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謝盛友:從方言看人生
小的時候在家鄉生活,每個人都講海南話,不覺得海南方言的特殊。長大以後到廣州上大學,然後畢業工作,講普通話,偶爾遇到海南老鄉,用海南話聊天,慢慢地我體會到海南方言的文學色彩,而且我親身感覺到,海南話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方言之一。
普通話說“捎個口信”,我們海南方言是“寄聲”(Gyia Dyia)。“寄聲”肯定比“捎個口信”更有文學味道。“捎”是順便帶上的意思,而“寄”就不那麽簡單,“寄”有寄托、委托、期待、期盼的意思。 聲音“寄”出去,首先是郵寄者把希望寄托出去、把一個任務委托給傳遞者;而接受者就有期盼有希望。
連聲音都可以郵寄過去,肯定比發短信更有人情味。不過,那時沒有手機,當然不能發SMS,也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當然也不能發送電子郵件。我們鄉下人采用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即通過趕集寄聲。逢單日是錦山集市,逢雙日是羅豆集市。平時,各個村的人都忙於農活,難得見麵,倒是在趕集時不約而同、不約而來。
有一年,大姑婆委托她村裏的一位阿姨在錦山趕集時寄聲,阿姨在趕集時遇到我家的堂叔叔,阿姨讓堂叔叔寄聲給我媽媽:“告訴盛友媽媽,下月十五大姑婆到他們家。”
寄聲:大姑婆的聲音通過阿姨再通過堂叔叔傳遞到我們家。得到大姑婆的聲音以後,我們天天數日子,盼望大姑婆的到來。
十五那一天我們兄弟姐妹不幹活,站在村口,翹首等待大姑婆的出現,因為我們都想獲得大姑婆給的禮物。
“禮物”在海南話裏叫做“等路”(Dhan Lhou)。“禮物”、“禮品”很高雅很大方很體麵,但是它畢竟是靜態,而“等路”多少能表達某些動態,而且很形象。你看,一家大大小小站在村口等待,不是期盼驚喜麽?
人生就是盼望,有盼望就有人生。
大姑婆真的來了,大包小包的,我早就忘記了裏麵是什麽東西,隻記得給我們小孩的“等路”就是集市裏最便宜的糖果。再便宜的糖果,是大姑婆給的,吃時甜味無窮。人生就是需要這種走親戚的甜甜滋味。
現在村口都改成了水泥路,硬梆梆的,絲毫沒有任何表情,更不會出現一家大小在村口翹首“等路”的風景線啦。
延伸閱讀(以下資料來源:網絡) :
瓊語或海南話,是海南島及華南島嶼的華人的方言集合。原被認為屬於閩南語的分支,稱為瓊文片,現與閩南區並列,成為閩語的瓊文區。海南話的主要特色是閩語的“清爆破音”*[p]、*[t] 變成內爆音ɓ ɗ。
一、海南話沒有“清爆破音”[t]、[p]、k],所以不少海南人在說普通話時常常用[h]代替[t]、[k],用[f]代替[p]。例如:“太陽”被說成[haiyang],“可怕”被說成[hefa],“開門”被說成[haimen]。由於清爆破音的爆破強調作用,說話時容易區別意義。但海南人偏偏不用清爆破音,用比較“溫柔”的[h]、[f]代替。這說明什麽問題呢?
庭前燕侃曰:清爆破音的發音過程有三個階段:成阻、持阻和釋放爆破。這就是說,首先要形成阻礙,把氣流堵在裏麵,加大和保持壓力,然後突然放開讓氣流急劇爆破出來。這是個很危險的音素,一不小心就把口水噴向對方。海南話沒有清爆破音,聽海南人說話,你絕對不用擔心被噴得滿臉唾沫。可見。海南人特別講文明,有禮貌。
二、海南話有一套全國獨有的吸氣音[b<]、[d<]、[g<](在國際音標裏,[<]是吸氣音的標誌)。在普通話和全國各種地方方言的發音係統裏,全部音素都是送氣音(在特殊情況下的感歎字“嘖”是例外)。由於元音(韻母)都是送氣音,用吸氣音說話難度很大。因為這意味著在發一個音節的過程中要先短暫吸氣然後才送氣,十分麻煩。不是從小訓練,很難掌握。島外人學海南話,常常把[d
庭前燕侃曰:除了非洲少數地區的方言有不完整的吸氣音之外,全世界就海南人有一整套完整的吸氣發音係統,十分珍貴。有一次跟某高校一位研究語言學的教授聊天,談起了海南話這一特色。他調侃說這和海風有關:海島人說話,一張口被海風一吹,難免“倒吸一口冷氣”。但我覺得,吸氣音的發音過程那麽複雜,海南人偏偏舍易求難,說明海南人有一種潛在的美德:勤勞、不怕困難、敢為天下先。
• 從方言看人生 -謝盛友- ♂ (4669 bytes) (57 reads) 11/12/09 |
• Interesting, [b]、[d]、[g] 吸氣音 , how? any examples? -aerie- ♀ (41 bytes) (6 reads) 11/12/09 |
• “看,好多“飛飛”,”其實他/她是想說“看,好多灰灰” -阿小餅- ♂ (26 bytes) (2 reads) 11/12/09 |
• 寄聲這詞好, 等路跟禮物沾邊牽強了點, 確實是這兩個字嗎? -葉泥泥- ♀ (0 bytes) (4 reads) 11/12/09 |
• Dhan Lhou -謝盛友- ♂ (0 bytes) (4 reads) 11/12/09 |
• 會不會是別的兩個漢字? 我不會說海南話想不出來.... -葉泥泥- ♀ (0 bytes) (3 reads) 11/12/09 |
• 回複:從方言看人生 -狗肉- ♂ (117 bytes) (12 reads) 11/12/09 |
• 海南人偏偏舍易求難?你知道舍易求難的意思嗎? -土丘- ♂ (200 bytes) (23 reads) 11/12/09 |
• 哈哈,海南人,趕緊查查族譜,是不是哪個達官流放的後代。^_^ -燭龍- ♂ (0 bytes) (3 reads) 11/12/09 |
• 很有意思:) -阿小餅- ♂ (0 bytes) (1 reads) 11/12/09 |
• 依我淺見,海南話語廣登瓦關聯緊密。也許保有秦漢古語。其原因,盛友 -大江川- ♂ (0 bytes) (4 reads |
• 海瑞當年拒絕賄賂時該說:莫等路!寄聲某某某,叫他莫送等路。 -揮一揮手- ♂ (0 bytes) (3 reads) 11/12/09 |
• 海瑞在大陸說海南話,他們聽不懂.:)) -謝盛友- ♂ (0 bytes) (0 reads) 11/12/09 |
• 謝謝老兄的介紹,又學到了一樣新鮮的東西。下次去海南時, --平民百姓-- ♂ (20 bytes) (4 reads) 11/12/09 |
• 老新鮮的事情。 -謝盛友- ♂ (0 bytes) (0 reads) 11/12/09 |
中國·海南 www.hainan.gov.cn 時間:2009-06-09 09:42:28 來源:海口晚報網 showFontSizeSwitch() 字體:【大 中 小】
每個民族,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方言。不過,在眾多的方言中,又有一種方言成為這個地域的代表。國語以北京話為代表,廣東省是以粵語為代表,而海南又是以文昌話為代表,人們把文昌話說成是海南普通話。
至於文昌話是怎樣形成的,為何又成為海南話代表呢?這就要回顧一下文昌話的來源和他在海南話中的地位和作用了。據新編的《文昌縣誌》記載:“自宋代以來,閩越人逐漸南下廣東、海南沿海地區,南下的閩人逐漸在新居地形成以閩南話為基礎的潮州話、雷州話和瓊文話。瓊文話也稱海南話,為海南方言的代表,係漢語閩南方言係統,與閩南話、潮州話、雷州話較為接近,其中文昌話語音清晰,影響較大,被視為海南話的標準語,是海南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海南話新聞所使用的語言“
為了規範海南話的讀音,在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由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方言字典》編寫小組負責編寫《海南音字典》,根據方言向普通話靠攏的原則,以海南話中的文昌話為基礎編寫了這部字典,所收的七千多字均注明普通話的讀音、意義和用法以及海南方言的讀音。海南方言的讀音以文城讀音為代表,為懂普通話的外地人學習海南話提供了方便。
文昌話在海南眾多方言中的地位,除上述原因之外,筆者以為這也跟文昌人有很大關係,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文昌人不但在海南甚至在全國都有一定的聲望。過去,在外地曾有不少人隻知道文昌而不知道海南。在50年代時,曾流傳過這樣的一則故事:文昌有個學生到北京上大學,有些同學問他是什麽地方人,當那位同學說他家在海南島時,有個調皮的同學便摸了摸他的屁股,想看一看有沒有尾巴。那位同學知道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海南島,後來,每當有人問他家在哪裏時,他便理直氣壯回答:“我家在文昌!“當同學聽到他是來自文昌縣時便豎起姆指說:“文昌人,了不起,出了宋氏三姐妹,出了那麽多將軍,出了那麽多讀書人,還有那麽多華僑……“這則故事,筆者未做考證,未知真實性如何,但在文昌已是家喻戶曉。在 50年代,海南也有過“無文昌不成機關“一說,也就是,在海南各地的機關學校都有文昌人,聽說50年代有一次給少數民族地區派會計就有千人以上。當時,由於文昌讀書人多,外出工作的人也多,文昌人在海南各地影響較大,到處都有說文昌話的人。也由於當時外來人少,又不強調講普通話,有不少社交場合都是使用文昌話進行交談。而在海南各地學校當教師的文昌人有些也用文昌話講課。因而,少數民族地區也到處可聽到文昌話。
文昌話除了人的因素之外,還有語言本身的因素。因為文昌人接受新文化教育較早,學漢語機會多。文昌話除了讀音與普通話不相同以外,語言表達跟普通話是基本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日常用語中有不少還保留自己的特色。譬如:到南洋一帶謀生的文昌人跟外國人打交道多,在方言中也搬了英語。如:kuli英語即苦力,文昌人把替老板打工的人也叫“咕哩“;out side英語即出界,文昌人把打球出界叫“奧賽“。文昌話跟閩南話相同的有:“老鼠“稱“貓鼠“、“廚房“稱“灶前“、“頭發“稱“頭毛“等。在文昌的北部地區,由於到泰國和越南謀生的人較多,有些日常用語中還有泰話、越語的成份。不過標準的文昌話是以文昌的中部幾個鎮為主,東部、北部、南部地區都有一些各具特點的地方口音。
文昌話的詞匯也是十分豐富的,新縣誌收錄的文昌話常用詞語(包話短語和短句)就有1152組。這些詞語既通俗形象又具有詞匯應有的屬性,基本上都能入書,生造字也很少。如:日頭、雷公、做大水、田土、正二月、天光、半日、多半日、後日、大後日、山豬、豬哥、山竹青、南蛇、番薯、飯粥、赤肉、白肉、目仁、目汁、腳肚仔、腳跡、瀉屎、惡耐、公爹、婆女年、妰女甫、後生、外家、正家、親家爹、親家女年,同年爹、同年母、番客、番仔、對歲、過寅、打眼角、攬肩頭、示路、識事、齊早、現世等等。有些方言也是十分生動有趣的。筆者由於長期以來對文昌話有特殊的感情,對一些民間用語有所積累,於是1996至1997年間,筆者寫了《椰鄉風流》、《椰鄉風雲》、《椰鄉風采》等三部長篇小說,有不少地方是用文昌話寫作的,其真正的用意是想摸索一條海南鄉土文學創作的路子。
但是,文昌話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有些方言沒有文字可表示,結果隻好生造。作家鄭心伶曾說過,他為家鄉造了一個“木用“字,“木用“就是棒、厲害的意思。又例如“姑娘“一詞,文昌人稱“女示仔“,上了年紀的女人,東郊人都稱為“女舍“。但字典上沒有“女示“與“女舍“兩個字,也是生造的,筆者在《椰鄉風采》這部小說中就用過“女示?quot;與“女舍“這兩個稱呼,許多外地人都不懂是什麽意思。二是有些人由於缺乏表達能力,生造一些代名詞,導致詞不達意。在文昌人們大都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位農村青年挑一籠雞角仔(小公雞)到墟上出賣,當顧客叫開條據時,他認為“雞角仔“寫在條據上不文雅,於是他便把“雞角仔“寫為“雞青年“。三是“文昌普通話“的現象十分普遍。因為文昌各機關單位學校以及民間,由於外地人少,文昌人一開口就說文昌話,有些機關工作人員也由於長期少講普通話,加上讀書時沒有受過正規的普通話訓練,所以,講起普通話來,有一半仍是文昌話,而有些則是半鹹半淡、生生硬硬。有人說,目前海南各市縣的機關幹部中,講普通話最差的是文昌,也許這是事實,因為文昌人太習慣於講家鄉話了。在國外,有不少文昌人祖孫三代還在講文昌話。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目前,全國正在大力推廣普通話,這對於文昌人來說是一件說來容易而要做到卻是十分費力的事情。當然,一個人不能隻懂得一種語言,在掌握家鄉方言的基礎上更要學會講普通話,經常講普通話。過去你講文昌話,人家知道你是文昌人,人家看得起你,而現在你隻講文昌話,講不好普通話,人們就會認為你沒有文化,沒有水平。因為語言和口才已經成為人的一張名片了!筆者寄語於講慣了文昌話的各界人士,要學會普通話,講好普通話,不能隻會講“文昌普話“了。(天涯社區/瓊崖史誌)
海南話:以文昌話為標準.屬於閩南語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