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德國盼中國訂單紓緩失業

(2009-08-09 03:24:27) 下一個




謝盛友:德國盼中國訂單紓緩失業


     德國近日公布的2009年7月最新失業率為8.2%, (346萬),在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之際,這個數字應該算是一個好消息。法國失業率高於9%,英國高於11%,西班牙則高於18%。德國政府將這成就歸功於他們的社會市場經濟製度,歸功於有效的「短時工作製」措施。

     在德國,短時工作製是企業在經濟困難時期避免冗員的一種方法,工作期間員工工時可以縮短或最多18個月不工作。部分由此產生的收入損失由聯邦職業介紹所支付。

     來自中國訂單回升

     目前德國有104萬職工做短時工作。試想,若這些人都失業,社會壓力會有多大?當然「短時工作製」隻能是短期措施,德國是典型的出口型經濟,如果國際經濟形勢不好轉,德國很多企業就得大量裁員,或者關閉。

     德國《明鏡周刊》指出,低失業率是由於中國經濟好轉,德國訂單慢慢回升,德國可望由此從經濟危機的泥坑中爬出來。

     在德國生活20多年,深深感受到德國這個民族非常有凝聚力。幾十年來,德國在解決失業問題上也形成了所謂的「德國經驗」:

     1、政策相互配合:調整經濟政策,勞資雙方合作建立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部門,這些部門由勞、資、政(府)3方共同管理。

     2、創造就業崗位: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加大了對經濟落後地區的開發力度,吸納了一部分勞動力。

     3、采用彈性工時製:如上所述,部分企業采用縮短工時、非全日製工作、彈性工時製等多項措施,在不裁減雇員的情況下使生產正常運轉。

     4、培訓與就業一體化:生產和管理技術不斷更新,對就業者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職業培訓對每個勞動者都十分重要。隨著失業危機日趨嚴重,德國把培訓與就業結合起來,並讓企業處於培訓與就業的中心地位。德國政府每年投入大約40億歐元的經費用於職業培訓。

     失業保險亟需改革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製度也有弊病,尤其是「失業保險養懶漢」的問題。由於德國的失業津貼和救濟水平偏高,支付期限長,部分人失業以後沒有盡快再找工作的強烈願望,尤其不願做低報酬工作,出現「養懶漢」現象。另外,個人長期失業造成技能退化,求職意誌消沈,使得雇主更加不願意雇用長期失業者,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當然,德國的失業保險製度必須改革,必須從簡單地保護失業者轉變為促進再就業,縮短津貼期限,以法定解雇補償金代替失業津貼等方法,促使失業者盡快求職。德國在這些方麵已經開始,不過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

     現在的德國人,寧願放棄度假也要工作,他們都著急地等待來自美國和中國的訂單。

文章來源:2009-08-08 刊登於台灣《旺報》,同日《中國時報》(電子版)專家論壇  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