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駱家輝有多少中國人血統

(2011-09-22 13:36:54) 下一個



謝盛友:駱家輝有多少中國人血統

我首先反傳統,把“血統”這兩個字拆開,即“血液”加“傳統”。拆開來的目的是說明,駱家輝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但骨子裏是美國人的傳統。

中國人的血液

駱家輝(Gary Faye Locke,1950年1月21日- ),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是來自台山市水步鎮長塘村移民家庭的第三代。駱家輝的祖父早年從中國來到美國時不會說英語,他找到了一份幫人料理家務的工作,以換取學英語的機會。根據媒體報道,駱家輝是在美國廉租房裏長大的,父親是中餐館老板。

駱家輝於1997年至2005年間擔任華盛頓州第21任州長,是全美首位華裔州長。

駱家輝當選州長,美國媒體的一個評論就是其姓氏幫了個忙,相當多的投票者不知道Gary Faye Locke“並非白人”。這個姓氏的“美化”據說是其父輩刻意的,駱家輝自己不評論、不直接否認。

一個中國化的姓氏,在西方生活多少有些“不方便”。對誰不方便,為什麽不方便,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內容。

駱家輝曾經兩次回到家鄉廣東台山祭祖。第一次是1997年,他剛剛當選華盛頓州州長,帶著父母和妻子回到故鄉,當時聞訊趕來的同鄉有好幾萬人,人們從村口的公路一直排到了水步鎮。第二次是2006年,據在場人回憶,駱家輝在祖屋裏進廳入房、爬上爬下,用數碼相機對祖屋裏裏外外拍個不停,並不時向在美國長大的夫人李蒙做手勢進行耐心講解。臨行前,駱家輝專門前往祖父工作過的店鋪參觀,還掏錢購買了兩個國產單車鈴帶回去留念。

美國人的傳統

在央視《對話》欄目裏駱家輝說:“作為華裔美國人,我很自豪能夠成為駐華大使,回到祖先的家園。我最希望的是我的父親還在世,他一定會感到很自豪。”憶起剛剛去世不到一年的父親,流露出一股難以掩飾的遺憾。

然而,除了對“祖先的家園”依稀尚存的眷戀以外,提起此次來到中國,駱家輝更多的是站在“一個100%的美國人”的立場上。“我要向中國人民展示美國的價值觀。”駱家輝直言不諱。

駱家輝一家人風塵仆仆飛到中國,既沒有隨從,也沒有警衛,親自拎著大包小包抵達北京,此平民作風被《光明日報》通過文章《警惕駱家輝帶來的美國“新殖民主義”》來批判,指他是表演給中國人民看,“暴露了美國以華治華,煽動中國政治動亂的卑鄙用心”。

央視主持芮成鋼竟然在達沃斯論壇上這樣提問駱家輝:“聽說您是坐經濟艙來的,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國欠中國的錢?”

駱家輝回應:“作為政府官員,不管是我們領事館官員還是大使館的,也包括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坐經濟艙。”

由於美國價值體係的介入,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駱家輝被賦予了另一種形象和新的內涵。流淌著中國人血液的駱家輝,其實使用美國人的符號來傳達西方價值,那就是獨立人格和契約精神。

如果說儉樸是中國人尊崇的美德,清廉是中華文化裏的為官之道,那麽,駱家輝有中國人的血統,相反,芮成鋼等骨子裏卻沒有中國人的傳統;如果中國人都像芮成鋼一樣“當官就該擺闊,就該享受”,那麽現在的中國人反而丟失了中國人的傳統。

從背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車,坐經濟艙,這些“規則”突出的不僅是駱家輝強烈的個人意識,恐怕更多地體現了美國人“官民”的一種契約。“官民”有約:我信任你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我才選舉你;經過實踐考驗,若你沒有能力或喪失了原先的能力,我就把你選下去。怎麽樣才算做得好,沒有統一標準,最低底線是,你總不能一上台,權柄在握就揮霍我的現有資源。所以, “官” 在“民” 麵前隻好謙卑,不敢隨意貪汙“民”財,因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弄不好被新聞監督,甚至被獨立司法判刑坐牢。

若“當官就該擺闊”是中國人的血統,那麽駱家輝在中國人麵前抓住一切場合和機會,不遺餘力地展示自我,痛痛快快地丟掉這個“中國人的血統”。

(文章來源:2011-09-22 刊登於台灣《旺報》,同日《中國時報》(電子版) 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人在異鄉為異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

《林葉非無根》
《林葉非無根》
林葉無木何招風,
青天自有大道共。
狡兔一窩無不同,
空嗟毛堂未藏弓。



林葉無木何招風, : 葉因夫林彪而富貴,林因共產黨之木而隆,因果互證。
青天自有大道共。 : 黨內的權力鬥爭的無規則,已非一兩日,起始於創黨之後,無道也!
狡兔一窩無不同, : 殺人者,人殺之,被林葉所整死的人又向誰訴冤 ?
空嗟毛堂未藏弓。 : 毛的絕對威信,成也威信,敗也威信,林的悲劇隻是大時代的一個而已。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四十年前的“九一三事件”依然留下了太多的問號沒有得到解答,而林彪的女婿張清林在苦難沉浮四十載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心願:前往林彪墜機地點祭拜。他的下一個願望是:把林彪等人的遺骨帶回中國安葬。


這是一塊廣闊而又平坦的盆地中央,草深一米,紮進土地一尺的繁茂根須抓牢了厚土,使地麵變得非常堅硬,應該是飛機迫降的理想地帶。環盆地四周皆山丘,隻有東北麵有一道缺口,四十年前的9.13之夜,中國副統帥林彪的座機從北掉頭往南飛時,恰恰穿過了這個山口,飛機夜行看到的隻是一片黑,著陸燈照不到山丘,沒有撞山就是個奇跡。

因為發動機空中起火,三叉戟隻能迫降。原空軍副參謀長兼34師黨委書記胡萍長子胡耀萍說,以他對駕駛員潘景寅的了解,如果是白天,技術不會有問題。但是晚上,姿勢差一點都不行,迫降的成功率幾乎沒有,尤其三叉戟,油箱就在機翼上。林彪的座機正是一個機翼插進土裏,碎成9大塊。

今年9月12日正值中秋節,一行7個中國男人來到這裏憑吊,他們中的5人都已經年過花甲,他們之間也簡稱"黃吳葉李邱",其中"葉",是林豆豆的丈夫張清林。

四十年,天天都想來

林豆豆至今未能取得護照。她對張清林說:"你自己定。"張清林就決定了。他說:"四十年,天天都想來。"

中蒙之間至今還沒有旅遊簽證,為了萬無一失,幾個在蒙古做生意的空軍子弟,竟然能夠找到蒙古總統的顧問幫忙。這位蒙古高官非常理解和支持,認為是人之常情,他以私人身份向駐華使館打了招呼,商務簽證就順利拿到了。9日,張清林四人先行飛到到烏蘭巴托,10日第二批也趕到,在當地經商的中國軍人後代負責全程安排。蒙古人並不知道來者身份,但是都願意幫忙,原外交部部長的兒子自願充當司機,另一位私人電視台的總編輯也充當他們的錄像師。11日三輛車的車隊,驅車東南行,3個多小時,行程300公裏,到了令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小城溫都爾汗,這是肯特省的首府。

第二天,前外交部長的兒子送他們去256三叉戟失事地點,蒙古的公路都不太好走,到了才知道這裏不屬於溫都爾汗,也沒有黃沙,與中國人聽了四十年的情況並不一樣。此地名叫貝爾赫,在溫都爾汗東北80公裏,至今荒蕪人煙,地下埋藏著螢石礦。因為地域遼闊,一般人若沒有經緯度定位,很難找到。沒想到至今草棵裏還能找到中國瓷器的小碎片,證明此地曾經是三叉戟食品櫃的散落地,失事地點準確無誤,由此可見一斑。

外交部長的兒子對此地地形熟悉,因為多次帶中國人來過。他又帶領"黃吳葉李邱"等去了兩公裏之外的墓地。墓地地處向陽坡麵,是當年中國使館人員選擇的,是一座九人合葬的橢圓形墳包,寬三米,長五米,用拳頭大的石塊壘成,貝爾赫盆地隻有土壤,找不到石塊,取這些石頭要驅車一個小時才能找到石山,據悉當年是用汽車專門拉來的。

麵南還立著一塊高一米,寬半米的青色石碑,上刻"九一三遇難者之墓--二00八年九月十三日緬懷者敬立"。

張清林原來準備也要立一塊石碑,但是聽說這裏要開礦,陵墓要遷移,就暫時放棄。

蒙古天高風勁,墓地周圍到處可見刮倒的祭瓶,和幹枯的花籃。張清林還撿到一條被風刮斷的挽帶,上寫"林彪元帥"。

"人不見,草連空。"隨同林彪一起遇難者的孤墳掩映在黃草碧天之間,寄托著多少四野老戰士和後代們的哀思。

私人領主想見林豆豆

蘇聯解體之後,蒙古也迅速實現私有化。12日上午,張清林還會見了貝爾赫的私人領主。張清林十分關心遷墳和墳墓的保護問題。而領主表示想修一座《林彪元帥紀念館》或博物館,還想修一座全景式的電影院,放映林彪的生平電影。他懇切地提出,想見林豆豆,希望她提供林彪元帥的文物資料。

張清林對蒙古領主的個人願望表示尊重,但是對領主的要求卻難以回答。因為9.13之後,林豆豆和他實際是穿著一身軍裝從毛家灣一號被掃地出門,不要說林家諸多的私人物品,就是張清林留在廣州軍區124師羅浮山野戰醫院的私人物品和存折,至今也沒有歸還。林豆豆至今連父親和全家人的一張私人照片都拿不出來,遑論文物!

林豆豆和張清林1971年10月4日被8341部隊從北戴河押到玉泉山,接受毛澤東機要秘書謝靜宜單人獨線審查,到72年8月。8月26日晚上,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與他們談話,態度極為嚴厲,宣布林豆豆回空軍報,張清林回總後衛生部接觸群眾,並交給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管理,李推脫要出國,周恩來說:"那我來管。"林豆豆實際是回到空軍報接受批鬥。張清林在總後情況略好。因為豆豆到戰士食堂吃飯經常被圍觀,當時還允許張清林花5元錢買了個舊煤油爐,用自行車軸承改裝一下,給豆豆做飯。這個期間林豆豆對空軍報的批鬥有文必錄。涉及到大量毛家灣的內情,有關毛澤東、林彪、江青、葉群的政治關係,私人恩怨,一五一十,駁斥汙蔑,不做任何回避,記錄了六七大本。張清林也寫了20多萬字。

1974年元旦前,專案組請他倆吃飯,席間灌酒,他們沒醉,專案組到醉了,透露要將他們分開,批判要升級了。他們回到空軍報駐地,立刻將所有文字、筆記付之一炬。元月2日,他們就被分開了。批林批孔運動就要開始了。此後林豆豆九死一生,自殺過,煤氣中毒過,敵敵畏、農藥多次引發全身和內髒過敏,若不是有張清林這個高明的軍醫苦難相隨,幾次都要追父母、弟弟而去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記憶的衰退,豆豆、清林記錄的諸多史料也隨風而揚,難以再找回來了,不能不說是文革史料的重大損失。

9月12日,中秋之夜,因為貝爾赫沒有住宿之地,張清林一行又回到溫都爾汗,在市內飯館,要了煮麵條,配著帶來的飲料、麵包就餐。同一家飯館裏,還有一行從北京開車來的人。其中有人認出李冰天,李不承認,對方稱:"我們還一起吃過飯嘛。"他們原來是四野軍人的後代,也是來祭奠林彪元帥的。他們因為不認識路,提出明天同行 。

溫都爾汗的私人旅店,晚上八點才來電,無法洗澡,為了不影響同屋休息,張清林躲在衛生間為明天的正式祭奠儀式寫下祭文。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9月13日,是祭奠之日。上午,他們在墳塋前安放好從烏魯木齊買的兩個鮮花圈。右邊一個用紅、黃兩圈盛開的玫瑰,環繞一大叢潔白的百合,挽聯是"親愛的爸爸媽媽永垂不朽!""女兒豆豆女婿清林敬挽!"左邊一個是兩圈白玫瑰圍繞著一叢黃玫瑰,中心點綴著小紅心的水仙花。挽聯是"我們永遠懷念林彪元帥夫婦!""黃春光、邱路光、吳新潮、李冰天、李xx、李xx敬挽!"後者是一對雙胞胎空軍子弟。花圈中間擺放著從北京帶來的月餅、蘋果、點心和花生四個供盤。張清林跪在墳前,泣淚而語:"爸爸,媽媽,我們來看你們了!"大家都明白,"我們"包括正北望關山的林豆豆。張清林連磕三個頭,打開一瓶茅台,撒到墳前埋葬林彪的貝爾赫草原的土地上,餘下半瓶祭在果品盤的中央。林彪女婿張清林在林彪等人墓地前林彪女婿張清林在林彪等人墓地前

張清林起身,開始讀他的祭文:"林葉無技向北風,青天垂雲吊英靈。狡兔餘孽換麵在,空嗟毛堂自藏弓。"他以四句詩開頭,飽和著親情,一吐淤積胸中四十年的塊壘:

敬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是你們蒙受震驚世界、驚醒人們頓悟的千古奇冤,而魂棲異國他鄉的四十周年忌日,我們和因'文革'迫害摧殘所致一身傷病而不能親自前來祀孝的豆豆以及老一代軍人的子弟,在你們墓前祭拜,以傾訴9.13 後生死兩茫茫,無處話淒涼的思念與遺恨。

爸爸,您奉獻一生,清正一生,一生無所欲。從50年代起,三翻五次地叩頭求免任職,都未被允。早在1970年廬山會議前,您麵諫毛澤東結束'文革',發展經濟,抵製張春橋作為下一代接班人掌權,並提出先解放副總理、軍級以上一批黨和國家領導幹部。為此,您不顧個人名利權位與安危,廬山會議後,堅持原則,不僅自已拒不作屢被要求的任何檢討,而且說反'文革'派者都不要檢討,叫大家都推到您身上;還說垮台就垮台!省得再辭職!由此招來陰謀陷害以至殺身之禍。

爸爸媽媽:我們一定銘記爸爸關於'要寬容,要和為貴,不要冤冤相報'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堅信,在祖國全麵改革開放、民主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形勢下,一定會使你們沉冤昭雪,魂歸故裏。

爸爸媽媽,你們安息吧,網上多清酒,杯杯祭到明;你們安息吧,網上多鮮花,從春夏祭到秋冬;你們安息吧,網上多詩詞,從南北祭到西東。

你們安息吧!"

張清林邊讀邊泣。心同此情,情同此理,一行七尺男兒,同聲悲泣。李冰天竟然哭得蹲在地上嚎啕不已。

明年夏天我要奉護九具遺骨回家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貝爾赫距萬裏長城又何止千裏之遙。一到溫都爾汗,張清林一行就換上棉衣。臨別的那天,聽說天要下雪,但是沒有等到。

四十年前的9.12之夜,張清林一腳踹倒一個8341的人,奪下手槍,向96號(林彪駐地)奔馳下山的紅旗轎車連續開槍,阻止不成,就提著這把手槍,一直守在林豆豆身邊,保護她的安全。他們在北戴河56號樓前親眼看著三叉戟向南飛去,不到半個小時又折回,在山海關上空盤旋,因為機場關閉,不得不向北飛走。航跡線就像在北戴河上空劃了一個大問號。

當時豆豆問清林:"你每次猜的都準,你這次猜會怎樣飛?"清林:"沒有明確目的。"豆豆:"飛機會怎樣?"清林:"會掉下來。"豆豆:"要掉下來,就好了。他就解脫了,再也不痛苦了。"

後來聽到飛機墜毀了,林豆豆立刻提出要黑匣子,她堅信:"隻要林彪是清醒的,黑匣子哪怕隻錄下他的一句話,也會證明他不是叛逃。"

四十年後,接受我采訪的張清林對我說:"明天夏天,我要把遺骨接回家,九具都接回來。"張清林現在還擔任北京明正司法鑒定中心副主任,他有把握,根據DNA鑒定出每具遺骨。

"那頭骨呢?"我問。

"我要給中央寫信,要求俄羅斯歸還林彪、葉群的頭骨,這是我們家的私事。"

勇哉!張清林。

今年9月17日,張清林回到北京隻有兩天,給他們此行憑吊幫過忙的蒙古總統顧問,突發腦溢血去世,不過四十幾歲,這是令張清林這個勇敢的男人又一感到頗為遺憾的事情。





作者:高瑜



作者簡介:高瑜,中國獨立記者,專欄作家。原在中新社工作,後擔任《經濟學周報》副總編。因參加八九民主運動,兩次係獄。作品廣有影響。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傅高義:搞經濟特區並非鄧小平決策

進入專題: 經濟特區 鄧小平
● 傅高義

傅高義沒有稱鄧小平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認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經理”,因為在他看來粉碎“四人幫”,鄧小平沒有直接參與,搞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特區也非他的決策。他的角色始終處於幕後,衝在前麵的是他任命的一批年輕官員,比如胡耀邦和趙紫陽。但傅高義認為,鄧小平是一位謀略家。他說,毛澤東在1970年代讓中國開始麵向西方以對抗蘇聯,而鄧小平敏銳地感覺到美國和日本的科學技術、資本和知識對未來中國的重要性,這一覺察在當時極具前瞻性,而這也是改革開放伊始中國迅速擁抱西方技術和資本的重要原因。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漢學家傅高義(Ezra F. Vogel)用10年時間寫出《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日前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的中文版將於明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以《鄧小平傳》之名出版。

美國漢學家10年寫就“鄧小平傳”

傅高義著《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英文版出版 中文版明年4月在港上市
1930年7月出生於美國,知名社會學家,精通中文和日文。對中國問題的主要代表作是《共產主義製度下的廣州 (1949 - 1968)》和《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
傅高義認為鄧小平留給中國的最大遺產是他提升了中國的世界地位,使中國成為一個強大國家,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無法想象的。
過去一段時間內,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 Vogel)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正在創作一部鄧小平傳記。經過10年的創作,“中國通”傅高義的《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日前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中,傅高義堅持認為,鄧小平的曆史地位被低估了,他試圖糾正這個錯誤,“在提高如此眾多的民眾的生活水平這一點上,20世紀有任何其他領導人比鄧小平做得更多嗎?”
《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的第一個中文版將於明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以《鄧小平傳》之名出版,譯者是著名學者馮克利。

采訪多位國際政要

《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是80歲高齡的傅高義傾10年之力完成的一部權威鄧小平傳記,本書共876頁。
創作期間,傅高義曾多次到中國進行采訪,其中有5次逗留時間較長,如2006年就在中國住了5個月。傅高義還在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訪問了無數和鄧小平接觸過的政要,其中包括江澤民、李光耀、卡特總統、蒙代爾副總統、基辛格、美國曆任駐華大使以及多位國務卿和白宮國安顧問。他還親自與鄧小平女兒鄧榕(毛毛)長談多次,也訪問了胡啟立、錢其琛、李銳等,以及陳雲、胡耀邦、任仲夷、陳毅等人的子女。
除了尚未公開的檔案,傅高義也參看了浩如煙海的中、英、日文資料。在采訪和閱讀文獻之外,傅高義甚至跑到鄧小平打過遊擊的太行山區及其故鄉四川廣安、重慶和成都等地,親自體驗鄧小平當年的生活。
創作緣於2000年夏天,傅高義前往韓國濟州島度假。其間,他對隨同一起度假的朋友、《華盛頓郵報》資深外交記者奧柏多弗說,他現在已經從哈佛大學退休,想寫一本書,通過這本書讓美國人懂得亞洲。奧柏多弗曾在《華盛頓郵報》供職25年,在亞洲工作17年,他當時毫不猶豫地建議傅高義:“寫一本鄧小平傳記!”幾周後,傅高義接受了這一建議,並確定主題為鄧小平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他看來,過去30年亞洲的巨變就在中國,中國巨變的主角是鄧小平。
1973年5月,傅高義隨美國國家科學院代表團第一次來到中國,他與周恩來見了麵,但沒有見到鄧小平。在之後的30年裏,傅高義也沒有獲得與鄧小平會麵的機會。
傅高義曾以學者身份供職於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這些經驗使得他對這本書的寫作既有社會學學者的專精,又能超越學院的限製,而從政治經驗、政治智慧的角度理解鄧小平的政治實踐。作為中國通,傅高義對鄧小平的把握既能入乎其中,又能站在中立、客觀的學術立場上出其外,讓讀者全麵深入地把握鄧小平及其整個改革開放時代。
對於此書,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評價說:“鄧小平在經濟、政治及社會上對中國進行改革,其中一項偉大成就,就是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建立了外交關係。本書對此曆史事件有著極其精彩的描寫。”

對鄧一生持正麵看法

這本書從不同的層次研究了變革與適應的問題,其核心是鄧小平個人麵對一場複雜且危機重重的革命所做出的回應。他的核心事業圍繞著曆史上最大的政治實體的巨大變革——中國從一個混亂的農業社會轉變成今天的工業及製造業巨人。在本書中,傅高義出色的工作是讓鄧小平的視角變得可信,讓中國的迷局變得可解,讓那些小角色都栩栩如生。此書不僅是一部領袖傳記,它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史和中國改革開放史,是一本涵蓋麵極大的史書兼傳記。
而傅高義本人對鄧小平的一生與貢獻,也大都采取了肯定與正麵的看法。所以有美國評論家批評傅高義對待鄧小平有“同情的態度”,也有意回避了某些敏感問題和事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留給中國的最大遺產是他提升了中國的世界地位,使中國成為一個強大國家,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無法想象的。
在傅高義看來,鄧小平是20世紀所有政治領袖中最重要的幾位之一,他不僅帶領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改革,而且實現了200年來很多中國知識分子和政治人物的夢想:讓古老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在提高如此眾多的民眾的生活水平這一點上,20世紀有任何其他領導人比鄧小平做得更多嗎?”“在20 世紀,還有其他領導人能像鄧小平那樣,如此深刻、持續地影響世界曆史嗎?”
傅高義沒有稱鄧小平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認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經理”,因為在他看來粉碎“四人幫”,鄧小平沒有直接參與,搞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特區也非他的決策。他的角色始終處於幕後,衝在前麵的是他任命的一批年輕官員,比如胡耀邦和趙紫陽。但傅高義認為,鄧小平是一位謀略家。他說,毛澤東在1970年代讓中國開始麵向西方以對抗蘇聯,而鄧小平敏銳地感覺到美國和日本的科學技術、資本和知識對未來中國的重要性,這一覺察在當時極具前瞻性,而這也是改革開放伊始中國迅速擁抱西方技術和資本的重要原因。
不過有人認為,此書缺點也很明顯,比如傅高義在書中過於明顯地流露其個人對鄧小平的崇敬,對中國取得的成就著墨過多,而對存在的問題涉及太少。來源: 文新傳媒網-東方早報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海南特區開發方案曾被政協委員指責賣國
發布時間:2010年09月29日 - 10:10 | 598 次閱讀 | 已有 0 條評論

海南特區開發初期的“賣國風波”

資料圖:1960年1月,鄧小平腿傷康複期間到海南島視察工作,在興隆農場采摘咖啡豆。

作者:梁文森

選自:南方周末

1980年代下半期,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海南20年趕上台灣經濟發展水平的目標,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取得成功後又一重大戰略部署。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同外賓談話時第一次公開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經濟特區。”其實,鄧小平對海南開發早已胸有成竹,他說,“海南島和台灣的麵積差不多,那裏有許多資源,有富鐵礦,有石油、天然氣,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出於對海南的特殊地位、南大門國防與和平統一台灣的戰略考慮,鄧小平指出:“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那就是偉大的勝利。”顯然,1987年中央決定委派許士傑等籌辦海南經濟特區,就是為實現這一宏偉戰略目標而跨出的重要第一步。但是,這個戰略目標的部署卻遭到幹擾而未果,海南20年趕上台灣的戰略目標沒實現。

海南建省

海南省正式成立於1988年,已年逾古稀的梁湘當選為海南第一任省長。1986年5月梁湘從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崗位離任不久,受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王震委托,奔赴海南對該島的開發進行調研,經過認真考察,梁湘把在深圳主政五年多的開放改革經驗與海南實際結合起來,並征求粵港深知名人士的意見,寫了一份調查報告送給王震,建議海南建省,采取更加開放改革的方針政策,把海南辦成自由港,調整產業結構。王震同意梁湘的構思,將報告轉送鄧小平和趙紫陽,獲得讚同。1987年中央決定派梁湘赴海南籌備建省工作。

根據鄧小平的指導思想,籌劃實施趕追台灣的發展戰略部署,梁湘主張:規劃洋浦港建立為重化工基地,以及改造島內農業為現代化農業;采取引進外資承租土地進行開發。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與熊穀組(香港)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確定在洋浦劃出30平方公裏土地作為開發區,以每畝200元人民幣,期限為 70年,租讓其土地使用權給熊穀組,由熊穀組負責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及招商開發,即采取土地“成片開發,綜合補償”的模式。洋浦開發作為自由港試點,成為 “特區中的特區”,以期重點突破,帶動全島經濟起飛。

不料,洋浦的開發很快就遭遇了挫折。

“洋浦協議”被指“賣國”

1988年4月23日,五位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拋出所謂“洋浦調查報告”,指責海南與外商簽訂的協議,涉“主權”問題:協議中外商日本熊穀組對洋浦港區的土地開發權,地價太低,每畝隻200元;麵積太大,達30平方公裏,相當於北京內外城三分之一;土地使用權限太長,達70年。若成事,這等於是外國人租界,將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新國恥,形同“引狼入室”、“開門揖盜”。

正在北京出席全國第七屆人代會的許士傑、梁湘聞訊,感到難以置信。他們馬上打電話給分管洋浦開發工作的鄒爾康副省長,決定以海南省委的名義給鄧小平同誌並中央寫報告,駁斥回應五位政協委員的指責。為此,鄒擬就稿件飛京,經許、梁同意並簽署的省委報告,火速上報中央,希望早日化解危機。

上海學生要求“嚴懲賣國賊”

在此期間,上海有報紙也責難“洋浦協議”乃“開門揖盜”;少數青年學生上街遊行,打出“還我海南”的標語,高呼“收回洋浦港,嚴懲賣國賊”的口號。這樣一來,洋浦港開發所簽訂的協議,問題鬧大了。

洋浦開發的海南決策者受到京滬輿情夾擊,壓力越來越大。

4月中旬,海南省副省長鄒爾康在國務院遇到田紀雲副總理和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便趨前就上海報紙發表“還我洋浦,還我主權”之類的新聞報道請教朱市長。朱鎔基回答:這不代表上海市委的意見。
海南特區開發方案曾被政協委員指責賣國
發布時間:2010年09月29日 - 10:10 | 598 次閱讀 | 已有 0 條評論

海南省委駁斥謬論

麵對大是大非,海南省委以負責任的態度,向中央匯報,指出協議規定土地使用轉讓的每畝200元、麵積30平方公裏、使用權限70年,乍一看,地價較低,麵積較大,年限較長;但是細想洋浦位於瓊西,乃一大片不毛之地,當地人稱此區“三多”、“三少”,即:石頭多、荒地多、仙人掌多;樹少、水少、人少。農耕不宜,卻有一個深水良港,可發展工業;如不開放開發,再過50年、100年還會是這個樣子。

以海南當年財政收入,根本無法投入大量資金去開發洋浦,較好的選擇是采取以土地使用權換資金、技術的模式。協議規定熊穀組投資31億港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洋浦建立重化工,包括消化天然氣而建立45萬噸乙烯聯合企業、52萬噸尿素廠、300萬噸煉油廠、300萬噸標箱玻璃、鈦白粉廠等……占地較多,30平方公裏才能滿足。講地價,無論就國內國際言在當時都是合理的,如當年深圳一畝地才300至600元,最高800元。泰國1500元,美國還免費提供土地給外資建廠。至於70年使用年限,同國際接軌,是霍英東的提議。

省委認為,洋浦土地開發並無損國家權益,合憲合法,國家憲法已明確土地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中央、國務院24、25號文件都提到可以讓外資成片開發,也可以搞基礎設施。海南省委的決策,采取“成片開發,綜合補償”模式,完全符合中央、國務院有關土地開發法律、法規的精神,也符合海南實際。

而且,洋浦協議中轉讓的是土地使用權,而非土地所有權。使用權限期滿需續約或重議,這是國家主權的體現。外商必須按協議規劃發展其產業和依法經營管理,海南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將代表國家行使其職權,包括向外商征稅、治安管理,以及依法保障該土地上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重要的是,一旦外商有違法亂紀行為,還要受到我國法律的製裁,根本不存在所謂治外法權。還有,涉及這塊土地的國際、外交、軍事及治安均由中國管製,外人是不容幹預的,行政、邊防、邊檢、海關均在我國掌握之中,不會產生所謂殖民統治的一類喪失主權的局麵。

但是,成見很深的人根本聽不進去。

監察、國土等部門會議,鄒爾康被召進京

這年4月18日,鄒爾康被召到北京,出席國務院委托國家土地管理局主持召開的洋浦開發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國務院監察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製局、國務院特區辦、經貿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會上,地價、麵積和使用期限,開發協議是否涉及“主權”問題,是否賣國勾當,成為焦點。有人還質疑熊穀組有日資背景,說“中國人民對日本存有戒心,過去戰爭侵略,現在是經濟侵略”。

鄒一一作了解答,明確洋浦土地開發協議轉讓土地使用權合憲合法合島情,不涉及國家主權問題;海南省委已向中央匯報,也寫報告,送國務院審批。並指出熊穀組總部在日本,香港這個股份公司,不單純是日本資本,即使日本人也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和協議。鄒還介紹香港和日本傳媒的報道,說這怎麽會侵犯中國主權?原來日本政府打算支持這個項目,還有三菱、三井等財團也想來,現在怕了。熊穀組董事局主席於元平壓力很大;港澳工委很重視事態發展,形勢嚴峻。如果洋浦這事情辦不了,對香港影響也很大。

由於是新鮮事物,其中不免有誤解或不了解。出席會議的其他三位海南幹部也作了有力的解釋。會上也有北京多位幹部肯定洋浦開發不涉及主權問題,表示支持。

最後,會議主持人、國家土地管理局局長王先進作了肯定性的發言,他說:“從以上幾個方麵看,海南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法律、符合海南實際,我們表示擁護、支持,做好服務,促使成功。”

洋浦開放從一開始就是按中央精神依法辦事的

“洋浦風波”愈演愈烈,許、梁也疑惑不解。因為洋浦的土地開發,一開始就是按中央精神、依法行事的。

1988年11月鄒爾康在北京向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匯報洋浦開發的規劃,獲得同意,還把於元平從香港請到北京麵商。

1988年12月國家副主席王震視察海南,也接見了當時在海南的於元平,鼓勵他投資開發洋浦;還興致勃勃揮毫題詞:“洋浦開發,前景廣闊。”

1989年1月,田紀雲帶了國務院外貿部長李嵐清、國家計委甘子玉、海關總署戴傑等人到海南視察,由鄒爾康匯報了洋浦開發采取“成片開發,綜合補償”的模式。

1989年春節,總書記趙紫陽視察深圳、珠海,梁湘又專程趕到,當麵做了匯報。趙表示同意,允許熊穀組承包開發洋浦開發區。臨別時趙還對梁說,開放改革不變、政策不變,你們要紮紮實實地工作。

這年2月,應國務院特區辦主任何春霖要求,海南省委給黨中央、國務院呈報了“洋浦開發報告”,隻等開發方案獲批。

鄧小平批示洋浦開發“省委決策正確”

1989年4月29日,鄧小平在海南省委關於洋浦開發的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經過再一次了解,海南省委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要抓緊,對不同意者要多做說服工作,手續要周全。”至此,“洋浦風波”似乎化解了。

顯然,鄧小平的批示極具針對性,肯定了海南省委,否定了“賣國”論,而且指示要抓緊這個難得的機會。

表麵上阻撓開發洋浦的聲音似乎收斂了,然而方案卻一直沒有批下來,洋浦開發領導小組無法啟動工作,光禿禿的洋浦土地依然沉睡著。而本來要投資海南島農業現代化的泰國正大集團謝國民也不敢來了,其他外商也望而卻步。洋浦被拋棄了。

直到1992年2月鄧小平南方講話再次掀起開放改革、發展經濟的熱潮以後的3月9日,國務院才批準了洋浦開發方案。可惜,已拖延三年多時間!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駱家輝當然有中華民族的情節,

稱讚他: 用心良苦!

支持! 強力支持駱家輝!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引: "...不管是我們領事館官員還是大使館的,也包括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坐經濟艙。"
--===
不實在,
他們在美國國內不是擁擠在經濟艙的.
阿鵬 回複 悄悄話 我不認為駱家輝的英文名幫了他多少。他當選第一任州長時全家三代都在電視上,我當時在奧勒岡州清楚的記得當地電視台一再說他是第一位華裔州長。他那一大家子在電視上看上去真有點象開餐館的。他第二次當選時,我想沒有人不知道他是華裔了。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我挺欣賞駱家輝坐經濟艙,但說是體現美國價值我是有疑問的,這是孤例吧,如果是美國價值,就應該所有美國到各國的大使都坐經濟艙。我倒覺得體現毛澤東艱苦樸素的價值。國內媒體質疑駱家輝艱苦樸素更是莫明其妙?兩國來使,讚美幾句不行嗎?如果艱苦樸素是美國價值,希望所有崇拜美國價值的人都艱苦樸素。如果駱家輝真的為中國底層民眾著想,就希望他能讓中美達成計劃移民協議,讓中國農民有計劃地移民到美國種地。解決中美資源與人口分配不均勻的結構性問題,對中美乃至人類都是好事情。大使嗎,就應該做些有利兩國人民的事情。中國農民需要土地,美國社保和土地資源需要勞動力。
green 回複 悄悄話 駱是有100%中國美德的100%美國人. 血統不重要.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趙浩生曾撰文介紹二戰後日本生活情況。趙為采訪日首相請首相夫婦在美軍食堂吃飯。首相夫人問趙浩生可不可以把桌上的炸雞翅帶回去給孩子吃。那時的日本從首相到貧民的供給是一樣的,大家一起挨餓。所以趙浩生歎曰:“這個民族不可小看。”。該用戶表示中立

首先他改掉了華人的姓。(Gary Faye Locke), 以便和華裔劃清界線。做一個100%的美國人。也有別於其他沒經過選舉的華裔部長。因為他是經過選舉而當上華盛頓州州長的,和媒體打交道以及作秀的能力遠比那兩名華裔部長強。

看看其他兩位華裔高官的英文名,布什政府時代的勞工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和現任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似乎他的名字非常的西化了。

另外也沒有聽說過以前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坐過經濟艙, 他應該是第一位體現美國價值的美國大使。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答: 駱家輝有多少中國人血統 由 謝盛友 於 2011-09-22 13:36:54

駱家輝應該算是第二代移民:his grandfather and his father came to this country together, and he was the first generation born in this country.... If his father was also born here, then Mr. locke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immigration in his family...

As for his last name Locke, lots of Chinese or Asian or any other immigrants try to pick the English the word which sounds mostly close to his/her last name, like Lee:李; law 羅… they all look like Caucasian name… for convenience’s reason…
麻辣擱筆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都有“衣錦還鄉”的腐朽美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