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建議宣傳部改名為新聞局

(2009-02-14 10:32:15) 下一個



建議中共中央宣傳部改名為新聞局

作者:謝盛友


根據報道,中國打算設立違規記者黑名單。《中國新聞出版報》引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表示,新聞總署在2009年將出台一係列規定和條例,加強對新聞隊伍以及新聞采編活動的監管。監管新聞從業人員的手段包括要求新聞業者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控製新聞記者證的發放、以及建立新聞界的“不良從業人員數據庫”。 李東東表示,違規違法新聞從業人員會被吊銷記者證,並列入不良記錄人員名單,限製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另外,新聞出版總署還計劃推出一係列旨在“加強對具體新聞采編活動的監管”的措施。《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稱:“新聞出版總署正在起草規範新聞采訪秩序、製止虛假報道的規範性文件,堅決遏製虛假新聞。”

中國的新聞出版總署和宣傳部的職能有很多地方是重疊的,筆者十幾年前就建議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合並,改名為新聞局(或新聞部),以利與國際交往。

因為研究大大的納粹史,突然間想起那張小小的名片。2007年山東省與德國巴伐利亞州結成友好省州20年慶祝,酒會上,山東省宣傳部副部長給德國巴伐利亞州新聞局長遞上名片,局長接納後,半天無語。酒會後,局長跟我說,“宣傳”在他的記憶裏,在所有德國人的記憶裏痛苦非常。

今日打開德文版《我的奮鬥》,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當年希特勒這樣宣傳“宣傳”。
“宣傳的藝術在於,掌控大眾之心,使之明白,抓住大眾心理,使之接納!”
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宣傳部長,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製。戈培爾有一句名言“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成為真理”(德文:Man muss eine Luege nur oft genug wiederholen, damit sie zur Wahrheit wird. )。
納粹黨的宣傳部為納粹黨奪取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並在二戰時期開足馬力,為希特勒百分之三百效忠,收效顯著,隻是給德國人,全世界人留下永遠無法抹去的曆史痛苦印記。
1939年,斯大林仿效希特勒,同樣建立宣傳部,沒想到斯大林的宣傳部果真打敗了希特勒的宣傳部,以記入曆史。

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效仿斯大林,建立宣傳部,每個單位一個。說句良心話,今日國內宣傳部已非往日宣傳部。為了寫這篇小文,查閱了國內多家宣傳部的宣傳資料,實話實說,現在的黨委宣傳部功能不如以前。

現在黨委宣傳部是該單位黨委的職能部門,宣傳部主要工作包括:輿論管理、道德建設、思想工作、對外宣傳、組織理論工作者研究重大時事動態、對內對外交流信息、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安排黨委學習。等等等等。
其實,現在國內的宣傳部除了意思形態的控製外,很多工作就是西方國家的新聞局的工作。我孤陋寡聞,不知道當今這世界上除了北韓和我們中國大陸,還有否存在宣傳部?再次建議:國內先進是否三思,改宣傳部為新聞局?

寫於 2009年2月14 日,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4)
評論
potatos 回複 悄悄話 不管叫什麽名稱, 做什麽事情, 剝奪限製公民思考權利的, 就是危險的。
haha 回複 悄悄話 that remind me of calling "rubbishman" as "environmental beautician", :)
salaryrange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政府的宣傳部門不要隻為黨、為黨的領導人服務,要全身心為中國國家、為中國人民服務,這麽幹任何時候就不會錯!黨會完蛋,國家若完蛋,原來的政府就不存在了,政府應該與國家、與人民共存亡!不要與黨共存亡,更不要與黨的領導人共存亡。
啥時候中華大地會沒有中國人民呢?除非地球完蛋!如果地球完蛋了,中宣部何處存身?
黨會執政,也會不執政,台灣的國民黨不久一度失去大權嗎?其實誰都不該把自己與黨綁在一起,而應該與國家和人民綁在一切;凡是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則肯定是做對了!反之,凡是有害於國家和人民的事,則肯定是做錯了。對中國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很快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不會倒!

剛才我在網站看到5000萬人退黨的報道,我認為應該很冷靜、很理智地分析總結他們提出的問題,如果確實存在,就大力解決;如果不存在,隨便他們怎麽搞。

中國這麽大的國家,肯定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問題相當大,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誰領導中國都是如此;正確指出中國存在的問題,應該受到歡迎,但能否實際解決中國的問題,那就不是什麽人都勝任的事了;中國的大權掌握在最有領導能力的一群手中,不會有錯!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你出了個餿主意:改名新聞局你不覺得侮辱了新聞這個詞嗎?張戎的父親過去是四川省委宣傳部的,她在Wild Swan 中就用了英國人的叫法,把中國的宣傳部叫做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也無非是掩蓋她父親曾經也是該機器的一員。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不改名才能讓世人看清本質。有什麽可改的呢?妓女就算改名叫性工作者,不還是妓女?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PS:

問題就在這裏,什麽部門什麽人都得跟黨走.前些天國內學者發表類似的文章,建議改成文化部,這些文章在國內都被刪除.

改成文化部.我也覺得特別荒唐,所以貼出十幾年前的老文章.

國內下文一天內被刪除.

謝盛友:宣傳部改為新聞局———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

改革有理! 名稱不重要,我再次看那張名片,中文是宣傳部,英文是
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nton-2007的評論:

一樣propaganda,國內宣傳人士自己也不喜歡用propaganda.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
德文的宣傳是那個字,和英文的propaganda含義一樣嗎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nton-2007的評論:

改革有理! 名稱不重要,我再次看那張名片,中文是宣傳部,英文是
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鯨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nton-2007的評論:
好主意。黨的宣傳部門不會取消的,但可以改名。如果有一天連黨也改名了,不必感到奇怪,就當是曆史發展到了一個階段。
cqln 回複 悄悄話 這應該是改不了的,宣傳部是黨的部門,跟新聞局這種行政部門不靠邊。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鯨豚的評論:
其實很簡單,政府,企業的宣傳部門,相當於西方的公關部門,改名為公關就好了。現在很多私企已經這麽幹了。
共黨的宣傳部直接取消,或者也改為公關。
鯨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nton-2007的評論:
各級政府機構已經有新聞辦了,黨委,國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非政府機構的宣傳部門是否需要改名,那時他們自己的事情。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
小聲問一下,如果改為新聞局,那到底是政府機構還是政黨機構?
而且新聞局是提供消息,宣傳部是宣傳政見,這是一回事嗎。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nton-2007的評論:

改成文化部.我也覺得特別荒唐,所以貼出十幾年前的老文章.


國內下文一天內被刪除.

謝盛友:宣傳部改為新聞局———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 [ Diese Seite übersetzen ]2009年2月14日 ... 當今全球WTO ,新世紀新的遊戲規則,故此, 後進今日小聲問一句:國內先進是否三思,改宣傳部為新聞局? ( http://www.tecn.cn ) ...
www.tecn.cn/tecner/article.php?id=489 - 28k - Im Cache - Ähnliche Seiten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可笑,一會主張宣傳部改名為新聞局,一會統一宣傳部該為文化部。整個一現代版的候寶林相聲關公戰秦瓊。謝先生,您乾脆改行說相聲算了,潛力一定比郭德剛還大。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簡稱“中宣部”或“中共中央宣傳部”,為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曆史
中宣部前身為1921年中共一大後成立之“中央宣傳局”,1924年5月正式成立中宣部。文革後不久被取消(職權由中央文革小組兼至),在1977年10月召開之十一大中宣布恢複職權。


職能
中宣部的主要職能是管控意識形態、新聞出版甚至教育方針。它對中國大陸與媒體、網絡和文化傳播相關的各種機構的監督以及對新聞、出版、電視和電影的審查,另外對國務院組成部門文化部和直屬機構國家廣電總局也有監督權,在省市區及其以下文化局和廣播電視局均由同級黨的宣傳部管理。


評價
一些人認為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主張是符合事實的。但很多學者認為,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領導下在中國大陸流傳著許多謊言,比如三年自然災害、壯丁、沈崇案、“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正史”是有良知的中國學者的責任。

有人認為,中共中央宣傳部對於弘揚主旋律,促進社會穩定和和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另一種觀點認為,本質上,編造中國共產黨的正麵形象,醜化異己,成為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根本原則。在這個語境下,宣傳和新聞成為一個對立的詞語,前者唯有目的宗旨而可置事實於不顧,後者則是對事實的真實記錄,否則被稱為“假新聞”。

也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國沒有《新聞法》,中宣部隻是中國一個政黨的下屬機構,根本不是適格的執法主體,卻對言論與媒體擁有極大的管控裁量權力,嚴重侵害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等自由。

一般認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是中國共產黨奪得及維持政權最強有力的武器,和中共中央組織部同為中國共產黨最核心的部門。

因其以權威姿態強力管控學術研究、學校課程、新聞報道、出版發行和影視節目,試圖使一切涉及思想和意識形態的領域宗奉中國共產黨的官方說法,中宣部也被公眾戲稱為“真理部”,因為其性質與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中的真理部完全一樣,《一九八四》中這個部門的處理事務與頭銜截然相反,主要負責根據宣傳需要,改寫曆史文獻,報紙,和文學著作,冠以真理也有深層含義,那就是人為地製造真理。


中央宣傳部現任負責人:

中央政治局委員 書記處書記 中央宣傳部部長 劉雲山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 中央文明辦主任 吉炳軒(負責常務工作,正部級)
中宣部副部長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 王太華(正部級)
中宣部副部長 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蔡武(正部級)
中宣部副部長 雒樹剛 (分管研究室 理論局 輿情信息局 社科規劃辦)
中宣部副部長兼秘書長 高俊良(分管辦公廳 機關黨委 培訓中心 機關服務中心 學習出版社)
中宣部副部長 李東生(分管新聞局 出版局)
中宣部副部長 李從軍(分管文藝局 文化體製改革辦公室)
中宣部副部長 歐陽堅(分管宣傳教育局 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協管文化體製改革辦公室)
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 翟衛華(負責中央文明辦日常工作)
中宣部副秘書長 官景輝(培訓中心主任)
中宣部副秘書長 王世明(辦公廳主任)
中宣部副秘書長 楊新力(宣傳教育局局長)

新聞局
中宣部下設機構,局長為胡孝漢,副局長劉漢俊、黃傳芳、明立誌、高善罡


新聞閱評組
中宣部下設機構,隸屬新聞局之下,不定期發行內部刊物《新聞閱評動態》,該組組長劉祖禹,正局級閱評員柴全經。


曆任部長
李達(1921年8月─?,以主任身份)
羅章龍(1924年5月─?)
彭述之(1925年2月─?,以主任身份)
瞿秋白(1927年3月─4月於武漢漢口,以委員身份)
蔡和森(1927年5月─?)
李立三(1928年10月4日─?)
沈澤民(1931年1月─同年4月)
張聞天(1931年2月─?)
吳亮平
陸定一(1944年─1952年9月22日、1954年7月─1966年12月)
習仲勳(1952年9月22日─1954年)
陶鑄(1966年12月,1967年初被四人幫實行軍管,部門仍在但失去權力至四人幫倒台)
耿飆(四人幫倒台後成立之中央宣傳組)
張平化(1977年7月─1978年12月)
胡耀邦(1978年12月25日─1980年3月12日)
王任重(1980年3月12日─1982年4月)
鄧力群(1982年4月─1985年8月)
朱厚澤(1985年8月─1987年2月)
王忍之(1987年2月─1992年12月)
丁關根(1992年12月─2002年10月24日)
劉雲山(2002年10月24日─)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
您這是哪跟哪啊?宣傳部該為文化部,這不是關公戰秦瓊嗎?挨得上嗎?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鯨豚的評論:

問題就在這裏,什麽部門什麽人都得跟黨走.前些天國內學者發表類似的文章,建議改成文化部,這些文章在國內都被刪除.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寫到
今日打開德文版《我的奮鬥》,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當年希特勒這樣宣傳“宣傳”。
“宣傳的藝術在於,掌控大眾之心,使之明白,抓住大眾心理,使之接納!”

希特勒是惡魔,但不代表他每句話全是錯的。把宣傳換成公關,大家一定覺得有點耳熟。

下麵轉自網絡

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 and policies used to create public interest in a person, idea, product, institution, or business establishment. By its nature, public relations is devoted to serving particular interests by presenting them to the public in the most favorable light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A fundamental technique used in public relations is to identify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to tailor every message to appeal to that audience. It can be a general, nationwide or worldwide audience, but it is more often a segment of a population.
鯨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謝盛友的評論:
政府沒有宣傳部,隻有新聞辦,比如國務院新聞辦。大學和設計院不屬於政府機構,采用什麽名稱也是自己的事情。當然,中宣部和各級黨委宣傳部確實需要改進工作。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鯨豚的評論:

這篇文章一直無法在國內發表,基本同意您的觀點.但是,國內政府機構也有宣傳部,我們原來的大學,設計院也有宣傳部.
clinton-2007 回複 悄悄話 改什麽名啊,直接撤銷完了。
樓主建議和中國的新聞出版總署合並,太可笑了。一個是政府機構,一個是黨的機構。那合並後到底是黨的機構,還是政府部門呢。這不是典型的黨政不分嗎。

如果非要保留中共宣傳部並且改名,比較合適的名稱是公共關係部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或者就用拚音department of Xuan chuan.
鯨豚 回複 悄悄話 謝先生,宣傳部是黨的宣傳部,而不是國務院或者地方政府的組成部門或者直屬機構。政黨的某個部門采用什麽名稱,那是政黨自己的事情。國民黨現在不是還有文宣部嗎?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ZT
西方的Propaganda與中國的“宣傳詔旨”

(2008-03-06 07:12:53)

標簽:宣傳 propaganda 文化

分類:想到就說

兩會期間,“宣傳工作”又進入高潮了。在農曆鼠年新春到來前,北京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堅持正確導向的同時,也提出“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努力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麵、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用時代要求審視宣傳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積極創新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根據會議精神,我今天就與時俱進地審視一下“宣傳”這兩個字的今昔,希望有關方麵能夠予以包容。

“宣傳”這個漢語詞古已有之。晉·陳壽撰《三國誌》中就有“以輔言宣語諸軍,遂使將士益懷奮勵”、“起宣傳輔言,告令將士”的說法(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這裏的“宣傳”大抵是告知、通告之意。當然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宣傳輔言告令將士”,多為皇上下詔廣而告之。例如: “延熙五年,還朝,因至漢中,見大司馬蔣琬,宣傳詔旨,加拜鎮南大將軍。”(《三國誌·蜀誌·馬忠傳》)。其中道理可能與“宣”字的原意有關。東漢許慎在《說文》中這樣解釋”宣”字:“宣,天子宣室也”,即帝王的宮殿。唐人薛能(也有人說是曹唐)在《升平詞》第二首中有“宣傳無草動,拜舞有衣聲”的詩句,白居易在《贈草堂宗密上人》一詩中也用到過“宣傳”:“口藏宣傳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燈”。

那麽,從什麽時候起“宣傳”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的呢?巴金在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中篇小說《利娜》中有這麽一句:“她不管我懂不懂,這三天來就不斷地向我宣傳他們的理想,講解那個運動的曆史的發展。” 老舍的《駱駝祥子》也創作於三十年代,其中也有“宣傳”:“ 劉老頭的確沒替祥子宣傳,可是駱駝的故事很快的由海甸傳進城裏來。”這裏的“宣傳”一詞是二十世紀初前後由日本傳入中國的眾多漢語詞之一(見劉正談《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4),日本人借用了中國古文獻中的“宣傳”二字翻譯英語中propaganda這個詞,基本上是“傳播”、“宣揚”、“教育”的意思。

英語中propaganda這個詞比起漢語的“宣傳”其資曆要晚得多,直到18世紀初才出現,源於拉丁語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 ,意指宗教理念的傳播,這時候的propagangda基本上是個中性詞。可惜,好端端的一個propagangda這個詞卻在20世紀名聲掃地,其罪魁禍首有兩個人,一是希特勒,二是斯大林。1933年3月希特勒在德國上台之後,在新政府中組建了“國民教育與宣傳部”(Propagandaministerium),由戈培爾擔任部長。在戈培爾和他的宣傳部的操縱下,本來應該向公眾傳播事實,宣傳真理和正義的德國新聞媒介,成為欺騙公眾、製造謬論、蠱惑戰爭的工具,對德國老百姓洗腦,使他們成為法西斯戰爭的狂熱支持者。在反法西斯的蘇聯,蘇共中央也成立了“鼓動宣傳部”(Agitprop),負責意識形態宣傳,“若理論與現實不符,則修改現實”(斯大林語)。在這個背景下,英語中的propaganda一詞逐步成為演變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貶義詞,以至於在MSN Encarta網上字典propaganda詞條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定義:misleading publicity: deceptive or distorted information that is systematically spread(有係統地誤導和傳播欺騙性和被曲解的信息)。

在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各國雖然都知道propaganda這個詞在西方的貶義,有灌輸、洗腦的意味,但是既然我們與西方意識形態針鋒相對,我們想用什麽詞就用什麽詞,對他們搞一點propaganda假以顏色也未嚐不可。中國也按照蘇聯的模式設立了中央宣傳部,其英文譯名就是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冷戰結束以後,改革開放和平崛起的中國,作為中共一個重要部門再打著含貶義譯名就與世界接不上軌了。為了中宣部的英譯名,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丁關根部長上任後曾經專門與金庸先生討論過。本來,丁關根很想用 Communications這個詞來凸現中宣部的溝通的功能,無奈這個詞已經被國務院交通部占用(參見拙作:交通部英語譯名不通),所以最後改為Central Publicity Department。英語中publicity 這個詞含有“廣告”的意義,用來做中宣部的翻譯,雖不完全貼切,但是卻比propaganda中性、理性得多了。

自從中宣部譯名修改以後,中國對外宣傳中凡是涉及到“宣傳”的翻譯,一般都避免使用propaganda。比如這次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報道,對於“宣傳思想工作”這個詞組,新華社英文電訊稿中使用的翻譯是“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法文電訊稿使用的是“le travail de communication et d'idéologie”,在英譯稿中用publicity對應“宣傳”,在法文版中用communication翻譯“宣傳”。然而,雖然在對外不再使用propaganda這個詞,但是在宣傳的理念和心態卻50年不變,以灌輸和說教的方式演奏主旋律,以至於央視的《新聞聯播》成了Publicity Department的BBS。

那麽,我們有沒有必要考慮像放棄英語詞propaganda一樣也放棄漢語“宣傳”這個詞呢?我認為大可不必,更重要的是要拋棄“宣傳詔旨”的心態,賦予“宣傳”以新的內容,按照胡總書記的要求“用時代要求審視宣傳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積極創新內容形式、方法手段”。舉例來說,如果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內容不變,就是天天換美女主播也不算創新。巧的是,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國家廣電總局網站發布消息,今後央視《新聞聯播》對時政新聞、主題報道、一般新聞、國際新聞等,根據新聞價值進行整體編排,突出《新聞聯播》的新聞性、信息量,形成並突出節目自身的言論和觀點,講述老百姓的心裏話。

國家廣電總局的消息到底是居高臨下的“宣傳”還是有實際動作,咱們老百姓拭目以待。


請參閱翟華其他時評文章:

四人幫:有沒有另外的詞說“粉碎”
災難過後:假如領導沒有親自打電話……
媒體八股評點:“AA在BB引起強烈反響”

媒體八股評點:“隻要我們AA,就一定能BB”

為什麽隻有美、日讓國人有被傷害的感覺

有感於濤哥稱台商為“老總”

如此另類解讀法國騷亂:新華社記者太出格?

昨天香港的遊行和明天民主的期待

試問媒體:“我學者”是誰的學者?

且慢:誰說過“中國2020年將成為窮國”?


更多中西文化文章請參見翟華的《東方文化西方語》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轉載、約稿請電郵 huazhai@yahoo.com


舌戰群儒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Zuncong 的意見。
但那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看不到是今天世界人民的悲哀。
認同西方說到底是有奶便是娘、無論是在物質還是所謂文化上。
世界人民在為自己的庸俗和軟弱付出代價。



都市紅塵 回複 悄悄話 你幹脆建議中共改名CDU得了!
zuncong 回複 悄悄話 納粹曾經係統的通過謊言和誇大來誣蔑和誹謗其他國家和民族,在今天的德國,同樣的事情仍然在發生著。

隻要3流學者才會認識納粹是靠宣傳部來獲得政權的,其實,納粹本身思想就是反映了當時德國人的主流思想和訴求。今天的德國人把帳算到希特勒頭上,把自己的瘋狂委過於納粹的宣傳部,是典型的為自己的錯誤製度推卸責任。

魏瑪共和國沒有宣傳部,所以意識形態處於失控狀態,所以種族主義,擴張主義,排外主義成為了社會主流,所以才有了納粹黨和希特勒。自己學點曆史把,不要搞的因果倒置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That was from Wikipedia--key words: manipulation, omssion, deliberate influence.

From its definition, if such behaviors are common practices, why change?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Propaganda is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imed at influencing the opinions or behaviors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s opposed to impartially providing information, propaganda in its most basic sense presents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influence its audience. Propaganda often presents facts selectively (thus lying by omission) to encourage a particular synthesis, or gives loaded messages in order to produce an emotional rather than rational response to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The desired result is a change of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subject in the target audience to further a political agenda.

Propaganda is the deliberate, systematic attempt to shape perceptions, manipulate cognitions, and direct behavior to achieve a response that furthers the desired intent of the propagandist.

—Garth S. Jowett and Victoria O'Donnell, 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