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中國人,學習排隊!
作者:謝盛友
每月11日,是國內(尤其北京)“排隊日”。由於“11”這獨特的數字造型,使這一天有了特殊的意義。我們還記得2007年2月11日,這是第一個排隊日,在街上常能看到,一個卡通標識上,一男一女兩個兒童活潑可愛,他們的形象組合成數字“11”,提示人們在公共場所,兩人以上就應該像“11”一樣按順序自覺排隊。沒有人會否認,設立“排隊日”的本意是積極的,總體上要倡導一種社會文明的價值追求。
我想起了好友周勻之(前星島日報總編)的一段話:中國人在美國排隊,在歐洲排隊,到香港也排隊,但中國人在中國就不排隊了。其實,周兄太健忘,中國人在中國是必須排隊的。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奶奶帶領我去湖山鎮排隊買豬肉,每個人都想買到七毛六一市斤的平價豬肉,所以大家都很早就起床排隊,肉少,肯定有人買不到豬肉。我堂哥很大膽,他眼看最後隻有大約幾斤肉,還有很多人在那裏排隊,他幹脆把八毛錢扔在賣肉大叔的桌子上,猛勁地拿走一市斤肉,跑了。他家那天有肉吃。我和奶奶帶著遺憾回家。
德國人說來真傻真呆板,一個挨著一個老老實實地排隊,依序上前,不是該輪到他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搶到別人的前麵。
德國人很守規矩,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按規則來辦,有秩有序。德國人見麵時往往會問:你好嗎?若是很熟悉的朋友,會這樣回答:Alles in Ordnung! (一切符合秩序!其實是說“一切都很好!”)德國人辦事總是循序進行,任何事情在辦理之前,先計劃,訂規則,再定進度,然後步步跟蹤。有時中國人會覺得,德國人好呆板喲!其實,這種個人的“呆板”帶來的是大家的“方便”。在德國,一切憑規矩,按原則辦事,官方的法律和行政政策也很詳細、很透明,靈活性不大,你可以地了解法律和規章的內容,知道你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做到何種程度,你可以預期辦事的效果,自主選擇,自己負責。碰到你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則可以求助律師,事情有了結果以後,一般不再有異常的變化。所以,照規辦事,很方便。
西方國家從立法完善,到訓練全社會守法,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一切排隊”是非常了不起的法治文明成就。
相反,在中國就沒有這張呆板的秩序網。在中國,很多事情,直到發生前的一天,你也不知道能否辦成,辦事情要通過關係,找熟人,遇事找規則的人會被人嘲弄為最沒本事的人。在中國,是一張由“熟人”編織而成的“關係網”。有了這張關係網,很多人做事情就不按照規則,故此沒有秩序,因為他要比別人“聰明”才行,而絕對不能比別人“呆板”,你要呆板地去了解法規、政策也很難,因此,很不容易知道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不可以做,況且,法律、政策、規定不透明,不嚴謹,而且經常變化,即使是有明文法令,也形同虛設,因為更多的人不是守法,而是通過人情關係去繞過它。別人辦不成的事,你辦到了,那你就是“有本事、神通廣大”。
這種“人情大於國法”的社會狀態,並不完全是立法的問題,在中國,法律盡管不完善,但也不少,許多問題,比如行賄受賄等,都有法律規定,我想,主要是執法不嚴的問題。法治社會的運轉,是在立法之後,要靠強硬地執行,這就需要清廉的、有效的執法隊伍和行政管理係統。
老老實實排隊,依序前進,是了不起的文明。
寫於2008 年 11月11日, 德國班貝克
在中國沒法排隊,大家都不排隊一擁而上,就你去排隊啊?哪有隊啊?
From another angle, JiaoTiaoZhuYi is its byproduct.
Bay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