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在金融海嘯中認識社會主義

(2008-10-31 15:12:36) 下一個


在金融海嘯中認識社會主義


作者:謝盛友


我們小的時候天天唱《社會主義好》這首歌:“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我第一次感覺“社會主義好”是1976年,社會主義國家給我們補助糧食。那年唐山大地震,海南大幹旱,農民顆粒無收。我們本來在農村,國家在旱年給與照顧,免了公糧,按人口給一定的“統銷糧”過日子。我當時是生產隊的會計,到公社為全生產隊的家家戶戶領回那些國家給統銷糧票證。從來不丟東西的我,那次弄丟了100斤米的票證。回去找公社主管,他不可能再補給你,跟社員說,沒有人會相信我,是弄丟了,肯定懷疑是我貪汙了。怎麽辦呢?當然是我家少得100斤大米。

一共100斤大米的票證給丟了,不管我怎麽一次又一次地找,一個人又一個人地問,卻再沒有找到,麵對內心的愧疚,麵對全家人的嘮叨抱怨、歎息,麵對全家人的沉默,麵對一個米飯就意味著生命的時代,我沒有其他的選擇,我隻能讓自己盡量少吃,讓饑餓的痛苦盡量少的落在我家別的親骨親肉身上。在難關裏,我每天隻吃一點點東西,隻要這一點點能支撐到我回家為止。……

我第二次認識“社會主義好”是到德國了以後,當年我還是窮學生,妻子、我和兒子居住兩室一廳的房子,房租600馬克,由於我們收入低微,市政府住房津貼每月260馬克。因為我們是外國人,也得到德國政府的住房津貼,我切身感受到德國的“社會主義好”。對德國社會的再認識是,德國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比爾•蓋茨說,在人的本性中蘊藏著兩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關愛他人。資本主義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了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但這隻服務於有錢人。而窮人隻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

我對比爾•蓋茨的話是這樣理解的,德國同時存在兩個製度,那就是自利的資本主義製度和扶貧的社會主義製度。

但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顛覆了比爾•蓋茨的話,也顛覆我對比爾•蓋茨的話的認識。

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將采取200億至250億歐元的配套措施。德國執政黨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領袖施圖克透露,為了加強國內經濟,德國政府計劃采取一係列的援助措施,其中包括削減利率。施圖克說:“我們考慮的,是200億至250億歐元的配套。”據媒體報道,這項計劃也包括為汽車製造商和建築裝修業提供資助,同時通過減稅以讓企業能夠注銷一部分的投資。

為什麽說我的認識被顛覆了呢?因為德國的“社會主義”製度不僅扶貧,如今在金融海嘯中也扶富。

德國人(甚至所有西方人)所講的“社會主義”概念,似乎不是我們小時候唱的“社會主義”,而是二戰後升級換代了的民主社會主義,其中包括凱恩斯的國家幹預理論,二戰後的福利國家主張和民主社會主義思潮,以及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通過自由市場經濟方式擴大公共服務的“第三條道路”。

在金融海嘯中,我再次認識社會主義:
鄧小平不問“姓資”、“姓社”地“模石頭過河”改革之前的中國社會,肯定不是社會主義,中國開始改革了,才是慢慢地引“資”。中國在金融海嘯中沒有“傷筋動骨”,讓西方人“刮目相看”,最根本的是,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資本主義市場。

在金融海嘯中,我再次認識社會主義:
我們小時候讀的社會發展史,也許是正確的。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最終到達共產主義社會。

不管我們現在處於什麽社會階段,我們都需要自利的資本主義和扶貧扶富的社會主義。富有的大企業若一家接著一家倒閉了,窮人將越來越多。

在金融海嘯中,我再次深刻體會劉少奇的“資本家養活了工人”。


寫於2008年10月31日, 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再次拜讀。
此文好!絕非小題大做。
加拿大融合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之優勢。加拿大為世界典範。世界需要再來幾個加拿大。
4566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學的政治經濟學裏麵說的剩餘價值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資本家的風險回報,不錯,利潤來自剩餘價值,可是風險回報呢?

假如沒用風險,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資本家?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不管什麽主義,可持續性發展、環境保護才是最基本的主義, 才是硬道理。

當今之世人人都在強奸大自然母親, 這樣發展下去人類沒有前途。
flager 回複 悄悄話 沒有資本家雇用的人能稱之為工人麽?樓下弧度的驚天動地啊。
zoude 回複 悄悄話 “資本家養活了工人”,此話太有局限性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肯定沒有人能說得清。你看到母雞下蛋,就說是先有雞。在那一時段,當然是正確的。
不過,從人類的發展曆史看,肯定是先有工人,再有資本家的。
gq 回複 悄悄話 錯誤的認識,社會主義隻能是治標不治本。

金融海嘯無疑駭人,不少以救世主自詡的人更唯恐天下不亂,利用人們的恐慌心理,想趁勢摧毀自由市場,試圖戴起救世者的慈悲麵具,推波助瀾為世界築起一條走向奴役的新末路--假大政府主義之名,詆毀老百姓的創富能力,使出政府的幹預之手禁製人民主導自己的生活、打擊其原創力。

這些以救世主自居的人並不真的是為人民謀幸福,他們隻不過是藉此撈其政治本錢以達到奴役人民的目的。我們要對這些人打醒十二分精神,格外小心;不要因為一時的艱難,而為這些以救世主自詡的人的偽善妖言所蠱惑,在摧毀效益無窮的自由市場製度的同時斷送掉自由,陷入萬劫不複、以奴役人民為目的的大政府統治。我們這些在中國大陸遭受過專橫極權奴役統治的人,曾經此苦,都有責任站出來為捍衛自由說句公道話。

金融海嘯,那不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失敗,而是人性的墮落--不知節製地狂妄貪婪縱欲帶來的災難。資本主義是個開放自由、人盡其才、各展所能,讓人發揮其無窮潛能的體製,這個體製讓人在現實世界創造了想象得出的最美好的世界。

不幸這個體製同時賦予人盡情貪婪狂妄急躁的自由。故此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製度也令人為欲望挑逗,迷失理智,滿以為這是個史無前例的好時代,是個前所未有的好時機,便理直氣壯、義無反顧地走向懸崖的邊緣,縱身而下。即使到了最後的一刻,他們還以為自己懂得徒手飛翔術(那些大學剛畢業了幾年便一年賺一百幾十萬美金的商人銀行家們,又怎不都以為自己是天才!)。結果?他們就算不是一命嗚呼,也跌得遍體鱗傷。

是的,這是個既矛盾又諷刺的詭譎現象:人類足智多謀,有超越大自然限製的能力;人類克服了不少大自然的災難,甚至征服了太空,可是卻克服不了天生的貪婪欲望。我們往往為貪婪驅使,從一個懸崖邊緣走向另一個邊緣,最後甚至懵懵然縱身墮下現今的災難。然而冒險也是個創造物質繁榮、追求財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為貪婪蒙蔽,這當然是創富的宿命了。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便時常出現經濟危機,今日我們遇上金融危機,將來也必定會重蹈類似的覆轍。

不過,我們不用因此而沮喪,更不應該讓它阻礙我們往前進。這場災難不會窒息我們,更反而會刺激我們解決問題的創造力。隻要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細數資本主義幫多少人擺脫貧窮的枷鎖,為多少人提供了方便價廉物美而又可靠的貨品和服務,我們便知道這個體製改善生活的積極貢獻。到如今這一切更又成為了人們最起碼的要求了,可是隻不過三十年前吧,人們對像今日中國的假貨、毒奶隻會擦身而過,豈會造成什麽道德回響?於此可見這幾十年間非但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甚至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與期望,都在風馳電掣般地進步了。

觸發金融災難的是政府幹預助長了銀行家的貪婪,譬如聯儲局格林斯潘年代濫發融資,而政客則又向 Fannie 和 Freddie 施壓增加房屋貸款,都為這些機構創造了濫發債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大大小小金融機構更發行了不少風險分配不清、定價模糊的衍生工具。這些債券雖然得到信貸評級機構評估風險,卻沒有現成的市場作買賣,隻是由經紀作莊家,透過人際網絡經銷,而不是像在市場掛牌買賣的股票或債券那樣,有充分的買賣測試、確定其價格。

加以這些衍生工具都是計算機程序的產品,結構複雜,因而更欠缺現成的市場機製擬定其價格。假如把衍生工具重新包裝、組合,像股票那樣掛牌上市買賣,這會否有助於更準確地為其定價,從而解決價格信息不足而無從定價的問題?我不是專家,沒有答案,希望專家們不吝賜教。

前些時候我反對將金融資產按市價實時定值 (mark to market)的會計法例,最近我看過一些專家的分析,知道沒有了這個法例,銀行的資產值會變得更不透明,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到現在我才明白這個時候,為什麽債券市場交投疏落,沒有人敢碰這些債券,以致其價格插水,令到銀行的資產銳減,將整個金融界推到破產邊緣;故此取消 mark to market 的做法是有助緩解金融市場燃眉之急。這是個明顯不過的道理,可是無論是美國財長保爾森或聯儲局主席貝南克依然無動於中。

若然這個法例真的不可少,然而市況興旺時,資產價格上升,那銀行家們總會愈來愈心雄,以致扯高杠杆比例、增加借貸,直至爆煲為止。例如法定銀行的杠杆比例是十對一,一元資本十元債,一旦資產升值,銀行按同樣杠杆比例做生意,債項為資產價格推波助瀾,乘勢飆升,膨脹借貸終致爆煲。

這個危險的傾向明顯不過,我們可否修改法例,將借貸的杠杆比例跟資產倒掛?譬如十元的債券升值至二十元,資產值多了一倍,而借貸的杠杆比例可相應由十對一減為七點五對一,如此類推。

資產價格升得愈高,照理價格回落的風險也愈高,相應降低借貸的杠杆比例也是合理的。反之,當資產的價格下跌時,進一步下跌的機會理應同時降低,那麽又豈不應該相應提高借貸的比例?這個比例倒掛的做法會否起到個逆市反景氣循環的作用,避免好市時造成泡沫,在淡市則加大跌市壓力的危險傾向?

資本主義是個不斷修正的過程,它不僅讓我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也讓我們的意誌、希望和想象力在破舊立新、創造突破的顛覆中重生複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任何危機都既是災難也同時是個重生的機會。這樣的機製隻會愈來愈完善,因為它給予人知錯能改的空間,為科技的不斷進步創新提供條件,也因而令人類社會不斷創造繁榮。這個體製效益宏大,是不會崩潰的,我們毋須因噎廢食。解鈴還須係鈴人,隻有市場才可以為金融危機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法。


4566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就沒有受金融衝擊,如果我們有美國一樣的曝光製度,我敢保證,我們的金融一定比爛紙還不如,現在不過就是胡弄,中央忽悠地方,地方忽悠老百姓..不是因為我們是銅牆鐵壁..是因為我們又聾又啞..老百姓不知道中央都做了什麽,比如,誰批準投資2房?感情不是自己的錢,到底有人拿了傭金沒有?對嗎...現在gcd已經爛透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