點一直堅持工作到夜裏24點。

我舉這樣的例子,雖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它的確折射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我們隻是半心半意地追求被家園的認可,而會長卻是一心一意,甚至全力以赴地追求被家園的認可。像類似猶太人這樣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難怪他們到處都能夠被家園認可,進入當地的主流社會。

作為第一代移民我的經驗是,加入孩子母校(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校友之友協會是融入當地社會最好的第一步。多為孩子的母校做事,多為當地的教會做事。在你為他們做事的過程中,彼此慢慢地相互了解。通過彼此的熟悉,得到的“回報”是,協會安排你做報告。德國人很喜歡了解中國人的文化和習俗。可以說單單一雙筷子就足夠讓你有連續三年的文化演講。德國人對此百聽不厭。報告多了,你在當地社會的知名度便也高了。

    穆紫荊:謝謝你的坦誠相告。我相信,你針對融入所談的觀點和經驗可以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參考。你的努力也成為在德華人的驕傲。為此祝福你。

(文章來源:華商報2013-5-17《如何融入德國社會——采訪班貝格市CSU黨委委員謝盛友》,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Wchy52 回複 悄悄話 久仰您大名啊!我很喜歡您的文章,真的請教中國文化觀是什麽?我至今沒有看到優秀的中國文化觀,悲哀啊!我們的下一代不知怎樣繼承我們宣揚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觀啊?
Wchy52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文化觀!您的中國文化觀什麽啊
Wchy52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文化觀!您的中國文化觀什麽啊
zhu_charlie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the writting & advocate !
"不要問你的家園能為你做什麽, 而是你能為家園做什麽." -- agree.
人老話多 回複 悄悄話 我認為,融入社會,並沒有什麽條件限製,也無大小,層次,等級,真不真之分。能關心這個社會的大小事情,參與這個社會的各種活動即可。比如你喜歡參政,而她喜歡做些大,小公益,或是他們喜歡參加一些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等等。當然前提還是你要不要。至於“不僅僅是你有能力跟德國人一起讀小說和寫散文。最根本的還有,你能夠在進入他們的啤酒館之後,找到一種“家鄉茶館”的感覺。”這個還是因人而異,也並不一定非要“被家園認可,進入當地的主流社會。”或是注重“你在當地社會的知名度便也高了”。總之,融入不融入還是需要平常心。
一個雞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不要問你的家園能為你做什麽, 而是你能為家園做什麽"
說得挺正確的,不過版主這做法隻用於新家, 不用於祖家。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不要問你的家園能為你做什麽, 而是你能為家園做什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