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根據透露,北京高層盡管對外聲稱,與國際團結一致,盡力盡快協助西方國家渡過金融危機的難關,但是,北京高層確實在偷笑:美帝國主義完蛋了,我們的製度贏了。甚至有精英狂言:若設立諾貝爾製度獎,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之無愧!
(精英們忘記了諾貝爾是資本主義的產物。)
根據德國《明鏡》周刊的報道,馬克思的《資本論》(1867年出版的第一卷)近來在西方走紅,目前購買這本書的主要是“那些逐漸認識到新自由主義並不能帶來所謂幸福的年青一代知識分子。” 他們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逐漸認識到,以貿易自由化、減少政府經濟幹預、財政緊縮、企業私有化等為核心的自由資本主義可能有問題。
德國新近的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2%的原東德人對“自由市場經濟”持懷疑態度,43%的原東德人對“資本主義”敬而遠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貧富差距拉大時,“受剝削”的階級容易接受馬克思;當經濟遇到重創時,人們喜歡空想馬克思。
自利的資本主義經濟
馬克思的資本論分析以人性開始,以非人性(機器人性)而結尾、而結論。他的剩餘價值學說,人受剝削的理論,是以人性罪惡、人性自利為出發點的。研究剝削的時候,他的對象是人,做出結論的時候,他的研究對象似乎是機器人。馬克思的理論最大的缺陷甚至荒謬是,老板(企業家)一旦投資,永遠是盈利的。他的分析根本不把投資風險納入。馬克思記住了人性自私,但是,他忘記了人性還有關愛的另一麵。人畢竟是人,人不是機器人。
毫無疑問,人是自利的,所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先符合人性:任何人總是在所麵對的約束條件下追求他的收益的最大化。這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人性自私”的假設。多少年來,多少人都想從不同的角度抨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這一基本假設,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推翻它。
但是,“人性自私”的假設並不是斷定人必定自私,而不可能利他,更不是鼓吹人們應當自私自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資本家們隻是明白了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沒有什麽能保證人人無私,也沒有什麽能保證某個人時時無私、事事無私。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潛規則”就這樣產生了:你如果無私、利他,當然再好不過,你提前完成了利潤分配以後的工作;你出於利己之心,那麽製度盡量安排,讓你的自利力量盡可能最大地發揮,為社會創造財富,而不是危害社會的福祉。
馬克思像克萊斯特、荷爾德林和尼采一樣,不知道不懂得什麽叫妥協。克萊斯特開槍自裁,荷爾德林和尼采都發了瘋。馬克思每天在大不列顛博物館度過10個小時,為寫作《資本論》而進行研讀,他作為理論家,詛咒人的自私自利,可他對自私自利卻無法抗拒。
馬克思一生最大的一個錯誤之一是,他忽視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裏的人是可以妥協的,民主不是好東西,但是,妥協是個好東西,所以,民主製度是壞東西裏比較不壞的東西。因為至今人們還無法找到好東西,所以,人們隻能實行比較不壞的東西。
馬克思對放任自流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危機和對人類的後果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指出,隻有將經濟秩序置於政治、社會和文化範疇之內考慮,才能使其適應人類的基本利益。但是他並沒有論證必須采取什麽樣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馬克思的理論是烏托邦式的想法,他認為什麽都能實現,在社會批判中馬克思經常采取極端的立場,但是與此同時卻沒能讓人信服地解釋,有哪些道路可供實踐選擇,以及這些可供選擇的社會秩序該怎樣組織起來。
馬克思相信,人類社會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自然而然地會發展到一個消除了不平等、沒有剝削和沒有人統治人的最理想的社會,但我們人類至今的曆史和現實已經證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關愛的“國家幹預”政策
在一個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裏,人們既自利也關愛,所以社會福利的調節是有力量的。而馬克思認為,隻有通過革命才能夠達到變革,馬克思不相信國家和社會能夠在社會福利市場經濟的體製中獨立實現公正的、符合人尊嚴的關係(德國人相信,但未必能做到)。因此馬克思拒絕承認在工業生產中出現的政治力量。而且他的思想僅僅停留在書麵,並沒有采取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聯邦德國第一任經濟部長、後又曾擔任聯邦總理的路德維希·艾哈德主持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製度,既背離了過去曼徹斯特自由主義,又擯棄了在經營與投資方麵由國家決定的計劃經濟。國家在市場經濟中主要負有調節的任務,它規定市場活動的框架條件,盡可能地放棄對價格和工資形成的直接幹預,通過提高消費者機會、刺激技術進步和創新、按勞分配收入和利潤的方式來使市場中的各種力量自由發揮作用。它限製市場力量的過分積累,在主張市場有序競爭的同時,強調社會責任,比較主張高稅收高福利。
這就是德國人不空想馬克思的“小政府、大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
社會市場經濟首先承認人的自利,利用人的自利,使經濟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然後承認人的關愛,利用人的關愛,調節社會福利,保障社會弱勢的尊嚴。
德國保障每個人都有醫療保險,每個人都有社會保障。根據德國最新公布的聯邦政府貧困報告,德國人中有八分之一屬於貧困範疇。貧富差距的剪刀差拉大了,“富人的收入增長了,而下層的收入略有下降。中間層的收入停滯不變。”
德國人的貧困概念是根據歐盟的定義,即單身者的收入如果不到中層收入的60%,也就是說淨收入在每月781歐元以下,就算貧困者。富裕者的標準是:單身的每月淨收入在3418歐元以上,或者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月淨收入在7178歐元以上。
作為社會國家,德國國家的介入對貧困群體不至於變得太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存在象二類失業金、住房和孩子補貼這些國家資助,德國麵對的窮人比例就不是13%,而是加倍。
德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不僅扶貧,減緩社會矛盾,也救富,減緩社會壓力。
德國人不空想馬克思,在金融海嘯中德國人再次想到國家的作用,想到政府幹預經濟的作用。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政府正在研究第二個總額達300億歐元的經濟援救計劃,該計劃將於明年1月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公布。美國新總統上任後即將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那麽德國政府也將在相似的時間推出第二個經濟刺激方案。
資本主義經濟社會裏,人們治理政治、經濟和社會時,無非在使用“市場”和“國家”兩個手段。西方國家的“大政府”幹預,如大舉推動公共工程、普遍推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小政府”的“關愛”幹預,如實施具有社會主義因素和內容的“福利國家”和“社會市場經濟”,等等。
如果不救富,大企業接連倒閉,失業人口越來越多,基尼係數擴大,社會越來越不穩定,但是,國家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作用如果超出一個合理和合適的限度,離開“關愛”幹預越遠,負麵、消極作用就越大,弄不好就會陷入國家化的蘇聯體製。
寫於2008年12月18日,德國班貝克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瑞雪兆豐年:默克爾與溫家寶舉行會談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周四抵達柏林,並同德國總理默克爾、總統科勒以及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舉行了會晤。溫家寶此次訪問恢複了歐盟和中國因法國總統薩科奇會晤達賴喇嘛一事一度中斷的對話。
溫家寶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後表達了他輕鬆的心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德中雙方的關係多次出現冰凍期,但是溫家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訪問德國期間,也是在中國的春節期間,柏林下了一場大雪。中國有句古話: 瑞雪兆豐年。德國詩人海涅也說過,春天的特色隻有在冬天才能認清。我相信,當寒冬過去之後,我們才會對今天的團結合作感到驕傲和自豪。"
溫家寶說,他同默克爾的會談是在坦誠的氣氛下舉行的。雖然德中之間存在意見分歧,但是雙方並沒有回避這些矛盾,並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討論了這些分歧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強調, 德中之間意見分歧最大的是中國政府的西藏政策:"會談中我再次強調,我們非常希望中國政府能同達賴喇嘛的代表再次舉行談判。我也表示,如果需要,德國願意為此做出建設性的貢獻。"
德中商定擴大經貿合作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默克爾在總理府會見溫家寶
默克爾和溫家寶周四會晤的焦點話題是全球金融危機問題。世界出口大國德國和中國都因這場危機受到了嚴重影響。溫家寶說,隻有加強經濟合作關係,才能戰勝這場危機。他希望,德中貿易今年能夠排除種種經濟上的困擾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中國決不追求貿易順差,我們已經決定,在我的代表團回國之後,我們將派出采購團,到德國企業采購商品、技術和物資。"
中國總理溫家寶同時要求德國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的基礎建設。默克爾表示:"中國總理要求德國企業在全中國,包括在中國西部地區投資,在那些目前經濟尚不發達的地區投資。"雖然中國政府去年11月在法國總統、時任歐盟輪值主席的薩科奇會見達賴喇嘛之後取消了同歐盟的峰會,但是他在柏林表示,隻有中國和歐盟加強合作才能更好地戰勝金融危機。溫家寶表示,此次歐洲之行對於他來說是一次堅定信心,麵向未來的旅程。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默克爾陪同溫家寶閱兵
流亡藏人和在柏林舉行抗議活動
溫家寶訪問柏林期間,聯邦總理府門前聚集了大約50位德國支持西藏組織的代表。他們高舉的橫幅標語上寫著"還西藏自由"的口號。柏林警方表示,另有30名成員在柏林政府大樓區域內舉行了抗議中國政府的示威活動。
Nina Werkhaeuser
"在當下世界經濟危機的時期,第一號和第二號出口大國之間的關係比原來更為密切。對於兩國來說,盡快重新啟動世界經濟十分重要,對中國甚至也許比對德國更為重要。
中國製定了一個折合4500億歐元的拯救經濟一攬子計劃,首先將投資基礎設施,這是向德國企業發出訂單的潛在領域。但即使不談眼下形勢,也可明顯看出北京領導人有意加強與德國的接觸。柏林細心地注意到,中國官方在溫家寶出訪前把德國稱為'歐盟的關鍵夥伴'。溫家寶的行程路線也是證明:他先去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接著是柏林、然後去布魯塞爾、馬德裏和倫敦。"
日報更多關注溫家寶對德國這次短暫訪問的政治意義,注意到德國政府人士對溫家寶來訪"很高興",認為訪問標誌著雙邊關係完全"正常化"。該報寫道:
"現在,溫家寶故意回避法國。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中國事務專家瓦克爾女士說:'溫家寶訪問瑞士、德國、比利時、英國和西班牙,卻繞過法國,這非常引人注目。'如果說北京在默克爾會見達賴喇嘛後凍結了與德國的官方接觸,同時與法國大做生意,現在正好倒了過來。由於薩科齊總統敢於會見達賴喇嘛,北京拒絕參加原計劃去年十二月在裏昂召開的歐中峰會,當時薩科齊是歐盟輪值主席。
但是,在仍然不願磕頭的法國繼續受到懲罰的同時,北京對歐洲重新表現出興趣。溫家寶訪問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是為了在歐洲尋求再次保險,因為中國政府還不知道應該如何看待華盛頓的新總統。北京對奧巴馬心存疑慮,美國指責中國操縱貨幣匯率獲取巨大的貿易盈餘,這一指責已導致了不快。"
商報指出,德國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對世界市場有很大的依賴性,經濟危機要求兩國進一步加強政治協調:
"德國政府人士說,針對四月初在倫敦召開的下一屆二十國集團峰會,柏林與北京也將對各自采取的措施進行比較。必要時要使這些措施更為密切地交織起來。北京希望在新的世界金融體係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要爭取德國成為自己在二十國集團中的代言人。在政府層麵上,雙方也要就德中氣候對話達成政府協議,德國政府希望以此使中國盡早加入十二月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峰會的準備工作。"
記者來鴻
史蒂夫·羅森伯格
BBC記者
德國總理默克爾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不斷加深,德國朝野或知識界,對英美放任式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進行猛烈批評,而對德國實行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大加讚揚。BBC記者史蒂夫·羅森伯格對這種模式進行了一番思考和分析:
英國首相布朗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意緊密合作,努力解決目前的經濟放緩,但是兩位領導人對於如何把握本國經濟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
1948年那一年,德國被二次大戰的戰勝國所瓜分。在這個被征服的國家,經濟處於全麵崩潰的狀態。
但是在被英美兩國軍隊控製的地區,正在為一個嶄新的經濟模式打下基礎,使未來的西德死而複生,逐漸變成一個繁榮,民主的國家。
當時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總設計師是路德維希·艾哈德。他後來還擔任了德國聯邦總理。
這個理論概念很簡單:西德將實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同時政府將采取大量的監管措施,以確保市場能夠公平合理地運作。這種模式的監管力度要比英國發展起來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資本主義要大得多。
在過去幾年裏,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經過了一個修改和更新的過程,有時也受到人們的質疑。不過,這種製造了戰後德國經濟奇跡的經濟模式生存下來了。而且,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惡化之際,許多德國人形容這種模式是一花獨秀。
"賭場資本主義"
最近幾星期,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與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模式的支持者爆發了一場意識形態方麵的爭吵。
目前,德國正在麵臨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德國人將這場危機歸咎於英美兩國實行的缺少監管、充滿風險的金融係統。
他們認為正是由於這種經濟模式導致了信貸緊縮,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1月14日,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佐默爾感到非常憤怒,對"殘酷的賭場資本主義"進行了強烈抨擊。
他宣布:"盎格魯-撒克遜式經濟模式已經垮台,將會消失。"他預測這種經濟模式將被德國的"受到社會監管、對社會負責的資本主義模式"所取代。
我聽到這樣的觀點後,立刻跑到專家那裏進行請教。如果社會市場經濟是全球向前發展的新模式,那麽我想多了解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加強監管
當我抵達經濟研究所的時候,我承認心裏感到很擔憂。
我畢竟來自英國。在目前的氣氛下,我將被懷疑是一名"賭場資本主義"的信仰者,而被趕出大門外。
不過當我按門鈴時,他們還是讓我進了門。經濟學家拉爾夫·布魯格爾曼非常願意與我談這個問題。
他向我介紹說,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是1948年之前提出的,而且可以一直回溯到德國曆史的迷霧中去。
他談到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和康德,還談到了普魯士的國王。當時的臣民們都期待他們的統治者來左右他們的生活。
布魯格爾曼得出結論:"在我們的曆史和哲學中肯定有一些因素使德國人要求當局加強監管。"
冷戰時期的西德是這樣,被劃分出去、並實行40年共產黨統治的東德更是這樣。
東德的許多人已經習慣於當局大包大攬,控製他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政府向國民提供公寓住房,就業和免費海邊度假。
當然,社會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之間有巨大的不同。
今天幾乎沒有德國人會享受免費公寓,或者國家保證就業。不過德國政府對整個經濟體製監管的力度比英國大得多。
一段時間以來,德國一直敦促世界其他國家模仿德國的做法。
世界舞台
兩年前,當德國擔任八國集團輪值主席之際,我還記得總理默克爾努力勸說各國領導人簽署協議,提高全球金融市場和對衝基金的透明度。
但是當時沒有人對這項建議感興趣。現在經濟危機爆發了,英國政府突然大聲疾呼,要求增加世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
德國人認為這就證明了他們的建議一直是正確的,這一點不足為奇。德國的經濟體製也許比較謹慎小心,也不如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那樣時髦,不過這種模式使社會變得更完善、更安全、更公平。
德國沒有出現房市氣泡破裂的危險,因為德國人沒有像英國人、美國人和西班牙人那樣受到信貸的誘惑。
現在你也許明白了為什麽德國財政部長為本國的做法進行了辯護,對英國的舉措進行了抨擊。
當然,沒有任何製度是完好無缺的。德國的失業率目前已經超過英國。
根據預測,德國經濟將和英國經濟一樣糟糕。
德國的汽車工業也受到嚴重打擊。但是德國人對於他們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仍深信不疑。
正像德國諺語所說的那樣:"秩序是生命的一半。"
我的理論是科學堅如磐石。
我的文字很脆弱需要修改。
點評中國
劉軍寧
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被視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美國總統老布什邀請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一次這三位要人從白宮出門時,老布什的汽車在前麵引路,葉利欽的車緊隨其後,而鄧小平的車則跟隨在葉利欽的後麵。在一個路口老布什的車往右拐彎了,葉利欽的車也跟著打了右燈往右拐,此時鄧小平的司機趕緊請示老人家我們該怎麽辦,鄧小平毫不猶豫地下了指示“打左燈,往右拐”。
-民間政治笑話
中國的改革,從三十年前的轟轟烈烈,到今天的死氣沉沉。不論官方與輿論如何打氣,始終不見起色。中國的改革事業,難道真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難道真的要壽終正寢了嗎?
今天,中國改革所處的困境,使我想起了自二十多年前至今一直流行的一個民間看法。這個不知誰發明的看法認為,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是等死,還是找死?這真是個大難題。最明智的選擇是既改革而不找死,又守舊而不等死。所以,真正的改革隻能是一場不死不活的、具有象征性的行為藝術。可見,中國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既注定要改,又注定無法完成。從今天改革的現狀來看,不能不佩服這個民間智慧的先見之明。
“實現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理想結局?
為什麽中國的改革不能實現改革者所期盼的“實現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理想結局?改革的歸宿是什麽?因為在光鮮照人的外表下麵,改革的內核中存有若幹不可彌合的重大裂痕。
首先,從所設定的目標來看,中國的改革試圖通過資本主義的局部手段來解救、完善整體的社會主義。然而,這一目標在邏輯上和經驗上都不成立。共產主義及其政黨與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是根本對立的邏輯。在一方做出妥協之後,雙方也許有一個短暫的蜜月,但是他們不可能白頭偕老。甚至在今天共產黨新黨員的入黨誓詞中兩者依然是不共戴天的。在現實世界中,既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共產黨領導的,也沒有共產黨國家是資本主義政黨領導的。中國和外國的曆史上都未曾出現過一種由共產黨領導的實行資本主義的、穩定而可持續的社會製度。
其次,中國的改革是危機累計和危機推進的改革,它繞開而不是解決舊體製中最致命的問題。這種改革用製造危機的方法來解決危機。每一項改革都試圖解決一個已存在的社會危機,但是改革本身又帶來了新的危機。改革不是像設計者所預期的那樣結合了兩種社會製度的好處,而是結合了兩種社會製度的壞處。這樣,各種危機就不斷積累增加,並日趨接近臨界點。
第三,中國的危機在根本上是價值與信仰的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正當性危機。這也是舊體製中最致命的問題。而改革關注的是GDP,它根本無視這方麵的危機,因而也絕無可能解決這個危機。經濟發展掩蓋不了、更解決不了價值危機。所以,對中國的危機而言,改革隻是一劑隻能治表不能治裏的藥。
中國改革之所以不能善終,還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就像“變天派”所認定的,這個“天”是不可補的。改革的目標是補天,而在上麵打的補丁太多太重,隻會加速“天”的坍塌。所以不補天是等死,補天是找死。現行的改革已經無法在導致危機的舊價值框架內解決問題。這就注定改革修不成正果。
不過,等也罷,找也吧;速也罷,慢也罷;這些都說明,今天中國的改革已經失去了方向,失去了速度。
中國人的民間智慧指出:鄧小平江澤民時代的改革是“打左燈,向右轉”。這似乎是改革之初執政者唯一可能的選擇。毛澤東時代,是打左燈,向左轉;這個選項已經被鄧小平排除了。戈爾巴喬夫式的“打右燈向右轉”也已經被中國當今的執政黨完全拒絕。剩下還有兩個選項。一個是“打右燈向左轉”,表現為高舉改革的旗幟,回歸計劃經濟與公有製,回到中央集權,回到正統意識形態。一個是把四個轉向燈都打開,四燈閃爍,但是改革之車已經原地不動了。這也許就是中國改革的現狀!
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死胡同!改革尚未完成,但是已經走到盡頭。社會上的改革壓力越來越大,而改革的步伐卻越來越慢,以至完全停頓。
最新的意識形態風向,最近出台的許多法律和政策都表明,在行進了三十年之後,麵對無路可走的南牆,中國的改革已經開始大步折返! 中國經過近30年補天的漸進改革,沒有觸動舊製度的根本,沒有解決根本的製度問題,且一些新的危機和問題正在加速積累。目前,在現行的製度框架內,改革已經沒有空間。
在改革之後,如果前30年是“改革”的話,未來中國的關鍵詞就是“改製”。不要說願不願意,事實上,改革已經變成昨天的一場遊戲、昨夜的一場夢!
您的口號響徹雲霄!
您的憤怒如火狂燒。
您的文字風卷樹倒,
您的理論虛無縹緲。
叢林文化就是象森林裏的動物一樣生活:弱肉強食!
你看看德國,有道德教育嗎?學校有嗎?家庭有嗎?辦公室有嗎?
如果宣傳道德教育,就會被德國警察拖進牢房,罪名是幹涉資本主義民主自由!
這次金融危機,就是貪婪無道德的結果,德國將永不能翻身!
資本主義民主自由就是沒有人性!
一般來講,說誰誰自私,大概講這個人隻想自己,不考慮別人,這叫自私,而不是說這個人賣兒賣女。
我肯定你很難回到純真的兒童時代,所以我們的爭論停止!!
ANOTHER GREAT WRITING.
HAVE A HAPPY AND MORE ECO-CONSCIOUS 2009!
上來就開罵了。。不怎麽仗義吧。她說的自私也不是賣兒賣女吧。
你說中國人有反省的傳統,可惜的是,因為自私,沒有監督,反省的從來不徹底。總用37開來糊弄人,不是嗎?
另外,美國有賣兒賣女的?真的?小女子怎麽沒聽說?假如有,有多少個?是大概5%還是10%,或者有精神病人在賣?
辯論嗎,不要偷換概念。那是小人的詭辯。
共產主義是美好的理想,不過一個最基本的假設錯了,那就是人生來都是自私的,如果人生來都是無私的,那麽共產主義一定能實行,可惜事實不是,這就是為什麽國內腐敗靠自身力量屢禁不止的原因。
另外馬克思主義中提到的剩餘價值,忽視了資本家風險的回報,沒有考慮風險回報的因素。假如沒有風險,是不是每一人投資都能成為成功者?
另外,一樓所講貪婪,不是資本主義特有。人都是貪婪的,比如,毛主席不是也也有把紅旗插遍全世界嗎?不是要解放全世界嗎?
資本主義的貪婪,具體講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另一種說法。如果換成公司,那就是保證投資者的最大收益。
假如比爾蓋茨,沒有貪婪,那麽windows就到98了,不必什麽xp,vista了,假如沒有貪婪,人隻考慮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就可以了,不必考慮明天。
中國還有救藥。因為中國人有反醒的傳統。
貪婪的資本主義德國隻有叢林文化,根本就沒有救藥。
世界人口少的時候還養得起資本主義貪婪狗。
現在資源接近耗盡,看看資本貪婪性還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