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78年的愛國海歸廖秋忠

(2011-05-24 13:33:24) 下一個

謝盛友:1978年的愛國海歸廖秋忠



廖秋忠(1946年1月14日-1991年10月27日)被“保釣”改變了命運,1978年,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海歸中國大陸,成為中國社科院第一個語言學博士。廖博士是台灣嘉義人,早年曾先後就讀於東海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後赴美國留學,留學期間他曾參加保釣運動。到中國大陸後,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1990年出任《國外語言學》雜誌主編。他還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台灣同學會會長,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1年因肝硬化腹水在北京逝世。

1978年後,廖秋忠與呂叔湘先生一起培養“文革”後招收的研究生,在中國開創了篇章語言學和語用學的研究。為了節省時間從事專業研究,他甚至連理發等待的時間都不願意花,一直由妻子詹誌芳給他理發。

根據詹誌芳大姐的回憶文章,1973年考大學時,首先要推薦,其次才是考試。詹誌芳當年在農村,可能當時已經有病,腰老是痛,所以她沒有其他的人能幹。詹誌芳真擔心貧下中農不推薦她,沒想到在會上,詹誌芳被百分之百的舉手通過。剩下的就是考試了,詹誌芳的數學是滿分。語文更容易,考的毛主席語錄牆上就有。他們和張鐵生是一屆,詹誌芳及其妹妹,還有謝添的女兒謝綿綿都上了大學。詹誌芳同時得到了四份通知書,最後她選擇了山西大學。

詹誌芳的父親規定她們,二十八歲才可以談戀愛,等到她二十八歲再找對象已經晚了。幸虧那時的知識青年結婚都比較晚,她媽媽到處打電話請人幫忙,幫忙的人很多,可她比較難伺候。現在普遍的人相信緣份,她不相信,她要主宰自己的命運。

詹誌芳已經成了大齡青年,給她幫忙的人很多,她見了不下幾十個,沒有一個喜歡的。她心裏真正希望的是嫁一個年輕的教授,可是大學停辦了好多年,教授都五六十歲了。正巧,打倒“四人幫”以後,回來了一些從台灣香港去國外留學,又很有愛國心的年輕學者,他們很多都有博士學位。可她見過幾個感覺都不行。

一天,她家的一個朋友,帶著她未來的丈夫到她家,還帶來了他的四歲女兒。其實她早就見過他,那是在前一年政協禮堂的春節晚會上。《北京晚報》的記者還采訪過這個女孩,記者問:“你叫什麽名字呀?”“她說我叫大灰狼。”被登在第二天的晚報上。他長得不好看,所以也不出眾,她也從沒想過有一個女孩的男人會是單身。那天他來她一句話沒說,甚至沒有正眼看一眼。結婚以後他告訴她,他可是第一眼就認定她是他要娶的人了。

幾天後,他打電話來說:“我找大小姐。”把詹誌芳的妹妹逗得大笑。這是解放後基本上沒人用的詞,聽來像是瓊瑤電視劇裏的語言。詹誌芳去接電話,原來是他請詹誌芳看歌劇《貨郎與小姐》,詹誌芳問他幾點下班,他說他不上班,詹誌芳從沒聽說過有可以不上班的工作。

歌劇《貨郎與小姐》中有幾句誰聽了都不會忘的歌詞,“有錢嗎?”“有,有。”“有錢我就嫁給你。”“有孩子嗎?”“沒有,沒有。”廖秋忠剛好相反,他沒有錢可是有孩子。

第二次他約詹誌芳去頤和園,他們從冰麵上走過去,他背了一個大書包,不僅帶了麵包牛肉水果還有瓶裝的汽水,這人真夠憨的,玻璃瓶裝的汽水多重呀,那是八一年,他不背在冬天的頤和園還真買不到汽水。他很細心,和司機說好幾點在門口等他們。回到賓館他向詹誌芳說了他的第一次婚姻,那是一個比他大得多的女人,結過一次婚,有三個孩子。他得到博士學位以後要回國工作,他太太因為沒有學位想去夏威夷念一個。

以後廖秋忠病了,詹誌芳因為認識一些服務員,就請他們幫忙照顧,詹誌芳看他舉目無親,就常去看望他。他的日子過得實在很淒涼,有時他起不來床,女兒就自己去餐廳吃飯,那時她不過五歲。他本來講八月結婚,後來又提前到五月,最後提到四月。詹誌芳答應他是因為那年他三十五歲,病得厲害沒人照顧。

結婚時,詹誌芳的媽媽爸爸想按當時的風氣婚事從簡,可他一定要大辦,詹誌芳想他是怕委屈詹誌芳。來賓裏有語言學界的幾位名人,有呂叔湘,有朱德熙,還有專家局的領導,社科院的領導,大約有兩三百人,在那次詹誌芳領教了呂先生的口才,實在是好。

詹誌芳想,對所有的人來說,結婚前把結婚後的事情想清楚都是不可能的。而詹誌芳又沒有好好想。他結婚前對詹誌芳說:“對你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我有孩子。”

可詹誌芳並沒有這樣想,詹誌芳不想生孩子,有個孩子正好。因為通過文化革命,詹誌芳知道所有的父母都無法保護他們的孩子,不能給他們最基本的權力——上學讀書。詹誌芳會像領養一個戰爭孤兒和地震孤兒一樣的養她教育她,至少要讓她成為中上的人材,絕不能成為國家社會的負擔。

廖秋忠是伯克利加大的語言學博士,曾經住在中國語言學泰鬥趙元任家裏。後來他當了北京市的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全國台聯副會長,國外語言學的主編等職,開會出國忙得不可開交。詹誌芳因形勢比較穩定了,就生一個女兒,有了兩個女兒,詹誌芳非常地注意不要有偏心,不要給他的女兒造成心理傷害。他自己的女兒對詹誌芳越來越好了,有一次,她甚至和詹誌芳說:“媽媽,我怕你死了。”她的心裏還是有不安全的感覺。

廖秋忠有許多朋友,其中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他在八一年告訴詹誌芳,李遠哲會拿到諾貝爾獎,果然幾年後李遠哲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相夫教子,當然很忙。但是,做為一個女人也不能太不注意修飾。工作再好,心眼再好,丈夫不在乎,也不可以邋遢。幹淨整潔會打扮,這是一種教養。平常詹誌芳很少化妝,因為詹誌芳信不過那些化妝品。可是有宴會,詹誌芳還是會花一點兒工夫的。詹誌芳也喜歡穿好衣服,但詹誌芳也會注意不要太脫離群眾。

因為廖秋忠的原因,詹誌芳有機會接觸到一些中央領導。胡錦濤、宋德福、劉延東都到過詹誌芳家,他們每年春節都要家訪,看著他們疲倦的樣子,真的很心疼。詹誌芳就對他們說不用來了,寄一張賀年卡就行了,可是他們還是來,在他們身上可以看見老傳統還在。每年春節會有一位副總理請吃飯,使詹誌芳記得最清楚的是習仲勳同誌,因為下麵工作人員的疏忽,使得他在接待一個剛從台灣回來的客人時說錯話,他當著一百多人向這個客人道歉,真太令人感動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十年過去了。廖秋忠是越來越忙,常常把家丟給詹誌芳一人,別人出國都賺錢,而他出國是賠錢,他為了給國家省錢總住朋友家,禮品費又少得可憐,隻能自己買。

八十年代,台灣開始有人來大陸探親,他已經快二十年沒有見過他父母了。他們請過他的父母親,可他大嫂寫信說,他父親怕冷,如果在香港見麵還可以。詹誌芳就和他的學生講,讓他辦好在香港短期講學,他的學生很快給他辦好香港大學的三個月的講學邀請,他完全不知是詹誌芳安排的。到了香港,詹誌芳就讓他寫信打電話給台灣,詹誌芳知道他大哥一定會動心,會帶他父母親去的,果然不出詹誌芳所料。他大哥帶著他父母親及小兒子到香港看他,他媽媽看見他哭了,問詹誌芳為什麽沒來,他說一個孩子在上學,一個在幼兒園,詹誌芳要照顧她們不能來。

回來後,詹誌芳告訴他所有的事情都是詹誌芳安排的,他非常吃驚。三個月後,他去世了。

廖秋忠的身體一直不好,詹誌芳經常提醒他去看病,可他卻說:“醫生說我沒病,你怎麽老多事?”九一年七月他從香港回來,去了上海杭州,又去了青海,然後是雲南。那一年特別熱,他回到北京已經不舒服了,還堅持開了一個專業會。詹誌芳叫他趕快去看病,他去過醫院醫生告訴他是胃病。“十一”休息三天他都躺在床上,“十一”過後,詹誌芳又叫他去看病,拿回來的還是一些胃藥。

又過了兩天,他要上班,詹誌芳陪他坐車。走在陽光下,詹誌芳突然發現,他的臉色發黃,馬上叫車陪他去所裏。到了所裏叫他的學生請來所醫生,所醫生來看了說要馬上送醫院,他還是把下期的雜誌安排完才坐車去醫院。醫院馬上驗尿,安排第二天的B超。從醫院出來,他們又去了一家中醫院,開了藥方。他們回到家做了飯,吃了睡下,詹誌芳心裏七上八下,最後還是無法休息,起來去同仁堂給他抓藥,回來天都快黑了。詹誌芳做好飯就給他煎藥,他當天晚上就吃上了藥。第二天,做了B超,報告上寫著肝硬化腹水。第三天,他住進了傳染病醫院。詹誌芳每天給兩個孩子做好飯就去醫院陪他。

這時,統戰部、人事部、社科院、台盟、台聯、台灣同學會知道他病了,都來看他,希望醫院皆盡全力搶救他,可他已經沒法救了。詹誌芳不相信任何宗教,可詹誌芳在醫院第一次求助於上帝,詹誌芳對上帝說:“如果你存在,請救救他,他實在太年輕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麻辣擱筆 回複 悄悄話 凡是粘上“愛國”倆字的海歸,結局大都不怎麽樣。
這個姓廖的海歸,還是台灣同胞,怎麽就不知道在他之前有個叫陳若曦的“愛國海歸”,也是來自台灣,和白先勇還是同學。在美國取得學位之後,“懷著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向往”,1966年和丈夫一起攜子回到中國大陸“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經過了整整7年的大陸生活和工作,幡然醒悟,毅然決然於1973年,假借探親,逃去了香港,然後投奔加拿大,隨後又回到了美國。重新安定之後,她寫出了著名的小說《尹縣長》,在海外引起轟動。為此江青氣得大發雷霆,下令以後對海外回來的“愛國華僑”要嚴加監視。
這個姓廖的大概一回來就泥牛入海,人格立馬被悶死湮滅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麻辣擱筆 回複 悄悄話 同時得到四份錄取通知書?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不可能發生。
這是本文的重大編造痕跡之一。
freewriter 回複 悄悄話 主要讀到廖秋忠夫人的事,到底也不知道廖秋忠在忙什麽。

不過,當看到“……詹誌芳同時得到了四份通知書,最後她選擇了山西大學。”的記載時,十分吃驚。真是第一次聽到在中國有這樣的大學錄取待遇。原以為隻有外國才有這樣的好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