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2025 (7)
謝盛友:“一定要說”:格拉斯在說什麽
作者:謝盛友
在伊朗核爭議背景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格拉斯(Günter Grass)2012年4月4日在《南德意誌報》上刊登詩作«Was gesagt werden muss»(《一定要說的話》),嚴厲抨擊德國和以色列。在這首詩中他批評說,通過向以色列出售軍火,德國有可能成為一種“可預見的犯罪”的同夥。格拉斯稱,以色列對本已脆弱的世界和平構成威脅,西方在相關問題上態度偽善。格拉斯同時表示,他與以色列心心相印,並將永遠如此。
人類的四類罪過
英國大學者阿克頓 (Lord Acton 1834–1902)說“曆史的教訓就是,所有的人都不會從曆史的教訓中,真正學到教訓。”
人類文明史就是憤怒而瘋狂地集體殘殺,而最後殺死一個或二個替罪羊的過程?
如果是這樣,人類罪惡曆史將走不出死循環。
如果是這樣,德國人可以把德國所有罪惡都往希特勒身上堆放。但是,德國人並非這樣,戰後,德國的知識分子指引德國人反省懺悔,文學界的格拉斯被譽為“德意誌的良心”。
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在其著作Die Schuldfrage《(納粹德國)罪過問題》(1946)中把罪過分成四類:
第一種是刑法罪過,它侵犯的是法律。審判這種罪過者是法院。
第二種是政治罪過,它源自參與罪惡的政治製度。審判這種罪過者是勝利者(如果獨裁政權被打倒)。
第三種是道德罪過,它關係到個人的錯誤行為。審判這種罪過者是自己的良心。
第四種是形而上學罪過,指的是不能盡自己的責任去維護文明的人性。審判這種罪過者是上帝。
第四種罪很難理解,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說,如果我們不能盡自己的能力,去阻擋權力者施行罪惡,我們竟然能活得好好的,那麽我們同樣有罪。
戰後,德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麽在討論中,總是喜歡挖傷痛?因為德國人對“行政罪責”的反省是認真的,他們認為,即便當事人強調當時的做法是服從命令或者當時國家的法律,屬於行政範圍,也並不能改變做這些事情本身的犯罪性質,以及身在其中所要承擔的罪責。
努力贖罪:剝開曆史的“洋蔥”
格拉斯就是帶著這種“形而上學罪”,而時時刻刻實實在在地作贖罪的努力。
格拉斯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來阻止曆史循環。《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是1959年寫的小說,故事以第一人稱描述,即由主人公奧斯卡自述人生經曆。小說的主要素材就是作者格拉斯本人的經曆與見聞。在寫作風格上,小說本質上帶有強烈的政治意義,但遠遠超出了政治小說的範疇,裏麵包含了寓言、神話、傳奇等元素。鐵皮鼓本身帶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包括猶太教和基督教。在書中奧斯卡同時與耶穌和撒旦對話,他的同夥稱他為“耶穌”,而在書的最後他則稱自己為“撒旦”。
曆史與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相連的,格拉斯在《鐵皮鼓》中通過刻畫了好熱鬧,喜追隨時尚,見風使舵的普通市民的典型馬策拉特,表明納粹狂潮與普通人選擇了盲從和隨大流密切相連。小說中雜貨商人馬策拉特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水晶之夜”帶兒子去看熱鬧。“從前有個殖民地商品店老板,他在十一月的某一天關上了店鋪的門,因為城裏出了事。他拉著兒子奧斯卡的手,乘五路有軌電車到長巷門,因為在索波特和朗富爾的猶太會堂著了火。猶太會堂將近燒毀,消防隊隻是注意不讓火勢蔓延到別的房屋上去。穿製服的和穿便服的,把書籍、教堂裏的禮拜用具以及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堆積在廢墟前。這座堆積起來的小山被人點著了,於是,這個老板便利用這個機會,借這堆公眾的烈火來溫暖他的手和他的感情。”
讀者可以想象,如馬策拉特式的看客大有人在。馬策拉特是納粹得勢時無數德國普通人的代表。格拉斯通過刻畫普通商人馬策拉特的形象表明,正是尋常市民選擇盲從的習性成為納粹、極權的社會溫床,大眾和納粹、法西斯黨魁都產生於同一個社會土壤即市民之中,每一個普通市民的民族狂熱、狹小的精神世界使希特勒得以上台,並鞏固了他的第三帝國的統治。每一個普通市民都是納粹的社會支柱,而不是“黑色的地妖”善於誘惑,不是誤入了歧途,而造成了德國這場曆史災難的。不是有條件造就曆史的其他人,而是所有的追隨者,即每一個小市民們對於法西斯主義沒作理性思考,而是選擇了盲從。每一個普通德國人在納粹時期,並沒有人脅迫他們參加納粹的活動,但他們選擇了追隨了希特勒。這就是罪過。
人性罪惡根源何在?清算納粹?是否將所有罪責推到納粹、希特勒身上就了事?就與每一個普通人的選擇沒有相關?這是格拉斯在戰後痛定思痛思考的重大課題,他以文學創作深沉地回答這些問題。
他並以極端的勇氣坦然麵對這些罪過問題。格拉斯在他的著作《剝洋蔥》(Beim Häuten Der Zwiebel)中披露了自己一個重要的身世秘密:他承認曾在1945年參加過法西斯德國的黨衛軍,時年17歲。
黨衛軍是納粹時期的法西斯組織,和一般德國軍隊不一樣,其行為戰後受到追訴。格拉斯當年參加黨衛軍隻是個年僅17歲的孩子,亦未幹過實際上傷天害理的事,也許從趨利避害的角度出發,應當把這段其實他可能也無法為此負責的不光彩永遠經曆隱瞞下來,否則他必將麵對輿論的譴責,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麵對。格拉斯一直以來為此猶豫不決,內心十分痛苦,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明智之舉,德國人在格拉斯身上看到了一位大寫的人。
《一定要說的話》再一次剝曆史洋蔥,提醒所有的人,從曆史的教訓中,真正學到教訓。
詩作到底刺痛了誰
格拉斯《一定要說的話》,一石激起千重浪,幾乎在以色列內政部宣布“禁止格拉斯入境”的同時,德國複活節各大城市的和平遊行,聲勢浩大地聲援格拉斯,說明他在德國有深厚的民意基礎。聲援活動的發言人維利•馮•歐因(Willi van Ooyen)說:“格拉斯是正確的,不能說他就是反猶太的文人,更不能把他的詩作當成廢紙,掃進地毯,掩蓋起來。”
格拉斯的詩作到底刺痛了誰?為什麽他們要把《一定要說的話》掃進地毯?
格拉斯發表詩作後,一再麵對媒體記者說:“世界和平本已脆弱。”本已脆弱的世界和平受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威脅。
眾所周知,袒護以色列是美國中東布局乃至全球戰略的需要,而且在美國高層,支持以色列的人左右美國的決策。芝加哥大學的約翰•米爾斯海默和哈佛大學的斯蒂芬•沃爾特是兩位美國著名學者,他們曾在《倫敦書評》期刊上發表了就美國跟以色列的密切關係所做的研究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廣征博引,認為在有關以色列的問題上,有組織的以色列支持者左右了美國國會的立法和總統的決策,以色列遊說勢力在美國的中東政策上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
沃爾特說:“美以公事會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不受任何幹擾。不管以色列的行為如何,他們都要保證美國支持它,並且繼續提供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援助。這涉及向持同情態度的國會議員輸送競選捐款,而被視為不可靠的國會議員則得不到競選捐款。他們一直特別擅長此道,資金充足,組織良好,相當無情。”
當然,美國人民一往無前地偏愛以色列,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宗教信仰是他們在決定支持這個猶太國家時最大的影響因素。
支持以色列是美國的長期戰略選擇。中東一直是一座時常爆發的“活火山”,經常引發暴力的“火藥桶”。問題是,以色列擁有核武器,至少是一個匿核國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認為以色列在一些西方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下,進行過核試驗,擁有核武器。據透露,以色列在1960年代就已經確定有核武,同時也是中東地區唯一確定有核武的國家。縱使沒有向國際社會交代,眾人皆知是用以保衛國家之用,當地領導人卻否認有關傳聞。以色列在80年代已生產了可製造100-200枚核武器的核材料,擁有60-100件可使用的核武器。然而這些國家也隻是說說而已,迄今為止並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美國科學家聯盟曾拿出比較“過硬”的科學證據,使以色列秘密研製核武器的傳聞得到了“證實”。格拉斯在詩作說:“那裏很多年來——雖是秘密的——核彈的可能性日漸現實,卻無法控製,因為檢查不能執行?”詩人呼籲,“對以色列的核潛能及伊朗核設施的一種不受阻礙的並永久的監督。”
2006年以來,美國和伊朗都十分關心伊朗的核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線。美國目前準備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美國主戰派的觀點:現在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安全角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選擇動武。美國主和派的觀點: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麽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麽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
實話實說,格拉斯發表的並非是反美的詩作,而是警告德國,向以色列出售軍火,就是一種“可預見的犯罪”。詩人說:“還因為我們——作為德國人背負的夠多了——有可能成為一種罪愆的供應商,這是可以預見的,因此我們的共謀將不能籍通常之托詞而得以勾銷。”
德國人偏愛以色列人有曆史的原因,也有經濟利益。因為納粹德國殺害了大量猶太人,現在的德國人要對以色列“友善”,心裏才“舒服”些。經濟利益是,賣軍火當然可以賺錢。但是,人是有限的,當下的言行,可能犯罪了,自己尚不清楚。軍火買賣是一個魔鬼的圓箍,一個邪惡的圈套。詩人告訴我們一個千年不變的道理:聰明而愚妄的人類,隻有放下一切驕傲與論斷,才能麵對自己的問題。
(文章來源:世界知識雜誌2012年第9期,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類文明史就是憤怒而瘋狂地集體殘殺,而最後殺死一個或二個替罪羊的過程?
漢字 曆 史裏麵有 力,同時又有 刀。
問好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