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胡錦濤用實力說話:2012年兩岸談統一
------ 胡錦濤與俾斯麥的比較
作者:謝盛友
胡錦濤平民出身,俾斯麥貴族出身,他們具有相同的性格,相同的作風,相同的智慧。
俾斯麥( 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 ) 是一個貴族,心中充滿著貴族的榮譽與責任;俾斯麥又是一個建築大師,深知帝國大廈的穩固在於底層的堅實。然而俾斯麥又是一個膠片衝印師,他心中隻想把普魯士放大,卻從未想過去拆散大廈,重新組裝。於是乎,他以對國家的忠誠與貴族的榮譽創建了國家的上層,使得容克和軍隊成為國家的支柱;他又以貴族的責任心深知,保衛自已領地上農民的小康與安全是自已的責任和義務,於是他將這責任放大,成為國家的福利,俾斯麥通過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製度,《社會保障法》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罩住了千千萬萬的貧困者,澆築了一塊雷打不動的堅實基礎,把巨人煉成了鋼筋鐵骨。
可以這麽說,整個德意誌,實際上就是俾斯麥這個人的天才傑作和精心布置,他成功打造了帝國大廈的堅實基礎,塑造了德意誌人特有的獨特性格,雖然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狂風驟雨,雖然經曆了被一分為二的沉重打擊,可是依舊巋然不動。
胡錦濤平民出身,祖籍安徽績溪,生於江蘇泰州薑堰市,其曾祖父胡沇源、祖父胡炳衡和父親胡增玨皆為經營茶葉的小商人。現在江蘇省薑堰市壩口南街中心廣場雕塑對麵的一堵牆,是胡錦濤的父親胡增玨(又名靜之)當年的胡源泰茶葉店遺址。母親李文瑞在胡錦濤7歲時去世,年僅29歲。胡錦濤是家裏獨子,他有兩個妹妹胡錦蓉和胡錦萊。胡錦濤的夫人劉永清是胡錦濤清華大學水利係1959年級的校友,他們有一子胡海峰,一女胡海清(又名胡曉樺)。
胡錦濤有親民風範,心中充滿著大國元首的榮譽與責任,深知中華大廈的穩固在於底層的堅實。胡錦濤心中隻想把大中華放大,卻從未想過去拆散大中華大廈,重新組裝。他以大國領袖的責任心深知,保衛自已領地上農民的小康與安全是自已的責任和義務,於是他將這責任放大。
2007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提出“黨與腐敗水火不容”,“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並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以及“增加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法國大革命時期立憲派領袖之一米拉波伯爵 (Gabriel Mirabeau 1749 -1791)說:“別的國家都擁有一支軍隊,而在普魯士卻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是普魯士立國過程建立管理製度、發展經濟的需要。普魯士要想崛起,爭得歐洲大國的承認,擁有一支戰鬥力強的軍隊是題中應有之義。戰功與均勢是那個時代外交政策的正常手段,誰都不例外。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19世紀 50、60年代,德意誌資本主義經濟已得到迅猛發展,德意誌已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國家。1870年,其工業生產已超過法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的分裂狀況已成為阻礙德意誌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在統一已成為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時,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開始了統一德意誌的進程。
俾斯麥用實力說話,他終日辛勞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平衡普魯士之實力和需要。當時的普魯士王國,要麽維係現狀、滿足於梅特涅體係所帶來的在神聖羅馬帝國內與奧地利相當之特殊地位;要麽盡可能地開疆掠土,像俄國一樣實行霸權政策,建立廣泛日耳曼人的共同帝國;要麽學習英國,把目光放到海外,進行擴張,奪取發展空間;要麽統一德意誌邦聯為帝國。
俾斯麥選擇了統一德國。威廉掌權後就決定以武力統一全德,但是君主的野心通常沒有節製,所幸,他任命謹慎自製的俾斯麥為宰相使國家的根本目標始終維係在統一德國的方案。確定國家根本戰略目標的關鍵在於,國家的根本戰略目標是否集中、明確、合理、有效。統一德國比盲目的領土擴張要明確、集中、合理和有效。當時,普魯士的確有很多利益目標需要實現,但是隻有統一德國既是大勢所趨又是戰略需要。而且這樣的對外目標也與普魯士所擁有的實力大致平衡,因為舉世聞名的普魯士征兵製和參謀總部體製之軍事改革大大增強了其陸軍實力,戰鬥力位居列強之首。“普魯士道路”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工業化,這些共同使普魯士的實力大增,達到曆史最高水平。此外,十分善於玩弄政治平衡術的俾斯麥也保證了各種手段間的大體平衡。
如何統一德國?像撒丁王國那樣依靠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還是由有國會有憲法的政府來自由而溫和的通過改革自上而下進行?俾斯麥統統排斥,他以鐵血為基礎的王朝戰爭形式統一德國。俾斯麥認為“德意誌的統一不是空談,而是要用鐵與血”,即普魯士必須以武力來統一德意誌。為此,這位被稱之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為統一德意誌,對內進一步加強軍事力量,以軍事力量作後盾施展外交手段,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意誌。 1871年 1月 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接受加冕,成為德意誌皇帝。德意誌帝國的建立,結束了德意誌長達 952年的分裂狀態,從此,德國作為一個統一的近代民族國家在歐洲崛起。
胡錦濤用實力說話,他終日辛勞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平衡中國之實力和需要。要麽維係現狀;要麽實行霸權政策,把目光放到海外,進行擴張,奪取發展空間;要麽統一中國。胡錦濤選擇了統一中國。200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投票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從法理上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領土完整。
胡錦濤《反分裂國家法》的製定頒布斷絕了法理“台獨”和外國勢力幹預台海事務的法律根基。胡錦濤的外交作風不在以美國為完全的中心來製定自己的外交政策,逐漸轉向多元,多重點的,全方位外交戰略。
胡錦濤用實力說話,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戰略轉變的物質基礎。國家權力是國家行為能力的基礎,沒有強大實力作為基礎國家的行為就受到限製,外交戰略也無法實現。中國國力提高,現在中國的GDP位居世界前列,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為此中國盡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國際政治就是用實力說話的。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我們的確有很多利益目標需要實現,但是隻有統一,既是中國的大勢所趨又是中國的戰略需要。中國的工農業繼續發展,逐漸邁向世界工業強國,中國的分裂,無疑成為阻礙中國國力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統一,成為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
曆史是英雄的曆史,俾斯麥無疑是曆史英雄。外交在國際關係史上的作用舉足輕重,俾斯麥在國際關係史上把外交的技藝運用得嫻熟且精致。俾斯麥告訴我們,在大部分情況下外交可以解決國際關係中的大部分問題,剩下的就得交給戰爭去完成。曆史從來就沒有什麽不變的原則,除了實力和能力,沒有任何國家是不可以結盟的,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為本國的敵人。俾斯麥為我們寫就了範例,他的能力超出了社會可以接受的程度。俾斯麥高明的手腕、縱橫捭闔的國際關係、難以企及的豐功偉業的確屬於他自己的光榮。
曆史是英雄的曆史,胡錦濤無疑將會成為曆史的英雄。2012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大胡錦濤將卸任,這是海峽兩岸最關鍵的一年,若馬英九再次贏得大選,沒有連任壓力,兩岸的政治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何統一中國?胡錦濤選擇和平統一中國的道路。
2012年,胡錦濤有可能在大陸沿海地區設立兩岸政治特區,在特區裏由國共一起共同管理政治、經濟 事務。軍事外交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2年,胡錦濤有可能解除黨禁、開放組黨。馬英九曾在洛杉磯表示,若大陸開放黨禁,國民黨有興趣到大陸發展,“民進黨我是不敢講,國民黨一定會去!”(馬英九原話)。
不過馬英九也說,要大陸容許國民黨到大陸運作,恐怕短期內不易實現,大陸仍未開放反對黨成立,如果有這麽一天中國國民黨到大陸,可能也是個反對黨,因此要(大陸)容許自由組黨後才有可能。馬英九舉例說,東西德在一九九○年完成統一,東德崩潰,西德當時有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與自民黨,分別到德東地區招兵買馬,之後德東地區選舉出的首任總理,就是當時在德東地區的基民盟,此例可以提供參考。
按照胡錦濤的政治智慧,海峽兩岸政府之間2012年很可能簽署中國兩岸統一共同條約,確認追求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曆史使命,中國國家的概念和法人人格仍然源自抗日戰爭之前的中國而來。兩岸簽署的共同條約很可能包含如下原則:
一、統一是整體中國人的曆史使命;
二、兩岸的中國彼此不是外國;
三、共同條約是政治及曆史行為,完成之後就要透過法律行為來完成。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統一,絕對不是德國模式,也不是越南模式,更不會模仿兩韓的做法。
寫於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德國班貝克
還是別沾這話題。題目太大,問題太複雜,不是咱們這些在海外的“草寇“能說清楚的。
1. 作者相片看著有一點點象毛主席;
2. 作者是個標題黨;
3. 共產黨被改良或喪權,是必然的,但不會在3年之內;
4. 按照東方人的習性和曆史傳統, 君主立憲製是最適合中國的模式, 但經過元/清/民國, 這個機會已經失去了. 象台灣現在的這種多黨民主的體製, 其實並不適合中國.
--- 個人意見而已。
不過打算叫老共開放黨禁,也是癡人說夢,誰能把自己手裏的權錢拱手讓人?
台海棋手的話很對,戰場上輸掉的,在談判桌上也無法得到。
“國內教授來函”是典型的所謂自由派。他們認為中國擁抱西方還不算,還要否定自己才算功德圓滿。也就是說,真心願意服侍皇帝的,必須先閹割自己。真心願意臣服西方的,也必須先被neutralized. 總之要不對西方構成任何威脅,西方就會很友好的對待咱,西方曾經給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優惠也都會給咱,說不定還會給咱核保護傘,到那時咱也不用勞民傷財擁有那麽多核彈了。總之這些人的思維特別能讓我聯想到沒有蛋蛋的那一類。
在英文裏,neutralized和terminated差不多。前者比較文明,比方說把你變成植物人(也許割了蛋蛋也算?)。後者比較直截了當,就是一槍斃了你。國內的自由派認為前一種選擇是文明的普世的美好的理想的。
題目驚人,可第一句話就不通,後麵也懶得看了。
我並不是反對這個,而是現在不是火候。等到中國足夠強大到沒有外國勢力能影響中國國內局勢的時候,那才能開放。否則,那就是中國國破山河的末日。
想不明白,您老為什麽到今天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進來才知道是胡說八道,一廂情願的盼望。
感謝揮手兄鼓勵!
謝先生:
你是個勤奮的快手.這種作風值得稱讚.
俾斯麥對德國乃至歐洲曆史起過重要作用,他開創的社會保險製度至今還在起著作用(美國還沒有做到).
胡錦濤繼承了前人的成績,總的比較穩重,但也還是小心翼翼而有點保守的.他所作所為有點搞平衡的意思,比如上井崗山(上任之初)等等.趙紫陽逝世他沒有跨出鄧小平劃的圈圈,"六.四"他至今沒有平反,反右問題,他對於鄧小平(他是個百分之百的實用主義者)所說"反右還是必要的"(全國隻剩下兩,三個人沒有平反),沒有糾正.總之,他在解決國內遺留的曆史問題上是缺乏魄力的.
你所說到2012年全國統一的舉措,如果真能這樣,當然好(好極了),但僅是預測.即使如此,胡和俾也難以相比.當年的普魯士四分五裂和今天中國的兩岸是不好比的.假如胡廢除了黨禁,廢除了新聞獨裁,實行了司法獨立,人民幣上的頭象,天安門城樓的頭象更換了(我想他無論如何做不到,即使有這個心,也無這個膽),也許這樣一個人物還可和俾作一番比較(這種比較很難,你有點火中取栗啊).
無論如何,你在文章後半部談的2012年的可能很讓人興奮!
為此謝謝你!祝你和全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